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古代用蓍shī草占卦:“龟为卜,策为”。《资治通鉴 汉纪十九》义愈益恐,自筮,得死卦,忽忽不乐。《资治通鉴 晋纪十五》(王敦)将举兵伐京师,使记室郭璞筮之,璞曰:无成。” 《资治通鉴 晋纪十八》(李)寿命筮之,占者曰:可数年天子。《宋书 卷九 后废帝》太宗(明帝刘诸子在孕,皆以《周易》筮之,即以所得之卦为小字,故帝字慧震,其余皇子亦如此。

筮仕

shìshì

古人将出外做官,先占卦问吉凶。后称初次做官为“筮仕”。《左传·闵公元年》记载:“初,毕万筮仕于晋……辛廖占之,曰:‘吉’。”后人便称出仕做官为“筮仕”。《聊斋志异 田子成》良耜受庶祖母抚养成立,筮仕湖北。《聊斋志异 梦狼》白翁,直隶人。长子甲筮仕南服,二年无耗。

shì

咬,吞:肤。噬臂出血(a.喻犯罪受刑的人;b.喻关系亲近)。贤(嫉害贤能)。啮。吞脐莫及。《资治通鉴 周纪二》人有爱其狗者,狗尝溺井,其邻人见,欲入言之,狗当门而噬之。…” 《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四》(李)登见曹公(曹操)言:养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七》夫执鼷鼠之尾,犹能反噬于人。

噬啮

shìniè

①咬。唐 柳宗元《憎王孙文》:“虽羣不相善也。食相噬啮,行无列,饮无序。” 宋 苏洵《上韩枢密书》:“蝮蝎终日而不螫,则噬啮草木以致其毒。”章炳麟《五无论》:“兽类无一夫一妇之事,两性相逐,天下为公,而以字尾之故,相噬啮犹众,何独于人类而能外是?”《花城1981年第1期》:“老人眼里闪露出悲愤,嘴里含着痛苦,仿佛有什么在噬啮着他的心。”②喻侵蚀。 唐 韩愈《孟东野失子诗》:“日月相噬啮,星辰踣而颠。”③喻迫害。 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坏人靠着冰山,恣行无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怜,而曾经亲见,或亲受其噬啮的老实人,乃忽以‘落水狗’视之,不但不打,甚至于还有哀矜之意。”

噬脐

噬齐

shìqí

自啮腹脐。喻后悔不及。噬脐莫及。噬脐之悔。《左传·庄公六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杜预注:“若囓腹齐,喻不可及也。”扬雄太玄赋:“岂恃宠以冒灾兮,将噬脐之不及。”《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四》朝邑尉武强刘幽求亦谓桓彦范、敬晖曰:武三思尚存,公辈终无葬地;若不早图,噬脐无及。宋 叶梦得《怀西山诗》:“平生几濡首,末路多噬脐。”《续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五》它日虽请于朝廷,恐有噬脐之悔,惟大王择焉!明 宋濂《勃尼国入贡记》:“虽欲噬脐,悔可及乎!”李大钊《国民之薪胆》:“况徇虚名而受实祸,甘为日本效傀儡之勤劳,政府苟不慎审及此,异日噬脐,嗟何及哉!”

噬脐何及

shìqíhéjí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齐(脐),其及图之乎?”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二回:如若抗拒,真火焰昆冈,俱为齑粉,噬脐何及?

噬脐莫及

shìqímòjí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唐 高彦休《唐阙史 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一失其机,噬脐无及。”清·林则徐《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若不趁此刻猛省回头,以后虽欲改图,噬脐莫及。”

shì

①堤岸。②澨水:古河名。③水边地,涯岸:“夕济兮西澨。” 参见“山陬海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