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 | wèi | ①不,不曾,没有:未必。未曾(céng)。未来。未尝。未竟(没有完成的)。未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②地支的第八位,属羊。③用于记时:未时(下午一点至三点)。④放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唐 王维《杂诗 三首 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
未艾 | wèiài | ①未尽;未止。方兴未艾。《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蚕事方兴,已输缣税,农功未艾,遽敛谷租。宋 苏轼《三槐堂铭》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清 恽敬《与李爱堂》:“令子之变,言之动心,然达人用情,断不可过;仁弟方在壮年,福禄之来未艾,勿介介也。”②未灭;未死。 |
未艾方兴 | wèiàifāngxīng | 方兴未艾。谓正在蓬勃向前发展。新年新气象,新事物未艾方兴。清·陈炽《议院》:“英人创之于前,德国踵之于后,所以威行海表,未艾方兴者,非幸也,数也。” |
未便 | wèibiàn | ①不要立即;没有立即。《梁书·武帝纪上》:“陈伯之遣苏隆之反命,求未便进军。高祖曰:‘伯之此言,意怀首鼠……’乃命邓元起率众,即日沿流。”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宜特下詔云:‘…… 少阳之殁,朕亦本拟与元济,恐其年少,未能理事,所以未便处置。待其稍能缉绥,然拟许其承继。’”《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八》臣超区区特蒙神灵,窃冀未便僵仆,目见西域平定,陛下举万年之殇,荐勋祖庙,布大喜于天下。②不适应。唐 杜甫《寄赞上人诗》:“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③不当,未妥。宋 苏轼《上韩魏公论场务书》:“尝以为当今制置西事,其大者未便,非痛整齐之,其势不足以久安。”④不方便;不适宜。《红楼梦 第一○五回》:“如今满堂中筵席未散,想有亲友在此未便,且请众位府上亲友各散,独留本宅的人听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三五回》:“我因想起一个法子,可以杜絶景翼索回财礼,因不知办得到与否,未便説穿。” |
未宾 | wèibīn | 不服从,没有归顺。《资治通鉴 魏纪十》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受之不得不礼。《晋书 文帝纪》以庸蜀未宾,蛮荆作猾,潜谋独断,整军经武。《晋书 武帝纪》昔汉文、光武怀抚尉佗、公孙述,皆未正君臣之仪,所以羁糜未宾也。参见“不宾”“负阻不宾”。 |
未卜先知 | wèibǔxiānzhī | 测知未来的吉凶祸福;这是一种迷信行为。形容有预见。卜:占卜;算卦。元 无名氏《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第三折:“卖弄杀《周易》阴阳谁似你,还有个未卜先知意。”明 许恒《二奇缘传奇》二:有这等事,真个未卜先知! |
未曾 | wèicéng | 不曾。这样的丰收年,我活了八十岁也未曾见过。《战国策·魏策》臣未曾闻也。西晋 李密《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未尝 | wèicháng | ①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论语·八佾篇》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②不。《孟子·告子上》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诸葛亮《出师表》终夜未尝合眼。未尝不叹息。《三国演义 第46回》肃曰:“肃与先生渡江以来,未尝一事相欺。今何出此言?”《晋书 谢安传》先是,安发石头,金鼓忽破,又语未尝谬,而忽一误,众亦怪异之。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 |
未彻 | wèichè | 无尽无歇。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正壮士、悲歌未彻。” |
未成一篑 | wèichéngyīkuì | 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元·方回《勉斋箴》:“并九仞而不及泉兮,山未成一篑而止,浚之深而崇之高兮,亦在乎匷之而已。” |
未抵 | wèidǐ | 比不上。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 |
未第 | wèidì | 谓应科举考试未中。 清 钱泳《履园丛话·科第·鼎甲》:“潘芝轩尚书未第时,与其兄树庭中翰咸为名诸生,有声黌序。” |
未定之天 | wèidìngzhītiān | 比喻事情还没有着落或还没有决定。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莫若此时趁事在成败未定之天,自己先留个地步。”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事情还在未定之天,你们忙些啥?” |
未妨 | wèifáng |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唐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宋 陆游《夜闻雨声诗》:“未妨剩拥寒衾卧,赢取孤吟入断编。” |
未焚徙薪 | wèifénxǐxīn | 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这枢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晓得临渴掘井,那会得未焚徙薪?” |
未风先雨 | wèifēngxiānyǔ | 比喻未见事实先下结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婆子家晓道什么?只管胡言乱语!那见得我不会做生意,弄坏了事,要你未风先雨。” |
未傅 | wèifù | 指没有载入徭役簿籍。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复大振。 |
未敢苟同 | wèigǎngǒutóng | 不敢随便同意。请你原谅,你的意见,我未敢苟同。 |
未冠 | wèiguàn | 古礼男子年二十而加冠。故未满二十岁为“未冠”。《资治通鉴 后唐纪八》潞王(李从珂)登城泣谓外军曰:“吾未冠从先帝(李嗣源)百战,出入生死,金创满身,以立今日之社稷;…” |
未合 | wèihé | ①尚未交战。②不合,不应该。《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 |
未遑 未皇 | wèihuáng | 没有时间顾及;来不及。《汉书·杜钦传》:“陛下初即位,谦让未皇。”《汉书 王莽传》今诚未皇于轻靡而备味,庶几与百僚有成,其勖之哉!汉 扬雄《羽猎赋》:“立君臣之节,崇贤圣之业。未遑苑囿之丽、游猎之靡也。”《资治通鉴 魏纪十》(夏侯)霸曰:“彼方营立家门,未遑外事。有钟士季者,其人虽少,若管朝政,吴、蜀之忧也。”《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资治通鉴 齐纪十》窃以一餐微施,尚复投殒;况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唯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所以踌躇,未遑荐璧。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爰至有,运接燔书,高祖尚武,戏儒简学,虽礼律草创,诗书未遑。”《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后主因循,未遑改革。《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上》高祖方以东夏、山南为事,未遑致讨。《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陆贽曰:中兴以来,未遑外讨,抗两蕃者亦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而已。宋 王安石《答福州知府学士启》:“虽疆城之相比,愧缄疏之未皇。”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辛丑二宗伯》:“沉某父子,尝从大夫之后,偶因出游,未遑趋避,而衷甲之士,奋呼羣起,几不获生焉。”清 魏源《客怀诗》:“劳劳啼夜乌,夜静未遑息。”孙中山《敬告同乡书》:“今二子之逋逃外国而倡保皇会也,其感恩图报之未遑,岂尚有他哉?” |
未及 | wèijí | ①来不及。老师未及说完,下课铃响了。②并未涉及。他所说的只是事,而未及你本人。③没有到。唐 李颀《送陈章甫》:“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
未极 | wèijí | 无穷远处;没有期限。未到尽头;未达极点。没有停止。谓尚未疲困。汉 王粲《登楼赋》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
未几 | wèijǐ | ①不久。《诗·齐风·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biàn兮。”朱熹集传:“未几,未多时也。”《后汉书·马廖传》:“前下制度未几,后稍不行。虽或吏不奉法,良由慢起京师。”《资治通鉴 汉纪六十》(孙)权复以刘璋为益州牧,驻秭归,未几,璋卒。《晋书·魏咏之传》:“咏之初在布衣,不以贫贱为耻……始为殷仲堪之客,未几竟践其位,论者称之。”《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时帝已被酒,向(杠门)岭瞋骂。射中一株,未几,立枯而死。唐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行当浮桂櫂,未几拂荆扉。”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二》:“熙寧中,予预太史,尝按发其欺,免官者六人。未几,其弊復如故。”《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崔)希逸自念失信于吐蕃,内怀愧恨,未几而卒。 清 钱泳《履园丛话·笑柄·不准》:“有名进士某者,选得知县,到任未几,有报窃案刃伤事主者,刑席拟批,总嫌不当。”郭沫若《海涛集·离沪之前》:“未几,仿吾亦来,我把仿吾拉了去,安娜也同去。”②不多。《晋书·阳裕载记》:“吾及晋之清平,歷观朝士多矣,忠清简毅,篤信义烈,如阳士伦者,实亦未几。”③指(年龄)不大。《南齐书·高帝纪上》:“主上春秋未几,诸王竝/并幼冲。” |
未笄 | wèijī | 古时女子十五而束发加笄,视为成年;未笄,指十五岁之前。明 文徵明《敕封承德郎陈君墓表》:“同邑莫公讳淮之女,生而愿谨,未笄归君。”《孟子·滕文公下》“臣东征,绥厥士女” 清 焦循正义::“虽未冠之士、未笄之女亦且绥之。” 《聊斋志异 董生》女曰:“君不忆东邻之黄发女乎?屈指移居者,已十年矣。尔时我未笄,君垂髫也。” |
未竟 | wèijìng | 没有完成。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74篇》小说《老残游记》共二十回,是他(刘鹗)晚年所写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未竟作品。 |
未竟之志 | wèijìngzhīzhì | 没有完成的志向。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却深望这个儿子,完我未竟之志。”曾朴《孽海花》第29回:“天弢龙伯君还是继续他未竟之志,正是我们最忠恳的同志。” |
未可厚非 | wèikěhòufēi | 不可过分指责。指虽有缺点但仍可原谅。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复以英为长沙连率。”鲁迅《三闲集 在钟楼上》但叶遂宁和梭波里是未可厚非的,他们先后给自己唱了挽歌,他们有真实。 |
未窥全豹 | wèikuīquánbào |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全豹:比喻事物的全部。《晋书·王献之传》:“管中窥豹,时见一斑。”一斑,指豹身上的斑纹,而不是豹的整体。后因以全豹喻全部或整体。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适颌一艺,未窥全豹。” |
未老先衰 | wèilǎoxiānshuāi | 年纪还不大就衰老了。多指由于精神或体力负担过重而导致过早衰老。唐 白居易《叹发落》诗:“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发先衰。”秦牧《不老》北京老将军们的歌声,是应该使一切精神上未老先衰的“假老头儿”惭愧的吧! |
未了 | wèiliǎo | ①没有了却、结束。未了的心事。②漫漫,没有终点。未了的欠债。唐 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未了公案 | wèiliǎogōng’àn | 公案:案件,问题。没有解决的案件或事情。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僧问:‘如何是先师未了底公案?’师便打曰:‘视祢不了,殃及儿孙。’”元·方回《可言集考》:“文成公于‘思无邪’自为一说,前辈谓之未了公案。” |
未萌 | wèiméng | 指事情发生以前。《韩非子·心度》:“故治民者禁姦於未萌,而用兵者服战於民心。”西汉·贾谊《治安策》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西汉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唐 张九龄《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斯皆陛下睿谋先定,神武非常,观变早於未萌,必取预於无象。”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方其初萌,禠一官,窜流一二吏,即可消患於未萌。”《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八》臣愚愿陛下、 中宫严敕宪等闭门自守,无妄交通士大夫,防其未萌,虑于无形,令宪永保福禄,君臣交欢,无纤介之隙,此臣之所至愿也! |
未免 | wèimiǎn | ①实在是,不能不说是。你的发言未免长了些。《孟子·离娄下》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②不免。初次见面,未免有些拘束。 |
未明求衣 | wèimíngqiúyī | 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梁书·顾协传》:“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贤如渴,爰发明诏,各举所知。”《周书·乐运传》:“天子未明求衣,日旰忘食,犹恐万机不理,天下拥滞。” |
未沫 | wèimò | 不曾休止。引申为未消失。《孽海花第六回》雯青初次冲交,又兼江西是时文出产之乡,章、罗、陈、艾遗风未沫,雯青格外细心搜访,不敢造次。 |
未能免俗 | wèinéngmiǎnsú | 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未能免俗,聊复尔耳。”鲁迅《论俗人应避雅人》倘使揭穿了这谜底,便是所谓“杀风景”,也就是俗人,而且带累了雅人,使他雅不下去,“未能免俗”了。 |
未偶 | wèiǒu | 未遇。未婚。《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唐 司马贞述赞:“张季未偶,见识袁盎 。” 唐 薛用弱《集异记·王涣之》:“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焕之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 《聊斋志异 宦娘》温(如春)时未偶,系情殊深。 |
未期 | wèiqī | 无期。谓不知何日。汉张衡《归田赋》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王公摄其次曰:“后面未期,亦欲尽所怀?愿公勿复谈!”宋欧阳修《与曾宣靖公》未期良会,冬暖保重。《明史 卷二十 神宗一》大行未期,罢明年元夕灯火及宫中宴。 |
未惬 | wèiqiè | 不满意。《隋书·礼仪志一》帝既受周禅,恐黎民未惬,多说符瑞以耀之。《清史稿卷五·世祖纪二》朕览谳狱本章,引用每多未惬。 |
未然 | wèirán | 还未变成现实。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天变于未然。《史记·太史公自序》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宋史·晁迥传》:“自然之分,天命也。乐天不忧,知命也。推理安常,委命也。何必逆计(预计)未然乎?” 《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一》故圣人慎防其端,禁于未然,不以私恩害公义。《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一》尼自号净光如来,云能知未然;(韦)什方自云吴赤乌年生。《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六》李晟以为:“(李)怀光反状已明,缓急宜有备,蜀、汉之路不可壅,请以裨将赵光铣等为洋、利、剑三州刺史,各将兵五百以防未然。”《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九》(晁迥)尝曰:“自然之分,天命也;乐天不忧,知命也;推理安常,委命也。何必逆计未然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五》(郝)经闻图天下之事于未然则易,救天下之事于已然则难,已然之中复有未然者,使往者不失而来者得遂,是尤难也。 |
未若 | wèiruò | 不如,比不上。《庄子·徐无鬼》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汉书 王莽传》孔子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后汉书·荀彧传》:“彧报曰:‘今穀食虽少,未若楚在滎阳、成皋閒也。’”三国魏 曹丕《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不藉》:“吾以奉天地宗庙,则存其礼诚善矣。然而存其礼之为劝乎农也,则未若时使而不夺其力。”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宋 苏轼《贺坤成节表》:“放亿万之羽毛,未若消兵以全赤子;饭无数之緇褐zī hè,岂如散廩以活饥民。” |
未审 | wèishěn | 不知。《三国演义 第四十三回》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
未始 | wèishǐ | ①指尚未发生的事物。语气较肯定句委婉,未必,未尝。你好好跟他说,他未始不听。《庄子·齐物论》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唐 韩愈《与于襄阳书》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四》(赵)承煦,(赵)普次子也。普再入相,未始为求官,帝(赵光义)特命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六》乐工奏技,帝(宋仁宗赵祯)未始瞩目,终宴,犹有戚容。《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五》(张)珪曰:“未始一奏,讵知无益!”遂奏之。瞿秋白《赤都心史 二三》中国的一个中秋节也能在莫斯科过,意兴萧条中,未始不是一件乐事。"②未曾,从未。表示否定,未始有即没有。《庄子·齐物论》:“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成玄英疏:“未始,犹未曾。”《庄子·齐物论》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庄子·田子方》且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 ③犹没有;未必。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语气较肯定句委婉。唐 韩愈《与于襄阳书》:“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
未识一丁 | wèishíyīdīng | 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亦作“目不识丁”、“不识一丁”。《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明史·王端传》:“文职有未识一丁,武阶亦未挟一矢。” |
未亡人 | wèiwángrén | ①旧时寡妇的自称。《左传·成公九年》:“穆姜出于房,再拜曰:‘大夫勤辱,不忘先君以及嗣君,施及未亡人。先君犹有望也!’”杜预注:“妇人夫死,自称未亡人。”《梁书·武帝纪上》:“宣德皇后令曰:‘西詔至,帝宪章前代,敬禪神器于梁。明可临轩遣使,恭授璽紱,未亡人便归于别宫。’” 清 吴嘉纪《江都池烈女 诗》:“朝为未嫁女,暮称未亡人。”②指寡妇。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雷曹》:“乐云鹤夏平子,二人少同里,长同斋,相交莫逆……(夏)遗襁褓子及未亡人,乐以时恤诸其家。” 茅盾《泡沫·赵先生想不通》:“赵先生听声音就知道一个是他的老二,一个是刚刚十九岁就已经成了‘未亡人’的他的大媳妇。”亦省作“未亡”。唐 张说《鄎国长公主神道碑》:“其后,君子晨歌,夫人昼哭,未亡为穪/称,生意尽矣。”清 钱谦《益母方氏仍前封》:“幸藐孤之有成,崭然头角;悲未亡之后死,閲此岁时。真古今节孝之所难。” |
未为不可 | wèiwéibùkě | 不是不可以。委婉地肯定。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各位所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之,未为不可。”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大的时节撩吊了这陈腐再受新奇的未为不可。” |
未形 | wèixíng | 谓事情尚未显出迹象、征兆。尚未形成。《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孔颖达疏:“谓止人之邪在於事未形著。”《孔丛子·答问》:“吾谓圣人之智,必见未形之前,功垂於身殁之后。”《庄子·天地》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汉书·伍被传》:“臣闻聪者听於无声,明者见於未形,故圣人万举而万全。”颜师古注:“言智虑通达,事未形兆,皆预见之。”唐 元稹《论谏职表》:“君臣之际,论列是非,讽諭於未形,筹画於至密。”明 方孝孺《豫让论》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且当利未见、害未形之时,自非一般人所能分晓,於是公举程度较高於一般人者为之代表,以兴利于未见,除害于未形。” |
未形之患 | wèixíngzhīhuàn | 尚未显露的祸患。宋 苏舜钦《谘目五》:“若仓卒之际,得钱何用。不如先取为备,可以建事立功,消未形之患。”宋 苏洵《辨奸论》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 |
未央 | wèiyāng | ①未已;未尽;无边无际。夜如何其?夜未央。《诗 小雅 庭燎》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老子·第二十章》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楚辞 离骚》此恨未央。三国魏 曹丕《短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②不久、不远。《素问》“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③指未央宫。《晋纪总论》鰲坠三山,鲸吞九服,獯入金商,穹居未央。《晋书 符坚载纪上》及王猛卒,坚置听讼观于未央之南。唐 白居易《长恨歌》:“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
未央宫 | wèiyānggōng | 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内西南隅。亦称唐宫。高帝七年建,常为朝见之处。新莽末毁。东末董卓复葺未央殿。唐未央宫在禁苑中,至唐末毁。亦省称“未央”。《史记·高祖本纪》:“萧(何)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三辅黄图·宫》:“未央宫,周回二十八里,前殿东西五十丈,深五十丈,高三十五丈。”唐 张说《和丽妃神道碑铭》:“此皆圣主之曲成,贤妃之本志,何必云阳山下,别赴通灵之臺;未央宫中,虚立致神之帐。”班固《西都赋》:“輦路经营,脩除飞阁,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亘长乐。”唐 雍裕之《宫人斜诗》:“应有春魂化为燕,年来飞入未央栖。”唐 王昌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唐 白居易《长恨歌》:“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明 夏完淳《明妃篇》:“夜夜秋光长信殿,年年春色未央宫。” |
未一 未壹 | wèiyī | ①没有统一。《后汉书·陈元传》方今四方尚扰,天下未一,百姓观听,咸张耳目。晋 干宝《搜神记 卷七》(胡氏)年二十五,产二女,相向,腹心合,自腰以上、脐以下,各分。此盖天下未一之妖也。《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九州未一,二方犹梗,顾此恨恨,目用不瞑。②不完备。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 卷一》取二义乖剌不侔之语,参而贯之,故微旨有所未周,琬章有所未一。《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朕(完颜雍)今年五十有五,若逾六十,虽欲有为而莫之能也。宜及朕康强,凡国家政事之未完与法令之未一者,皆修举之。③不一一详述。多用于书信。明 李贽《与焦弱侯》秋潭有志者,想近益精进也。并附问之,未一。④没有第一,不断学习,超越自己。 |
未易 | wèiyì | 不易;难于。司马迁《报任安书》:“僕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三国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夫街谈巷説,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资治通鉴 汉纪十》言于上曰:“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强塞,塞之未必应天。”《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四》帝(宋仁宗)曰:“朕每进用大臣,未尝不采公议,顾知人亦未易耳。”宋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如此之流,未易悉数。清 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今观诸联句诗,凡昌黎与东野联句,必字字争胜,不肯稍让……要之二人工力悉敌,实未易优劣。” |
未已 | wèiyǐ |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三国志 蜀书诸葛亮传》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资治通鉴 魏纪六》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明决者来!唐 韩愈《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唐 杜甫《赠卫八处士诗》:“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唐·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唐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始,邓绾谪滁州,言者未已。宋 周邦彦《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明 刘基《漫成诗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聊斋志异 促织》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 |
未应 | wèiyìng | ①犹不须。宋 王安石《评定试卷诗》:“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宋 陆游《遣兴诗》:“老去可怜风味在,未应山海混渔樵。”②犹不算;不是。唐 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宋 张纲《临江仙词》:“年方强仕未应迟。高风轻借便,一鶚看横飞。”③犹不曾。唐 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嘆息未应闲。”唐 王维《听宫莺诗》:“游子未应返,为此始思乡。” 宋 蔡伸《念奴娇词》:“云浪鳞鳞,兰舟泛泛,共载一轮月。五湖当日,未应此段奇絶。”④不应当。明 刘基《旅兴诗之二四》:“晨兴步庭除,足弱几不持;论年未应尔,胡为遽如斯?” |
未雨绸缪 | wèiyǔchóumóu | 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明 朱柏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未遇 | wèiyù | 未得到赏识和重用,未发迹。唐 钱起《赠阙下裴舍人》:“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宋 吕蒙正《命运赋》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宋 侯蒙《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
未兆 | wèizhào | 尚未显出迹象。《老子·第二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咳。”《老子·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三国魏 嵇康《养生论》:“纵少觉悟,咸叹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於未兆,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晋 葛洪《抱朴子·审举》:“人君虽明并日月,神鉴未兆,然万机不可以独统,曲碎不可以亲总,必假目以遐览,借耳以广听。”《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陛下爱待,兼倍常宠,系嗣未兆,岂不为此! |
未正 | wèizhèng | 指旧式记时法中的下午1点至3点,相当于24小时制的13:00至15:00。在古代,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小时。其中,“未时”指的是下午1点至3点,而“未正”则是这个时辰的中点,即下午2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以后方回。 |
未知万一 | wèizhīwànyī | 万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学识肤浅。宋·洪迈《夷坚乙志·张锐医》:“世之庸医,学方书未知万一,自以为足,吁!可惧哉。” |
未字 | wèizì | 旧指女子尚未许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萧七》:“君清门令望,可附婚姻。有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聊斋志异 封三娘》私语曰:“妾固知娘子未字。以才色门地,何患无贵介婿;然纨袴儿,敖不足数。如欲得佳偶,请无以贫富论。”《聊斋志异 胡四娘》止有少女四娘,孽出,母早亡,笄年未字,遂赘程(孝思)。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审讼》:“至于闺女,断不可轻拘听审,已字者出身露面,辱及夫家;未字者逐众经官,谁为求聘?”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刘欣然曰:“小女未字,以归君家,何如?” |
未足轻重 | wèizúqīngzhòng | 谓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明·沈德符《野获编·科杨·京考官被劾》:“王文成后日功名不必言,即杨廉亦至南礼部尚书,溢文格,则言官白简,亦未足轻重。” |
味 | wèi | ①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味觉。味道(亦指兴趣)。滋味。②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气味。香味儿。③情趣:趣味。兴味。意味。津津有味。④体会,研究:体味。耐人寻味。⑤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五味药。 |
味如鸡肋 | wèirújīlèi | 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这样做味如鸡肋,没有什么意思。《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
味如嚼蜡 味同嚼蜡 | wèirújiáolà wèitóngjiáolà | 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味儿。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嚼:咀嚼。《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蜡。”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鲁迅《两地书》:“周刊上常有极锋利肃杀的诗,其实是没有意思的,情随事迁,即味如嚼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