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ēi

高大:峨。焕(高大壮观)。然。巍巍。崔

巍峨wēié

反义词:矮小。①高大;高大雄伟。《水浒传第六回》钟楼森立,经阁巍峨。②倾侧不稳。多形容醉态。③比喻居高第,名列前茅。

巍焕/巍奂wēihuàn

盛大光明。清·褚人获《坚瓠馀集·陆稼书代任》:“见二隶在前引路,至一处,宫殿巍奂。”《花月痕第二十九回》这里早有索安、翁慎伺候,引着两人先瞧正屋,就是轩轩草堂,崇塘巍焕,局面堂皇。

巍科wēikē

犹高第。古代称科举考试名次在前者。《醒世恒言 苏小妹三难新郎》取巍科则有馀,享大年则不足。

巍然屹立

wēirányìlì

巍然:极高的样子;屹立:山势直立高耸。比喻象高山一样直立地上,不可动摇。梁启超《新民说》第三节:“吾国夙巍然屹立于大东,环列皆小蛮夷,与他方大国,未一交通。”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坐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巍巍

wēiwēi

高大壮观的样子。功烈巍巍。《孟子·尽心下》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三国魏 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元功盛勋,光光如彼;国土嘉祚,巍巍如此。”明 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醲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

巍巍荡荡

wēiwēidàngdàng

语出《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朱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荡荡,广远之称也。”后以“巍巍荡荡”形容道德崇高,恩泽博大。西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况乎圣德巍巍荡荡,黎氓所不能命哉。”《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斯又巍巍荡荡,无德而称焉。唐 陆贽《祭大禹庙文》:“经啟之功,于今是赖,巍巍荡荡,无得而名。”

wēi

①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威力。威风。权威。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②凭借力量或势力:威胁。威慑。威压。《老子·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亦: 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资格证 吴书 吴主传》焉得不有刑罚以威小人乎?参见“畏畏”。

威逼wēibī

用威势来逼迫或进逼。晋 司马休之《上表自陈》:致兹非偶,实由威逼。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 高衙内 威逼这头亲事。”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知县录了口词,审得鲁学曾与阿秀空言议婚,尚未行聘过门,难以夫妻而论。既因奸致死,合依威逼律问绞。

威柄

wēibǐng

威权,权力。盗窃威柄。《鹖冠子·学问》:“处兵者,威柄所持,立不败之地也。”《后汉书·丁鸿传》:“夫威柄不以放下,利器不可假人。”李贤注:“威柄,谓周礼之八柄,即爵、禄、生、置、予、夺、废、诛也。”《后汉书·袁绍传》:“幕府輒復分兵命鋭,修完补辑,表行东郡太守、兖州刺史,被以虎文,授以偏师,奬就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九》 贤良方正昌平刘蕡,又曰:“威柄陵夷,藩臣跋扈。或有不达人臣之节,首乱者以安君为名。”宋 曾巩《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之二》:“和熹未寤还威柄,明德犹疎抑外家。”清 谭献《金元诗录 序》:“感威柄之褻越,悼徵赋之繁重。”

威德

wēidé

指威势和德政,刑罚和恩赏。《后汉书 刘表传》使君诛其无道,施其才用,威德既行,襁负而至矣。《晋书 王羲之传》吾虽无专对之能,直谨守时命,宣国家威德,固当不同于凡使。

威斗

wēidòu

①新莽为显示威严所作的器物,形似北斗。《汉书·王莽传下》:“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②用为赏赐大臣的殉葬品。《南史·何承天传》:“此亡新威斗,王莽三公亡,皆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顾余《咏古之一》:“威斗铸成新日月, 渐臺认取头颅。”

威断

wēiduàn

犹果断,决断。《后汉书·酷吏传序》:“故临民之职,专事威断。”《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辟奚,叶延之子也,好学,仁厚无威断。”明 沉德符《野获编·列朝二·壬寅岁厄》:“今上神明威断,动法皇祖,而罹灾之岁,亦属壬寅。”《明史·史可法传》:“贤奸无辨,威断不灵。”

威而不猛

wēiérbùměng

有威仪而不凶猛。《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尧曰篇》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威恩

wēiēn

①声威和恩泽。《后汉书·邓训传》:“鲜卑闻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后汉书·应奉传》:“延熹中,武陵蛮復寇乱荆州,车骑将军冯緄以奉有威恩,为蛮夷所服,上请与俱征。”《宋书 卷九 后废帝》若守宰威恩可纪,廉勤允著,依事腾闻。《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三年》:“迥明赏罚,布威恩,绥辑新民,经略未附,华夷怀之。”②犹刑赏。《三国志·魏志·臧洪传》:“闻弟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

威风八面

wēifēngbāmiàn

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鄙人面奉御旨,办理‘七七’周年纪念——有人早就这样替我宣传出去了——应该是威风八面的事。”王朔《动物凶猛》:“谁不仗义,而谁又在斗殴中威风八面,奋勇无敌。”

威风凛凛

wēifēnglǐnlǐn

形容威严可畏;气势逼人。威风:使人敬畏的气势或气派;凛凛:可敬畏的样子。他穿上军服,还真有点威风凛凛的气势。这位平常的日子里威风凛凛的老太爷今天竟像吃了败仗一样垂头丧气。元 费唐臣《贬黄州》:“见如今御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威风扫地

wēifēngsǎodì

完全丧失了威严和信誉。这次贿选的丑闻,使得他威风扫地,真是太不值得了。赵树理《三里湾》:“要是完全听他的,以前的威风扫地,以后就再不得为王。”

威风祥麟

wēifēngxiánglín

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宋史·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风。”《宋史·乐志一》:“九年,岚州献祥麟。”

威凤一羽

wēifèngyīyǔ

谓略见善政一斑之意。《梁书·刘遵传》:“及弘道下邑,未申善政,而能使民结去思,野多驯雉,此亦威凤一羽,足以验其五德。”

威服

wēifú

①以威力慑服。《史记·秦始皇本纪》:“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后汉书·西域传序》:“由此察之,戎狄可以威服,难以化狎。”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明 宋濂《阅江楼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王闿运《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其在外者,如今俄夷诸邦有立国之本,可以德绥,可以威服者也。”②畏服。《后汉书·皇甫规传》:“(规)在事数岁,北边威服。”

威福

wēifú

语出《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孔颖达疏:“惟君作福得专赏人也,惟君作威得专罸人也。”原指统治者的赏罚之权,后多谓当权者妄自尊大,恃势弄权。《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九》或谓诸葛亮曰:“法正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汉书·诸侯王表》:“因母后之权,假伊周之称,顓作威福庙堂之上,不降阶序而运天下。”《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人君威福自己,史复不书,将何所惧?《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唐 王勃《平台秘略论》:“假君王之顾盼,用君王之威福。”宋 叶适《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初龙图阁学士太子詹事王公十朋 ,以太学生对策,请收还威福,除秦檜蔽塞之政。”《明史 卷二十 神宗一》遂使朝廷威福之柄,徒为人臣报复之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席寃愤正无所出,且意是必巨官,或当能作威福,因缅诉毒痛。”郭沫若《海涛集·我是中国人一》:“大约就为了这,那株坏材便认真作起威福来了吧?”参见“作威作福”。

威怀

wēihuái

①威服和怀柔。谓威德并用。《后汉书 刘表传》表招诱有方,威怀兼洽,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后汉书·荀彧传》:“既停军所次,便宜与臣俱进,宣示国命,威怀丑虏。”《晋书 文帝纪》喻孙皓以平蜀之事,致马锦等物,以示威怀。晋 潘岳《关中诗》:“岳牧虑殊,威怀理二。”《晋书 谢安传》德政既行,文武用命,不存小察,弘以大纲,威怀外著,人皆比之王导,谓文雅过之。唐 柳宗元《送杨凝郎中使还汴宋诗后序》:“是宜慰荐喣諭,纳为腹心,然后威怀之道备。”②畏服。《左传·襄公四年》:“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威怀。”

威惠

wēihuì

①犹威福。谓持势弄权。《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而竇宪矜三捷之効,忽经世之规,狼戾不端,专行威惠。”参见“威福”。②犹威恩。声威和恩泽。《三国志·魏志·王基传》:“为政清严有威惠。”《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今隋室无主,海内鼎沸,以公威惠,号令岭表。”《明史·把匝剌瓦尔密传》:“顺帝之世,天下多故,云南僻远,王抚治有威惠。”《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六》诏复拜桂阳太守夏方为交趾刺史。方威惠素著,冬十一月,日南贼二万余人相率诣方降。《资治通鉴 晋纪三》宾礼故老,搜求俊才,威惠并行,吴人悦服。《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二》(陈)岩为治有威惠,闽人安之。

威劫

wēijié

威逼,胁迫。《汉书·晁错传》:“陈胜行戍,至于大泽,为天下先倡,天下从之如流水者,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后汉书 袁绍传》而便放志专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败法乱纪。宋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马又激之曰:‘如渠不去,理须威劫;便杀却勿惧。’”《醒世姻缘传 第二八回》:“谁知严列星那种的几亩地,牛粮子种,收割耕锄,威劫那邻舍家与他代力。”

威禁

wēijìn

法令,禁令。晋 袁宏《后纪·顺帝纪下》:“其威禁猛於王奂,而文理政教不如也。”《三国志·吴志·吕范传》“讨破丹杨贼,还吴,迁都督”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行。”《宋书·武帝纪上》:“高祖以身范物,先以威禁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二三日间,风俗顿改。”

威克厥爱

wēikèjué

威严超过了宠爱。《书》曰:“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

威灵

wēilíng

①神灵。②指神灵的威力。屈原《国殇》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宋书本纪武帝下》威灵远著,寇逆消荡,遂当揖让之礼,猥飨天人之祚。③谓显赫的声威。《后汉书 袁绍传》莫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赖陛下圣德威灵,人神同应,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暴逆并殪,以渐冰消。”《晋书 文帝纪》孙峻猾夏,致寇徐方,戎车首路,威灵先迈,黄钺未启,鲸鲵窜迹。

威陵

wēilíng

①犹侵犯。《汉书·五行志下之下》:“追亡逐北,东临海水,威陵京师,武折大齐。”《穀梁传·僖公四年》“楚屈完来盟于师”晋 范宁注:“邵曰:齐桓威陵汉江,楚人大惧。”②声威超越。《后汉书 袁绍传》拥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陵河朔,名重天下。艺文类聚卷九四引南朝梁刘孝威辟厌青牛画赞:“名震八区,威陵五都。”

威令

wēilìng

指政令、军令。《管子·牧民》:“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 贾谊《新书·威不信》:“而特捫然数百里,而威令不信。”《周书·文帝纪上》:“洛(寇洛)素无雄略,威令不行。”《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那府尹威令素严,公人怎敢有违?”清 魏源《圣武记 卷六》:“然必决死战者,正欲贼知我国家威令严明。”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吐突承璀率左、右神策军到行营,威令不振,各道统兵将帅互相观望,无意立功。”

威略

wēilüè

声威谋略。大振威略。

威名

wēimíng

因力量或武功而得到的名望。威名远扬。《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帝威名既重,苍梧深相猜忌,刻木爲帝形,画腹爲射堋,自射之。

威怒

wēinù

犹震怒,盛怒。《吕氏春秋·审分》:“因用威怒,有司必诽怨矣。”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迁威怒於路人,加暴害於士友。”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唐 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威怒如雷霆,容覆如天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诏书》:“溯自皇上帝造有天地以来,皇上帝大发威怒屡矣,尔世人还未知乎?”

威虐

wēinüè

凶恶残酷。《诗·邶风·北风序》:“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风云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捨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明史·宦官传二·陈奉》:“奉兼领数使,恣行威虐。”《聊斋志异 红玉》宋官御史,坐行赇免,居林下,大煽威虐

威迫利诱

wēipòlìyòu

既用暴力威胁、诱惑;又用名利强迫。指软硬兼施。诱:诱惑。宋 王灼《颐堂文集 卷三 李仲高石君堂》诗:“利诱威胁拟夺去,仲高誓死君之侧。”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第二国际所属的社会民主党,在张伯伦、达拉第的威迫利诱之下,正在发生分化。

威强

wēiqiáng

亦作“威彊”。威力(包括武力、刑罚等)。银雀山《墓竹简孙膑兵法·五名五恭》:“兵有五名:一曰威强……夫威强之兵,则屈软而待之。”《荀子·富国》:“威强足以捶笞之。”《庄子·盗跖侠人之勇力而以为威强,秉人之知谋以为明察。《后汉书·杜林传论》:“夫威彊以自御,力损则身危。”明 张居正《杂著·三代至秦》:“高皇帝以神武定天下,其治主於威强。”

威权

wēiquán

①威势和权力。《管子·法法》法重於民,威权贵於爵禄。《汉书·艺文志》《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於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三国志·魏志·李胜传》:“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四》故凡劝导人主事从中出者,盖欲假人主之声势以渐窃威权耳。②犹权威。李大钊《再论新亚细亚主义》我们应该在那威势煊赫的中间,看出真理的威权。

威容

wēiróng

庄重威严的仪容。《后汉书 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上性严重,有威容,外质木而内明敏,有大略。

威势

wēishì

①威严权势。②指威力和气势。《晋书 愍帝纪》知公帅先三军,已据寿春,传檄诸侯,协齐威势,想今渐进,已达洛阳。③犹威风。

威望素著

wēiwàngsùzhù

威望:威信,声望;素:一向;著:明显。一向很有威望。《宋史 宗泽传》:“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并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民赖以安。”

威侮

wēiwǔ

陵虐侮慢。《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南陈陈叔宝)威侮五行,怠弃三正,诛翦骨肉,夷灭才良。

威武

wēiwǔ

权势。军威;武力。勇壮;有威风或气派。《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及烈祖明皇帝躬征吴蜀,皆所以奋扬赫斯,震耀威武也。”《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

威武不能屈

wēiwǔbùnéngqū

威武:威胁暴力。屈:使动用法,使...屈服。威胁暴力不能使之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威武不屈

wēiwǔbùqū

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威武:权势;武力。小说《红岩》塑造了一大批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光辉形象。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威武雄壮

wēiwǔxióngzhuàng

威力强大,壮盛有气势。毛泽东《论持久战》:“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

威胁利诱

wēixiélìyòu

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企图使人屈服。李乔《欢笑的金沙江》:“在他的威胁利诱下,他们没有办法,只好鬼混下去。”张贤亮《父子篇》:“于是,带他去理发店总须威胁利诱一番。”

威信扫地

wēixìnsǎodì

威信:威望和信誉。威望、信誉全部丧失。比喻威望和信誉完全丧失。郭沫若《南京印象》:“而且就是他,使得法纪荡然,使得政府的威信扫地,他到底有什么收获?”杨朔《“世界之王”》有心勾销这次旅行吧,那就会威信扫地,还是得硬着头皮去碰一碰。

威刑肃物

wēixíngsùwù

以严刑使人恭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

威严wēiyán

严厉;严肃。权势。威风;尊严。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威焰

wēiyàn

指显赫的威势气焰。威焰熏灼。明 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二·考察留用》是时(严)嵩仅为大宗伯,而威焰已能钳结上下如此。《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八十八》僧格威焰方炽,参议尚书省事唐仁祖议论不同,屡忤僧格,人皆危之,仁祖自若也。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南渡诸臣传不备》史弥远握权卅馀年,威焰甚于京桧。

威仪

wēiyí

①仪表威武严肃;军容整齐的。《礼记·大学》: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朱熹集注:赫喧,宣著盛大之貌。《礼记·中庸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明 王鏊《亲政篇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②指随从。

威约

wēiyuē

①谓威势为人制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穽/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李善注:“言威为人制约,渐积至此。(李密)麾下士卒多为(翟)让士卒所陵辱,以威约有素,不敢报也。②犹威信。威望和信约。清 吴伟业《读史杂诗之二》:“商君刑师傅,徙木见威约。”

威诈

wēizhà

指淫威和奸诈。《汉书·王莽传赞》:“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

威振

威震

wēizhèn

使人震惊的威力或声势。以威力或声势使之震动。《史记·魏公子列传》:“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楚庄有叔孙、子反,定江淮,威震诸夏。”《汉书.卷四五.蒯通传》:乘利席胜,威震天下。《汉书 霍光传》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西汉 贾谊《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曹)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於季汉,参伊、周之巨勋。”《晋书 谢安传》时孝武帝富于春秋,政不自己,(桓)温威振内外,人情噂沓,互生同异。

威震天下

wēizhèntiānxià

威:威势或威望。震:震动。威势或威望震动天下。亦作“威振天下”。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发金作冶,制为铠甲及剑,造立兵仗刀戟大弩等,威震天下。

威重

wēizhòng

威严,庄重。西汉 《狱中上梁王书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

威重令行

wēizhònglìngxíng

权势大,有令必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凤姐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

威尊

wēizūn

犹威严。《孔丛子·抗志》:“子思曰:‘臣覉旅於此,而辱君之威尊,亟临蓽门。’”唐 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亦惟少垂察焉。渎冒威尊,惶恐无已。宋 王安石《上曾参政书》:“伏惟阁下垂听而念焉……冒黷威尊,不任惶恐之至。”

威尊命贱

wēizūnmìngjiàn

威:威力。法令尊严、生命贱微,指军令如山倒,宁可牺牲生命,不得抗令。·李华《吊古战场》:“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wēi

象声词:开动的火车传来 喴的一声气笛长鸣 。语气词,表示招呼的语气 。让他快来喴!

wēi

方言,使细长的东西弯曲或使弯曲的伸直。

wēi

蕤:草木茂盛,枝叶纷披下垂的样子。唐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兰叶春蕤,桂华秋皎洁。”参见“葳蕤”。②瓠:用独木做成的船。

葳蕤

wēiruí

草名。南朝梁 任昉述异记》葳蕤草,一名丽草,又呼为女草,江浙中呼娃草。草木茂盛的样子。柳宗元《袁家渴记》:摇飏葳蕤,与时推移。娇嫩柔弱的处女之身。《聊斋志异 莲香》女曰:“妾为情缘,葳蕤之质,一朝失守。不嫌鄙陋,愿常侍枕席。房中得无有人否?”委顿;委靡不振。《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只见一个人葳葳蕤蕤踱将出来,认一认,却是郭信。 

《红楼梦 第26回》:袭人道:“你出去了就好了。只管这么葳蕤,越发心里烦腻。”④华美貌;艳丽貌。古诗《孔雀东南飞》:“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葳蕤菡萏wēiruíhàndàn不是成语,是菡萏和葳蕤两个词语的连用。“菡萏”意思是荷花的别称。“葳蕤”意思是草木茂盛的样子。

wēi I.

崴嵬wēiwéi:山高的样子。参见II. wǎi

wēi

《字汇》於非切,音威。美女貌。一曰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