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早。早年。《说文》夙,早敬也。夜:朝夕。夙夜匪解。兴(xīng )夜寐。《晋书 惠帝传》朕夙遭不造,淹恤在疚。文选·李密《陈情事表》:“臣以险衅,夙遭閔凶。”西晋 李密《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刘指祖母)《清史稿卷九 世宗本纪》建储一事,理宜夙定。《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不天,夙遭闵凶,不蒙过庭之训。”《聊斋志异 河间生》翁每夜往夙归,人莫能迹。②素有的,旧有的:日。怨。志。敌。诺。嫌。夙隙。夙愿:一向怀有的愿望。以偿夙愿。三国蜀西晋·李密《陈情而(祖母)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二》宗泽曰:夙荷君恩,敢忘尸谏!《聊斋志异 瑞云》余杭贺生,才名夙著,而家仅中资。《红楼梦 第118回》王夫人只得说道:“姑娘要行善,这也是前生的夙根,我们也实在拦不住。……”

夙诚

sùchéng

平素忠诚。宋书·谢景仁传:“主上矜邵(张邵)夙诚,将加曲恕。”

夙成

sùchéng

早成,早熟。《后汉书·袁术传》:“又闻幼主明智聪敏,有夙成之德,天下虽未被其恩,咸归心焉。”《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三》舒人周瑜与(孙)策同年,亦英达夙成,闻策声问,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劝策徙居舒。《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下》呜呼!惟尔诞资明睿,岐嶷夙成。《北史·周东平公神举传》:“神举早孤,有夙成之量。”《资治通鉴 宋纪十五》魏显祖(拓跋弘)聪睿夙成,刚毅有断。唐 韩愈《祭窦司业文》:“惟君文行夙成,有声江东;魁然厚重,长者之风。”《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宗实,皇兄濮安懿王之子,犹朕(宋仁宗)之子也,少鞠于宫中,聪知仁贤,见于夙成。宋 曾巩《代皇子延安郡王谢表》:“伏念臣器匪夙成,材无特异。”《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三》皇子嘉王(宋宁宗赵扩),仁孝夙成,宜早正储位,以安人心。清 刘大櫆《翰林侍讲张君墓志铭》:“出就外傅,润以诗书,华器夙成,以待出而为用于天下。”

夙分

sùfēn

旧缘,往世的缘分。元 曾瑞《留鞋记 第二折》:“因为秀才郭华与王月英本有前生夙分,如今姻缘未成,吞帕而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女曰:“幸有夙分;过此一夕,即相思无用矣。”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姐》:“婢子负心,倾意新郎,不忆引线人矣。汝两人合有夙分,余亦不相仇,但何必尔。”《聊斋志异 莲花公主》王大悦曰:“奇哉!莲花乃公主小字,何适合如此?宁非夙分?传语公主,不可不出一晤君子。”

夙负

sùfù

①平素的抱负。《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九》帝(宋真宗赵恒)谓宰相曰:“朝行中颇有淹滞者,如梁周翰夙负词名,三十年屈于众僚;朕在宫府,多令杨亿草笺奏,文理精当,宜即加擢。”②谓对往事有所歉疚。

夙根

sùgēn

①指前生的灵根,本源。谓前生的灵根。明 屠隆《彩毫记·蓬莱传信》:“蓬莱仙主 ,责妾荒淫嫉妬,迷却夙根,酿乱召灾,自作罪业,罚作仙都下使。” ②谓本源。《黑籍冤魂 第二四回》:“凡父母吸烟,子孙亦必吃烟,是有夙根,所谓遗传性。” 

夙好

sùhǎo

素所喜好;早年的喜好;旧交,老友;旧情。宋 陆游《次韵范参政书怀》:“蠹箧有书供夙好,衡门无客作新知。”清 李渔《怜香伴·强媒》:“老舅与他原是夙好,又受新知,虽有嫌疑,自然冰释。” 《聊斋志异 阿英》珏云:“小生幼孤,夙好都不曾闻,请言族阀,归当问兄。”

夙孽

sùniè

前世的冤孽。清 洪升《长生殿·神诉》:“他原来是蓬莱仙子,只因夙孽,迷失本身。” 《红楼梦 第四回》:“乩仙批了,死者 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今狭路相遇,原因了结。”《聊斋志异 四十千》知为夙孽,遂以四十千捆置一室,凡儿衣食病药,皆取给焉。

夙世

sùshì


前世: 夙世有缘。《红楼梦120回》宝玉原是一种奇异的人,夙世前因自有一定,原无可怨天尤人。

夙望

sùwàng

往昔的声望;平素的声望。亦指素有声望的人。《晋书 武帝纪》帝乃追述(许)允夙望,称(许)奇之才,擢为祠部郎,时论称其夷旷。宋 苏舜钦《代人上申公祝寿诗》:“舜门登夙望,韦氏继先经。”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一·方伯致政加衔》:“四川左布政使林茂达,覲岁乞休,上以其有夙望,亦加右副都御史遂其请,然而不得乘传矣。”清 李渔《怜香伴·搜挟》:“綉斧威名山重,鉴文场夙望增隆。”

夙闻


sùwén


早知道;素所知闻。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公子命弹湘妃,婢以牙拨勾动,激扬哀烈,节拍不类夙闻。


夙昔

sùxī

前夜;泛指昔时,往日;朝夕。《三国演义 第八十回》孔明喟然叹曰:“臣自出茅庐,得遇大王,相随至今,言听计从;今幸大王有两川之地,不负臣夙昔之言。《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二》朕(宋徽宗)夙昔惊惧,尚虑我教所订未周,卿等可上表章,册朕为教主道君皇帝。

夙夕

sùxī

早晚;日夜。《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五》臣(枢密副使韩琦)是以夙夕思惟,辄画当今所宜先行者七事: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宋郑公为国惜体》:"陛下所问,皆臣等夙夕谋谟之事。"明 沈德符《野获编补遗·畿辅·元夕放灯》:"仰惟祖宗创建守成之艰,夙夕兢惕,一遵成宪,以抚天下。"

夙习

sùxí

谓积习;素所熟习。《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五》帝(宋仁宗赵祯)始未尝飞白书,一日,至真宗灵御前见所陈飞白笔,遂取而试书,体势遒劲,有如夙习,因以分赐。《明史·王应熊传》:"近日诸臣之病,非临事不担当之故,乃平时未讲求之过也;亦非因循於夙习之故,实愆忘於旧章之过也。"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一》:"绝世之资,必不如专门之夙习也;独得之见,必不如众议之参同也。"

夙心往志

sùxīnwǎngzhì

指平素的心愿。前人的心志或以往的志向。《魏书·列女传》:“人生如白驹过隙,死不足恨,但夙心往志,不闻于没世矣。

夙兴

sùxīng

起得早。《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朕用夙兴假寐,震悼于厥心。《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朕承洪业,上惟祖宗之休命,夙兴待旦,惟民之恤,欲令天下同于逸豫。

夙兴夜寐

sùxīngyèmèi

起得早而睡得晚,形容勤奋劳作。《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史记 孝文本纪》今朕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怛惕不安。《三国演义》(司马)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资治通鉴 汉纪五》然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昧,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汉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孔子曰:“昧爽夙兴,正其衣冠。平旦视朝,虑其危难。一物失理,乱亡之端。”《聊斋志异 红玉》女笑曰:“妾诳君耳。今家道新创,非夙兴夜寐不可。”参见“夕寐宵兴”。

夙夜

sùyè

朝夕,日夜。指天天、时时。谓日夜从事。《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诗·小雅·雨无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孔颖达疏:“三事大夫无肯早起夜卧以勤国事者。”《礼记·中庸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汉书 王莽传》夙夜梦想,五谷丰熟,百姓家给。《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朕以不德,肇受元命;夙夜竞竞,不遑假寝。”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晋书 景帝纪》日昃忧勤,劬劳夙夜。《晋书 文帝纪》而靖恭夙夜,劳谦昧旦,虽尚父之左右文武,周公之勤劳王家,罔以加焉。《晋书 元帝纪》“孤以不德,当厄运之极,臣节未立,匡救未举,夙夜所以忘寝食也。”“朕以不德,统承洪绪,夙夜忧危,思改其弊。”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此婢乃为老父所豢养。兄旷邈无家,我夙夜代筹久矣,行当为君谋一佳耦。”《资治通鉴 汉纪九》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敝,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此夙夜不懈行善之所致也。《资治通鉴 唐纪十七》贾言忠对曰: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也。②早夜;天色未明。《聊斋志异 画皮》问:“何夙夜踽踽独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7。”

夙夜匪懈

sùyèfěixiè


亦作“夙夜匪解”。亦作“夙夜不解”。形容日夜辛劳,勤奋不懈。《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礼记·祭统》:“其勤公家,夙夜不解。”扬雄《元后诔》:“穆穆明明,昭事上帝,弘祖考,夙夜匪懈,威继絶,博立侯王。”《晋纪总论》若夫文王日旰不暇食,仲山甫夙夜匪懈者,盖共嗤黜以为灰尘矣。唐 吴兢《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是以在上不骄,夙夜匪懈,或设醴以求贤,或吐飱而接士。”

夙夜惟寅


sùyèwéiyín

寅:敬。日夜恭敬谨慎地对待职事。表示极其尽职。《尚书.舜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孔颖达疏:“夙,早。早夜敬服其职,谓侵早已起,深夜乃卧,谨敬其职事也。”《魏书.肃宗纪》神龟二年春正月丁亥诏曰:‘朕以冲眇,纂承宝位,夙夜惟寅,若涉渊海。’”唐 柳泽《上睿宗书》使观过务善,居宠思危,庶夙夜惟寅,聿修厥德。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一朕(元泰定帝)祗承洪业,夙夜惟寅,凡所以图治者,悉遵祖宗成宪。

夙夜在公


sùyèzàigōng


从早到晚,勤于公务。《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晋书 刘毅传》毅夙夜在公,坐而待旦。


夙缘

sùyuán

前生的因缘。《雷峰塔奇传 第三回》:汉文见说,半信半疑,想道:他若果是妖怪,怕道别处没有俊秀之人,千里路途为我到此,必是夙缘。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四十七回》:“上帝命我为华山之主,与子有夙缘,故以箫声作合,然不应久住人间。” 《聊斋志异 狐梦》妇谓女曰:“毕郎与有夙缘,即须留止。明旦早归,勿贪睡也。”

夙愿

sùyuàn

一向怀有的愿望。一个人生前或者以前的愿望。例句:夙愿得偿,以偿夙愿。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以母遭雷霆之劫,深受而翁庇翼;又以我两人有五年夙分,故以我来报曩恩,了夙愿耳。”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夙怨

sùyuàn

指积累已久的怨恨。《聊斋志异 郭安》又一仆李禄,与僮有夙怨,久将甘心,是夜操刀入,扪之,以为僮也,竟杀之。

sù I.

洬洬:雨声。II.shuò大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