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ēi

①小,细小:细微。轻微。微小。微型。微观。微雕。微积分。微电脑。微量元素。谨小慎微。微乎其微。《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唐 韩愈《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②少;稍:稍微。微笑。微调(tiáo)。③衰落,贫困;低下:卑微。微贱。唐 王维《西施咏》:“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聊斋志异 姊妹易嫁》掖县相国毛公,家素微。④精深;精妙:微妙。精微。微言大义。《史记·屈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⑤隐约;微弱,不明;隐匿:微茫。微词(隐晦的批评)。“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亡”。《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朱熹集传:“式,发语辞。微,犹衰也。”《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明 汤显祖《江宿》:“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⑥暗中察访,暗中行事:微行。《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一》刑部尚书裴敦复击海贼还,受请托,广序军功,(裴)宽微奏其事。⑦无,非:《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故”中的“微”是“无”)《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庄子·田子方》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汉书王莽传》晋侯曰:“微子,寡人不能济河。夫赏,国之典,不可废也。子其受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微斯人,吾谁与归?”。《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资治通鉴 汉纪四》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二》微京兆尹直言,吾不闻社稷计。《资治通鉴 随纪二》(隋文)帝曰:“我抑屈之,全其命也。微刘、郑译、卢贲、柳裘、皇甫绩等,则我不至此。”《资治通鉴 后唐纪一》帝(后唐帝李存勖)至杨刘劳李周曰:“微卿善守,吾事败矣。”《资治通鉴 后汉纪三》微兄健斗,几为虏嗤。《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一》臣(弭德超)适从塞上来,戍卒皆言:‘月头银曹公(曹彬)所致,微曹公,我辈当馁死矣。’宋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⑧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百万分之一:微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百万分之一)。

微步

wēibù

①轻步;缓步。文选·曹植《洛神赋》:“陵波微步,罗韈生尘。”吕向注:“微步,轻步也。”文选·七启:“散乐变饰,微步中闺。”张铣注:“微步,缓步也。”宋 曾巩《思政堂记》:“凉臺清池,游息之亭,微步之径,皆在其前。”宋 房舜卿《忆秦娥》:“盈盈微步凌波袜。东风笑倚天涯阔。天涯阔。一声羌管,暮云愁绝。”②微行。谓王者或官僚隐匿身份出行。《南史·王晏传》:“晏频三夜微步诣諶议,时人以此窥人。”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六》:“永年知叔皮尝于上元夜微步游閭里,乃夜叩东府门告变。”参见“微行”。

微不足道

wēibùzúdào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郭沫若《百花齐放 单色蓳》诗:在草花中我们虽然是微不足道。但我们的花色却算是紫色代表。

微察秋毫

wēicháqiūháo

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夫照镜子见眸子,微察秋毫,明照晦冥。”

微尘

wēichén

①佛教语。色体的极小者称为极尘,七倍极尘谓之“微尘”。常用以指极细小的物质。《大毗婆沙论 卷一三六》:“应知极微是细色。不可断截破坏贯穿,不可取捨乘履摶掣,非长非短,非方非圆,非正不正,非高非下,无有细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见,不可听闻,不可齅尝,不可摩触。故説极微是最细色。此七极微,成一微尘。是眼识所取色中最微细者。”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何故信凡人之臆説,迷大圣之妙旨,而欲必无恒沙世界,微尘数刼也?”《北齐书·樊逊传》:“法王自在,变化无穷,置世界於微尘,纳须弥於黍米。”唐 张乔《雨中宿僧院诗》:“劳生无了日,妄念起微尘。”唐 李商隐《北青萝》“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清 龚自珍《法性即佛性论》:“十方,三世,所有微尘非他,知见而已矣。”②极细小的尘埃。唐 崔珏《和人听歌》:“巫山唱罢行云过,犹自微尘舞画梁。”鲁迅《呐喊·阿Q正传》:“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艾青《光的赞歌七》:“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③喻指卑微不足道者。常用作谦词。南朝梁 陶弘景《冥通记 卷二》:“刘夫人曰:‘周生,尔知积业树因从何而来,得如今日乎?’子良答曰:‘微尘下俗,实所不究。’”前蜀 杜光庭《洋州宗夔令公本命醮词》:“伏念臣获以微尘,累叨皇泽,入参辅卫,出领藩维。”康有为《苏村卧病写怀诗》:“纵横宙合一微尘,偶到人间閲廿春。”

微忱

wēichén

微薄的心意。 明 刘基《赠周宗道六十四韵》:“嵝蚁有微忱,抑塞无由扬。”《聊斋志异 香玉》曩频烦香玉,道达微忱,胡再不临?《红楼梦 第一一四回》:“谨备瓣香至灵前拜奠,稍尽微忱。” 清 褚人获《坚瓠八集·祭妒妇津神文》:“惟夫人鉴妾微忱,为后来乞命。”

微诚wēichéng微小的诚意。常用作谦词。晋 陆机《谢平原内史表》:“臣之微诚,不负天地。”晋 庾亮《让中书令表》:“而微诚浅薄,未垂察谅,忧惶屏营,不知所厝。”唐 骆宾王《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儻允微诚,许陪大礼。”《初刻拍案惊奇 卷六》:“官人感夫人盛情,特备一巵酒谢夫人,夫人鉴其微诚,万物推辞!”王闿运《弥之领军罢归奉赠诗之二》:“园葵倾太阳,道远效微诚。”

微词

wēicí

即微辞。宋周密《齐东野语·自序》:“定哀多微词,有所辟也;牛李有异议,有所党也。爱憎一衰,论议乃公。”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微词·陆念先》:“陆念先口无择言,时出微词,乃足絶倒。” 清尤珍《题磨崖碑》诗:“碑铭当日纪盛事,惟有扬颂无微词。”参见“ 微辞 ”。

微辞

wēicí

委婉而隐含讽谕的言辞;隐晦的批评。《公羊传·定公元年》:“定 哀多微辞。” 孔广森通义:“微辞者,意有所託而辞不显,唯察其微者,乃能知之。” 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故卑身贱体,説色微辞,愉愉喣喣,终无益於主上之治,即志士仁人不忍为也。”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徵圣》:“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 鲁迅《热风·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批评家)虽然似乎微辞过多,其实却是对于文艺的热烈的好意,那也实在是很可感谢的。”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杜甫对陶渊明却有微辞。”

微睇

wēidì

微微斜视,略看《楚辞·九章·怀沙》:“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离娄要是微视可以明察啊,盲人却误认为同自己一样。

微风

wēifēng

①轻微的风。《荀子·解蔽》:“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於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之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宋 范成大《春晚诗之二》:“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宋 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清 刘纯熙《日暮诗》:“宿鸟树高下,微风云重轻。”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绿色的绣有和平鸽的旗帜,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风里轻轻地飘荡。”②指日趋衰微的风俗。唐 杜甫《杜鹃行》:“蜀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遗”。

微服私行

wēifúsīxíng

微服:平民服装。私行:秘密出行。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明·无名氏《鸣凤记·鄢赵争宠》:“只是此行敛些光彩,不可喝道而去,只得微服私行罢了。”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谁也不知道他微服私行。”

微过细故

wēiguòxìgù

微小的过失和事故。《三国志·魏书·中山恭王传》:“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

微乎其微

wēihūqíwēi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微:小。清 杨伦《杜诗镜铨》眉批引蒋弱六云:“写妙技不觉说入自家语,微乎其微。”臧克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富庶的河套,是黄河所给的一点点它口里所吐出的,和被它所吞没的比较起来,真是微乎其微了。

微机四伏

wēijīsìfú

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微奸

微姦

wēijiān

小奸;隐藏的邪恶。《韩非子·制分》:“然则去微姦之道奈何?其务令之相规其情者也。” 陈奇猷集释:“微姦者,小姦也。”《汉书·食货志下》:“今令细民人操造币之势,各隐屏而铸作,因欲禁其厚利微姦,虽黥罪日报,其势不止。”

微贱

wēijiàn

卑微,低贱。《论衡·吉验》:“由微贱起于颠沛若高祖、光武者。”西晋 李密《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二》:“陈官人名流贵客,只怕他嫌弃微贱,未肯相收。”《聊斋志异 绛妃》草莽微贱,得辱宠召,已有馀荣。

微缴

wēijiǎo

系在箭上的细生丝绳。亦借指箭。《战国策·楚策四》:“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史记·楚世家》:“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鴈之上者,顷襄王闻,召而问之。”参见“矰缴”。

微径

wēijìng

小路。《六韬·军用》:"狭路微径,张铁蒺藜。"唐 杜甫《飞仙阁》诗:"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宋 杨万里《纪罗杨二子游南岭石人峰》诗:"初嫌微径无人踪,行到半岭径亦穷。"《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三》复领兵攻府州,州城险且坚,东南各有水门,崖壁峭绝,下临大河,贼(西夏)缘崖腹微径鱼贯而前,城上矢石乱下,贼死伤殆尽。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复从南坡下得微径,下一里馀而东抵坑底。"

微陋

wēilòu

卑微鄙陋。亦指卑微鄙陋之人。晋 李密《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善有可旌,无间於幽远;言有可采,不弃於微陋。”宋·苏辙《谢翰林学士宣召状》之一:“臣草野微陋,章句拙疎。”

微茫

wēimáng

迷漫而模糊。月色微茫。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微眇

wēimiǎo

亦作“微渺”。①精微要妙;幽微杳远。《管子·水地》:“心之所虑,非特知於麤麤也,察於微眇,故修要之精。”宋 叶适《郑景元墓志铭》:“独景元与其兄,推性命微眇,酌今古要会。”王闿运《墨子校注 序》:“凡按文可知及微眇不能解者,壹无所注。”②细小;微末。《大戴礼记·礼察》:“贵絶恶於未萌,而起敬於微眇,使民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史记 孝文本纪》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讬于兆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朕一人。西汉·贾谊《治安策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夫泰山之为大,弗察弗见,而况微眇者乎!”眇,一本作“渺”。宋 秦观《序篇》:“春则仓庚鸣,夏则螻蟈鸣,秋则寒蝉鸣,冬则雉鸣。此数物者,微眇矣。”明 汤显祖《南柯记·偶见》:“天生微眇身材,也逐天香过院来。”清 孙枝蔚《白紵词》:“白紵虽微渺,取意请前陈:淡如古时交,轻如山上云。”③卑下;低贱;平民。唐 贾岛《欲游嵩岳留别李少尹益诗》:“微眇此来将敢问,凤凰何日定归池?” 前蜀 杜光庭《前嘉州团练使司空王宗玠本命词》:“顾惟微眇之资,叨荷裁成之泽。克逢昌运,累冒宠荣。”《资治通鉴 汉纪十七》朕微眇时,…④轻细微弱。梁斌《播火记五》:“她走着走着,偶然听到大杨树上的叶子在响,风很少,叶子也响得那么微渺。”

微妙

wēimiào

①深奥玄妙。微妙的处境。《老子·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②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弄清楚的;只有细心体会才能觉察的。其中涉及很微妙的法律问题。③必须细心掌握,否则随时都可能出差错的。微妙的乐趣。

微妙之言

wēimiàozhīyán

深奥玄妙、纤微难察的言辞。《韩非子·五蠹》:“且世之所谓贤者,贞信之行也。所谓智者,微妙之言也。微妙之言,上智之所难知也。”

微蔑

wēimiè

①微末,细小。战国楚 宋玉《小言赋》:“纤於毳cuì末之微蔑,陋於茸毛之方生。”后汉 王符《潜夫论·巫列》:“微蔑小禁,本非天王所当惮也。”②指出身卑贱。《后汉书·酷吏传·阳球》:“案松览等皆出於微蔑,斗筲小人,依凭世戚,附託权豪,俛眉承睫,徼进明时。”《北史·尒朱荣传》:“荣使入京,虽復微蔑,朝贵见之,莫不倾靡。”

微命

wēimìng

微小的生命;卑微的性命。《楚辞·天问》:“蠭蛾微命,力何固?”晋 殷仲文《解尚书表》:“佇一戮於微命,申三驱於大信。” 唐 王勃滕王阁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唐 许棠《吴保安传》:“微命得全,公之赐也。”涂宗涛《敬悼周恩来总理诗》:“人百其身如何赎,愿捐微命答穹苍。”

微末

wēimò

极小,微不足道。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

微孽

wēiniè

庶孽贱子。《后汉书·杜乔传》:“今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紱,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 李贤注:“公羊传曰:‘臣僕庶孽之事。’何休注云:‘孽,贱子也,犹树之有孽生也。’”

微躯

wēiqū

微贱的身躯。常用作谦词。三国魏 曹植《叙愁赋》:“委微躯於帝室,充末列於椒房。”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四》:“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躯,而负明约于天下,国之祸也。”南北朝 佚名《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唐 牟融《游报本寺诗》:“自笑微躯长碌碌,几时来此学无还。”清 周亮工《西禅寺留别诗》:“微躯未敢厌烽烟,祖帐羣公尽大贤。” 郭沫若《女神·棠棣之花》:“假使我们能救他们,便牺牲却一己底微躯,也正是人生底无上幸福。”

微腮带怒wēisāidàinù

形容女孩子生气的样子。“微腮”指的是女孩子粉红色的脸颊,“带怒”则表示带有生气的表情。《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描写林黛玉听了某句话后,“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

微身

wēishēn

微躯。《晋书 王羲之传》每仰咏老氏、周任之诫,常恐死亡无日,忧及宗祀,岂在微身而已!

微时

wēishí

①卑贱而未显达的时候。《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立微时许妃为皇后。《后汉书·杨秉传》:“南阳太守张彪与帝微时有旧恩。”《资治通鉴 宋纪二》初,高祖(刘宋武帝)既贵,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宋 曾巩《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铭》:“方微时,已数劘切上官,无顾避。”清 戴名世《赠叶苍岩 序》:“两人微时,日相聚茅屋中。”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微时工穷愁,达时颂高位。”《资治通鉴 汉纪三》以胶东、胶西、临、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立微时外妇之子肥为齐王。《聊斋志异 扬大洪》大洪杨先生涟,微时为楚名儒,自命不凡。②指日月亏损薄蚀的时候。《国语·越语 下》“明者以为法,微者则是行”三国吴 韦昭注:“明,谓日月盛满时;微,谓亏损薄蚀时。法,其明者以进取;行,其微时以隐遁。”

微霜

wēishuāng

①薄霜。西汉 王褒《九怀·蓄英》:“微霜兮眇眇,病殀兮鸣蜩。”晋 左思《蜀都赋》:“白露凝,微霜结。”南朝宋 谢庄《月赋》:“佳期可以还,微霜霑人衣。”唐 李白《长相思 其一》:“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唐 李颀《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明 徐渭《鞠赋》:“至乃微霜袭宇,惊颷振帷,蕚紺紫而不起,叶比次而下垂。”②喻指老人微白的须发。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酒酣胸胆尚开张,鬢微霜,又何妨!”宋 陆游《斋居书事诗》:“慵养金丹换鬢鬚,微霜正要称清癯。”

微伺

微司

wēisì

暗中伺察。《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以吕产女为赵王后。王后从官皆诸吕,擅权,微伺赵王,赵王不得自恣。”《汉书·京房传》:“石显微司具知之,以房亲近,未敢言。”《三国志·魏志·常林传》:“太守王匡起兵讨董卓,遣诸生於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絶,因取刃杀之。”《资治通鉴 汉纪十四》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常微伺太子过,辄增加白之。《聊斋志异 秀才驱怪》徐(远公)展被角微伺之,则一物,兽首人身。

微微

wéiwéi

①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微微风簇浪。微贱。微微小子。③幽静的样子。明 袁宏道《感事》:“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微为繁富

wēiwéifánfù

稍微有些辞藻繁多。

微文

wéiwén

①隐微讽谏的文辞。《文选 班固 典引》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士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八》今皆微文细故,财利是稽。明 邵璨《香囊记 第三出》春秋以褒贬为义,属词比事,微文隐义。②繁苛的法律条文。《史记 卷一二○ 汲黯传》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余人,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

微文深诋

wēiwénshēndǐ

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使治主父偃及治淮南反狱,所以微文深诋,杀者甚众。”唐·赵晔《东都留台石柱记》:“微文深诋,众所严惮,愈于京师。”

微闻

wēiwén

①隐约听到。《史记·项羽本纪》:“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宋 岳珂《桯史·天子门生》:“高宗更化,微闻其事。”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二章》:“忽耳畔微闻犬吠声,余念是间殆有村落,遂循草径行。”明 高攀龙《枕石》:“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寂寂深山暮,微闻钟磬声。”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章宗祥卖国之反动:“微闻警厅苟不放出学生,将有学界同盟罢课之事发现云。”稍稍嗅到。《史记·滑稽列传》:“罗襦襟解,微闻薌泽。”

微物wēiwù

①细小的东西;小的生物。②喻指卑下者。③作自称之谦词。④菲薄的礼物。用作谦词。《水浒传第八一回》今俺哥哥无可拜送,只有些少微物在此,万望笑留。

微细

wēixì

①比喻地位低下。起微细,定海内。《史记 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极细小。微细血管。

微显阐幽

wēixiǎnchǎnyōu

谓显现微妙之处,阐明幽深之理。《周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晋·杜预《<春秋传集解>序》:“其微显阐幽,裁成义类者,皆据旧例而发义,指行事以正褒贬。”

微象

wēixiàng

谓幽微的先兆。《汉书·楚元王刘交传》:“物盛必有非常之变先见,为其人微象。”后汉 荀悦《纪·成帝纪 四》:“物盛则必有非常之变,先见其微象。”

微行

wēixíng

①小路。毛传:“微行,墙下径也。”宋 苏轼《残腊独出诗 之二》:“江边有微行,詰曲背城市。”②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者隐匿身分,易服出行或私访。帝始微行。《史记·秦始皇本纪》:“始 皇为微行咸阳。”裴駰集解引张晏曰:“若微贱之所为,故曰微行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武帝尝微行此亭,见馈亭长妻。”宋 欧阳修《归田录 卷一》:“鲁肃简公宗道为諭德,其居在宋门 外……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於京师,公往往易服微行,饮於其中。”《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三》外有微行之害,内有疾病之忧,皇天数见灾异,欲人变更,终已不改。

微醺wēixūn反义词:轰醉。稍有醉意。《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宋江便觉道春色微醺,又怕酒后,醉失体面

微言

wēiyán

①精深微妙的言辞。《逸周书·大戒》:"微言入心,夙喻动众。"朱右曾校释:"微言,微眇之言。"《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朕一月三临太学,黜陟幽明,躬亲奖励,罔敢倦违,庶几周、孔微言不由朕而坠,汉之二武其可追乎!《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司马光)于学无所不通,唯不喜释、老,曰:“其微言不能出吾书,其诞吾不信也。”②隐微不显、委婉讽谏的言辞。清 冯班《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诗之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轻重无准,唯在达其志耳。"《聊斋志异 素秋》以子无妇,窃属意素秋,微言之。③密谋;暗中进言。《吕氏春秋·精谕》:"白公问於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高诱注:"微言,阴谋密事也。"④指秘密的计谋。⑤指人所发出的细微语声。

微言大义

wēiyándàyì

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春秋》用来阐发微言大义。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及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朱自清《经典常谈·尚书第三》他们解经,只重微言大义;而所谓微言大义,其实只是他们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

微言大谊

wēiyándàyì

解释见“微言大义”。清·魏源《<书古微>序》:“所以发明西汉《尚书》今、古文之微言大谊,而辟东汉马郑古文之凿空无师传也。”

微阳

wēiyáng

①谓阳气始生。《逸周书·周月》:“微阳动于黄泉,阴降惨于万物。”宋 苏轼《贺邻帅及监司冬至启》:“气兆黄宫,復来於七日,候微阳之协应,知君子之汇征。”微弱的阳光。晋 潘尼《上巳日帝会天渊池诗》:“谷风散凝,微阳戒始。”唐 李商隐《燕台诗之一》:“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唐 李频《陕州题河上亭 诗》:“秋色和远雨,暮色带微阳。”唐 马戴《楚江怀古三首》:“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微吟

wēiyín

小声吟咏。三国魏 曹丕《燕歌行之一》:“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宋 林逋《山园小梅诗》:“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明 沈周《题画》:“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微隐

wēiyǐn

精深而隐秘。《后汉书·李通传论》:“夫天道性命,圣人难言之,况乃亿测微隐,猖狂无妄之福,污灭亲宗,以觖一切之功哉!李贤注:“微隐,谓谶文也。” 宋 叶适梁父吟》:“嗟圣贤之心兮,余或识其微隐。” 《聊斋志异 曾友于》父诘之,因吐微隐。父虑与叔有夙隙,计难久居。

微月

wēiyuè

犹眉月,新月。指农历月初的月亮。晋 傅玄《杂诗》:“清风何飘颻,微月出西方。”唐 杜甫《水会渡诗》:“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唐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清 王闿运《七夕立秋作诗》:“虚庭一叶下,微月千里阴。”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五章》:“是夕,微月已生西海,水波不兴。”

微阵wēizhèn

指隐蔽的兵力。银雀山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为之微阵以触其侧。是谓大得。”

微旨

wēizhǐ

亦作“微恉”。亦作“微指”。①精深微妙的意旨。 汉 许慎《说文解字 叙》:“究洞圣人之微恉。”后汉书·徐防传》:“孔圣既远,微旨将絶,故立博士十有四家,设甲乙之科,以勉劝学者。” 唐 李翰 《殷太师比干碑》:“夫子称殷有三仁,岂无微旨?” 宋叶适 《沉仲一墓志铭》:“有彬老者,北游程氏师生间,得性命微旨,经世大意。”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书>与<诗>》:“其序列先后,宋人多以为即孔子微旨所寓,然古诗流传来久,篇次未必一如其故,今亦无以定之。”隐而未露的意愿。《汉书·翟方进传》:“奏事亡不当意,内求人主微指以固其位。”《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四》又善求人主微指,奏事无不当意。宋书·恩倖传·徐爰》:“爰便僻善事人,能得人主微旨。” 宋 陆游 《南唐书·周宗传》:“一日, 烈祖 临镜理白髮,太息曰:‘功业成而吾老矣,奈何!’ 宗适侍侧,悟微指,乃请如广陵,讽让皇以禪代事。” 尚秉和 《北京政府成立》:“时北洋老将数十人,统兵十餘万,胥听内阁指撝,无或违,然内阁微恉鲜能明也。”

微志

wēizhì

微小的志愿。亦用作谦词。晋 李密《陈情事表》:“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唐 韩愈《复仇状》:“若孤稚羸弱,抱微志而伺敌人之便,恐不能自言於官,未可以为断於今也。”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文艺研究 例言》:“文艺研究又甚愿文与艺相钩连,因此微志,所以在此亦试加插图,并且在可能范围内,多载塑绘及雕刻之作。”

微子

wēizǐ

①周代宋国的始祖。名启,殷纣王的庶兄,封于微(今山东梁山西北)。因见纣淫乱将亡,数谏,纣不听,遂出走。周武王灭商,复其官。周公承成王命诛武庚,乃命微子统率殷族,奉其先祀,封于宋。②指南朝宋谢弘微。③贱子。非正妻所生子。④微表示“无”,“微子”即没有您。《汉书 王莽传》晋侯曰:“微子,寡人不能济河。夫赏,国之典,不可废也。子其受之。”参见“微⑦“。

微子去殷

wēizǐqùyīn

商帝乙的长子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哥哥,他看到纣王十分无道,屡次规劝他,纣王十分恼怒,但是又不好杀自己哥哥,于是就不听劝谏。微子启没有办法,只好把商朝祖先的牌位全部带走,离开了商纣王,投奔周武王,这就是著名的“微子去殷”的故事,周武王攻灭商朝后,微子启得到了优厚的待遇,他被周武王封于宋,爵位是公爵。《资治通鉴 周纪一》是故以微子而代纣,则成汤配天矣;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

wēi

小雨。

wēi

①紫:a.落叶小乔木。开紫红色或白色花,结球形蒴果。供观赏;b.这种植物的花。均通称“满堂红”。②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结荚果,中有种子五六粒,可食。嫩茎和叶可做蔬菜。通称“巢菜”、“大巢菜”、“野豌豆”。参见“采薇”。

wēi

足疮。小腿生疮。《聊斋志异 褚遂良》病癓结以,又孤贫,奄然就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