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 | xī | ①知道:洞悉(很清楚地知道)。尽悉。获悉。来函敬悉。《资治通鉴 晋纪十九》臣久在其国,悉其地形。《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九》而监司、守令,卤莽具文,未悉朕(宋宁宗)志,其能案发而无拘挛与?②尽,全:悉力。悉心。悉数(shǔ)(完全列举,如“不可悉悉”)。《资治通鉴 周纪四》齐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资治通鉴 秦纪一》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资治通鉴 秦纪二》群臣受决事者,悉于咸阳宫。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不如少遗兵,足以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八》诸将精兵悉东,京师空,可攻长安!《后汉书 袁绍传》曹操兵少而悉师拒我,许下余守势必空弱。《资治通鉴 魏纪一》(张)既曰:“唯光等造反,郡人未必悉同;…”《续资治通鉴 汉纪一百四十二》君臣之间,正要更相儆戒,朕有过,卿等悉言之。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前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聊斋志异 庚娘》忽传女子诛仇事,洋溢河渠,姓名甚悉。 |
悉甲 | xījiǎ | 尽其甲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
悉力 | xīlì | 尽力;全力。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离合根》为人臣常竭情悉力,而见其短长,使主上得而器使之。宋 曾巩《与王深甫书》在官折节於奔走,悉力於米盐之末务,此固任小者之常,无不自安之意。《明史·罗一贯传》辽阳陷,西平地最冲,一贯悉力捍御。《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近世一官或阙,自衒者纷至,始则悉力以求之,不则设计以取之。 |
悉率 | xīlǜ | ①犹齐驱。《诗·小雅·吉日》:“悉率左右,以燕天子。”郑玄笺:“率,循也。悉驱禽顺其左右之宜,以安待王之射也。”②象声词。形容物体摩擦的声音。《红楼梦第六回》只听远远有人笑声,约有一二十妇人,衣裙悉率,渐入堂屋内去了。郭沫若《北伐途次》四:“有时脚擦着岩边或树干,发出些悉率的声音。”③悉数率领。《三国志·蜀志·张嶷传》“既到狄道,简悉率城中吏民出迎军。” |
悉慕 | xīmù | 悉表示“尽心、详尽”,“慕”表示“仰慕”。强调了对某事物的全心全意的仰慕之情。《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姊妹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惠德。 |
悉数 | xīshǔⅠ. | ①完全列举或说出:他拥有不可悉数的珍宝。宋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如此之流,未易悉数。 ②对事情一一说明 Ⅱ.xīshù全部数量:悉数归公。苏洵《管仲论》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
悉帅敝赋 | xīshuàibìfù | 解释见“悉索敝赋”。《国语·鲁语下》:“我先君襄公不敢宁处,使叔孙豹悉帅敝赋,踦跂毕行。” |
悉索 | xīsuǒ | ①尽其所有;搜括。②象声词。《花月痕第二十七回》好像窗外梅树下悉索有声,又像人叹气… |
悉索敝赋 | xīsuǒbìfù | 悉:全部;索:尽;敝:谦辞,谓不精良。指尽全国所有的兵力。也指拿出所有的一切来供应。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八年》:“敝邑之人,不敢宁处,悉索敝赋,以讨于蔡。”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今幸少闲,悉索敝赋,愿从诸君之后,左右卫君,以诛卫之不当立者! |
悉索薄赋 | xīsuǒbáofù | 解释见“悉索敝赋”。《淮南子·要略》:“武王继文王之业,用太公之谋,悉索薄赋,躬擐甲胄,以伐无道而讨不义。” |
悉听尊便 | xītīngzūnbiàn | 一切由您的意思。茅盾《如是我见我闻》:“那同志忿极而去,亦声言,‘悉听尊便,自寻活路。’”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悉听尊便。’刘谊辉低着头答道。” |
悉心 | xīxīn | 尽心,全心。悉心以对。《晋书 孝武帝纪》其内外众官,各悉心戮力,以康庶事。《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皇兴五年)九月壬戌,诏在位及民庶直言极谏,有利民益治,损政伤化,悉心以闻。 |
悉意 | xīyì | 尽心。《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汉书·元帝纪》:“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南朝梁 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悉意以陈,极言无隐。”明 唐顺之《告病疏》:“此宠荣之至极,而臣子所宜悉意委身,以效报称之日也。” |
窸 | xī | 部首是穴。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
窸簌 窸窣 | xīsū | 象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亦作“窸窸窣窣”。《红楼梦 第六回》:“约有一二十个妇人,衣裙窸窣,渐入堂屋,往那边屋内去了。” 叶圣陶 《恐怖的夜》:“他的脚步声,衣裳窸窣声,灯笼动荡声,打破了这个无边的沉寂。”《聊斋志异 蛇人》出门数武,闻丛薪错楚中,窸窣作响。《聊斋志异 人妖》便下床启门易生,(马)生窸窣入,上床与女共枕卧,女颤声曰:“我为娘子医清恙也。” |
蟋 | xī | 蟋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长,善于跳跃。雄性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对农作物有害。亦称“促织”、“趋织”;俗称“蛐蛐儿”。两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
蟋蟀 | xīshuài | ①昆虫名。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的善鸣,好斗。也叫促织。《诗·豳风·七月》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宋 姜夔《齐天乐 蟋蟀 序》: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②诗·唐风篇名。③象声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