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 wáng I. | ①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②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③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④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⑤动词,来王,即定期朝觐天子。《周文 祭公谏征犬戎》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 ⑥王道。《孟子·梁惠王上》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庄子·天下》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⑦姓。II.参见wǎng。III.参见wàng。 |
王长 | wángcháng | ①称王为首。《庄子·山木》:“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郭庆藩集释引俞樾曰:“此当就猿而言,谓猿得柟梓豫章,则率其属居其上而自为君长也。”一说自得貌。成玄英疏:“王长,犹自得也。”康有为《大同书 己部第一章》:“身体强健,耳目聪明,神气王长。”康有为《公民自治篇》:“心思发越,神气王长,学识开明。”②旺盛。王,通“旺”。 |
王导 | wángdǎo | 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小字赤龙,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开国元勋,政治家、书法家,镇军司马王裁的儿子。《晋书 元帝纪》永嘉初,用王导计,始镇建鄴。 |
王道 | wángdào | ①古时指以仁义统治天下的政策。《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汉 王粲《登楼赋》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宋书 本纪武帝上》王道或昧,贞贤拯其危。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②利害;严厉。 |
王德 | wángdé | 王者之德行。《庄子·天地》:“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晋书 文帝纪》九服之外,绝域之氓,旷世所希至者,咸浮海来享,鼓舞王德,前后至者八百七十余万口。南朝宋 何承天《白鸠颂》:“王德所覃,物以应显。”宋 毕仲游《谢晴文》:“夫一牲之荐,不足以报王德。” |
王邸 | wángdǐ | 王家的第宅。犹王室。《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五》莫若尽王邸、妃主自归朝廷,为久居谋,疑将自释。 |
王都 | wángdū | 天子的都城。《诗·小雅·雨无正》:“谓尔迁於王都,曰予未有室家。”《晋书·元帝纪》:“怀帝短世,越去王都。”唐 韩愈《送区弘南归诗》:“王都观闕双巍巍,腾蹋众骏事鞍鞿。”宋 刘攽《开封府推官制》:“王都千里之畿,輦轂五方之地。” |
王度 | wángdù | ①王者的德行器度。《左传·昭公十二年》:“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孔颖达疏:“思使我王之德度,用如玉然,用如金然,使之坚而且重,可宝爱也。”南朝宋 鲍照《为柳令让骠骑表》:“方之微臣,被安足齿,齐此而归,惧尘王度。”宋 苏轼《张道安见示近诗诗》:“愿公正王度,祈招继愔愔。”②先王的法度。文选·张衡《东京赋》:“奢未及侈,俭而不陋。规遵王度,动中得趣。”薛综注:“度,先王之法度,举动合礼之意也。”《晋书 文帝纪》惟公严虔王度,阐济大猷,敦尚纯朴,省繇节用,务穑劝分,九野康乂。《晋书 武帝纪》惧无以康济宇内,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陈书·后主纪》:“朕将虚己听受,择善而行,庶深鉴物情,匡我王度。”宋 司马光《读颖公清风集诗之一》:“伊皋垂训皆王度,周召陈诗尽国风。”章炳麟《原道中》:“贤良文学既褊陋,而吏识王度,通故事。” ③犹王法。《南齐书·谢超宗传》:“何以纠正邦违,式明王度?”唐 杜甫《宿花石戍诗》:“山东残逆气,吴楚守王度。” |
王法 | wángfǎ | ①古时指国家的法律、法令。犯了王法。元 关汉卿《窦娥冤》:没来由犯王法,不堤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②泛指行为准则。王法必本于农。 |
王公 | wánggōng | ①天子与诸侯。②被封为王爵和公爵者。亦泛指达官贵人。《汉书 王莽传》外则王公列侯,内则帷幄侍御,翕然同时,各竭所有。《晋书 武帝纪》方今阳春养物,东作始兴,朕亲率王公卿士耕藉田千亩。③犹王事。指文王的功业。④清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六等封爵的统称。 |
王公大人 | wánggōngdàrén | 国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贵人。战国宋·墨翟《墨子·尚贤上》:“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清·龚自珍《明良论一》:“富贵者,天所以待王公大人君子。” |
王公贵戚 | wánggōngguìqī | 泛指皇亲国戚。《宣和画谱 李成》:“其后王公贵戚皆驰书致币,恳请者不绝于道,而成漫不省也。” |
王贡弹冠 | wánggòngdànguān | 王:汉代王吉字子阳。贡:即贡禹。弹冠:拂去冠上的尘埃,喻将出来作官。比喻好朋友进退相随,取舍一致。也指一人得官,同类相庆。亦作“王阳在位,贡公弹冠”。东汉·班固《汉书·萧育传》:“少与阵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
王官 | wángguān | ①王朝的官员。《晋书 武帝纪》主者喻意,非大事皆使王官表上之。②指藩王府里的属官。 |
王顾左右 | wánggùzuǒyòu | 《王顾左右而言他》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本题目意是指:齐宣王环顾左右的人,把话题扯到别的事情上了。现在成为了大家常用的成语。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可惜此公闲云野鹤高深莫测。你要问他这些事,保证王顾左右笑而不答,一脸的谦虚谨慎。” |
王顾左右而言他 | wánggùzuǒyòuěryántā | 齐宣王环顾左右的人,把话题扯到别的事情上了。如今成为了大家常用的成语。指扯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něi )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
王侯 | wánghóu | 王爵和侯爵,也泛指显赫的爵位。《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时商人赵掇、丁妃、邹瓫等皆家累千金,车服之盛,拟则王侯。《南史 本纪卷七梁武帝中》王侯朝臣皆奉表质疑,帝皆爲解释。 |
王侯将相 | wánghóujiàngxiàng | 泛指封建社会中位尊、禄厚、权重、势大的贵族。王爷侯爵将军宰相。泛指显要的高官。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唐 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王侯将相立马迎,巧声一日一回变。清·郑燮《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王侯将相,岂有种乎。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 第五五回》:他若不情愿时,任你王侯将相,大捧的银子送他,他正眼儿也不看。 |
王后卢前 | wánghòulúqián | 《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烱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后以“王后卢前”指诗文齐名。郁达夫《闻杨云史先生之讣》诗:“江东渭北萦怀久,王后卢前位置难。” |
王畿 | wángjī | ①古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孙诒让正义:“方千里曰王畿者,谓建王国也……大司马云国畿,大行人云邦畿,义并同。”《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七》(孔)融又上书,“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晋书·文帝纪》:“所以藩翼王畿,垂祚百世也。”②泛指帝京。晋 潘岳《闲居赋》:“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旧唐书·李光弼传》:“贼乘鄴下之胜,再犯王畿。”明 何景明《刘德徵上陵还有赠 诗》:“已向西山瞻帝寝,更从北极眺王畿。” |
王季 | wángjì | 王季一般指季历,周太王之少子,周文王之父,周武王和周公旦之祖父。商王文丁时,受封为“牧师”,成为西方诸侯之长。后因权重遭忌,被文丁软禁绝食而死。《晋纪总论》至于王季,能貊其德音;至于文王,而维新其命。 |
王家 | wángjiā | ①犹王室,王朝,朝廷。《尚书·武成》:“至于大王 ,肇基王迹,王季 其勤王家。”孔颖达疏:“王季修古公之道,诸侯顺之,是能纘统大王之业,勤立王家之基本也。”《晋书 文帝纪》而靖恭夙夜,劳谦昧旦,虽尚父之左右文武,周公之勤劳王家,罔以加焉。唐 吕温《道州律令要录序》:“太尉侍中勤劳王家,惠於生人。”宋 强至《上参政赵侍郎启》:“十载台路,一心王家。” 王国维《颐和园长词》:“上相留都拥大牙,东南诸将翊王家。”②王侯之家。《后汉书·梁冀传》:“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家。”南朝梁 沉约《弥勒赞》:“脱屣王家,来承宝位。” |
王濬 | wángjùn | 王濬(207年~286年),字士治,小名阿童,弘农郡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市阌乡)人。西晋时期名将。 |
王留 | wángliú | 元明杂剧中泛用的人物名称,犹“张三”、“李四”,一般属于插科打诨角色。元 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一折》:“王留他情性狠,伴哥他实是村。” 元 范康《竹叶舟第四折》:“看王留撇会科,听沙三嘲会歌。”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明 沉自徵《簪花髻》:“引得那王留儿足力力紧地随,逗得那胖姑儿气吁吁声喘息。”清 毛奇龄《西河诗话卷六》:“明玉熙宫承应有御前王留子杂剧。王留,见元曲,是善撒科,所云打牙諢匹者。或曰,天启六年有鐘鼓司僉书王朝进绰号王瘤子,善抹脸詼谐,如旧时优伶然。尝在御前打匹魏监,以为笑乐。留子即瘤子。” |
王辂 | wánglù | 帝王之乘舆。《后汉书·董卓传赞》:“矢延王輅,兵缠魏象。”李贤注:“周礼巾车氏掌王之五輅。” |
王略 | wánglüè | ①犹王法,国法。《左传·成公二年》:“兄弟甥舅,侵败王略,王命伐之,告事而已。” 杜预注:“略,经略,法度。”《资治通鉴 唐纪九》置之(突厥人)中国,有损无益,恐一旦变生,犯我王略。《宋书·武帝纪中》:“是以絶域献琛,遐夷纳贡,王略所宣,九服率从。”②犹王道;帝业。晋 潘岳《杨荆州诔》:“将宏王略,肃清荒遐。” ③国家的疆土。《旧唐书·窦静传》:“诚恐一旦变生,犯我王略。” |
王明 | wángmíng | 谓天子之圣明。《易·井》:“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史记 屈原列传》王之不明,岂足福哉!孔颖达疏:“井之可汲,犹人可用……若遭遇贤主,则申其行能。”宋 苏轼《画车诗之二》:“九衢歌舞颂王明,谁惻寒泉独自清?赖有千车能散福,化为膏雨满重城。”清 姚鼐《泊采石值沉南雷来为姑熟山长夜话因赠诗》:“安有才如万斛珠,不汲王明藏井甃。” |
王命 | wángmìng | ①帝王的命令、诏谕。《尚书·康诰》:“惟威惟虐,大放王命。”《史记·楚世家》:“王与太子俱困於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汉书 王莽传》周公服天子之冕,南面而朝群臣,发号施令,常称王命。《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人神无主,遏绝王命,厌昧皇极,欲盗神器。《晋书 惠帝纪》合聚兵众,擅用苟晞为兗州,断截王命。北魏 郦道元《三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唐 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使者分王命,羣公各司。”《孽海花第八回》:“你是王命在身的人,那里能尽着耽搁!”②指东汉班彪《王命论》。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王命清辩,新序该练。” |
王凝之 | wángníngzhī | 王凝之(公元334年—公元399年),字叔平,书圣王羲之次子,中书令王献之的兄长,东晋末年官员、将领。他善草书、隶书。曾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王嫱 | wángqiáng | 一般指王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西游记第六十回》貌若王嫱,颜如楚女。《镜花缘第十二回》即如西子、王嫱,皆绝世佳人,彼时又何尝将其两足削去一半?《老残游记第十三回》王嫱俺不知道他老是谁,有人说,就是昭君娘娘。 |
王阙 | wángquē | 君王的过失。《左传·襄公四年》:“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闕。”杜预注:“闕,过也。使百官各为箴辞戒王过。”《晋书·武帝纪》:“古者百官,官箴王闕。”《魏书·世宗纪》:“周任諫辅,王闕必箴。” |
王师 | wángshī | 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东周列国志 第三回》:"申侯大惊曰:‘国小兵微,安能抵敌王师?'《后汉书 袁绍传》(曹)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欲托助王师,以见掩袭,故引兵造河,方舟北济。《晋书 惠帝纪》(太安二年)六月,遣荆州刺史刘弘等讨张昌于方城,王师败绩。《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一》逆(刘)豫方行什一税法,聚以资敌,若王师不出,豫计得行。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古称戎夏,不抗王师。南宋 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王事 | wángshì | 王命差遣的公事。指朝聘、会盟、征伐等王朝大事。《易坤》:"或从王事,无成有终。"高亨注:"从征者有人未立功亦得赏,是无成有终。"《礼记·丧大记》:"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孙希旦集解:"王事,谓朝聘、会盟、征伐之事。"《南史·刘悛传》:"刘勔殒身王事,宜存封爵。"宋 周密《齐东野语·何宏中》:"父子寄守武州宣宁尉,殁王事。"《东周列国志 第三回》:"郑伯友死于王事,赐谥为桓。"《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五》戊子,诏录将校死王事而无子孙者亲属。郭沫若《中国史稿 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在商朝统治的区域里……王和国家是一体的,所以一切重大的国家事务都被称为'王事'。" |
王孙 | wángsūn | ①王爵的子孙。唐 杜甫《哀王孙》诗:“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②泛指贵族子孙,古时也用来尊称一般青年男子。《史记 淮阴侯列传》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宋 柳永《迷仙引 才过笄年》:“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③指隐士。“泛指隐居的人”之意,指诗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唐 王维《送别/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唐 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指王维本人)《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王孙绮席倒金尊,美女红炉添兽炭。”④朋友。指被送行之人。游子;亲人。汉 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唐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宋 韩缜《凤箫吟 芳草词》:“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宋 李重元《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
王孙公子 | wángsūngōngzǐ | 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晋 葛洪《抱朴子 崇教》:“若夫王孙公子,优游贵乐,婆娑绮纨之间。”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从来仕宦官员,王孙公子,要讨美妾的都到广陵郡来拣择聘娶。 |
王孙贵戚 | wángsūnguìqī | 泛指皇亲国戚。同“王公贵戚”。《群音类选 好事近 游春》:“觑雕鞍骏马,会王孙贵戚,谩把金尊倒,有时节沉醉花前,把金丸坠落飞鸟。” |
王田 | wángtián | 西汉末王莽新朝把天下的田地称作王田。《汉书·食货志上》:“(王莽)下令曰:‘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今更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后亦以泛称须纳田赋的耕地。《汉书 王莽传中》莽知民怨,乃下书曰:“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犯私买卖庶人者,且一切勿治。”元 杨维桢《吴农谣》:“吴 农竭力耕王田,王赋已供常饿眠。” |
王廷 | wángtíng | 谓朝廷。《三国志·魏志·毛玠传》:“昔王叔、陈生争正王廷。”《封神演义 第三回》且足下若进女王廷,实有三利:…清 吴伟业《吴门遇刘雪舫诗》:“新乐初受封,搢笏登王廷。” |
王祥卧冰 | wángxiángwòbīng |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晋书·王祥传》:“父母有疾,衣不解带……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孩子们当然早已从‘孟宗哭竹’‘王祥卧冰’的教训里蜕出。” |
王谢 | wángxiè | ①六朝望族王氏、谢氏的并称。代表人物是辅佐成立东晋的王导和指挥肥水之战的谢安。《南史·侯景传》:“景请娶於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於朱张以下访之。’”后以“王谢”为高门世族的代称。唐 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宋 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词》:“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明 张岱《陶庵梦忆序》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娄芳华》:“我家小娘子,出身矜贵,门楣王谢,甲第金张。”王闿运《上征赋》:“仰王谢之高风兮,夕余宿乎汝左。”②指晋王坦之与谢安。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桓公伏甲设饌,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 …… 王之恐状,转见於色。谢之宽容,愈表於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於此始判优劣。” |
王言 | wángyán | ①君王的言语、诏诰。《尚书·咸有一德》:“大哉王言。”《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南史 本纪卷六梁武帝》及舍人王咺之等四十馀人,皆口擅王言,权行国宪。《旧唐书·韩愈韦辞等传论》:“如俾之咏歌辛载,黼藻王言,足以平揖古贤,气吞时辈。”《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常言道:王言如天语,违背圣旨,罪该万死。”②指制诰之职。唐 白居易《举人自代状》:“文可以掌王言,学可以待顾问。”《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独孤遐叔累掌丝纶,王言无忝,访之舆望,僉谓通材。” |
王业 | wángyè | 帝王之事业。谓统一天下,建立王朝。《荀子·王霸》:“舜禹 还至,王业还起。” 桓宽《盐铁论·复古》:“(文王)破商擒紂,遂成王业。”《战国策 司马错论伐蜀》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三国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宋 叶适《经总制钱二》:“一举而天下定,王业之所由始也。”明 张煌言《答赵安抚书》:“暴隋既成王业,亦遂失於再传。” |
王逸少 | wángyìshào | 王羲之(303—379),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书法家。出身贵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其书法俊逸遒劲,独创圆转流利的风格,擅长隶、草、正、行各体,被奉为“书圣”。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唯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
王猷 | wángyóu | ①亦作“王犹”。犹王道。《晋书 武帝纪》帝道王猷,反居文身之俗;神州赤县,翻成被发之乡。②晋王子猷的省称。 |
王者 | wángzhě | ①帝王,天子。《公羊传·成公元年》:“然则曷为不言晋 败之?王者无敌,莫敢当也。”《孟子·公孙丑上》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史记·伯夷列传》:“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唐 张说《奉和千秋节宴应制》:“五德生王者,千龄启圣心。” 清 凌扬藻《蠡勺编·僣立楚齐策文》:“职在牧民,廼知王者为通器。”②指同类中之特出而无与伦比者。 宋 欧阳修《渔家傲词》:“颜色清新香脱洒。堪长价,牡丹怎得称王者!”③钱的别称。 唐 李冗《独异志卷中》:“唐富人王元寳,玄宗问其家财多少?曰:‘臣请以一縑繫陛下南山一树,南山树尽,臣縑未穷。’时人谓钱为‘王者’,以有‘元寳’字也。”④谓以王道治天下之君主。《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邢昺疏:“言如有受天命而王天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宋 苏辙《新论中》:“当战国之强,诸侯无道,然孟子亦以为有王者起。” |
王政 | wángzhèng | ①国君的政令。《礼记·丧大记》:“王政入於国。”孔颖达疏:“王政入於国者,谓王政令之事入於己国也。”南朝梁 沉约《与徐勉书》:“及昏猜之始,王政多门,因此谋退,庶几可果。”清 孙枝蔚《蜈蚣诗》:“花冠颇可备驱除,无论王政须多畜。”郭沫若《匪徒颂》:“反抗王政的罪魁,敢行称乱的克伦威尔呀!”②犹王道,仁政。《孟子·梁惠王下》:“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赵岐注:“言王能行王道者,则可无毁也。”《孟子·滕文公下》万章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后汉书·张辅传》:“臣闻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义,过厚不过薄。”宋 曾巩《饮归亭记》:“及三代衰,王政缺,礼乐之事,相属而尽坏。” |
王职 | wángzhí | ①交给天子的贡赋。《左传·定公四年》:“取於有阎之土,以供王职。”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供王职。”②天子的职事。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巴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各帅种落,共举巴郡,以奉王职。”吕延济注:“奉职,谓奉天子职事。”南朝梁 沉约《郊居赋》:“翼储光於三善,长王职於百司。”③天子的职官。《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凡家臣之良,则升于公辅,公臣之良,则入于王职,是故古者侯伯有贡士之礼。” |
王子 | wángzǐ | ①天子或王的儿子。唐·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②称东晋王氏子弟。③称王子乔。④复姓。春秋有王子狐。 |
王佐 | wángzuǒ | 王者的辅佐,佐君成王业的人。《三国演义》孙权览毕,哭曰:“公瑾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死,孤何赖哉?既遗书特荐子敬,孤敢不从之。”宋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
王佐之才 | wángzuǒzhīcái | 王,君主或帝王,多指国家元首;佐,辅佐;才,才干、能力、智谋;王佐,即为“佐王”(古汉语倒装);王佐之才,是指某人(或谋臣)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后汉书.卷六四.延笃传》:延叔坚有王佐之才,奈何屈千里之足乎。《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王猛、吕婆楼、强汪、梁平老等并有王佐之才,为其羽翼。唐·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当朝一见,许其王佐之才,行路相逢,知其美人之赠。 |
王 | wǎng I. | 文言通“往”。《诗经·周颂·臣工》: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参见II.wáng。参见III.wà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