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

①听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可作使动词表示“使知道”。先秦 吕不韦《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②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③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论语·颜渊篇》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庄子·秋水》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④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⑤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⑥报告;告诉;使动词表示使知道。先决后闻。先断后闻。西晋 李密《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唐 韩愈《与于襄阳书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资治通鉴 梁纪八》以尚书右仆射元罗为东道大使,光禄勋元欣副之,巡方黜陟,先行后闻。参见“以闻”。《聊斋志异 鸲鹆》有中贵见之,闻诸王。王召入,欲买之。⑦姓。

闻宠若惊

wénchǒngruòjīng

犹言受宠若惊。南朝·梁·殷芸《小说》第二卷:“恐泊泥以浊白水,飘尘以乱清风,是以承命倾筐,闻宠若惊。”北周·庾信《罔大将军琅琊定公司马裔墓志铭》:“将启北户之人,向通云南之国,闻宠若惊,奄从深夜。”

闻达

wéndá

显达,有名望。诸葛亮《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侯。《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闻道

wéndào

①领会某种道理。懂得圣贤之道。掌握治国之道。《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滕文公上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唐 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唐 柳宗元《驳复仇议》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明 李贽《卓吾论略》:“吾父子儻亦闻道於此,虽万里可也。”②听说。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 杜甫《秋兴诗之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唐 沈佺期《杂诗三首 其三》“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唐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唐 白居易《长恨歌》:“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唐 李颀《送陈章甫》:“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唐 李颀《古从军行》:“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 词》:“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李木庵《东山吟》:“闻道时危党錮急,伤心不许问家国。”

闻笛

wéndí

魏晋之间,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康安为司马昭所杀,秀经嵇康山阳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旧赋。后因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 唐 卢照邻《南阳公集 序》:“輟斤之慟,何独庄周;闻笛而悲,寧惟向秀。”宋 戴复古《舟行往吊故人诗》:“倚篷思往事,闻笛为凄然。”宋 周邦彦《兰陵王·柳词》:“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闻风

wénfēng

①听到音讯或传闻。唐 刘禹锡《平蔡州诗之三》:“四夷闻风失匕筯,天子受贺登高楼。”《前书平话卷上》:“灭楚以来,四海安寧,民皆快乐,万里闻风,一鼓而收之。”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二》:“一夜之间,闻风逃遁,真真是无上的耻辱。”探听消息。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五》:“老孙头也闻风来了。”浩然《艳阳天第一一四章》:“马斋是从小河边上来,也是到处闻风的。”③闻到芳香。唐 张九龄《感遇诗之一》:“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闻风而动

wénfēngérdòng

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起来。风:消息。宋 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王西彦《骗子和打手》这时,“石一歌”也闻风而动了。

闻风而起

wénfēngérqǐ

闻:听到;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宋 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别处的人一定也有闻风而起的,这便是救中国的独一无二法门了。

闻风而逃

wénfēngértáo

风:风声。听到风声,立即逃跑。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只要望见土匪的影子,早已闻风而逃。”

闻风而兴

wénfēngérxīng

解释见“闻风而起”。明·李贽《读史汇·储瓘》:“后泰州有心斋先生,其闻风而兴者欤。”

闻风而至

wénfēngérzhì

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舅兄只顾要将细鸟带回船去,刚才被他这阵乱叫,以致众兽闻风而至,几乎性命不保。”老舍《四世同堂》:“早一点下手,把牌子创开,日本人必闻风而至,咱们的小羊圈就成了文化中心。”

闻风破胆

wénfēngpòdǎn

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的极度惶恐。唐·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深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闻风丧胆

wénfēngsàngdǎn

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了勇气;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唐·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魏巍《东方 第五部第一章》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弃尸累累。参见“丧胆”。

闻风响应

wénfēngxiǎngyīng

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清·叶廷琯《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随有乡勇章双桂等三千余人,闻风响应。”《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更恐各处闻风响应,刻已分电沿江各省,一体严密防范,以期防患未萌。”

闻风远遁

wénfēngyuǎndùn

听到风声就逃之夭夭。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16回:“羌人畏威,闻风远遁,晋朝倚之为关西屏障。”

闻风远扬

wénfēngyuǎnyáng

一听到风声,就逃到远方去。听说火山可能会爆发,大家便闻风远扬。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

闻过则喜

wén‘guòzéxǐ

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闻鸡起舞

wénjīqǐwǔ

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闻见

wénjiàn

听到和看见。战国策·秦策二》:“羣臣闻见者毕贺,陈軫后见,独不贺。”唐 王维《桃源行》:“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宋 洪迈《夷坚丙志·黄法师醮》:“自寝至觉仅数刻,而所经歷闻见,连日言之不能尽。”②所闻所见;知识。荀子·非十二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 唐 牛僧孺《玄怪录·张左》:“小生寡昧,愿先生赐言以广闻见,然丰所敢望。” 明 李贽《贾谊》:“立论则不免搀杂别项经史闻见,反成秽物矣。”荀子·不苟》:“君子位尊而志恭(洪),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淮南子·原道训》:“夫任耳目以听视者,劳形而不明。”

闻雷失箸

wénléishīzhù

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明·俞琳《经世奇谋》第一卷:“闻雷失箸。”

闻名丧胆

wénmíngsàngdǎn

听见名字就吓破了胆。形容威名很大,使人听到即甚为恐惧。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八回:“遂在陕西地面三载,绿林贼人闻名丧胆,江湖盗寇望影皆惊。”郭澄清《大刀记》第六章:“这个吓得鬼子、汉奸闻名丧胆的梁永生,就是当初那个大闹黄家镇的梁永生。”

闻名遐迩

wénmíngxiáěr

形容名声很大,主要指远近闻名。视频中,巴拉克展示了他闻名遐迩的球技,同时也传达了重要的防艾讯息。《南齐书·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参见“遐迩闻名”。

闻命

wénmìng

接受命令或教导。《左传·昭公十三年》:“寡君闻命矣。” 《左传 子产坏晋馆垣》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庄子·山木》孔子曰:“敬闻命矣!”西汉·贾谊《治安策其有中罪者,闻命而自弛,上不使人颈 而加也。宋 欧阳修《治平二年与富彦国书》:“虽承诲勤,未敢闻命也。” 《资治通鉴 齐纪五》(度支尚书虞)曰:“主上圣明,公卿戮力,宁假朽老以赞惟新乎!不敢闻命!”《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三》(王)旦闻命愈恐,家居不出,手疏恳请去位。②听说。《孟子·万章上》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

闻人

wénrén

有声望的人。明 冯梦龙《智囊 卷二 上智部 太公 孔子》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夫子诛之,得无失乎?”《聊斋志异 李象先》李象先,寿光之闻人也。

闻融敦厚

wénróngdūnhòu

待人温和宽厚。他的个性闻融敦厚,因此许多人乐于与他相交为友。

闻声相思

wénshēngxiāngsī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朋友闻声相思,命驾相仿,也是常事。”

闻识

wénshí

①知识;学问。《孟子·告子下》:“(乐正子)多闻识乎?”曰:“否。”《吕氏春秋·诬徒》:“弟子居处修洁,身状出伦,闻识疏达。”②指有学识。宋 叶适《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今巖老极明,极鋭,极智虑,极闻识。”

闻说

wénshuō

犹听说。宋 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闻所不闻

闻所未闻

wénsuǒbùwén

wénsuǒwèiwén

闻:听到;未:没有。听到的是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形容传说的事物或消息新鲜、奇特。《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不闻。”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回:今日见了紫菱姐姐飞来飞去,业已奇极;谁知还有海外这些异事,真是闻所未闻。

闻问

wénwèn

①通音问,通消息。晋 刘琨《劝进表》况臣等荷宠三世,位厕鼎司,闻问震惶,精爽飞越,且惊且惋,五情无主,举哀朔垂,上下泣血。《宋书·张敷传》:“琅邪颜延之书弔茂度曰:‘……岂谓中年,奄为长往,闻问悼心,有兼恒痛。’”《金史·宗翰传》:“宗望自河北趋汴,久不闻问。”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庙故宏阔,僦居者多,林生性孤峭,率不相闻问。”郭希仁《从戎纪略》:“余自到军装局,与子逸、明卿、子端专办文书,外事全未闻问。”②音信。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湘裙》:“转身遂逝,自此不復通闻问矣。”③好名声。《汉书·严助传》:“於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颜师古注:“无善声。”

闻悉

wénxī

听到;听说。《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宣布宇内,咸使闻悉。

闻噎废食

wényēfèishí

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明·袁宏道《袛园寺碑文》:“戚戚舍身,沾沾利益,遂欲绝口性命,塞路葱岭,此何异闻噎废食,见蹶停骖者哉?”

闻一知二

wényīzhīèr

听到一点只能理解两点。形容类推能力不强。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赐(指子贡)也何敢望(颜)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闻一知十

wényīzhīshí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赐(指子贡)也何敢望(颜)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闻义

wényì

谓听到合乎义理的事。《管子·弟子职》:“见善从之,闻义则服。”《论语·述而》:“德之不脩,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汉 扬雄《逐贫赋》请不贰过,闻义则服。唐 柳宗元《乘桴说》:“谓由也勇於闻义,果於避世,故许其从之也。”

闻义而徙

wényìěrxǐ

闻:听到;义:正义;徙:迁移。听到符合道义的事就心动神往,虚心相就。《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闻知

wénzhī

①听说;知道。《尚书·胤征》:“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汉书 王莽传》尝私买侍婢,昆弟或颇闻知,莽因曰:“后将军朱子元无子,莽闻此儿种宜子,为买之。”唐 韩愈《顺宗实录一》:“使四面求医药,天下皆闻知。”茅盾《雨天杂写之五》:“苻坚闻知了他的大名,便派骁骑将军吕光带兵打龟兹国,‘请’他进关。”②见闻;知识。《尚书·无逸》:“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北史·列女传·房爱亲妻崔氏》:“性严明,有高节,歷览书传,多所闻知。”宋 叶适《阳军新修学记》:“一其趋向,厚其师友,畜其闻知,广其伦类。”③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语本《孟子·尽心下》:“由文王至於孔子,五百有餘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清 颜元《存学编·总论诸儒讲学》:“其郊使见知闻知者,知尊慕孔孟,善谈名理,不作恶,不奉释老名号。”秦牧《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古代墨家把知识来源分为三类,这就是‘亲知’、‘闻知’、‘说知’……‘闻知’是从旁人口头或书面传授得来的知识。”

wén

参见“牛骥同皁”。

wén

乡:地名,在中国河南省灵宝县。《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五》金以完颜哈达及布哈行省事于阌乡,以备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