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āng

①深广:汪洋大海。②液体聚集在一个地方:地上汪着水。汪汪(a.眼里充满眼泪的样子;b.象声词,形容狗叫声)。③量词,用于液体:一汪水。④姓。

汪濊

汪秽

wānghuì

深广。《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威武纷云,湛恩汪濊。”颜师古注:“汪濊,深广也。”三国魏 曹植《魏德论》:“於时上富於春秋,望德汪秽。”晋 张载《蒙汜池赋》:“挹洪流之汪濊,包素濑之寒泉。”《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虽德称汪濊,明能普烛,犹复纡己乞言,降情访道。

汪洋

wāngyáng

形容水势浩大,宽广无边。可形容众多。唐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形容人的气度宽宏或文章气势磅礴。《镜花缘 第四十三回》妹子细观姐姐举止,真是大度汪洋,器宇不凡,将来必有非常奇遇③泪汪汪的样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汪洋大海

wāngyángdàhǎi

广阔无边;水波连天的大海。比喻事物的范围广阔;声势浩大。汪洋:水势深而广阔。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轰天炮响,汪洋大海起春雷;振地锣鸣,两仞山前丢霹雳。”毛泽东《论持久战》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汪洋大肆

wāngyángdàsì

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同“汪洋自肆”。《新唐书 韩愈传赞》:“当其所得,粹然一出于正,刊落陈言,横骛别驱,汪洋大肆,要之无抵捂圣人者。”

汪洋浩博

wāngyánghàobó

形容人的气度宽广、文辞豪放、学识渊博像水势浩大无边。宋 陆游《答刘主簿书》:“德者前辈之学,积小以成大,以所有易所无,以所能问于不能。故其久也,汪洋浩博,该极百家,而不可涯矣。”《元史 儒学传二 陈绎曾》绎曾字伯敷,处州人,为人虽口吃,而精敏异常,诸经注疏,多能成诵。文辞汪洋浩博,其气烨如也。

汪洋闳肆

wāngyánghóngsì

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同“汪洋自肆”。宋 汪藻《鲍吏部集序》:“钦止少从王氏学,又尝见眉山苏公,故其文汪洋闳肆,粹然一本于经,而笔力豪放。”

汪洋恣肆

wāngyángzīsì

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同“汪洋自肆”。 唐·柳宗元《直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凡为文,去藻饰之华靡,汪洋自肆,以适己为用。”但马上又想,能写得如此妙趣横生,由于黄仁宇是旅居美国的华人史学家,故作品可以汪洋恣肆。

wāng

①跛。②脊背骨骼弯曲。蔡东藩著《宋史演义》却说仁宗宠幸尚、杨二美人,每夕当御,累得仁宗形神疲乏,渐就尫羸。③蔡东藩著《宋史演义》在闽南方言中尫婿指丈夫。

尫羸

wāngléi

指瘦弱或(身体)虚弱。《三国演义 第四十三回》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所有弓手并养马军兵,并行拣阅,将强壮堪披带之人收附以充战士,尫羸老弱,并行拣汰。《水浒传第七十三回》那老儿睁开尪羸眼,打拍老精神,定睛看了道:“不是。”《聊斋志异 宫梦弼》后尫羸。濒死,两子环问之,犹未遽告; 迨觉果危急,欲告子,子至,已舌蹇不能声,惟爬抓心头,呵呵而已。《聊斋志异 马介甫》积半岁,儿尪羸,仅存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