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ō

①牵引,拉,拽:拖车。拖船。拖累(lěi)。拖儿带女。②耷拉着:拖着辫子。③延长时间:拖延。拖欠。拖债。

拖金委紫

拖青纡紫

tuōjīnwěizǐ

tuōqīngyūzǐ

汉制,诸侯佩带的印绶为紫色,公卿为青色。因以拖青纡紫比喻官位显贵。佩带紫绶金印。沈钧儒《挽某君殉难》诗:十年说法伤心事,一例捐生抗战时。愧杀伪京奴妾辈,拖金委紫只行尸。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今日华门一酸儒,来岁可以金马玉堂矣;今日市门一岨侩,明日可以拖青纡紫矣。

拖麻拽布

tuōmázhuàibù

指戴孝。旧时,长辈丧亡,幼辈要披麻衣系白布。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二折:俺有朝一日身亡后,谁是我的拖麻拽布人。

拖男带女

tuōnándàinǚ

带领着男儿女儿。多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计的艰难。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就是我这师傅,不辞年高路远,拖男带女而来,他也是为好。刘斯奋《白门柳·秋露危城》第二章:拖男带女,啼饥号寒,平添了一派凄惶惨戚的景象。

拖泥带水

tuōnídàishuǐ

拖着泥带着水。比喻说话、作文不简洁;做事不干脆利落。这篇文章拖泥带水,读起来索然无味。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主人勤拳,带累阇梨,拖泥涉水。

拖人落水

拖人下水

tuōrénluòshuǐ

tuōrénxiàshuǐ

比喻勉强人一道做他不愿做的事(多指坏事)。明 李素甫《元宵闹》第25出:这是娘子拖人下水,与我什么相干?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不去拖人下水,反以自己的丑恶骄人。《西湖二集·寄梅花鬼闹西阁》:杨谦因建之妻子有吃醋拈酸之病,恐明日惹柳氏嗔怪,说他拖人落水,因此不敢兜揽。

拖绅

tuōshēn

引大带于朝服之上。拖,加也。大带也。古代中原王朝朝服后腰悬挂的大带,其上有组绶,合称绶带。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秦)桧朝服拖绅,无一语,惟流涕淋浪,帝(宋高宗)亦为之挥涕,就解红帕赐桧拭泪。

拖天扫地

tuōtiānsǎodì

形容衣服过长。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穿的那衣服拖天扫地的,一脚踹着,不险些儿绊倒了。

拖拖拉拉

tuōtuōlālā

宽松摇曳的样子。借指以拖延为特征的行动、习惯或性格。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此时初秋天气,身上穿一件大袖子三尺八寸长的浅蓝竹布衫,拖拖拉拉,底下已遮过膝盖。”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拖拖沓沓

tuōtuōtàtà

指衣服松松垮垮,不合体。形容做事拖拉。沈从文《一个传奇的本事》:“只好放弃了本业,换上套拖拖沓沓旧军装,‘投笔从戎’作个后方留守处不足轻重的军佐。”邓小平《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但这种错误比那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拖拖沓沓、长期解决不了问题的错误好得多,也容易纠正。”

拖曳

tuōyè

牵引;拉着走每走一步,全靠娘拖曳

tuō/qiǎo/què/xì

古同“舄”。在古文中是鞋的意思,泛指皇上皇后等贵族才能穿的鞋子,是一种对高档鞋的尊称。参见“遗簪脱舃”。

tuō I.

通“拕”。①拖。《·龟策列传》因以醮酒佗发,求之三宿而得。又如:佗发(披发)。②表示远指,别的,其他的。《左传·隐公元年》制,巖邑也,叔死焉,佗邑唯命。《大戴礼·礼察》此无佗故也。《史记·郑世家》佗日指动,必食异物。又如:佗人(别人);佗日(他日,往日,将来的某一天);佗方(他方;他乡);佗生(他生,来生);佗年(他年,将来);佗志(异心);佗故(他故,别的原因)。《史记 孝文本纪》佗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率从事。II.参见tu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