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25年北宋汴京失守,1129年宋高宗赵构逃到江南,开始了长期的流亡生涯,直至1138年才正式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到1160年采石大捷,赵构53岁,开始考虑储君大事。
宋高宗仅有一个亲生儿子,早夭,卒年3岁。高宗为康王时,曾育有五女,在靖康之难中都被掳去。逃到江南时赵构也只有22岁,尽管除皇后外还有众多贵妃、才人、美人等,大概是因为逃难惊吓使赵构失去了男人的能力。第100篇已经叙述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登上了宋朝的第二个皇帝的宝座,自此往后到宋高宗赵构共8个皇帝全是赵光义的后代。赵构断子绝孙自然会胡思乱想,夜梦宋太祖赵匡胤对其训话:“汝祖自摄谋,据我位久,至于天下寥落,是当还我位。”赵构觉得是天意要他还政于太祖后代。于是,他在太祖后人中选了几个孩子弄到临安,封为王子,让几个后妃养育,专门建了一座资善堂让他们学习。想从中找出一个理想的接替他的皇位。身为宋太宗赵光义后裔的宋高宗,之所以立宋太祖的后裔为继承人,还有一个原因是大部份宋太宗的后裔皆在靖康之难被金人虏去,宋太祖七世孙赵伯琮最后并被宋高宗看上,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昚。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后,以“倦勤”想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
宋孝宗赵昚是赵匡胤的七世孙
赵昚登基时年已36岁。他羡慕历史上的极治之朝,决心有所作为。为了能了解下情,实现大治。命令“置鼓以延敢谏,(学习尧舜)立木以求谤言”,决心“虚怀延纳,容受直辞”。他敢于纠正高宗时期的错误,未等太上皇驾崩就给岳飞平反,追复岳飞元官,以礼改葬,并访求其后,特与录用。他重用抗金大臣,准备主动进攻金朝,收复中原大地。公元1162年岁末,金世宗完颜雍已经掌握了政权并成功扫清了反动势力。他试图与宋讲和,但遭到了南宋方面的拒绝。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四月,宋孝宗为防止反对派干预,径自绕过三省与枢密院,直接向张浚和诸将下达了北伐的诏令,不宣而战。隆兴北伐正式开始。
宋孝宗赵昚上位后给岳飞平反
张浚在接到北伐诏令之后,调兵八万,号称二十万,一路由李显忠率领取灵璧;一路由邵宏渊指挥攻取虹县(今安徽泗县)。五月,李显忠顺利攻克灵璧,而邵宏渊却久攻虹县不下,李显忠遂派灵璧降卒前去劝降,虹县守将才放弃抵抗。而邵宏渊则以虹县战功不出于己为耻,对李显忠心怀怨望。李显忠建议乘胜进攻宿州,邵宏渊却按兵不动。李显忠只能率部独自攻克宿州,城破,邵宏渊部才投入战斗。
攻克宿州令孝宗大受鼓舞,但前线两将矛盾却趋于激化。孝宗升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抚使,邵宏渊为副使,但他耻居李下,向张俊表示拒绝接受李显忠的节制。而张浚则迁就了邵宏渊的要求。之后李显忠与邵宏渊在宿州府库赏赐的问题上产生纠纷,当时南宋军队都是吃饱拿足的骄兵悍将,一经挑唆,人心立刻浮动。
与此同时,金将“纥石烈志宁”率先头部队万余人来攻宿州,被李显忠击败。但金军十万主力随即赶到,李显忠奋力苦战,邵宏渊却不仅按兵不动,还大说风凉话:“当此盛夏,摇扇于清凉之下,且犹不堪,况烈日被甲苦战乎?”于是,军心立时涣散,无复斗志。金军乘虚攻城,李显忠杀敌两千余,难于扭转败局,宋师大溃,赴水死者不可胜计,金人乘胜,斩首四千余级,获甲三万。所幸金军不知底细,没有贸然追击,宋军才在淮河一线站住了脚跟。宿州旧郡名符离,故史称这场溃败为“符离之溃”。此后宋丧失再战之力,被迫议和。隆兴二年(1164年)十二月,在金朝大军胁迫下达成和议,是谓隆兴和议。主要内容为:金宋两国皇帝以叔侄相称;改“岁贡”称“岁币”,银、绢各减五万,为二十万两匹;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泗(今江苏盱眙北)四州外,再割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与金。隆兴和议之后宋金两国为叔侄之国,宋孝宗赵昚对金必称“侄宋皇帝”,金人复书“叔大金皇帝完颜雍”;赵昚接受金朝国书必须起身站立。
上篇说到,1161年10月金海陵王完颜亮背盟调集大军兵分四路,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结果金兵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宋将虞允文发挥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水军优势以1.8万兵力与15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有效阻遏了金军渡江,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金之背盟开仗使南宋复得海、泗、唐、邓、陈、蔡、许、汝、亳、寿等十州。1163年宋孝宗主持的隆兴北伐导致了南宋的符离之溃,宋又割唐、邓、海、泗四州外,再割商、秦二州与金。自此宋金两国都不敢轻举妄动主动进攻对方,两国维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南宋屈辱献贡,接受小辈礼节,懊恼忍受。
完颜亮南侵和宋孝宗北伐,两场无果战争,奠定对峙基础
停息战事后,南北双方都各自整顿内治。宋孝宗为了恢复经济,安定民心,改变以往赈灾方式,又改变盐钞,将官府拖欠盐商的钱还给盐商,放宽了盐的专卖。孝宗又取消了很多加耗,大力削减冗官,改革以前不加考核的官员儿子即可当官的特权。对官吏经常考察实际才能,不合格的都予以革职。他注重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由于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因是乾道和淳熙年间,史称“乾淳之治”。
北边金世宗完颜雍也励精图治﹐减轻农民的负担﹐招诱流亡復业﹐保护和奖励发展农业生产。通检地土等第税法﹐使既增加政府的税入﹐又使人民的负担能相对的合理均平。诏令放免二税户和部分奴婢为平民﹐取消金银矿税﹐听民开採;一度下令取消诸关征收商税﹐恢復和增设了与南宋﹑西夏的榷场。这些措施对恢復和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完颜雍十分朴素,不穿丝织龙袍。在他的带动下,勤俭之风大兴,天下迅速富足,农民过上富裕的日子,实现"大定盛世"的繁荣鼎盛局面。大定年间﹐金朝财政充足﹐仓廪有余﹐政局稳定,有“小尧舜”之誉。金大定初,户口才三百馀万,至二十七年,户口六百七十八万九千。
十分有意思的是,1189年正月,金主殂于福安殿,年六十七;就在同一年宋孝宗赵昚也禅位于三子赵惇,南北两帝同年退出了历史舞台。
张正立评议:
本篇主叙南宋中期和金战和后,休养生息的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