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áng I.

①逃:逃。流。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东汉 班固《苏武传》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②失去:佚。羊补牢。外出。《周文 叔向贺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资治通鉴 汉纪八》初,不疑为郎,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宋 苏洵《六国论》: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聊斋志异 真生》明日,往投剌,适值其亡。③死:伤。死。④外出;出门。孟子·滕文公下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⑤无关。《庄子·田子方》孙叔敖曰:其(荣华)在彼邪亡乎我,在我邪亡乎彼。⑥通“忘”。《墨子·大取》圣人之法死亡亲,为天下也。厚亲分也。以死亡之。《韩非子·说林下》人不能自止于足,而忘其富之涯乎。《列子·仲尼》知而亡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庄子·徐无鬼》上之质,若亡其一。⑦无。东汉 班固《苏武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常:没有规律,不长久;亡罪:无罪)。⑧除去。《宋书 本纪武帝上》天未亡难,凶力繁兴,逾年之间,遂倾皇祚。II.参见wú。

亡不待夕

wángbùdàixī

亡:灭亡,死亡。待:等待。夕:傍晚。灭亡等不到傍晚。比喻很快就会灭亡。

亡不旋跬

亡不旋踵

wángbùxuánkuǐ

wángbùxuánzhǒng

谓迅速灭亡。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形容时间极短。《新唐书·萧瑀传》:“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跬。”宋·苏辙《<元佑会计录>序》:“晋武帝削平吴蜀,任贤使能,容受直言,有明主之风,然而亡不旋踵。

亡窜

wángcuàn

逃窜。《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征戍之人,亡窜非一,虽罪合刑书,每加哀宥。《新五代史·宦者传论》:“及明宗入立,又詔天下悉捕宦者而杀之。宦者亡窜山谷,多削髮为浮图。”

亡道

wángdào

谓荒淫失政。《汉书·董仲舒传》:“至周之末世,大为亡道,以失天下。”《汉书 王莽传》秦为亡道,残灭诸侯以为郡县,欲擅天下之利,故二世而亡。

亡等

wángděng

谓无视礼法、等级制度。西汉·贾谊《治安策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毋为”,可为长太息者此也。清 曾国藩《寅轩先生家传》:“吾乡风气淳古,士人循循不敢偝越礼法,以自放其亡等之欲。”清 谭嗣同《仁学八》:“忠孝既为臣子之专名,则终必不能以此反之。虽或他有所摭,意欲詰诉,而终不敌忠孝之名为名教之所出,反更益其罪,曰怨望,曰觖望,曰怏怏,曰腹诽,曰訕谤,曰亡等,曰大逆不道。”

亡肝

wánggān

伤心欲绝。《晋书 愍帝纪》周(幽)王陨首于骊峰,卫公亡肝于淇上,思为一郡,其可得乎!

亡国

wángguó

亡失国家。《礼记·檀弓下》:“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弔公子 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孔颖达疏:“言寡人闻前古以来,失亡其国,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得其国家,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孟子·离娄上》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后汉书·李固传》:“昔秦皇亡於沙丘,胡亥、赵高隐而不发,卒害扶苏,以至亡国。”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宋 苏轼《私试策问之一》:“吕氏既已灭矣,而吴楚之忧,几至於亡国。”②灭亡了的国家。《孙子·火攻》:“亡国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史记·太史公自序》:“存亡国,继絶世。”③将亡之国。 桓宽《盐铁论·非鞅》:“譬若秋蓬被霜,遭风则零落,虽有十子产如之何?故扁鹊 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也。”

亡国大夫

wángguódàfū

《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孔颖达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后因以“亡国大夫”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孔颖达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邹韬奋《从心坎里》:“这种精神和‘亡国大夫’的奴性正是立于相反的两极端。”

亡国灭种

wángguómièzhǒng

国家灭亡,种族灭绝。谓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清·严复《论世变之亟》:“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在如此的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国民党如果还因循上述的政策不愿迅速改变……。”

亡国破家

wángguópòjiā

指国家覆灭、家庭毁灭。《史记 屈原列传》: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汉·桓宽《盐铁论·相刺》:“屈原行吟泽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贤以自辅,任能以治国,然牵于流说,惑于道谀,是以贤圣蔽掩,而谗佞用事,以此亡国破家,而贤士饥于岩穴也。”

亡国之器

wángguózhīqì

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文选·张协<七命>》:“服腐肠之药,御亡国之器,虽子大夫之所荣,故亦吾人之所畏。”

亡国之社

wángguózhīshè

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谷梁传·哀公四年》:“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汉·蔡邕《独断》:“亡国之社:古者天子亦取亡国之社以分诸侯,使为社以自儆戒。”

亡国之声

wángguózhīshēng

指淫靡的音乐。《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孔子家语·辨乐解》今也匹夫之徒,曾无意于先王之制,而习亡国之声,岂能保其六七尺之体哉。

亡国之音

wángguózhīyīn

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林四娘》卿勿为亡国之音,使人悒悒。

亡归

wángguī

逃归。《史记·张丞相列传》:“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有罪,亡归。”《新唐书·高开道传》:“初,开道募壮士数百为养子,卫閤下,及刘黑闥将张君立亡归,开道命与爱将张金树分督之。”《资治通鉴 汉纪十三》浞野侯赵破奴自匈奴亡归。《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三十五》众欲亡归,决计于浙西路都统耶律元宜。

亡何

wánghé

不久。汉书·翟方进传》:“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居亡何,方进奏咸与逢信 ‘邪枉贪污,营私多欲’。”颜师古注:“无何犹言无几,谓少时。”《元史·太祖纪》:“居亡何,汪罕自以其势足以有为,不告於帝,独率兵复攻蔑里乞部 。”《聊斋志异 果报》亡何,目暴瞽,两手无故自折。②谓不问他事。颜师古注:“无何,言更无馀事。”宋 辛弃疾《玉蝴蝶·叔高书来戒酒》词:“算从来人生行乐,休更说日饮亡何。”③无故。《汉书·金日磾传》:“明旦,上未起,何罗亡何从外入。”颜师古注:“无何,犹言无故也。” ④犹言无可奈何。 辛弃疾《减字木兰花·宿僧房有作》词:“狂歌未可,且把一尊料理我。我到亡何,却听侬家《陌上歌》。”

亡化

wánghuà

去世。元 关汉卿《窦娥冤》: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亡魂丧胆

wánghúnsàngdǎn

形容惊慌恐惧到极点。明 无名氏《破天阵》:“杀匈奴亡魂丧胆,保家邦万载咸宁。”清·无名氏《说唐》第47回:“我亏了定阳王封我为先锋,日抢三关,夜劫八寨,杀得唐家亡魂丧胆。”

亡魂失魄

亡魂丧魄

wánghúnshīpò

wánghúnsàngpò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鲁迅《故事新编 出关》孔子好象受了当头一棒,亡魂失魄的坐着,恰如一段呆木头。《孤本元明杂居 打董达》第二折:“哥哥你宽肺腑,休间阻,我教他亡魂丧魄,认个贤。”

亡极

wángjí

无穷尽,没有止境。贾谊《治安策》:“礼,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顾成之庙称为太宗,上配太祖,与亡极。”西汉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亡极,媮为一切,不顾国患,此世之大贼也。

亡几

wángjǐ

很少。《汉书·贾谊传》:“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颜师古注:“亡几,言不多也。”《汉书 王莽传》今皇后受骋,逾群妾亡几。宋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当是时,天地五行人事之理,反易谬乱,不同夷狄者亡几耳。” ②不久。《新唐书·郗士美传》:“亡几,会詔班师,然威振 两河 。”

亡戟得矛

wángjǐdémáo

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或有失有得。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离俗》:“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亡节

wángjié

没有节制。《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元年九月日蚀,酒亡节之所致也。” 西汉·贾谊《治安策顽顿亡耻,奊诟亡节,廉耻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见利则逝,见便则夺。

亡绝

wángjué

谓国家败亡,宗庙绝祀。《战国策·秦策三》:“大夫种事越王。主离困辱,悉忠而不解;主虽亡絶,尽能而不离。” ②无穷。亡通无。后汉 班固《高帝求贤诏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亡军

wángjūn

谓士兵脱离队伍逃跑。《尉缭子·兵令下》:“今以法止逃归,禁亡军,是兵之一胜也。”《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士卒亡军,诚在可疾。”

亡可奈何

wángkěnàihé

无可奈何。谓只能如此,没有别的办法。

亡赖

wánglài

不务正业。指不务正业的人。《新唐书·李纲传》:“后太子寖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听,遂乞骸骨。”《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一》(陈)尧咨至,子弟亡赖者皆惕息。明 刘若愚《酌中志·客魏始末纪略》:“魏忠贤 原名李进忠,直隶宁肃县亡赖子也。”②谓小儿顽皮狡猾。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聊

wángliáo

无所依赖;无以聊生。《汉书·贾谊传》:“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王先谦补注:“一二指痛则身惧,若无所恃赖。”《汉书·食货志上》:“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卿,亡逃山林。” 宋 苏辙《御试制策》:“田野虽辟,民多亡聊;边境虽安,兵不可撤。” ②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 宋 邵博《闻见后录 卷七》:“予故具列建成、元吉之谋害太宗之事,以见太宗之计出於亡聊。” ③了无情趣。清 姚燮《双头牡丹灯记》:“至正庚子之岁,有乔生者,居镇明岭下,初丧其偶,鳏居亡聊,不复出游,但倚门伫立而止。”

亡虏

wánglǔ

逃亡的罪人。《汉书·田儋传》:“横始与王俱南面称孤,今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北面事之,其媿固已甚矣。”《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三国魏 阮籍《采薪者歌》:“留侯起亡虏,威武赫荒夷。”

亡虑

wánglǜ

大略,大约。《汉书·赵充国传》:“今詔破羌将军武贤将兵六千一百人,煌太守快将二千人,长水校尉富昌、酒泉侯奉世将婼月氏兵四千人,亡虑万二千人。”颜师古注:“亡虑,大计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二》元丰间,乞第既效顺,愿岁进马以见向化之心,官以银缯赏之,所得亡虑数倍。明 《日损斋笔记 序》:“汉魏以来,艺文之流,伸其独见,而成一家言者,亡虑数百。”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一邑之中,食利於官者,亡虑数千人。”

亡命

wángmìng

①谓削除户籍而逃亡在外。泛指逃亡,流亡。崔浩曰:“亡,无也。命,名也。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为亡命。”《东周列国志 第九十六回》:“今君得罪于王,亡命走燕,燕畏赵王之讨,必将束缚君以媚于赵王,君其危矣。”郭沫若《洪波曲 第十一章三》:“大革命失败后,我到日本去亡命。”②指逃亡者。《晋书 文帝纪》收勍吴之隽臣,系亡命之逋虏。《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高祖陈霸先)或取士于仇雠,或擢才于亡命,掩其受金之过,宥其吠尧之罪。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第七十三回》:“临行谓女子曰:‘蒙夫人活命之恩,恩在肺腑,某实亡命之夫,倘遇他人,愿夫人勿言!’”唐·吴兢《贞观政要·君臣鉴戒》:“伊尹,有莘之媵臣;韩信,项氏之亡命。”③指铤而走险不顾性命的人。《东周列国志 第七十四回》:“阖闾曰:‘庆忌明智之人,招纳四方亡命,岂肯轻信国中之客,而近子哉?’”《新唐书·王及善传》:“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戳善良,天下疾之。”《资治通鉴 后周纪一》初,泰宁节度使兼中书令慕容彦超闻徐州平,疑惧愈甚,乃招纳亡命,畜聚薪粮,潜以书结北汉,吏获其书以闻。④拼命,不顾一切。《天雨花 第十一回》:“毛成着急十来分,用力一挣衣破裂,脱了身儿亡命奔。”

亡命之徒

wángmìngzhītú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周书 郭彦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曲波《林海雪原》二八:原来这个凶手是匪军一旅马希山的部下—杨三楞。身强力大,一手好枪法,能喝酒,是个不怕死的亡命之徒。

亡秦三户

wángqínsānhù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古直《吊杨笃生先生》诗:“曾把心香爇到君,亡秦三户识雄文。”

亡人

wángrén

逃亡者;流亡者。《礼记·大学》:“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郑玄注:“亡人谓文公也。时辟驪姬之谗,亡在翟。”《史记·吴王濞列传》:“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蔡有守《送抱香之南洋诗》:“英雄知己有红拂,寧伴亡人去国无。”②死者。《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絜白不受垢污。先以覆亡人,然后服之。”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身在众中嫌赘物,心期地下伴亡人。”③用为詈词。《西游记 第七二回》:“只见那七个女子,蹲在水里,口中乱駡那鹰哩,道:‘这个匾毛畜生,猫嚼头的亡人!’”④迷妄之人。亡,通“妄”。《庄子·庚桑楚》:“汝亡人哉,惘惘乎,汝欲反汝情性而无由入,可怜哉!”高亨《诸子新笺·庄子·庚桑楚》:“亡借为妄,古通用。”⑤无人。东汉 班固《苏武传》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亡如

wángrú

如同没有一样。《汉书·霍光传》:“百官以下但事冯子都、王子方等,视丞相亡如也。”②不如,不及。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歷朝坟籍,畜聚之多,亡如隋世。”

亡身

wángshēn

杀身;丧身。《楚辞·离骚》:“鮌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洪兴祖补注:“鮌婞直以亡身,则鮌盖刚而犯上者耳。”《庄子·大宗师》亡身不真,非役人也。晋 桓温《荐谯元彦表》:“杜门絶迹,不面伪庭,进免龚胜亡身之祸,退无薛方诡对之讥。”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胡厥文《悼念周恩来总理诗之一》:“噩耗警传频,愴然欲丧神,音容犹在目,恶疾竟亡身。”

亡失

wángshī

①丧失;丢失;散失。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时,王郎大将李育屯柏人,汉兵不知而进,前部偏将朱浮、邓禹为育所破,亡失辎重。②失踪。

亡矢遗镞

wángshǐyízú

损失箭和箭头。比喻军事上的细微损失。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鏃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清 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若其军士不战,城门不闭,敌无亡矢遗鏃之费而取之者,则寧波之与上海也。”

亡厌

wángyàn

不知满足。厌,满足。《汉书·景帝纪》:“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亡厌也。”《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六》豪强大姓,蚕食亡厌,四亡也。西汉 《狱中上梁王书欲善亡厌也。

亡羊

wángyáng

①《庄子·骈拇》:“臧与穀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穀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於亡羊,均也。”谓弃其本职而溺于所好。庄子用以比喻追逐外物而残生伤性。宋 王安石《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亡羊等残生,朽筴何足挟。”清 唐孙华《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嬉游良已荒,亡羊愧臧穀。”廖仲恺《有感诗》:“扣马夷齐思止暴,亡羊臧穀共伤时。”②《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后因以“亡羊”喻步入歧途而一无成就。清 魏源《客怀八首柬龚定盦舍人之四》:“中道牵小术,歧路多亡羊。”③比喻丧失某种事物。王德钟《十九岁述怀诗》:“亡羊往事嗟何补,歷鹿孤踪感易生。” 梁启超《立宪政体与政治道德》:“国会之召集,期限有定,闭会中凟职之举,俟下次开会而始图匡正,势已等於亡羊,而貽国家以不可復之损失者抑既多矣。”参见“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

wángyángbǔláo

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亡羊得牛

wángyángdéniú

丢掉羊,得到牛。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淮南子·说山训》:“亡羊而得牛,则莫不利失也。”

亡羊之叹

wángyángzhītàn

亡:丢失。叹:叹息。为丢失了羊而叹息。比喻探索学问,徘徊歧路,结果一无所得,空留遗憾。亦作“亡羊歧路”。

亡恙

wángyàng

①没有病痛。引申为安然存在。汉 贾谊《治安策》:“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 明 焦竑《焦氏笔乘·居第》:“京师贵人,墙皆某所筑,数十年来,但见人物更换,墙固亡恙也。” ②问候语。犹言平安。

亡以

wángyǐ 

不能。西汉·贾谊《治安策虽使禹舜复生,为陛下计,亡以易此。逸周书·皇门》:“保用无用,寿亡以嗣,天用弗保。”《汉书·胡建传》:“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

亡已

wángyǐ

无已。没完没了。汉书·贾谊传》:“今匈奴嫚娒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致金絮采繒以奉之。” 颜师古 注:“亡已,言不可止也。”《汉书·循吏传·龚遂》:“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諫争於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於涕泣,蹇蹇亡已。”

亡艺

wángyì

没有限度。《新唐书·张玄素传》:“今上以殿下父子亲,故所资用不为限节,然詔未六旬,而用逾七万,骄奢亡艺,孰有过此?”《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输纳之际,邀求亡艺,钱则倍收剩利,米则多量加耗。

亡佚

wángyì

散失。田北湖《论文章源流》:“今民史亡佚,国史亦残缺不完。”《北固山志》载,梁武帝尝题“天下第一江山”,后亡佚。

亡友

wángyǒu

死去的友人。唐 韩愈《祭薛助教文》:“朝散郎守国子博士韩愈、太学助教侯继,谨以清酌之奠,祭于亡友国子助教薛君之灵。”宋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明 陆深《停骖录》摘抄:“每与亡友王韦,钦佩论之,钦佩以为非佳兆。”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白莽作 孩儿塔 序》:“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

亡猿祸木

亡猿灾木

wángyuánhuòmù

wángyuánzāimù

《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后因以“亡猿祸木”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

亡斋wángzhāi

也被称为“做斋”“做功德”或“做佛事”。其形式包括诵经、设坛祭祀、供奉纸扎物品等,旨在帮助亡魂在阴间获得更好的境遇,或减轻其在轮回中的痛苦。《儒林外史第四回》回目:荐亡斋和尚吃官司,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亡征

wángzhēng

国家将亡的征兆。《后汉书 袁绍传》佷刚而不和,愎过而好胜,嫡子轻而庶子重,斯之谓亡征。

亡状

wángzhuàng

无礼。《汉书·项籍传》:“异时诸侯吏卒徭役屯戍过秦中,秦中遇之多亡状。”颜师古 注:“无善形状也。”宋 洪迈《容斋三笔·朱崖迁客》:“此人固亡状,要之为一州主,所谓邦君也。”指目无法纪的人。《汉书 霍光传》劾(淳于)衍侍疾亡状不道,下狱。《汉书·西南夷传》:“将军诛亡状,为民除害,愿出晓士众。”

亡走

wángzǒu

逃跑。《后汉书 刘表传》(刘表)与同郡张俭等俱被讪议,号为“八顾”,诏书捕案党人,表亡走得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