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①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相对:西面。西晒。西域。西方。西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西宫(借指妃嫔)。②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西学。西画。西餐。西医。③姓。

西鄙

xībǐ

①西方的边邑。《春秋·庄公十九年》:“冬,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杜预注:“鄙,边邑。”《北史·齐纪下·幼主》:“写筑西鄙诸城,使人衣黑衣为羌兵,鼓譟陵之,亲率内参临拒,或实弯弓射人。”②西面边境。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往年孤以玄德方向西鄙,故先命陆逊选众以待之。《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一》司马勋掠秦西鄙,凉秦州刺史王擢攻陈仓以应(桓)温。宋 欧阳修《论韩琦范仲淹乞赐召对事札子》:“臣伏见自西鄙用兵以来,陛下圣心忧念,每有臣寮言及西事,必皆倾心听纳。”明 梁辰鱼《浣纱记·谈义》:“窃谓既甘心於西鄙,必得志於东藩。”

西宾

xībīn

旧时宾位在西,故称。常用为对家塾教师或幕友的敬称。因闻得鹾政欲聘一西宾,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且作安身之计。

西伯

xībó

①指周文王或周武王。《孟子·离娄上》:“吾闻西伯善养老者。”焦循正义:“西伯,即文王也。紂命为西方诸侯之长,得专征伐,故称西伯。”《吕氏春秋·贵因》:“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南史 本纪卷六梁武帝》当今避祸,惟有此地,勤行仁义,可坐作西伯。明 梁辰鱼《浣纱记·送饯》:“《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三》隗嚣矜己饰智,每自比西伯,与诸将议欲称王。《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一》诏曰:“西伯善养老,而太公自至;鲁缪公无人子思之侧,则长者去之。”②锡伯族的史称。

西朝

xīcháo

指西京长安。文选·张衡《东京赋》:“故函谷击柝於东,西朝颠覆而莫持。”薛综注:“东谓函谷,在京之东;西朝,则京师也。”晋 刘琨《劝进表》臣奉表使还,乃承西朝以去年十一月不守,主上幽劫,复沈虏庭,神器流离,再辱荒逆。

西成

xīchéng

谓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汉书 王莽传中》予之西巡,必躬载铚,每县则获,以劝西成。

西池

xīchí

①池名。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晋明帝)时为太子,好养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晓便成,今太子西池是也。”刘孝标注引山谦之丹阳记:“西池,孙登所创,吴史所称西苑也,明帝修復之耳。”《晋书·刘毅传》:“初,裕征卢循,凯归,帝大宴於西池,有詔赋诗。”②相传为西王母所居瑶池的异称。清 龚自珍《梦玉人引词》:“陡然闻得,青凤下 西池。”清 惜秋 旅生《维新梦》:“不必西池献瑞,方披益地之图。”③泛指西面的池塘。唐 刘禹锡《秋日书怀寄河南王尹诗》:“公府想无事,西池秋水清。”宋 晏殊《玉堂春词》:“欲傍西池看,触处杨花满袖风。”④汴京开封金明池。宋 秦观《千秋岁 水边沙外》:“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

西畴

xīchóu

西面的田畴。泛指田地。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於西畴。”宋 陆游《遣兴诗》:“老病岂堪常作客,梦寻归路傍西畴。”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六》:“杭菫浦题其归来草云:……东皋舒啸復西畴,人较柴桑更远游。”

西窗话雨

xīchuānghuàyǔ

借指亲友聚晤话旧。日本森川竹磎《金缕曲》词: “当时欢笑相逢夕,那能道,西窗话雨,别时凄恻。” 参见“西窗剪烛”

西窗剪烛

xīchuāngjiǎnzhú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唐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清·纳兰性德《青玉案·宿乌龙江》:“几时相见,西窗剪烛,细把而今说。”亦“剪烛西窗”。

西邸

xīdǐ

官舍名。《后汉书·灵帝纪》:“光和元年,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賁、羽林,入钱各有差。”《南史·梁纪上·武帝》:“竟陵王子良开 西邸,招文学,帝与沉约、谢朓 ……等并游焉,号曰八友。”唐 皎然《青阳上人院说金陵故事诗》:“千年秋色古池馆,谁见齐王西邸春?”

西都

xīdū

指长安(今陕西西安)。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晋书 元帝纪》及西都不守,帝出师露次,躬擐甲胄,移檄四方,征天下之兵,克日进讨。晋 刘琨《劝进表》:“逆胡刘曜,纵逸西都。”元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望西都,意踌躇。

西方净土

xīfāngjìngtǔ

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明 方汝浩《禅真逸》朕当初多少英雄,赤手打成天下,身登九五,威倾朝野。也只为孽海无边,冤愆有报,故此皈依我佛,要目圆寂后,径归西方净土极乐世界,莲花化生。

西风

xīfēng

①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宋 李清照《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②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

西风残照

xīfēngcánzhào

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唐·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元·王恽《望歌风台》诗:西风残照旧山河,故国遗台忆独过。

西风落叶

xīfēngluòyè

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词》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黄敬远武侠词《剑江湖》西风落叶花飞谢,酒自浓烈向天洒。

西宫

xīgōng

中国封建时代妃嫔住的地方。借指妃嫔。西宫南苑:皇宫之内称为大内。西宫即西内太极宫,南内为兴庆宫。玄宗返京后,初居南内。上元元年(760),权宦李辅国假借肃宗名义,胁迫玄宗迁往西内,并流贬玄宗亲信高力士、陈玄礼等人。唐 王昌龄《长信怨诗》:“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唐 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参见“南內”。

西海

xīhǎi

①传说中西方之神海。《楚辞·离骚》:“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山海经·南山经》:“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②指西方。对中原而言。《荀子·王制》:“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刘向《新序·善谋》:“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 ③西方日落处。唐 李白《古风之十一》:“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参见“西冥”。④郡名。西末于今青海附近置西海郡。后因以为青海 的别名。《汉书·张骞传》:“赖天之灵,从泝河山,涉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积,士大夫径度,获王首虏,珍怪之物毕陈於闕。”《明史·西域传三·西番诸卫》:“西寧即古湟中,其西四百里有青海,又曰西海,水草丰美。” ⑤新疆博斯腾湖的别称。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敦薨之水,自西海逕尉犂国 。” ⑥指西洋。清 冯桂芬《采西学议》:“顾氏炎武不知西海。夫西洋,即西海。”        

西河

xīhé

①古地区名,春秋时指卫国的沿黄河地区(今河南浚县、滑县地区),在卫之西境。②战国时魏国黄河以西之地,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的一段。西汉 贾谊《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西湖

xīhú

湖名。我国以“西湖”名者甚多,多以其在某地之西为义。①在浙江杭州城西。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我国著名游览胜地。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 林升《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②在广东省惠州市西,又名丰湖。③在河南省许昌县城外。④在福建省福州市市区西。⑤在安徽省阜阳县西北。

西江

xījiāng

①珠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云南,到广西梧州后称西江,全长2129公里。②从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古代称西江。牛渚也在西江这一段中。唐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③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宋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西阶

xījiē

指堂西台阶。示尊礼之位。《礼记·曲礼上》:“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晋书·康帝纪》:“帝亲奉奠於西阶,既发引,徒步行至閶閭门,升素舆,至於陵所。”《资治通鉴·周赧王五十八年》:“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西京

xījīng

指长安,西汉时的国都。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又被董卓由洛阳迁到了长安。两汉 王粲《七哀诗 三首其一》:“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西林

xīlín

①西面的树林。三国魏 阮籍《首阳山赋》:“蟋蟀鸣乎东房兮,鶗鴃号乎西林。”唐 陈子昂《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诗》:“西林改微月,征斾空自持。”唐 王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诗》:“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②寺名。在江西省星子县庐山麓,与东林寺相对,晋太原中僧慧永建。后因以泛指寺院。唐 许浑《题苏州虎丘寺僧院诗》:“世间谁似西林客?一卧烟霞四十春。”唐 许浑《寄契盈上人诗》:“何处是西林?疏鐘復远砧。”唐 李商隐《华师诗》:“孤鹤不睡无云心,衲衣笻杖来西林。”宋 苏轼有诗名《题西林壁》,即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西陵峡

xīlíngxiá

即巴峡。长江三峡之一。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宜昌峡的总称,是三峡中最长的峡。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江水又东逕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紆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絶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絶。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宋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西邻责言

xīlínzéyán

西邻:西部的邻国;责言:问罪的话。原指秦国(在西)向晋国(在东)问罪。后泛指别人的责备。《左传·僖公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清 黄遵宪《番客篇》西邻方责言,东市又相斫。

西楼

xīlóu

顺河楼,被李清照诗词中称为“西楼”。相传赵挺之在京为相时,将其家由诸城迁来青州时建造的。东靠气势雄伟的古城墙,南临远近驰名的范公亭,南阳河逶迤曲折穿流其间,两岸古树挺拔,遮天闭日。因地处深涧之中,绿树浓荫,酷夏无暑;严冬背风向阳,流水不冻,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名著《一剪梅》的“月满西楼”中的“西楼”便是指顺河楼,李清照、赵明诚常常在归来堂、顺河楼前的花月之下,对酒赏花,唱和诗词。

西陆

xīlù

①古代指太阳运行在西方七宿的区域。《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覿而出之。”参见“东陆”。 ②指秋天。文选·郭璞《游仙诗 之七》:“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李善注引司马彪续书:“日行北陆谓之冬,西陆谓之秋。”唐 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西旅

xīlǚ

①我国古代西方少数民族所建的国名。后亦泛指少数民族。《尚书·旅獒》:“西旅献獒。”孔传:“西戎远国贡大犬。”孔颖达疏:“西方之戎有国名旅者。”《晋书 文帝纪》虽西旅远贡,越裳九译,义无以逾。唐 王维《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目无先零,气射西旅。”明 韩洽《题李龙眠诸夷职贡图诗》:“贡獒西旅四夷宾,作詶犹烦保傅臣。”②通往西方国家的道路。严复《论世变之亟》:“自胜代末造,西旅已通,迨及国朝,梯航日广。”

西冥

xīmíng

古代传说西方日入处。《文选·谢庄》:“擅扶光於东沼,嗣若英於西冥。”李善注:“西冥昧谷也。” ②西海。冥,通“溟”。唐 李白《大猎赋》:“夹东海而为壍兮,拖西冥而流渠。”一本作“西溟”。明 宋濂《文原》:“南桂北瀚,东瀛西溟,沓眇而无际,涵负而不竭,鱼龙生焉,波涛兴焉;吾文之深得之。”参见“西海”。

西偏

xīpiān

①西部;西方边远地区。《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南朝梁 江淹《遂古篇》:“青鸟所解,路诚亶兮;五色玉石,出西偏兮。” ②西侧。三国魏 何晏《景福殿赋》:“温房承其东序,凉室处其西偏。” 宋 陆游《涪州诗》:“古垒西偏晓繫舟,倚栏搔首思悠悠。”

西秦

xīqín

①指秦国。以其地处西方,故称。文选·张衡《西京赋》:“是时也,并为彊国者有六,然而四海同宅,西秦岂不诡哉!”吕延济注:“言六国皆为秦并而居之,岂不异哉!”三国魏 曹植《七启之七》:“故田光伏剑於北燕,公叔毕命於西秦。”②指关中陕西一带秦之旧地。晋 陆机《高祖功臣颂》:“脱跡违难,披榛来洎,改策西秦,报辱北冀。”宋 晏殊《山亭柳 赠歌者》:“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清 吴伟业《吴门遇刘雪舫诗》:“长戈指北闕,鼙鼓来西秦。”③晋时十六国之一。淝水之战后,陕西鲜卑族乞伏国仁据枹罕称大单于;弟乾归据金城,称秦王,史称“西秦”。在今甘肃西南部。431年为夏所灭。④琴曲名。文选·嵇康《琴赋》:“进南荆,发西秦,绍陵阳,度巴人。”吕向注:“南荆、西秦、陵阳、巴人,并曲名。”

西清

xīqīng

西厢清净之处。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青龙蚴蟉於东葙,象舆婉僤於西清。”郭璞注引张揖曰:“西清者,葙中清浄处也。”后指帝王宫内游宴之处。宋 徐铉《茱萸》诗:“长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一》敷文阁直学士秦埙,敷文阁待制秦堪,敷文阁待制吴益,皆以庸琐之才,恃亲昵之势,可谓无功无德者也,其可直西清而充次对乎?②清代宫廷内南书房。清 赵翼《辰州吊诸桐屿》诗:“我来东道谁为主,君在西清最有声。”

西戎

xīróng

①古代西北戎族的总称。《晋书 文帝纪》是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狂狡贪悍,世为寇雠者,皆感义怀惠,款塞内附,或委命纳贡,或求置官司。用以称我国西北方吐蕃等少数民族。

西塞山

xīsàishān

①西塞山风景区位于黄石城区东部长江南岸,规划总面积0.495平方公里,区内以西塞山险峻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纷陈的胜迹为实物主体,以道仕袱古黄石城多经沧桑的变迁史和年代久远的古诗词为重要文化内涵集合而成。②在浙江湖州。唐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不同意见:关于《渔父词》所描绘之处有浙江湖州和湖北黄石两说。前者依据是明万历《湖州府志》:“西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坞,下有凡常湖,唐张志和游钓于此。”而后者的依据似乎更为充足,苏轼《浣溪沙》词有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散花洲至今仍存在于黄石西塞山对面的长江之中。另外,徐俯《鹧鸪天》词也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即张志和),晴在长江理钓丝。”据此,张志和《渔父词》中的西塞山显然僻邻长江而非湖州了。

西山

xīshān

①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王粲《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善注引扬雄《反骚》:“临汨罗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山名。指首阳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相传伯夷、叔齐隐居于此。晋 陆机《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西山之节。”参见“西山饿夫”。③山名。在江西省新建县西,一名南昌山,即古散原山。唐 王勃《滕王阁序》:“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捲西山雨。”④山名。在四川省北部,为岷山主峰。也称雪岭。唐 李白《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唐 杜甫《野望诗》:“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⑤山名。北京市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拒马山,西北接军都山。有百花山、灵山、妙峰山、香山、翠微山、卢师山、玉泉山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明 李攀龙《塞上曲送元美》:“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⑥山名。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滇池西岸,一称睡佛山。有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诸胜和聂耳墓、李公朴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⑦山名。在江苏省吴县西南,即洞庭西山,古称包山,为太湖中最大岛屿。有缥缈峰、销夏湾、林屋洞诸名胜。

西山饿夫

xīshān’èfū

伯夷﹑叔齐的代称。《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遂饿死於首阳山 。”《梁书·刘显传》:“之遴尝闻夷、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则西山饿夫、东国黜土,名岂施于后世。”

西山日薄

xīshānrìbó

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宋·洪咨夔《风流子》词:“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况转首,西山日薄。”

西施/西子

xīshī/xīzī

春秋末年越国苎罗(今淅江诸暨南)人,为春秋时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后人用以代称美女。《庄子·齐物论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唐 王维《西施咏》:“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食东眠

xīshídōngmián

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曾朴《孽海花》第31回:“别人知道是性命交关的事,又谁敢多嘴,倒放骥东兼收并蓄,西食东眠,安享一年多的艳福了。”

西市

xīshì

旧时京城行刑的场所。清 方苞《狱中杂记》每岁大决,勾者十四三,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

西席

xīxí

西宾(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旧时家塾教师或幕友的代称:《镜花缘》思忖多时,忽然想起家西席一事。《红楼梦 第92回》只因舍妹丈林如海林公在扬州巡盐的时候,请他在家做西席,外甥女儿是他的学生。

西乡

xīxiāng

亦作“西嚮”。面向西方。《礼记·檀弓下》:“男子西乡,妇人东乡。”《史记·项羽本纪》:“张良西嚮侍。”《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资治通鉴 周记二》六国为一,并力西乡而攻秦,秦必破矣。《资治通鉴 秦纪三》诸侯咸率其众西乡。

西厢

xīxiāng

中国传统建筑四合院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北面是正房,东西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四面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整体由廊子贯通。坐北朝南,北边的就是正房,南边是南厢房,东边的房子叫东厢房,西边的叫西厢房。还有人说,从阳光照射的角度来区分:早上光线先照到的是西厢房。唐 白居易《长恨歌》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西厢记

xīxiāng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西学东渐

xīxuédōngjiàn

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尚书·禹贡》:“东渐于海。”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由此又论及所谓‘西学东渐’所遇到的‘合理反抗’和‘无形消融’。”

西崦

xīyān

①西山。宋 苏轼《新城道中 其一》: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指崦嵫山。传说中的日落处。参见“崦”。

西洋

xīyáng

①我国西南方的南洋群岛一带。《明史 卷三○四 宦官传一 郑和传》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②对欧美各国的泛称。《红楼梦 第五十二回》姐姐那里常有那西洋贴头疼的膏子,叫做“依弗哪”,找寻一点儿。

西掖

xīyè

①宫阙西侧。刘桢《赠徐干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中书或中书省的别称。应劭《官仪卷上》:“左右曹受尚书事,前世文士,以中书在右,因谓中书为右曹。又称西掖。”唐 张九龄《酬周判官兼呈耿广州诗》:“既起南宫草,復掌西掖制。”宋 王禹偁《黄冈竹楼记丁酉又入西掖。清 吴伟业《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北门供奉吏,西掖祕书丞。”

西岳国师

xīyuèguóshī

官名。王莽四岳官,东岳太师,南岳太傅、西岳国师,北岳。西岳国师典致时阳,白炜象平,考量以铨。掌监督衡赏罚。《汉书 王莽传》太白司艾,西岳国师典致时阳,白炜象平,考量以铨。

西州

xīzhōu

①泛指义:古代泛指神州大地中原之西的区域。②特指义:唐代西昌州的新名,治所在高昌。唐在今新疆境内所置诸州之一。③特指义:指西州城,即古扬州城,是南京在东晋时期下辖的一个城,为扬州刺史的治所。后来会稽王司马道子任扬州刺史时,把州治办公场所从西州城迁到建康城东部自己的住宅里,称东府,西州城便改为丹阳郡的治所。晋安帝时东府被扩建成了东府城。每当建康有事,必置兵镇守。与西州城一起护卫台城。南朝梁绍泰二年(556年)东府城被焚毁。羊昙醉后触景生情、恸哭谢安一事就发生在西州城。宋 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④特指义:指凉州,《晋书·张轨传》:“ 张凉州 一时名士,威著西州“ 。西州即凉州。

西装革履

xīzhuānggélǚ

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吴伯箫《记一辆纺车》西装革履、华裙艳服,只有在演出的时候演员的身上才出现。

西子

xīzǐ

西施。《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明 王錂《春芜记·构衅》:“东邻季小姐,姮héng娥(嫦娥)月貌,西子花容,下官十分在意。”明 归有光《吴山图记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

西子捧心

xīzǐpěngxīn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形容女子的病态美。比喻名家的诗文、字画等,其本身存在的某种疵病不足以掩盖其固有的优点,有时反而增色。《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五代·李瀚《蒙求》诗:西子捧心,孙寿折腰。

古同“西”。《集韵》西古作卥

 I.

恓:忙碌不安,如“圣人恓忧世。惶:a.烦恼,如“不信好人言,果有惶事”;b.匆忙劳碌,如“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西游记第八十九回》八戒捆在旁边,与王父子唐僧俱攒在一处,恓恓惶惶受苦。II.qī古同“凄”,悲伤难过。III.xù古同“恤”,忧虑。

xī I.

音译用字。多用于外国女子名。II.qiàn①茜草,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茎方形,有倒刺。根黄红色,可提取染料,也可供药用。②红色:茜纱。

古代称做祭品用的纯色牲畜。牺牛。牺尊(古代牺牛形的酒器)。

牺牛

xīniú

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礼记·曲礼下》:“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庄子·列御寇》:“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芻菽,及其牵而入於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晋 葛洪《抱朴子·嘉遁》:“孰与衔轡而伏櫪,同被绣於牺牛哉!”唐 薛逢《惊秋诗》:“长笑李斯称溷鼠,每多庄叟喻牺牛。”宋 王禹偁《对雪感怀诗》:“詎能悲鵩鸟,早舍畏牺牛。”

牺牲

xīshēng

①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古代祭祀用牲的通称,色纯为“牺”,体全为“”,如《左传 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孟子·滕文公下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汉书 王莽传》:“其改正朔,易服色,变牺牲,殊徽帜,异器制。”“服色配德上黄,牺牲应正用白。”②为了崇高的目的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等,如“为祖国不怕流血牺牲”。③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如“他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突击完成了任务”。

牺尊

xīzūn

亦作“牺樽”。亦作“牺罇”。亦作“牺鐏”。古代酒器。作牺牛形,背上开孔以盛酒。或说于尊腹刻画牛形。《诗·鲁颂·閟宫》“白牡騂刚,牺尊将将。”朱熹集传:“画牛於尊腹也。或曰,尊作牛形,凿其背以受酒也。”《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庄子·马蹄》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参见“纯朴”。三国吴 韦昭注:“牺,牺樽,饰以牺牛。” 唐 陈子昂《窅冥君古坟记铭序》:“豚鸡在奠,牺鐏若歆。”唐 欧阳詹《明水赋》:“湛玉壶以无垢,入牺罇而有待。”宋 王安石《比部员外郎陈君墓志铭》:“或断而焚,或剖以为牺尊。”明 焦竑《焦氏笔乘·牺樽》:“三礼图画彝形,刻划牺象於其上。此鄙儒未见其器,妄想图形。谨按博古图作牛形背上开窍以注酒,曰牺罇。如象形者曰象罇。据此,可证三礼图之谬。”

xī I.

①栖栖:形容不安定。②栖遑:a.忙碌不安,到处奔波;b.被迫。均亦作“栖皇”。II.参见“qī”。

栖栖

xīxī

①忙碌不安貌。《诗·小雅·六月》:“六月栖栖,戎车既飭。”朱熹集传:“栖栖,犹皇皇不安之貌。”《论语·宪问》:“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晋 葛洪《抱朴子·正郭》:“而乃自西徂东,席不暇温,欲慕孔墨栖栖之事。”唐 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唐 姚合《武功县中作诗之十五》:“谁念东山客,栖栖守印床。”宋 王安石《哭梅圣俞诗》:“栖栖孔孟葬鲁邹,后始卓犖称軻丘。”黄节《沪江重晤秋枚诗》:“重逢莫作蹉跎语,正为栖栖在乱离。”《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②孤寂零落貌。唐 白居易《胶漆契诗》:“陋巷飢寒士,出门甚栖栖。”宋 范成大《潺陵诗》:“春草亦已瘦,栖栖晚花少。”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君不见,栖栖穷巷孤寒儒,此时此际如苦荼。”

非金属元素,符号Se(selenium)。灰色、红色晶体或红色无定形粉末。晶体硒能够导电,导电能力随光照强度的增减而改变。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用来制造光电池等。

①碎米:糠粞。②糙米碾轧时脱掉的皮。可作饲料。

①本字未见单独释义,而总是以双字词组“舾装”的形式出现,在“舾装”一词中,“舾”指船舶回归港口,“装”指“装载”、“装船”。“舾”和“装”联合起来表示“船舶回到港口装载粮食等货物,以便运送到东部人口稠密地区去”。 ②在我国古文化中,“西方”与“秋季”相配,可以代表“庄稼成熟”。《史记-六国年表》:“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因此,“舾装”原义应指“装载粮食”,引申义则可以指装载其他东西。现在的“舾装”指的是搭载航行专用设备。

文言助词。大体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a)”:大风起兮云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