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ǎng

①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鱼网。网罗。网开一面(喻用宽大的态度来对待)。网漏吞舟(喻法令太宽,使坏人漏网)。②形状像网的东西:电网。发网。③像网一样的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网点。通信网。天罗地网。④用网捕捉:网到一条大鱼。⑤像网似的笼罩着:眼睛里网着红丝。

网罟

wǎnggǔ

捕鱼及捕鸟兽的工具。管子·势》:“兽厌走而有伏网罟。”《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庄子·胠箧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资治通鉴 晋纪四十》然后传檄三辅,施以威德,则(刘)义真(刘裕之子)在网罟之中,不足取也。宋 苏轼《上皇帝书》:“操罔罟而入江湖,语人曰‘我非渔也’,不如捐罔罟而人自信。”唐 杜甫《五盘》诗:“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王西彦《鱼鬼》:“捉鱼的伙伴先后来到了,大家携带着网罟和鱼篓,坐在柳荫下,指点着纹圈的增添。”指法网。三国魏 阮籍《咏怀 之七十:“苟非婴网罟,何必万里畿。”宋 苏辙《送柳子玉》诗:“坐令不羈士,举足遭网罟。”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佟觭角》:“倘为逻役所获,重罹网罟,再思悻免,詎可得乎?” 

网巾wǎngjīn

以丝结成的状头巾,用以束发。据传明太祖微行至神乐观,见道士以茧丝结约发,其式略似鱼。因以颁行全国。上有总绳拴紧,名曰一统山河;结发之宗,窄不过二寸,名曰懒收。上至贵官,下至生员吏隶,冠下皆著巾。清 周亮工《书影卷九》:“俗传巾起自洪武初。新安丁南羽言,见唐人开元八相图,服者窄袖;有岸唐巾者,下露纹。是古有巾矣,或其式略异耳。”《笑林广记 未冠》童生有老而未冠者,试官问之,以“孤寒无网”对。官曰:“只你嘴上胡须剃下来,亦勾结网矣。”对曰:“童生也想要如此,只是新冠是桩喜事,不好戴得白网巾。”

网开三面

wǎngkāisānmiàn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宋 陈师道《春怀示邻里诗》:“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再说当年,如邓芝龙、郭婆等,带这班大盗,闹得那翻江倒海,尚且网开三面。

网开一面

wǎngkāiyīmiàn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网罗

罔罗

wǎngluó

①指捕捉鱼鸟的器具。《淮南子·兵略训》:“飞鸟不动,不絓网罗。”南朝宋 鲍照《代空城雀》诗:“高飞畏鸱鸢,下飞畏网罗。”宋 苏轼《次韵答邦直子由》:“闻道鵷鸿满台阁,网罗应不到沙鸥。”②比喻像网的笼罩物。《后汉书 袁绍传》举手挂网罗,动足蹈机埳。唐 李山甫《又代孔明哭先主》诗:“尽驱神鬼随鞭策,全罩英雄入网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六回》:“这种骗术,直是妖魔鬼怪都逃不出他的网罗。”③以网捕物。唐 元稹蜘蛛诗》序:“巴蜘蛛大而毒,其甚者,身边数寸,而踦长数倍其身,网罗竹柏尽死。”清 昭梿《啸亭杂录·内湖珠兆》:“因网罗之,得蚌径尺。”比喻法令、法网。《韩非子·解老》:“好用其私智而弃道理,则网罗之爪角害之。”唐 司空曙《酬张芬有赦后见赠》诗:“紫凤朝衔五色书,阳春忽布网罗除。”搜罗;包容;搜求、罗致。网罗人才。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近自托於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唐 刘知几史通·本纪》:“盖纪者纲纪庶品,网罗万物,考篇目之大者,其莫过於此乎!”清 顾炎武《一雁》诗:“塞上愁书信,人间畏网罗。”

网漏吞舟

wǎnglòutūnzhōu

《史记·酷吏列传序》:“兴,破觚而为圜,斵雕而为朴,漏於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於姦,黎民艾安。”漏,谓法疏宽。吞舟,指大鱼,比喻大奸。后因以“网漏吞舟”喻法疏宽,大奸得脱。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王(王导)问顾(顾和)曰:‘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寧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为察察之政。’”唐 李白《天长节度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序》:“今网漏吞舟,而胡夷起於轂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吕)公著曰:“治道去太甚耳。文、景之世,网漏吞舟。且人才实难,宜使自新,岂宜使自弃邪!”明 刘若愚《酌中志·自序》:“今外则网漏吞舟,内则桃僵李代。”


wǎng

①蒙蔽,诬:罔民(陷害人民)。罔己(受人诳骗)。欺罔。欺天罔人。迷惑而无所得。《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雍也篇》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孟子·万章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七》章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志。《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六》上以罔人君之聪明,来天下之怨谤,下以挠官府之公道,乱民间之曲直。参见“罔民”。②无,没有,不:罔顾事实。置若罔闻。罔敢怠忽。罔恤国是。《晋书 文帝纪》而靖恭夙夜,劳谦昧旦,虽尚父之左右文武,周公之勤劳王家,罔以加焉。《晋书 武帝纪》惟朕寡德,负荷洪烈,托于王公之上,以君临四海,惴惴惟惧,罔知所济。《晋书 元帝纪》“惟朕寡德,缵我洪绪,若涉大川,罔知攸济。”《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朕一月三临太学,黜陟幽明,躬亲奖励,罔敢倦违,庶几周、孔微言不由朕而坠,汉之二武其可追乎!《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是用屡征,罔或宁息,自始光至今,九年之间,戎车十举。《陈书·后主纪》:“朕以哀煢,嗣膺宝歷,若涉巨川,罔知攸济。”《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耶律)贤适忠介肤敏,推诚待人,虽燕息不忘政治,故百司庶职罔敢媮惰,累年滞狱悉决之。明 宋濂《阅江楼记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明 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清史稿卷二 太宗本纪一》语云:下情上达,天下罔不治;下情上壅,天下罔不乱。《聊斋志异 武技》李(超)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聊斋志异 顾生》江南顾生,客稷下,眼暴肿,昼夜呻吟,罔所医药。③诬罔不直的人。《论语·雍也篇》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④古同“网”,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器具。法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唐 韩愈《祭鳄鱼文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⑤古同“惘”,失意。⑦网罗而获取。孟子·公孙丑下》:“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於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庄子·山木》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

罔怅

wǎngchàng

迷惘惆怅。《资治通鉴 晋纪四》(荀)勖有才思,善伺人主意,以是能固其宠。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迁尚书,甚罔怅。

罔伏

wǎngfú

谓无所藏匿。《尚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孔传:“善言无所伏,言必用。”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后羣贤,嘉言罔伏。”

罔弗

wǎng

罔:无,没有。如“置若罔闻”。弗:不。如“自愧弗如”。罔弗,就是“无不”、“没有不”的意思。如“本年某月日,龙驭上宾,中外臣民,罔弗哀悼。”《北史·周纪上》:“我邦小大罔弗知,今其可亢怫于天道而不归有德歟!”

罔罘

wǎngfú

指罘网。《晏子春秋·杂上二七》:“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捆蒲苇,织萉屦,以养其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列卒满泽,罘罔弥山。”《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四》张罗罔罘,捕熊罴禽兽

罔罟

wǎnggǔ

指渔猎的具。《易·繫辞下》:“(包牺氏)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中於机辟,死於罔罟。”《荀子·王制》:“黿、鼉tuó、鱼、鳖、鰌、鱣zhān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李元吉)性好田猎,载罔罟三十车。宋 苏轼《上皇帝书》:“操罔罟而入江湖,语人曰‘我非渔也’,不如捐罔罟而人自信。” 

罔顾

wǎnggù

“罔”带有文言色彩,表示“无、没有”的意思,“顾”在这里表示“顾及”,“罔顾”也就表示“不顾及、没有顾及”。《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注意与“枉顾”区别。

罔极

wǎngjí

无穷尽。无边无际。颜师古注:“罔亦无也。极,尽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泽流罔极。”《资治通鉴 汉纪十四》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晋 刘琨《劝进表》:“臣等各忝守方任,职在遐外,不得陪列闕庭,共观盛礼,踊跃之怀,南望罔极。”明 宋濂《阅江楼记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指人子对于父母的无穷哀思。父母之德,实同昊天罔极!《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尊旨从俭,不申罔极之痛;称情允礼,仰损俭训之德。不正。《诗经·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左传 郑子家告赵宣子》命之罔极,亦知亡矣。《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罔极。”郑玄笺:“罔,无。极,中。无中,所行不得中正。”贾谊《吊屈原赋》:“遭世罔极兮,乃殞厥身。”

罔极之恩

wǎngjízhīēn

罔:无,没有。极:尽头,到头了。恩:恩情,恩德。极大的恩德。旧时用以颂扬父母养育子女的恩德无穷无尽。《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唐·陈子昂《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缅维罔极之恩,思崇永锡之道”清·全祖望《记李烈妇素》是故孝子之服勤其亲也,罔极之恩,至于当大事,夫亦何所吝。

罔利

wǎnglì

犹渔利。语本《孟子·公孙丑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三》诏:“诸路官司违禁罔利害民事,悉罢之。”《明史·文苑传二·李梦阳》寿宁侯张鹤龄招纳无赖,罔利贼民,势如翼虎。

罔两

wǎngliǎng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精怪。即魍魉。《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杜预注:“罔两,水神。” 罔两见笑。《南史·刘损传》:刘损族人刘伯龙家贫,及为武陵太守,贫窭尤甚,慨然欲贩卖营利,一鬼在傍抚掌大笑。伯龙曰:“贫穷固有命,乃复为鬼所笑也。”罔两,亦作“魍魉”,传说中的鬼怪。清 《聊斋自志》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聊斋志异 谕鬼》只宜返罔两之心,争相忏悔;庶几洗髑髅之血,脱此沉沦。喻凶恶的坏人。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五出》:“腌臢打脊,罔两当直,着得随它去,路上偷饭喫。”刘半农《拟儿歌·铁匠镗镗》:“锄头打出种田地,刀枪打出杀罔两。”影子边缘的淡薄阴影。《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影)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郭象注:“罔两,景外之微阴也。” 章炳麟《俱分进化论》:“双方并进,如影之随形,如罔两之逐影,非有他也。”

罔冒

wǎngmào

欺骗冒充。《隋书·苏威传》:“復言威以曲道任其从父弟彻肃等罔冒为官。”《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闽主曰:‘朕知之久矣。今以委卿,择贤而授,不肖及罔冒者勿拒,第令纳赂,籍而献之。’”胡三省注:“罔冒,谓欺罔伪冒而求官者。以事理之所无而欺上,谓之罔;假他人之所有以饰伪,谓之冒。”《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二》默啜移书数朝廷曰:“我可汗女当嫁天子儿,武氏小姓,门户不敌,罔冒为昏,五也。”宋 王禹偁《搜访唐末已来忠臣子孙诏》:“人或罔冒,国有刑章,凡在守臣,副台深旨。”《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四》(贾)黯以为此律所谓罔冒也,奏罢之(李亢),夺其劳考。

罔民

wǎngmín

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欺骗陷害百姓。《孟子·梁惠王上》:“及陷於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赵岐注:“是由张罗罔以罔民者也。”《汉书·刑法志》:“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髡钳一等,转而入於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 明 刘基《玉兔泉铭序》:“夫檜之罔民设诈,岂下於高莽哉!” 清 顾炎武《日知录·钱法之变》:“然今日行之,不免更为罔民之事。”一说,犹无民。 清 俞樾《群经平议·孟子一》“是罔民也”:“此罔字当训为无……是罔民也,犹言是无民也。”

罔念

wǎngniàn

谓不思为善。《尚书·多方》:“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孔传:“惟圣人无念於善则为狂人,惟狂人能念於善则为圣人。”唐 吴兢《贞观政要·君道》:“若惟圣罔念,不慎厥终,忘缔搆之艰难,谓天命之可恃……人不见德,而劳役是闻,斯为下矣。” 

罔屈wǎngqū

枉屈。《红楼梦第七八回 芙蓉女儿诔》既怀幽沉於不尽,复含罔屈於无穷。

罔上

wǎngshàng

欺骗君上。《后汉书·杨震传》:“帝发怒,遂收考诏狱,结以罔上不道。”宋 陈亮《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以妖为瑞,是罔上也。”《三国演义 第二十回》:“(关)云长问(刘)玄德曰:‘(曹)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若简任失所,以罔上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四》自古人臣弄权罔上,固自有术,防微杜渐,得不慎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一》望将(汤)鹏举明正典刑,窜之远方,以为不忠罔上之戒。

罔俗

wǎngsú

罔:欺骗。欺骗世人,蒙骗流俗。汉·张衡《请禁绝图箴疏》:“至于永建复统,则不能知。此皆欺世罔俗,以睐势位,情伪较然,莫之纠禁。”《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宋)朴为士而不自爱,乃从道罔俗,与丐者为伍,其欺诞罔俗,罪不在少正卯之下,请重行窜逐。

罔替

wǎngtì

不更替,不废除。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 卷二》 康熙间, 福建提督施琅平定台湾,功第一。诏封琅靖海侯,世袭罔替。《清史稿·穆宗纪一》(僧格林沁)得旨嘉奖,仍以亲王世袭罔替。《清史稿卷二十三 德宗本纪一》懿旨,醇亲王奕譞以亲王世袭罔替。

罔罔


wǎngwǎng

犹惘惘,惶惶。心神不定貌。晋 陆云与兄平原书:“临纸罔罔,不知復所言。”《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夏,四月,淑仪殷氏卒。追拜贵妃,諡曰宣。上痛悼不已,精神为之罔罔,颇废政事。”胡三省注:“罔罔,失志也,若有若无也。”苏轼《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罔罔可怜真丧狗,时时相触是虚舟。


罔象/罔像

wǎngxiàng

①古代传说中的水怪。或谓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水之怪曰龙、罔象。”韦昭注:“或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肿。”《庄子·达生》:“水有罔象。”陆德明释文:“ 司马本作‘无伤’。云: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一云:水神名。”文选·张衡《东京赋》:“残夔魖与罔像,殪野仲而歼游光。”薛综注:“罔象,木石之怪。” 宋 梅尧臣《送圣民学士知登州诗》:“始皇安得长,阴怪役罔象。”②水盛貌。《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朱熹集注:“罔象,水盛貌。”③虚无。文选·王褒《洞箫赋》:“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李善注:“罔象,虚无罔象然也。”④同“象罔”。庄子寓言中的人物。见《庄子·天地》。 南朝齐 张融《答周颙书》:“但敷生灵以竦志,庶足下罔象以捫珠。”

罔效

wǎngxiào

①不能报效。唐 牛丛《报坦绰书》:“赐孔子之诗书,颁周公之礼乐,数年之后,蔼有华风……岂期后嗣,罔效忠诚。” ②没有效果。《清史稿·食货志五》:“商贩患得大钱,皆裹足,三成搭收,徒张文告,屡禁罔效。” 《聊斋志异 庙鬼》如此百端,日常数作,术药罔效。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周三》:“泰安张太华,富吏也。家有狐扰,遣制罔效。”

罔知所措

罔知所厝


wǎngzhīsuǒcuò


面临窘危,茫然无所适从。形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晋书 王羲之传》复被州符,增运千石,征役兼至,皆以军期,对之丧气,罔知所厝。唐·白行简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明·施耐庵《水浒传 第八十五回》四方混杀,人人束手,个个归心。定安国舅气的目睁口呆,罔知所措。与众等侍郎束手被擒。参见“不知所措”。

wǎng

不得意:怅惘。惘惘(心中若有所失)。迷惘。惘然若失。

惘然

wǎngrán

失意的样子,心情迷茫的样子。唐 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资治通鉴 齐纪十》(元)禧奴惘然而返。《聊斋志异 冥宁》疑虑间,吴生至,女避入室。吴询得故,惘然久之。

惘然若失

wǎngránruòshī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像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清·颐琐《黄绣球 第五回》黄通理惘然若失,无法可施,急忙赶至衙前。《聊斋志异 鸦头》王(文)素方直,至此惘然若失,便问:“丽者何人?”

惘惘

wǎngwǎng

遑遽而无所适从;伤感,失意;迷迷糊糊。《楚辞·九章·悲回风》:“抚佩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王逸注:“失志偟遽。”《庄子·庚桑楚女亡人哉!惘惘乎,汝欲反汝情性而无由入,可怜哉!唐·韩愈《送殷员外序》:“出门惘惘,有离别可怜之色。”明·何景明《忧旱赋》:“鸿雁嗷嗷以安戾兮,兽惘惘而焉奔。”清·孙枝蔚《无言病起见过》诗:“故旧凋零尽,相看更惘然。”


wǎng

车轮周围的框子。汉代以前叫“牙”wǎng车轮周边的边框。辐条。插入轮毂以支撑轮圈的细条。连结车辋和车毂的直条。如:辋幰(挂在车轮外的帷幔);辋川名胜(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在今陕西蓝田辋川,当年曾是旅游胜地)

辋川

wǎngchuān

①水名。即辋谷水。诸水会合如车辋环凑,故名。在陕西省蓝田县南,源出秦岭北麓,北流至县南入灞水。 唐诗人王维曾置别业于此。《新唐书·文艺传中·王维》:“别墅在輞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宋 陈亮《青玉案词》:“黄犬书来何日许輞川轻舸,杜陵尊酒,半夜灯前雨。”清 曹尔堪《金鱼池歌仿杜乐游园体》:“名园岂似金谷奢,福地真如輞川爽。”②指辋川图。清 魏源《富阳董文恪山水屏风歌》:“摩詰輞川难独步,郭熙清明何足道。”③借指唐诗人王维。 宋 张元干《跋 山居图》:“后十二年,青社赵无量通守晋安,出示叔毅所图山居,开卷恍然,殆前身輞川、今代龙眠歟!”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 卷四》:“王半山‘山中十日雨,雨晴门始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后二语全用輞川,已是下乘。”

辋川别业

wǎngchuānbiéyè

①辋川别业是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在辋川山谷(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10余公里处)在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上营建的园林,这是一片拥有林泉之胜、因地而建的天然园林。②《辋川别业》是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写作者在辋川(今陕西蓝田西南)隐居时期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表现了作者对乡间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全诗清新明快,意境优美。


wǎng

同“魍魉”。


wǎng

魍魉:传说中的一种怪物,如“魑魅魍魉”(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魍魉

wǎngliǎng

传说中的一种鬼怪。《西游记第十八回》高老道:我们这庄上,自古至今,也不晓得有甚么鬼祟魍魉,邪魔作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