稀 | xī | ①事物中间距离远、空隙大,与“密”相对,稀疏。稀落(luò)。稀客。依稀。②浓度小,含水分多的,与“稠”相对:稀薄。稀料。稀释。③少:稀少。稀罕。稀奇。古稀之年。唐 高适《燕歌行》:“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④用在“烂”、“松”等形容词前面,表明程度深:稀烂。稀碎。稀松。 |
稀稠 | xīchóu | 犹言疏密;疏疏密密的布局。书·刘向传:“异有小大稀稠,占有舒疾缓急。”宋 林逋《山园小梅诗》:“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
稀里糊涂 | xīlǐhútú | 不明白,迷糊,不认真,随意。曹禺《和剧作家们谈读书和写作》:“如果写他后悔,稀里糊涂自杀了,就没有多大意思。”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我稀里糊涂地回答说她家里有事来了个亲戚。” |
稀里哗啦 | xīlǐhuālā | 象声词,形容雨、东西倒塌等发出的声音。形容被彻底破坏或零零散散。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3回:“三更时候,又赶上大风大雨,只听得稀里哗啦,那黄河水就像山一样的倒下去了。”徐光耀《平原烈火》:“鬼子进一步,国民党退两步,稀里哗啦地丢地方。” |
稀奇古怪 | xīqígǔguài | 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清邵梅臣《画耕偶录》:“稀奇古怪,我法我派。一钱不值,万钱不卖。”《老残游记》第十三回:老残道:“这也罢了,只是你赶紧说你那稀奇古怪的案情罢。” |
稀世之宝 | xīshìzhībǎo | 稀世:世上稀有。世上稀有的珍宝。宋 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当时卿相及好事者,得居寀父子图障卷簇,家藏户宝,为稀世之珍。”何力力《落日夏威夷》:“难道你不希望我们中国人的艺术品在外国人眼里被看作稀世之宝吗?” |
稀松 | xīsōng | ①无关紧要。平常稀松小事,稀松随意。这次考试对他来说简直是稀松平常,他轻松地就完成了所有题目。你不要为了这些稀松小事浪费精力。《红楼梦第八十三回》“不是我护着自己的女孩儿,他句句劝你,你却句句怄他。你有什么过不去,不要寻他,勒死我倒也是稀松的。”②差劲。懒散;松懈。稀松马虎干得稀松。他对这次任务的态度实在稀松,工作完成得马虎粗糙,让人无法满意。 |
稀汤寡水 | xītāngguǎshuǐ | 形容粥稀或汤里油水少。我们过的是稀汤寡水的日子。陈忠实《白鹿原》第26章:“我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全给他搅得稀汤寡水……” |
稀稀拉拉 | xīxīlālā | 稀少疏落,形容对自己要求不严,随随便便。丁玲《三日杂记》:“只看见好几个地方都是稀稀拉拉挤来挤去的羊群,而留在栏里的羊羔听到了外面老羊的叫唤。”王朔《浮出海面》:“剧场里只有稀稀拉拉几个观众。” |
豨 | xī | ①豨莶:一年生草本植物,茎上有灰白色的毛,叶对生,椭圆形或卵形。②古书上指猪。 |
豨苓 | xīlíng | 又名猪苓,利尿药。韩愈《进学解》“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