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 suǒ | ①大绳子或大链子:索子。索道。钢索。绞索。线索。②搜寻,寻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资治通鉴 唐纪六》亦使州县索高丽人在中土者,遣归其国。③讨取,要:索还。索求。索取。勒索。④尽,毫无;萧索,衰败:索然无味。《资治通鉴 唐纪七》牝鸡司晨,唯家之索。《聊斋志异 乔女》未几,穆生卒,家益索;大困,则乞怜其母。⑤单独:离群索居。⑥向来。《聊斋志异 爱奴》章丘朱生,索刚鲠,设帐于某贡土家。⑦须。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⑧姓。 |
索居 | suǒjū | 孤独地散处一方。鳏guān居。《礼记·檀弓上》:“吾离羣而索居,亦已久矣。”郑玄注:“羣,谓同门朋友也;索,犹散也。”晋 陶潜《祭程氏妹文》:“兄弟索居,乖隔楚越。”唐白居易《杨六尚书留太湖石在洛下借置庭中因对举杯寄赠绝句》:“借君片石意如何?置向庭中慰索居。”《四溟诗话 卷四》引明 李之茂 诗:“索居无岁事,骑马入禪林。”清 李调元《卍斋琐录》卷九:“丈夫无妇曰索,见《字汇补》。按古人谓索居即鰥居。” 清 李渔《比目鱼·发端》:“索居无偶,虚度好年华。” 郁达夫《大风圈外》:“在故乡索居独学的生活开始了。” |
索句 | suǒjù | ①指作诗时构思佳句。宋 范成大《再韵答子文》:“肩耸已高犹索句,眼明无用且繙书。”元 萨都剌《复次前韵柬龙江上人》:“山中酒熟黄鷄肥,闭门索句何瑰奇。”明 陈汝元《金莲记·就逮》:“相公儘日题诗,本欲名山之贮。连年索句,宜为学海之藏。”②索取诗句。宋 姜夔《暗香 旧时月色 序》: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清 沉起凤《谐铎·屏角相郎》:“族中子弟,知其能诗,竞出素縑索句。”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
索绝 | suǒjué | 尽绝。《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髠仰天大笑,冠缨索絶。”司马贞索隐:“索训尽,言冠缨尽絶也。孔衍春秋后语亦作‘冠缨尽絶’也。” |
索虏 | suǒlǔ | 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蔑称。索指发辫,古代北方民族多有发辫,故称。宋书有索虏传。后亦用以称其他少数民族。《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索虏乌延等亦叛坚而通于(卫)辰、(曹)毂gǔ。《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六》命(马)晖等回赴北军,击索虏以自赎。唐 刘知几《史通·断限》:“自五胡称制,四海殊宅。江左既承正朔,斥彼魏胡。故氐羌有録,索虏成传。”《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论》:“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胡三省注:“索虏者,以北人辫髮,谓之索头也。”宋 陆游《闻虏乱有感诗》:“近闻索虏自相残,秋风抚剑泪汍澜。” 章炳麟《箴新党论》:“索虏入关以后,党人已絶,而臭味所遗,百年未艾。”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 出世辞》:“越人于是得三大自由,以更生于越,索虏则负无量罪恶,以底于亡。” |
索然 | suǒrán | ①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兴致索然(兴趣无味) 兴致盎然一下子跌到兴味索然,索然寡味。宋苏轼《超然台记》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②寂寞:索然俱散。③流泪的样子。《庄子·徐无鬼》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为以至于是极也?”④离散零落貌。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年始九岁,便丁荼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 |
索然无味 | suǒránwúwèi |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明 杨慎《丹铅杂录 论衡》:“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说尽,则索然无味。”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 “立此存照”(三)》我情愿做一回“文剪公”,因为事情和文章都有意思,太删节了怕会索然无味。 |
索绹 | suǒtáo | ①制绳索。《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綯。”郑玄笺:“夜作绞索,以待时用。”元 赵孟頫《题耕织图奉懿旨撰诗之十二》:“索綯民事急,昼夜互相续。”②指绳子。清 褚人穫《坚瓠二集·偷狗赋》:“团饭引来,难掉续貂之尾,索綯牵去,惊回顾兔之头。” |
索谢 | suǒxiè | 索取谢礼。《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贼道今日鬼混,哄了些酒肉吃了,明日少不得还要索谢。”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革陋规》:“乡饮索谢,则刮行户之臭钱,实为耻辱。”《笑林广记 锯箭竿》迎外科治之。医曰:“易事耳。”遂用小锯锯外竿,即索谢辞去。 |
索战 | suǒzhàn | 讨战,挑战。《战国策·齐策五》:“魏王身被甲底剑,挑赵索战。”元 萨都剌《秋夜京口诗》:“塞北将军犹索战,江南游子苦思归。”《西游记第五三回》:“大圣吩咐沙僧道:‘你将桶索拿了,且在一边躲着,等老孙出头索战。’” |
索知 | suǒzhī | 尽知。《孙子·用间》:“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謁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