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韋 | wéi | ①经去毛加工制成的柔皮,熟皮:参见“韦编三绝”(喻读书刻苦)。墨子《兼爱》: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屈原《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②韦伯:磁通量实用单位,一韦伯等于108麦克斯韦。③姓。 |
韦编三绝 | wéibiānsānjué | 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表示多次;绝:比喻读书勤奋。也可指穿联甲骨的牛皮断了多次。孔子的学习精神非常好。相传,在他晚年攻读《周易》的时候,曾翻来覆去地读,竟使编联《周易》的绳子断了好几次。根据孔子苦读《周易》的故事,后人引申出“韦编三绝”这句成语。形容勤奋读书。《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
韦布 | wéibù | ①韦带布衣。古指未仕者或平民的寒素服装。汉 司马相如《报卓文君书》:“五色有灿,而不掩韦布。”晋 葛洪《抱朴子·广譬》:“寸裂之锦黻,未若坚完之韦布。”《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一》比闻(郑樵)撰述益多,当必有补治道,终老韦布,可谓遗才。清 刘大櫆《贲趾堂记》:“人之情有弃膏粱而甘藜藿,轻紱冕而躬韦布,然未有不苦劳而乐逸者。”②借指寒素之士,平民。宋 岳珂《桯史·万春伶语》:“(胡给事)物色为首者,尽繫狱,韦布益不平。”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钱起》:“王公不觉其大,韦布不觉其小。”《明史·文苑传四·徐渭》:“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
韦裤布被 | wéikùbùbèi | 韦:熟皮叫韦,生皮称革。熟皮作裤子,粗布作被。形容生活很节俭。 |
韦鞲 | wéigōu | 皮制的臂衣。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装束。亦借指游牧民族。《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韦韝毳幙,以御风雨。”张铣注:“韦,皮也;韝,衣袖也……戎夷之服也。” 隋 史祥《答东宫启》:“毳幕韦韝之乡,俄闻九奏。”《隋书·源雄传》:“嘉谋绝外境之虞,挺剑息韦韝之望。”《北史·突厥传》:“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羶肉,韦韝献酒杯。” |
韦弦 | wéixián | 《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餘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后因以“韦弦”比喻外界的启迪和教益。用以警戒、规劝。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夷雅之体,无待韦弦。”李善注:“韦,皮绳,喻缓也;弦,弓弦,喻急也……言王公平雅之性,无待此韦弦以成也。”《资治通鉴 唐纪十一》李世民:得公(魏征)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 |
韦弦之戒 | wéixiánzhījiè | 表示自我规戒,弥补不足,改掉缺点。汉·王充《论衡·率性》西门豹急,佩韦以自缓;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急之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之人。能纳韦弦之教,补接不足,则豹、安于之名可得参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熊)克为人性缓,古人有韦弦之戒,缓者勉之,急者缓之,全在抑扬之道。 |
韦弦之佩 | wéixiánzhīpèi | 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
韦絮 | wéixù | 裹著在车轮外缘的皮革和丝绵。《汉书·霍光传》:“(太夫人显)广治第室,作乘舆輦,加画绣絪冯,黄金涂,韦絮荐轮。”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御輦以韦缘轮,著之以絮。”宋 梅尧臣《冯子都诗》:“黄金画车屋,韦絮缘车轮。” |
围 | wéi | ①环绕,四周拦挡起来:围攻。围城。突围。解围。②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围巾。围墙。围裙。③四周:外围。周围。④量词(a.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如“腰大十围”;b.两两臂合拢的长度,如“树大五围”)。唐 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唐 韩愈《山石》:“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⑤引申为动词“度量”。 《庄子·秋水》“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信情乎 ?” |
围地 | wéidì | 指出入通道狭窄,易被敌人围攻之地。指地形四面险阻,出入通路狭窄的地区。《九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又说:“背固前隘者,围地也。”《孙子兵法 九变》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
围裹 | wéiguǒ | ①包裹起来。母亲脱下外套,围裹起这个弃婴。②包围。明 冯梦龙;清 蔡元放《东周列国志 第一百三回》赵军只望红旗指处,围裹将来。③围垦造田。浙西诸州府,各将管下围田明立标记,仍谕官民不得于标记外再有围裹。 |
围猎 | wéiliè | 设围打猎。《汉书 霍光传》“(霍)云当朝请,数称病私出,多从宾客,张围猎黄山苑中,使苍头奴上朝谒,莫敢谴者。” |
围落 | wéiluò | 即藩篱。借指防卫。《三国志·吴志·周泰传》:“(孙权)意尚忽略,不治围落,而山贼数千人卒至。”《晋书·宣帝纪》:“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 |
围墙 | wéiqiáng | 花园、公园或园林或房屋周围的砖石墙。别墅的围墙长达数英里。宋 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 |
围遶 围绕 | wéirǎo wéirào | 环绕;围绕。元 高文秀《襄阳会第二折》:“檀溪大堤水围遶。”《封神演义 第三十二回》只见一簇人马围遶,一盏灯高挑空中,又听得悲悲切切哭泣之声。《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王愷心中只要图谋緑珠为妾,使兵围遶其宅,欲夺之。” |
围魏救赵 | wéiwèijiùzhào | 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魏、赵:战国时的国名。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0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心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倘用围魏救赵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
帏 | wéi | ①帐子;幔幕。②古人佩带的香囊。 |
帏帐 | wéizhàng | 帷帐。《史记·孝文本纪》:“上常衣綈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幃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晋 葛洪《抱朴子·讥惑》:“疾患危篤,不堪风冷,幃帐茵褥,任其所安。”唐 沉亚之《湘中怨解》:“中为綵楼,高百餘尺,其上施幃帐,栏笼画饰。”宋 无名氏《灯下闲谈·道士》:“初更后,寂无喘息,揭其幃帐,不知所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