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 sì | ①店铺:市肆。茶坊酒肆。书肆。肆门。典肆。见“列肆”。《资治通鉴 汉纪十二》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烹弘羊,天乃雨。《后汉书 董卓列传》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衔肆。《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二》或相聚饮食于酒食之肆,醉饱而去,卖者或不知,就索其直,多被殴詈。《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八》诸将克城之日,勿掳掠,勿焚荡,必使市不易肆,民安其生。②毫无顾忌,任意胡来。肆无忌惮,肆意妄为,放肆,肆虐,偷安肆乐。延伸,扩张。《老子·第五十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左传 子革对灵王》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晋书 惠帝纪》至使逆臣孙秀敢肆凶虐,窥间王室,遂奉赵王伦饕据天位。晋 刘琨《劝进表》:“逆胡刘曜,纵逸西都,敢肆犬羊,陵虐天邑。”《资治通鉴魏纪六》羊曰:“不可,是肆匹夫之怒而捐霸王之计也,不如因而厚之,遣奇兵潜往以要其成。…”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而自肆于山水间。《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五》辄因贺使,公肆嫚言,指求将相之臣,坐索汉、淮之壤。明 方孝孺《深虑论》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聊斋志异 江城》未几,女渐肆,生面上时有指爪痕;父母明知之,亦忍不置问。③尽,极;全面:肆力(尽力)。肆目。肆勤。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朝无禄位,家无积财,当肆筋力,以申供养。 ④陈列,陈设;显露:肆筵。《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⑤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示众:肆诸市朝。《庄子·天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九》(和)洽对曰:“信有谤主之言,当肆之市朝;若无此言,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不加检核,臣窃不安。”《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八》仆(李愚)每读书,见父子君臣之际,有伤教害义者,恨不得肆之市朝。⑥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故”、“所以”。《尚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罚罪。《晋书 武帝纪》肆予宪章三后,用集大命于兹。⑦踞,占据。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篇》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 |
肆暴 | sìbào | 滥施暴力,行凶。《后汉书·顺帝纪》:“朕託王公之上,涉道日寡,政失厥中,阴阳气隔,寇盗肆暴,庶狱弥繁。”《晋书 元帝纪》王室多故,奸凶肆暴,皇纲驰坠,颠覆大猷。晋 潘岳《西征赋》:“虐项氏之肆暴,坑降卒之无辜;激秦人以归德,成刘后之来苏。”《宋书 本纪武帝上》逆臣桓玄,陵虐人鬼,阻兵荆郢,肆暴都邑。明 高启《南宫生传》:“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明史·姜龙传》:“大候州土官猛国恃险肆暴,龙擒之。” |
肆辞 | sìcí | “肆”表示毫无顾忌,“辞”则指言辞。毫无顾忌地使用华丽的言辞,展现才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 |
肆毒 | sìdú | ①任意残杀和迫害。《后汉书 袁绍传》会故冀州牧韩馥怀挟逆谋,欲专权势,绝臣军粮,不得踵系,至使猾虏肆毒,害及一门,尊卑大小,同日并戮。晋 刘琨《遗石勒书》:“刘聪父子,戎狄凡才,乘衅肆毒,寇虐人神。”《宋史·富弼传》:“小人不胜,则交结搆扇,千岐万辙,必胜而后已。迨其得志,遂肆毒善良,求天下不乱,不可得也。”太平天囯 杨秀清 萧朝贵《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慨自满洲肆毒,混乱中国,而中国以六合之大,九州之众,一任其胡行而恬不为怪,中国尚得为有人乎?”叶圣陶《倪焕之二二》:“他已经知道民族困厄的症结,他已经认清敌人肆毒的机构。”②谓(蜂、蝎等)以毒刺螫人。唐 顾况《采蜡诗序》:“荒巖之间,有以纊蒙其身,腰藤造险。及有羣蜂肆毒,哀呼不应,则上捨藤而下沉壑。” |
肆惰 | sìduò | 肆情懈怠。《元史·廉希宪传》医持善药以疗臣疾,苟能戒慎,则诚如圣谕;设或肆惰,良医何益。 |
肆恶 | sì’è | 恣意作恶。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49篇》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示皇太子胤礽罪状,命拘执之,送京幽禁。 |
肆忿 | sìfèn | 犹肆怒。《后汉书 刘表传》何意奄然迷沈,堕贤哲之操,积怨肆忿,取破家之祸!应劭《风俗通·皇霸·五伯》:“庄王僭号,自下摩上,观兵京师,问鼎轻重,恃强肆忿,几亡宋国,易子析骸,厥祸亦巨。” |
肆口 | sìkǒu | 犹随口。有时含任意或无所忌惮之意。李善注:“杜预《左氏传》注曰:‘肆,放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臣(枢密副使王庶)忠愤所激,肆口所言,冒渎天听,请赐诛责,臣不胜愿幸。 |
肆口而食 | sìkǒuérshí | 一点也不拘束。晋·陆机《演连珠》:“放身而居,体逸则安,肆口而食,属厌则充。” |
肆詈 | sìlì | 恣意谩骂。《南史·颜延之传》:“预宴班觴,肆詈上席。”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偶佃户某,醉卧其侧,同辈戒勿触仙家怒,某不听,反肆詈。” |
肆掠 肆略 | sìlüè | 大肆抢劫。《宋史·高宗纪三》:“虔州卫兵及乡兵相杀,纵火肆掠三日。” 明 李东阳《明故亚中大夫山西布政司左参政樊公墓碑铭》:“襄邓饥,流民肆掠,且万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初,广州以贼遽至,不及清野,故贼得肆略。”清 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适英人以赂,故撤去四方炮台之兵,肆掠於城外。” |
肆虐 | sìnüè | 肆行暴虐。风雪肆虐。《晋书 元帝纪》逆贼石勒,肆虐河朔,逋诛历载,游魂纵逸。《宋书本纪武帝上》夫治乱相因,理不常泰,狡焉肆虐,或值圣明。 |
肆勤 | sìqín | 尽力勤劳。蔡邕《中鼎铭》:“公允迪厥德,宣力肆勤,战战兢兢,以役帝事。”《后汉书·周燮传》:“有先人草庐结于冈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给。”《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私业久废,咸许占作,公田荒 纵,亦随肆勤。唐 权德舆《浑公神道碑铭》:“昔未成童,则能肆勤,卓行深入,致果忘身。” |
肆然 | sìrán | 无所顾忌;安然自得。《战国策·赵策三》:“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於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淮南子·泰族训》:“从冥冥见炤炤,犹尚肆然而喜,又况出室坐堂,见日月光乎?”宋 苏舜钦《杜公求退第一表》:“臣若肆然自处,默无所为,清议不容,素履将丧。”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某乙》:“曹有大寇某,得重资归,肆然安寝。” |
肆赦 | sìshè | 犹缓刑,赦免。大飨肆赦。《尚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眚shěng,过;灾,害;肆,缓;贼,杀也。过而有害,当缓赦之。”《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五》上(宣宗李忱)欲御楼肆赦,令狐曰:“御楼所费甚广,事须有名;且赦不可数。”《资治通鉴 后晋纪二》帝王遇天灾多肆赦,谓之修德。《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七》而大臣归咎于刑狱之滥,肆赦天下以为禳救,是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抵罪,而欲以合天意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张邦昌)虽知建号肆赦,度越常格,优支赏钱数百万缗,犹以迫于金人之势。 |
肆眚 肆大眚 | sìshěng | 宽赦罪人。肆赦常所不原者:释放平常所不能宽恕(指有罪)的人。《春秋庄公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杜预注:“赦有罪也。”《资治通鉴 梁纪十一》肆眚之科,一依常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三》时赵普入对,言曰:‘圣朝定制,每三年郊祀即覃肆眚,所谓其仁如天,尧、舜之道也。刘备偏据一方,何足法哉?’赦免非故意而犯有罪过的人。《左传·襄公九年》:“肆眚,围郑。”...又庄公二十二年经文记“肆大眚”,孔颖达疏:“肆,缓也;眚,过也。缓纵大过,是赦有罪也。大罪犹赦,则小罪亦赦之。”明·冯梦龙《卷三 上智部·诸葛亮》《论语》赦小过,《春秋》讥肆大眚。合之,得政之和矣。 |
肆祀 | sìsì | 祭名。谓以全牛全羊祭祀祖先。《晋书·武帝纪》:“粤在魏室,仍世多故,几於颠坠,实赖有晋匡拯之德,用获保厥肆祀,弘济于艰难,此则晋之有大造于魏也。” |
肆体 | sìtǐ | 舒展身体。《汉书 霍光传》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 |
肆无忌惮 | sìwújìdàn | 任意妄为,无所畏忌。语本《礼记·中庸》:“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宋 朱熹《与王龟龄》:“遗君后亲之论交作,肆行无所忌惮。”《元史·奸臣传·卢世荣》:“世荣居中书纔数月,恃委任之专,肆无忌惮,视丞相犹虚位也。”清 沉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更肆无忌惮,牛背狂歌,沙头醉舞,随其兴之所至,真生平无拘之快游也!”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农场糟到了极度。那喊叫‘我们胜利了’的,当然更肆无忌惮,几乎走路都要摹仿螃蟹。”周恩来《反对扩大内战与政治暗杀的严正声明》:“李公朴先生被刺后四天,闻一多先生父子又被刺,这完全是有计划的,而且是肆无忌惮的政治暗杀。”《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是使恭、显得肆其邪心而无复忌惮者也。 |
肆心 | sìxīn | ①用心;尽心。晋 葛洪《抱朴子·崇教》:“澄视於秋毫者,不见天文之焕炳;肆心於细务者,不觉儒道之弘远。”《南史·齐纪上·高帝》:“公有济天下之勋,重之以明哲,道庇生灵,志匡宇宙,勠力肆心,劬劳王室,险阻艰难,备尝之矣。”②犹恣意。《北史·崔宏传》:“是以妄张贼势,披毛求瑕,冀得肆心。”《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九》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戮无罪,肆心自快。 |
肆行 | sìxíng | ①放纵的行为。《韩非子·难势》:“桀紂得成肆行者,南面之威为之翼也。”《北齐书·文宣帝纪》:“六七年后,以功业自矜,遂留连耽湎,肆行淫暴。”②谓恣意妄为。《左传·昭公十二年》:“暴虐滛从,肆行非度,无所还忌,不思谤讟,不惮鬼神。”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而(曹)操遂承资跋扈,肆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如今再説一个肆行不孝,到底不悛,明彰报应的。”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奸们横行无忌,在战区则援助敌人,在后方则肆行捣乱。”③谓自由自在地来去。严忌《哀时命》:“衣摄叶以储与兮,左袪挂於榑桑。右衽拂於不周兮,六合不足以肆行。”《红楼梦 第二二回》:“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④犹流行。唐 韩愈《与孟尚书书》:“二帝三王羣圣人之道於是大坏,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於今泯泯也。其祸出於杨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 |
肆言 | sìyán | 所顾忌地说话;纵言。《南史·焦度传》:“度於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至自发露形体秽辱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郭)忠恕纵酒,肆言时政,颇有谤讟,帝(赵光义)怒,故有是谪。忠恕行至临邑卒。宋 苏轼《郭忠恕画赞》:“益纵酒,肆言时政,颇有谤讟。”明 宋濂《送方生还宁海》诗序:“凡理学渊源之统,人文绝续之寄,盛衰几微之载,名物度数之变,无不肆言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鸟语》:“而道士朴野,多肆言,无所顾忌。” |
肆筵 | sìyán | 设宴。《晋书 王羲之传》谨以今月吉辰肆筵设席,稽颡归 诚,告誓先灵。 |
肆意 | sìyì | 任性;任意。肆意掠夺。一小撮犯罪分子肆意扰乱社会治安。《汉书 王莽传》畏(王)立从容言太后,令已不得肆意。宋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
肆意横行 | sìyìhéngxíng | 肆意: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亦作“肆虐横行”。宋 欧阳修《再论置兵御贼札子》:“数千里内,杀人放火,肆意横行,入州入县,如入无人之境。”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他赤手空拳的打下‘天下’,所以在作着官的时候,他便是肆意横行的小皇帝。 |
肆意妄为 | sìyìwàngwéi | 妄:胡乱,非分的,出了常规的。妄为:胡作非为。指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作非为。亦作“肆意妄行”。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0回:“故令天媳管束,督做女工之事,非纵之使毫无忌惮,肆意妄为也。”张平《抉择》:“中纺的那些无法无天、肆意妄为的腐败干部固然可恨,但他们这种为所欲为、肆无忌惮的权力究竟是谁给了他们的?” |
肆应 | sìyìng | ①谓各方响应。《淮南子·原道训》是故响不肆应,而景不一设,呼叫仿佛,默然自得。②引申指善于应付各种事情。《清史稿·文宗纪论》文宗遭阳九之运,躬明夷之会,外强要盟,内孽竞作,奄忽一纪,遂无一日之安。而能任贤擢材,洞观肆应。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中外通商已数十载,事机迭出,肆应乏才。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 第三篇第十四章》荩诚为人木强,拙於言语,肆应非其所长。 |
肆宇 | sìyǔ | 肆宅。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次年,复至盖,装甫解,即趋女所;至则肆宇阖焉。” |
肆欲 | sìyù | 犹极欲;任情。汉 应劭《风俗通·皇霸·六国》(始皇)穷奢肆欲,力役无餍,毒流诸夏,乱延蛮貊。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备边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四》后遂至徇情肆欲,穷奢极靡,如秦皇、汉武,祸乱将作而不自知,此不可不戒也。 |
肆宅 | sìzhái | 指店铺。《尉缭子·武议》:“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於一人。” |
肆志 | sìzhì | 快意;随心;纵情。《庄子·缮性》:“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后汉书·冯衍传下》:“正身直行,恬然肆志。”三国魏 嵇康《琴赋》:“是故復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宋书 卷九 后废帝纪》及嗣位,内畏太后,外惮诸大臣,犹未得肆志。宋 苏辙《历代论三·孙仲谋》:“恪(诸葛恪 )乘其用兵劳民之后,继起大役,兵折於外,既归而不能自克,将復肆志於僚友。”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卷五》:“酒酣耳热,临风浩歌,亦人生肆志之一端也。《资治通鉴 秦纪一》仲连逃之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资治通鉴 秦纪二》陛下则高枕肆志宠乐矣 |
肆诸市朝 | sìzhūshìcháo | 肆:罪犯处死后陈尸于众。诸:“之于”的合音。市朝:集市和朝廷。古人把被处死的罪人的尸体示众,大夫于朝廷,士于市集。表示明刑正法。《论语·宪问篇》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