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òu

①四肢无严格分工,通体生毛的哺乳动物的总称:兽类。野兽。鸟兽。禽兽。兽医。②喻野蛮,下流:兽欲。兽行。人面心。

兽聚鸟散

shòujùniǎosàn

比喻聚散无常。也比喻乌合之众。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苏舜钦《论西事状》:居不常处,兽聚鸟散,本无聚积。

兽穷则啮

shòuqióngzéniè

指野兽陷于绝境必然进行搏噬反扑。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便会竭力反击。亦说“兽穷则搏”。韩诗外传》卷二: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六》陛下(宋高宗)讲修邻好之时,傥使奸险小人尚在政地,兽穷则搏,必致为国生事。·魏源圣武记 卷七》兽穷则啮,于是奸苗倡言逐客民,复故地,而群寨争杀百姓响应矣。

兽人

shòurén

周礼官职名。《周礼·天官家冢·第一》:“兽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兽炭shòutàn

做成兽形的炭。亦泛指炭或炭火。《水浒传第十回》向的是兽炭红炉,穿的是绵衣絮袄。

兽瓦

shòu

兽形之瓦。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瓦》(云瓦)镇脊两头者,有鸟兽诸形象,皆人工逐一做成。《明史·武宗纪》大风雨坏郊坛兽瓦。

兽吻

shòuwěn

①虎口。喻危境。因避讳而改。②门环饰。③屋顶正脊两端的装饰物,汉代称鸱吻chīwěn,为尾部翘卷的鱼形,从元代开始鸱吻逐渐演变为龙吻,即以龙头装饰,张牙舞爪,咬住正脊,又称"吞脊龙",为了防止龙吻"擅离职守",逃归东海,又在龙头上插一把剑,死死地将其镇于屋脊之上。《明史卷二十四 庄烈帝二》崇祯十六年六月)丙戌,雷震奉先殿兽吻,敕修省。

兽心人面

shòuxīnrénmiàn

面貌虽是人,心却如野兽。形容人凶恶残暴。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时台中谓之语曰:侯知一不伏致仕,张琮自请起复……皆非名教中人,并是王化外物。兽心人面,不其然乎!·洪楝园《悬嶴猿·诫猿》洵是兽心人面,问袁公此意能知?

兽烟

shòuyān

兽形香炉中冒出的香烟。宋 周邦彦《少年游词》:“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一本作“兽香”。元 杨果《赏花时套曲》:“日长人困,风暖兽烟喷。”

兽虞

shòuyú

掌管有关捕猎鸟兽禁令的官员。《国语·鲁语上》:“鸟兽孕,水虫成,兽虞於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犒,助生阜也。”韦昭注:“兽虞,掌鸟兽之禁令。”参见“兽人”。

shòu

①体内含脂肪少,肌肉不丰满,与“”、“”相对:瘦溜(“”读轻声)。瘦弱。瘦小。瘦削。瘦俏。瘦长(cháng)。瘦瘪。消瘦。清瘦。瘦骨嶙峋。金 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②衣服鞋袜等窄小:这条裤子太瘦了。③细削,单薄:字小而瘦。④土地瘠薄:瘦瘠。⑤遒劲有骨力:书贵瘦硬。水清石

瘦骨伶仃

瘦骨零丁

shòugǔlíngdīng

形容人或动物瘦得皮包骨的样子。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六章》:“这牢房比较大点、亮点,里面关着一个瘦骨伶仃的老头儿。”

瘦骨棱棱

瘦骨嶙嶙

瘦骨嶙峋

shòugǔléngléng

shòugǔlínlín

shòugǔlínxún

瘦得连骨头都露出来,形容十分消瘦。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他屋里的,瘦骨棱棱的,一天愁到黑,愁米,愁柴又愁盐。”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八章》:“秀苇看见一个光着上身、瘦骨嶙峋的童工,提着一簸箕的泥灰,在一条悬空吊着的跳板上,吃力的走着。”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两只瘦骨嶙嶙的长手,亲昵昵地抚摸着站在她身前寸步不离娘的宝娃的头。”

瘦骨如柴

shòugǔrúchái

十分削瘦的样子。宋·陆佃《埤雅·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瘦,故谓之豺。”宋·杨万里《武陵春·长铗归乎逾十暑》词:“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亦“骨瘦如柴”。

瘦马

shòumǎ

①瘦弱的马。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②买来养育以待再贩卖的童女;雏妓。

瘦怯

shòuqiè

犹瘦弱。《聊斋志异 连琐》杨(于畏)喜,拉坐。瘦怯凝寒,若不胜衣。

瘦损

shòusǔn

消瘦。宋 曹组《蓦山溪·梅词》:“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杨无咎《柳梢青 词》:“宁宁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懨懨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清 吴伟业《永和宫词》:“贵妃瘦损坐匡床,慵髻啼眉掩洞房。”鲁迅《彷徨·伤逝》:“她的勇气都失掉了,只为着阿随悲愤,为着做饭出神;然而奇怪的是倒也并不怎样瘦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