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ěn

安定,固定:稳步。稳定。稳固。稳健。稳重(zhòng)。安稳。站稳。稳如泰山。

稳步前进

wěnbùqiánjìn

按适当的步骤推进工作。我们朝着社会主义方向稳步前进。毛泽东《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大家要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使我们的国家稳步前进。”

稳操胜券

wěncāoshèngquàn

稳:稳当地;操:拿着;掌握。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比喻有胜利的把握。为了使这一仗稳操胜券,王明费尽心机地在想一个万全的方案。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传》:“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

稳操左券

wéncāozuǒquàn

左券: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双方挌执一联,左券就是左联,常用作索偿的凭证。比喻有充分的把握。《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冯德英《山菊花》下部第17章:“孔庆儒老谋深算地说,作出稳操左券的手势。”

稳吃三注

wěnchīsānzhù

四人赌博,一个人赢三个人的赌注。比喻凭空的大量收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们辛苦收拾,是该剩些钱粘补的;我们怎么好‘稳吃三注’呢?”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这我们怎么倒‘稳吃三注’呢?”

稳如泰山

wěnrútàishān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来势不两立,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武后恃有高关,又仗武氏弟兄骁勇,自谓稳如泰山,十分得意。

稳婆

wěnpó

旧时以接生为业的妇女。其有“隐婆”、“产婆”、“收生婆”、“接生婆”及“老娘婆”等多种称呼,为属江湖“三姑六婆”之列。《聊斋志异 毛大福》昔一稳婆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旧时称为宫廷或官府服役的收生婆。旧时宫廷或官府检验女身的女役。

稳扎稳打

wěnzhāwěndǎ

有把握地作战。也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沙汀《呼嚎》:“廖二嫂有时不免冒失,但她也是一个稳扎稳打的人。”毛泽东《关于情况的通报》:“我们的方针是稳扎稳打,不求速效。”

wěn

 《三国演义 第109回》“昭奉诏来退蜀兵,若昭合死,令甘泉枯竭,昭自当刎颈,教部军尽降;如寿禄未终,愿苍天早赐甘泉,以活众命!” 

刎颈(之)交

wěnjǐngzhījiāo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他有个闺中谈禅的密友,却是个刎颈之交的娇妻。《资治通鉴 秦纪二》初,大梁人张耳、陈馀相与为刎颈交。《史记 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後争张黡、陈泽之事,二人相怨。西汉 李陵《答苏武书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辙复苟活。《资治通鉴 随纪六》章丘杜伏威与临济辅公为刎颈交,俱亡命为群盗。《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八》初,宿州人马公,与(郭)子兴为刎颈交,马公卒,以季女属子兴,子兴因抚为己女。《十二笑·第二笑》:总之相好到极处,只多得一个头儿,古人所谓刎颈之交是也。

wěn

①嘴唇:吻合(意见、看法完全相同)。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跳神》:“妇吻辟翕,杂鼓声,不甚辨了。” ②用嘴唇接触表喜爱、亲热:接吻。吻别。③嘴,口。《资治通鉴 汉纪十八》庸人之御驽马,亦伤吻、敝策而不进于行。《聊斋志异 鹿衔草》众牝嗅之,知其死,分走谷中,衔异草置吻旁以熏之,顷刻复苏。《聊斋志异 杨大洪》公受拍,张吻作声,喉中呕出一物,堕地堛然,俯而破之,赤丝中裹饭犹存,病若失。

wěn

同“”。

脗合

wěnhé

相符合;和谐。《庄子·齐物论》:“旁日月,挟宇宙,为其脗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 陆德明释文引 向秀曰:“若两脣之相合也。”《朱子语类 卷六》:“此理循环不穷,脗合无间。”金 雷渊《同裕之钦叔分韵得莫论二字》:“悬断漏天枢,高啸惊邻垣,脗合政相和,意到俄孤騫。”清 沉初《西清笔记·纪庶品》:“尝见一方砚匣,工緻平整,承盖处四面脗合。”

wěn

擦:泪。《续资治通鉴 元纪一》每时节朝会,独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抆泪,衣尽湿,左右无不悲恸者。

抆试

wěnshì

①揩,擦。唐 元结《窊樽铭》:"天地开凿,日月抆拭,寒暑琢磨,风雨润色。"②犹掩饰。《汉书·朱博传》:"冯翊欲洒卿耻,抆拭用禁,能自效不?" 颜师古注:"抆拭,摩也。"王先谦补注谓""""之误。《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一》会有刘佐者坐法免,安石欲抆拭用之,(韩)绛执不可,议于帝(宋神宗)前,未决,绛即再拜求去。 洪迈《容斋四笔·记李履中二事》:"崇宁中,蔡京当国,欲洗邢恕诬谤宗庙之罪,既抆拭用之,又欲令立边功以进身,於是以为泾原经略使。"

抆血

wěnxuè

擦拭血泪。表示极其哀痛。常用于旧时讣文中。列名的亲属有抆血﹑拭泪之别,以示亲疏。抆血较拭泪为重。南朝梁 江淹《别赋》:割慈忍愛,離邦去里,瀝泣共訣,刎血相視。

wěn

①《说文》紊,乱也。《尚书·盘庚上》有条而不紊。又如:紊纷(纷乱);紊淆(紊乱);紊弃(杂乱并弃失);紊绪(混乱序分);紊入(参杂进去);紊淆(混乱)。紊废(杂乱而废弃)。《晋书 武帝纪》彝章紊废,请谒行矣。②繁盛。《素问》其运风,其化呜,紊启坼。张隐庵集注:“紊,繁盛也。”③动词,扰乱。明· 许仲琳《卦神演义》恐众官齐言,有紊太师清听。④指的是(非视觉上的乱)例如,思想、观念、行为等不协调、不配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