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 | bēi
| ①地势低。低下,低劣:卑鄙。卑下。卑劣。卑微。卑怯。卑恭。谦卑。地势卑湿。卑以自牧(保持谦虚的态度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参见“登高自卑”。《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五》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此最下策也!《周易》卷二《谦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唐·孔颖达疏:“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卑谦而不可逾越。”唐 柳宗元《箕子碑》高而无危,卑不可逾。宋 周邦彦《满庭芳词》:“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八》故道有高有卑,高者平之以趋卑,高卑相就,则高不壅,卑不潴,虑夫壅生溃,潴生堙也。《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二》春作方兴,虑旱潦不时,有妨农事,故命尔此职,分巡各处,俾高无患干,卑不病潦,务在蓄泄得宜。②作使动词,使卑下。《論語‧泰伯》:“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晋书 符坚载纪上》臣闻尧、舜茅茨,周卑宫室,故致和平,庆隆八百。③古同“俾”,使。 |
卑庳 卑鄙 | bēibì | 低下,不高。《左传·襄公三一年》:“宫室卑庳,无观臺榭。”唐 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然以为律体卑庳,格力不扬,苟无姿态,则陷流俗。”宋 无名氏《李师师外传》:“帝麾止餘人,独与迪翔步而入。堂户卑庳。” |
卑鄙 | bēibì | 古意指地位卑微,见识浅陋(分别是“卑”和“鄙”的意思)或指这样的人;现代渐有低下粗俗、低级恶劣之意。今意为贬义词,指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唐 韩愈《送许郢州序》:“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
卑鄙龌龊 | bēibǐwòchuò | 形容品质、行为极其恶劣。明·唐顺之《答俞教谕》:“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清·张春帆《宦海》拿着别人的功名性命来博自己的一时富贵,这位术师老爷的卑鄙龌龊也就可想而知的了。 |
卑鄙无耻 | bēibǐwúchǐ | 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办你个‘胆大钻营,卑鄙无耻!“下去候着吧。”《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到京之後,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市侩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
卑不足道 | bēibùzúdào | 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绍剧《龙虎斗第三场》:“此身卑不足道,惟恐奸贼心存异志,宋室难安。”巴金《家 二七》我是一个卑不足道的人。 |
卑谄足恭 | bēichǎnzúgōng | 卑:低下;谄:巴结奉承;足:音“巨”,过分;恭:恭顺。低声下气,阿谀逢迎,过分恭顺,取媚于人。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
卑辞 | bēicí | 亦作“卑词”。言辞谦恭。《公羊传·僖公二六年》:“乞师者何?卑辞也。”《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二》有求则卑辞,无欲则骄慢,终不可怀服。《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时扬、越蛮夷多未平集,内难未弭,故(孙)权卑辞上书,求自改厉。晋 葛洪《抱朴子·钦士》:“不惮屈已,不耻卑辞,而以致贤为首务,得士为重寳。”《旧唐书·代宗纪》:“国清卑辞遍拜将士,方免祸,一夕而定。”《东周列国志 第十回》:“楚初合诸侯,以兵临我,其锋方鋭,未可轻敌。不如卑辞以请成。” 《资治通鉴 魏纪一》吴王以扬越蛮夷多未平集,乃卑辞上书,求自改厉。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史济行)卑词征求我的文稿,我总给他一个置之不理。”《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五》甘言卑辞之托。明·冯梦龙《卷五 上智部·孔子》子贡往说之,卑词而不得。 |
卑辞厚礼 卑词厚礼 | bēicíhòulǐ | 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后汉书·许劭传》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然今未能奉辞以讨之,又不能正名以绝之,乃欲卑词厚礼以求于彼,则于大义为已乖。参见"卑辞重币"。 |
卑辞重币 | bēicízhòngbì | 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贬义上有贿赂的意思,但这个词是中性词)。《谷梁传 虞师晋师灭夏阳》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楚赵附则齐必惧,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三十三回》君诚不惜卑辞重币,以求诸侯于楚,楚必许之。参见“卑礼厚币” |
卑高以陈 贵贱位矣 | bēigāoyǐchén | 天下万物上下左右杂然并陈。万物贵贱的地位也就排定了。 |
卑宫菲食 | bēigōngfěishí | 谓使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语出《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晋 陆机《辩亡论下》:“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赏;披怀虚己,以纳謨士之筭。” 唐 罗隐《谗书·子高之让》:“子高且欲挟禹之心而谨其取也,故让之。厥后有卑宫菲食之政。”《明史·史可法传》:“夫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无救。”亦省作“卑宫”。 晋 左思《魏都赋》:“鉴茅茨於陶唐,察卑宫於夏禹 。”《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思夏禹之卑宫,慕有虞之土阶。”亦省作“卑室”。汉 张衡《东京赋》:“慕唐虞之茅茨,思夏后之卑室。”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中》:“宜思夏后卑室之意,太宗露臺之费,慰此下民劳止之歌。” |
卑躬屈节 卑躬屈膝 | bēigōngqūjié bēigōngqūxī | 卑躬指低头弯腰,屈膝指下跪。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宋·魏了翁《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不管有多大困难也不能向朝廷卑躬屈膝,用变节投降的办法,苟安一时。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小兔子卑躬屈节,拿了愚表弟萧慎的名片。 |
卑官 | bēiguān | 职位低微的官吏。唐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判司卑官不堪説,未免捶楚尘埃间。”唐 刘肃《大唐新语·公直》:“卑官贫迫,奈何不使其知而欺夺之?”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即为卑官,进謁长上……唱诺连声,伺色而动。” |
卑礼厚币 | bēilǐhòubì | 卑礼:谦恭的礼节;厚币:厚重的币帛。比喻聘请人员的郑重殷切。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世家》:“惠王数败于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者。”清 吴趼人《痛史》第二十回:朝廷卑礼厚币来延聘他,他在宋朝有多大的前程,要装模作样,高蹈远引,这便是不中抬举了。参见“卑辞重币”。 |
卑陋 | bēilòu | ①低矮简陋。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谷水》:"昔周迁殷民於洛邑,城隍逼狭,卑陋之所耳。"《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六》(孔延鲁)上言庙制卑陋,请加崇饰,从之。《花月痕》第三回:"小室卑陋,恐韦老爷笑话。"②形容地位低下。晋 傅玄《豫章行》:"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③平庸浅陋。明 方孝孺《答金景文》:"然古事日远,后生无从知之,流俗卑陋,而莫之悟,亦其所也。"④犹卑鄙。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导演与剧本》:"如易卜生的抗议那世纪末挪威与其他北欧人的伪善,欺骗,顽固,自私,以冠冕堂皇的言论来掩饰卑陋龌龊,与极端的不公正与不公平。" |
卑论侪俗 | bēilùncháisú | 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迁就流俗。《史记·游侠列传》:“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
卑佞 | bēinìng | 卑鄙谄媚。《晋书·石崇传》广城君每出,崇降车路左,望尘而拜,其卑佞如此。《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四》复亨、嘉贞尤卑佞苟进,不称谏职,俱宜黜罢。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一·两张文忠》夷陵之忍毒,不能如汪荣和,而卑佞过之矣。 |
卑朴 | bēipǔ | 谦卑朴拙。《螺蚌相语》蚌谓螺曰:“汝之形如鸾之秀,如云之孤,纵使卑朴,亦足仰德”。《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缮造之宜,务从卑朴。 |
卑辱 | bēirǔ | ①卑微屈辱。《管子·形势》:“臣下随而不忠则卑辱困穷。”《列子·杨朱》:“今有名则尊荣,亡名则卑辱。”西汉·贾谊《治安策》陛下何忍以帝皇之号为戎人诸侯,势既卑辱,而祸不息,长此安穷!宋 叶适 《时斋记》:“荣宠艳丽矣,禄位酣美矣,而有甘澹泊,安卑辱以自终其身者,大则范世纪俗,小则委己顺命。”明 薛惠《效阮公咏怀诗》:“卑辱诚未远,祸乱岂在多。”②辱没。《汉书·匈奴传下》:“虽彊,犹不能兼并匈奴,奈何乱先古之制,臣事於,卑辱先单于,为诸国所笑!” |
卑湿 | bēishī | ①地势低下潮湿。《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卑溼,丈夫早夭。”《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六》且东南卑湿,气易构,虞舜游而不归,大禹往而不复,何足以上劳大驾也!汉 贾谊《鵩鸟赋》:“谊既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②谓意志低下消沉。《荀子·修身》:“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溼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杨倞注:“卑谓谦下,溼亦谓自卑下如地之下溼然也。《方言》:‘溼,忧也。自关而西,凡志而不得,欲而获,高而有坠,行而中止,皆谓之溼。’” |
卑污 | bēiwū | ①卑鄙龌龊。②轻视污辱。③低矮;矮小污秽。《老残游记第三回》请房里坐“只是地方卑污,屈驾的很。”④谓地位卑微。 |
卑侮 | bēiwǔ | 轻慢;凌辱。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卑侮王室,败乱法纪。”《后汉书·马援传》:“援后虽贵,常待以旧恩而卑侮之,勃愈身自亲,及援遇谗,唯勃能终焉。” |
卑细 | bēixì | 犹卑微。《庄子·田子方》:“入乎渊泉而不濡、处卑细而不惫。”王充《论衡·状留》:“世人怪其仕宦不进,官爵卑细,以贤才退在俗吏之后,信不怪也。”南朝梁 沉约《论谱籍疏》:“兢行姦货,以新换故,昨日卑细,今日便成士流。” |
卑小 | bēixiǎo | ①矮小。《史记·孝武本纪》:“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禪焉。”②微贱,卑微。班固《白虎通·谥》:“附庸所以无諡何?卑小无爵也。”③晚辈;幼小者。唐 薛用弱《集异记·裴珙》:“(裴珙)但见其亲顾谓卑小曰:‘珙在何处,那今日不至耶?’” |
卑以自牧 | bēiyǐzìmù | 亦“以卑自牧”。谓以谦卑自守。语出《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牧,养也。”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晋书 陶潜传》出则允釐庶政,以道济时;处则振拔嚣埃,以卑自牧。 |
卑之无甚高论 | bēizhīwúshèngāolùn | 汉文帝要张释之讲当前的实际问题,不要发空议论。现指见解很一般,没有什么高明的见解。《汉书·张释之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清·吴乔《答万季野诗问·七》卑之无甚高论,严绝宋元明,而取法乎唐,亦足自立矣。 |
卑秩 | bēizhì | 低微的职位或品级。汉 王充《论衡·命禄》成王之才不如周公,桓公之智不若管仲,然成桓受尊命,而周管禀卑秩也。唐 李德裕《周秦行记论》纵司马取魏之渐,用田常有齐之由。故自卑秩,至於宰相;而朋党若山,不可动摇。宋 曾巩《杂诗 之二》方今备千品,内外有卑秩。《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凡达官贵要,监察未尝举劾,乃于卑秩细事,即便弹奏,谓之称职,可乎?明 沉德符《野获编·畿辅·安乐堂》以处工匠之疾病者,近来则与工匠无涉,惟内臣卑秩无私宅可住,无名下官可依者,遇疾且殆,即徙入此中,以待其殞。 |
卑陬 | bēizōu | 惭愧的样子。《庄子.天地》:“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柳宗元《骂尸虫文》:“卑陬拳缩兮,宅体险微。” |
碑 | bēi | 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石碑。丰碑。墓碑。口碑。碑文。碑碣。碑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碑拓(tà)。碑帖。碑林。里程碑(a.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b.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可以作为象征或标志的大事)。有口皆碑。 |
碑版 碑板 | bēibǎn | 为碑碣上所刻的志传文字。唐·李绰《尚书故实》:“高祖太武皇帝本名与文皇帝同上一字,后乃删去,尝有碑版,凿处具在。”《花月痕第十一回》痴珠却只寓汾神庙西院,撤去碑板,把月亮门作个出人之路。 |
碑碣 | bēijié | ①石碑方首者称碑,圆首者称碣。后多不分,以之为碑刻的统称。特指墓前所立的石刻。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犹以书工,崎岖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③喻指具有纪念意义的标志。 |
碑诔 | bēilěi | 碑上叙述死者生前事迹并表示哀悼的文字。《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輅随军西行,过毌丘俭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问其故,輅曰:‘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誄虽美,无后可守。’”晋 葛洪《抱朴子 自序》其余所著碑诔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晋书·虞预传》:“所著诗赋、碑誄、论难数十篇。”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诔碑》:“及 孙绰为文,志在碑誄。”章炳麟《与人论文书》:“北方流势,本臃肿也,削而礱之,大分不出后,碑誄尤近,造辞窜句,犹兼晋宋。” |
椑 | bēi I. | 椑柿:古书上说的一种柿子,即现在的“油柿”,果实小,色青黑,可以制漆。亦称“漆柿”。II.pí①古代一种椭圆形的盛酒器。②椭圆。III.bì内棺。后亦泛指棺材。《明史卷七成祖三》太监马云密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谋,以六军在外,秘不发丧,熔锡为椑以敛,载以龙举,所至朝夕上膳如常仪。 |
庳 | bēi I. | 通“卑”,低。韩愈《进学解》“若夫商财贿之有亡(无),计班资之崇庳。” 《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三》及徙昌陵,增庳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参见“卑庳”、“有庳”。II. bì①(土地) 低洼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宫室卑庳。《汉书·司马相如传》。其卑湿。注:“下地也。”《史记·循吏传》楚民要庳车。又如:庳侧(低下逼侧);庳湿(低下潮湿)。又指建筑物 低矮。如:庳狭(低矮狭窄);庳恶(矮小简陋);庳下(低矮);庳陋(矮小简陋)② (人) 矮的。《周礼》其民丰肉而庳。 |
鹎 | bēi | 鸟类的一属,羽毛大部为黑褐色,腹白,腿短而细弱,食果实和昆虫。《尔雅·释鸟》誉斯,鹎鶋。《注》鸦乌也。小而多羣,腹下白,江东亦呼为鹎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