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偽 | wěi | ①假,不真实:伪造。伪装。伪劣。伪证。伪善。虚伪。去伪存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邪正之辩,诚与伪而已。表里相副,是之谓诚;言行相违,是之谓伪。②不合法的:伪政府。伪军。③古人畏天,认为天下任何事物都有其天然的形态和天然的运行规则,因此必须尊重事物天然的状态,而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人为去做,因此从人,从为合起来的意思是要求事物按照自己的意愿变化。比如说本来自己不漂亮,但是想要自己漂亮就要改变自己本来的样子而去开刀整形。参见“化性起伪” |
伪朝 | wěicháo | 指僭伪、非正统的王朝。晋 李密《陈情表》:“臣少事伪朝,歷职郎署。”(指蜀汉后主刘禅) |
伪辞 | wěicí | 虚假的言辞。《庄子·盗跖》儒者伪辞,墨子兼爱,五纪六位,将有别乎?《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三国志·魏志·卫臻传》:“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章炳麟《序种姓下》:“至唐则有赐姓蛮夷降虏……故乌石兰氏自更曰乌,以援枝鸣,虽韩愈依违其间,夷互贸,伪辞兹沓,昭穆无质,官氏自此而庙濯自彼,其不蘖芽于豪州受命之世灼灼也。” |
伪定 | wěidìng | 犹言表面平定。《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戮(马)謖以谢众……於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裴松之注 引晋习凿齿晋春秋:“曹操智计殊絶於人,其用兵也,髣髴孙吴,然困於南阳,险於乌巢,危於祁连,偪於黎阳,几败伯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卢弼集解 引胡三省曰:“伪定者,言虽定一时之功,而有心於篡,故曰‘伪’。” |
伪命 | wěimìng | ①指僭伪政权的命令。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卷二》张邦昌伪赦至,(贾公望)率郡官哭于天庆观圣祖殿,而焚其赦书伪命。《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九》四川官吏尝受伪命者,毋得叙用。②假传的命令。明 朱鼎《玉镜台记·召太真》心耿耿,愁见锋生内屏。一扎天书传外境,祗恐称伪命。 |
伪师 | wěishī | ①指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吴夷凶侈,伪师畏逼,将乘雠衅,席卷南极。张铣注:伪师畏逼,谓吴将步阐降晋,陆抗攻之甚急。②伪学之师。对朱熹的诬称。宋樵川樵叟《庆元党禁》臣闻伪师在东南,则浙东之徒盛;在湖南,则湖南之徒盛。夜三鼓聚于一室,伪师身据高座,口出异言。《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五》右正言施康年言:四方伪徒,欲送伪师朱熹之葬。 |
伪饰 | wěishì | 虚假矫饰。《周礼·地官·司市》:“凡市伪饰之禁,在民者十有二,在商者十有二,在贾者十有二,在工者十有二。” 王充《论衡·超奇》:“(桓君山)又作新论,论世间事,辩照然否,虚妄之言,伪饰之辞,莫不证定。” 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日本和亲》:“至於公主下降,则纳币赐敕,宴使定期,古来一有故事。军中安能伪饰以欺外夷?” 鲁迅《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中国的青年不要高帽皮袍,装腔作势的导师;要并无伪饰,--倘没有,也得少有伪饰的导师。” |
伪态 | wěitài | 虚伪的态度。《战国策·秦策一》:“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
伪位 | wěiwèi | 有名无实之位,虚位也。《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苻)生既残虐无度,梁平老等亟以为言,坚遂弑生,以伪位让其兄法。《宋史·高宗纪》:建炎四年,豫即伪位。 |
伪学 | wěixué | 欺人之学;假学问。宋庆元时,韩侂胄与赵汝愚争权,因朱熹等人倾向赵汝愚,韩得势后,谓贪黩放肆乃人之真情,而廉洁好修者都是伪人,遂称道学为伪学,丞相赵汝愚以下五十九人全部罢斥,禁用赞同朱熹道学观点的士人。宋 叶适《故运副龙图侍郎孟公墓志铭》方籍田时,以伪学斥士具尽,独不及良甫,然遂自乞外补。《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四》时中书舍人汪义端,引唐李林甫故事,以伪学之党皆名士,欲尽除之,太皇太后闻而非之。 |
猥 | wěi | ①众,多。《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七》金人意其主兵官也,争射之,须臾,矢集楼墙如猥,获矢二十馀万。②琐碎烦杂:猥滥。猥杂。《资治通鉴 后晋纪六》或谓冯玉曰:“桑公(桑维翰)元老,今既解其枢务,纵不留之相位,犹当优以大藩,奈何使之尹京,亲猥细之务乎?”③鄙陋,下流:卑猥。猥亵。猥劣。轻猥邪佞。《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七》无功能者毕受官爵,流渐积猥,过在于是,欲令昭昭以觉圣朝。④谦辞,或犹言辱,愧,忝: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史记·游侠列传序》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豪暴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三国蜀西晋·李密《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而小人猥承君后,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宋书 本纪武帝上》:“威灵远著,寇逆消荡,遂当揖让之礼,猥饗天人之祚。”《资治通鉴 卷五十二》(梁)不疑童孺,猥处成人之位。《资治通鉴 宋纪二》猥以不德,谬降大命,顾己兢悸,何以克堪!《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三十七》(宋孝宗)诏曰:“朕钦承圣训,嗣守丕基,猥以眇躬……”⑤苟且:西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三》永业(指吕韶)才非拔乱,直以立嫡有常,猥居元首。《聊斋志异 金陵女子》积二年余,谓赵曰:“感君恋恋,猥相从,忽已三年。今宜且去。” ⑥浅薄,如:猥局(浅陋狭隘)。劣质;下等。如:猥弱(平庸,低下);猥凡(低劣,质差);猥酒(劣质酒);猥官(低级杂吏);猥拙(拙劣)。宋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 |
猥鄙 | wěibǐ | ①卑劣;低劣。《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四》(李邦彦)生长闾阎,习猥鄙事。②用作谦词。明 无名氏《四贤记·请假》:“伏念微臣草茅猥鄙,读诗书苦心焚膏继晷。” |
猥獕 | wěicuī | 亦作“猥催”①(容貌、举止)丑陋难看或庸俗拘束。太尉道:“他既是天师,如何这等猥獕?” 《水浒传第二十四回》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会风流,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偷汉子。②侷缩;束缚。 |
猥多 | wěiduō | 众多;繁多。《后汉书·马援传》:“援以三辅地旷土沃,而所将宾客猥多,乃上书求屯田上林苑中。”《新唐书·李绛传》:“武后命官猥多,而开元中有名者皆出其选。”《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六》(唐)中宗时,嬖幸猥多,宦官七品以上至千余人,然衣绯者尚寡。宋 洪迈《容斋续笔·唐制举科目》:“唐世制举,科目猥多,徒异其名尔,其实与诸科等也。” 清 曾国藩《圣哲画像记》:“其所列书目,丛杂猥多,作者姓氏,至於不可胜数。”《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六》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
猥贱 | wěijiàn | ①卑贱,下贱。《北齐书·杨愔传》:“后有选人鲁漫,自言猥贱,独不见识。” 宋 戴埴《鼠璞·瓜戍》:“矧戍役比之官,则为猥贱,尤难用之於庆贺。” 章炳麟《四惑论》:“人而执鞭为隶,其行至可羞也。含垢不辞,曰惟存身之故;既存身矣,而復以他种福祉之故,执鞭为隶,其猥贱则甚於向之为隶者矣!”②指卑贱的人。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建业风俗记》:“其人自乡士大夫秀才,以至於市井之猥贱,亡不有纪。” |
猥滥 | wěilàn | ①多而滥。《魏书·释老志》:“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自中国之有佛法,未之有也。”唐 赵璘《因话录卷五》:“上不慎名器,是以廝养待贤也;下不慎名器,是以婴孩奉君,而削弱朝廷也。遂致猥滥讹弊,流荡可忧。”《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又欲收军士之意,汎加阶级,皆为将军,无復员限,自是勋赏之官大致猥滥,人不復贵。”②谓卑陋多余,不起作用。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内有事状猥滥并老疾愚昧之人,不堪理民者,别取进止。” |
猥劣 | wěiliè | ①鄙陋;卑劣。《北史·尒朱世隆传》:“世隆弟世承,庄帝时位侍中,领御史中尉,人才猥劣,备员而已。” 鲁迅《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风涛怒吼起来,刷洗山河的时候,这才能脱出这沉滞猥劣和腐烂的运命。”②用作谦词。《晋书·忠义传·虞悝》:“悝望对曰:‘王敦居分陕之任,一旦构逆,图危社稷,此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忿疾。大王不以猥劣,枉驾访及,悝兄弟并受国恩,敢不自奋!’” |
猥蒙 | wěiméng | 谦词。犹辱蒙。《后汉书·张奋传》:“司空无功於时,猥蒙爵土,身死之后,勿议传国。”《资治通鉴 陈纪八》(北周)丞相(养你)(柳)坚执庄手曰:“孤昔开府,从役江陵,深蒙梁主殊眷。今主幼时艰,猥蒙顾托。梁主奕叶委诚朝廷,当相与共保岁寒。”《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清方文《刘舆父挽歌》:“先生长我十五岁,猥蒙折节称弟兄。” |
猥人 | wěirén | 鄙俗的人。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今南北风俗,言其祖及二亲,无云家者,田里猥人,方有此言耳。”卢文弨补注:“猥人谓鄙人。” |
猥宂 猥冗 | wěirǒng | 烦琐;芜杂。宋 欧阳修《太傅相公索聚星堂诗谨成》:“已恨语言多猥冗,况因杯杓正淋漓。”《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蔡京)既免京政,复上言吏员猥冗,戾元丰旧制,于是诏堂选归吏部者数十员,罢官庙者千员。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诗薮·国朝上》:“孙仲衍《骊山老妓行》浓丽繁富,殆过千言,而中多猥冗。” |
猥盛 | wěishèng | 众多。《后汉书·陈蕃传》:“时封赏踰制,内宠猥盛。”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以楚之故都,人物猥盛,而和者止於数人。”《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闻禹治河时,本空此地,以为水猥盛则放溢,少稍自索,虽时易处,犹不能离此。 |
猥士 | wěishì | 鄙贱之士。《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七年》名航可以载天下之猥士,而不可以陆沉天下之英雄。 |
猥琐 | wěisuǒ | ①(容貌、举止)庸俗不大方;作“委琐”。不魁梧;短小。身材猥琐。《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八》以怪诞诋讪为高,以流荡猥琐为赡,逾越绳墨,惑误后学。元 李治《敬斋古今黈补遗 卷五》:“猥琐者,鄙猥琐屑云耳,故至今谓人蹇浅卑污而不能自立者,皆谓之猥琐。”《红楼梦》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粗糙。②猥亵指的是下流的动作 一般是指男性对女子进行的 这个是要被鄙视的,严重的话是犯罪行为,日常生活里比如性骚扰。 |
猥亵 | wěixiè | 指性交以外的淫秽性的下流行为。《聊斋志异 画壁》四顾无人,渐入猥亵,兰麝熏心,乐方未艾。见“亵”xiè。 |
猥役 | wěiyì | 杂役。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画绘之工亦为妙矣,自古名士多或能之……若官未通显,每被公私使令,亦为猥役。”王利器集解引赵曦明曰:“猥,并杂也。” |
猥杂 | wěizá | 繁杂;杂乱。《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一》帝(赵光义)以诸道进士猥杂,或挟书假手,侥倖得官,所至多触宪章明 沈德符《野获编词林·词林中舍互改》:"然翰林之猥杂,在唐尤甚。如画工、碁博士、茶酒司之属,咸得待诏翰林。"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十日》:"街道却很凌乱猥杂,苍蝇、垃圾、乞丐触目皆是。" |
猥众 | wěizhòng | 众多。《后汉书·儒林传序》东京学者猥众,难以详载,今但录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宋 叶适《忠翊蔡君墓志铭》:"故我之所以能安於僻愚,不慕势利者,我父既不以养己者责我,而又宽我儿女猥众之忧故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六》艰难以来,流品猥众,进用殊常,而制禄之数,一循旧法,理宜不给。 |
猥拙 | wěizhuō | 拙劣。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北朝丧乱之餘,书迹鄙陋,加以专輒造字,猥拙甚於江南。” |
猥自枉屈 | wěizìwǎngqū | 降低自己的身份屈尊相访。《三国志 蜀书·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洧 | wěi | 洧川:地名,在中国河南省尉氏县。《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九》蒙古洧川县达噜噶齐贪暴,盛夏役民捕蝗,禁不得饮水。 |
痏 | wěi | ①皮肉伤。软组织挫伤。瘢痕。参见“创痏”②即针刺的痕迹、针孔。《灵枢经》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血出。 |
鲔 | wěi | 古书上指鲟xún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