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 | shì | ①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开市。菜市。市井(街,市场)。市曹。市侩(旧指买卖的中间人、唯利是图的奸商;现泛指贪图私利的人)。②卖买,交换,交易;购买:市义。市恩(买好,讨好)。市马。《乐府诗集 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赵亦不杀田角、田间以市於齐。《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五》时皇子有疾,下郡县市珍药。《晋书 惠帝纪》次获嘉,市粗米饭,盛以瓦盆,帝啖两盂。《晋书·王羲之传》:“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宋 张俞《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③人口密集的行政中心或工商业、文化发达的地方:城市。都(dū)市。市镇。④一种行政区划,有中央直辖和省(自治区)辖等:北京市。南京市。⑤中国人民习惯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市制。市尺。市斤。 |
市舶 | shìbó | ①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四年》:“有胡人上言海南多珠翠奇宝,可往营致,因言市舶之利。”《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五》国家每岁市舶之入数百万,今风信已顺而舶船不来,闻有乘黄屋而称侯王者,臣恐未易招也。《明史·外国传四·琉球》:“贡使至浙江,市舶者復请籍其所齎/赍。”②市舶使或市舶司的省称。《宋史·食货志下八》:“九年,集贤殿修撰程师孟请罢杭,明州市舶,诸舶皆隶属广一司。”《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甲辰,泉州增置市舶,从户部尚书李常请也。《续资治通鉴 元纪七》锡布鼎(人名)上市舶司岁输珠四百斤,金三年四百两,诏贮之以待贪乏者。 |
市曹 | shìcáo | 市内商业集中之处。古代常于此处决人犯:《三国演义 第107回》然后押曹爽兄弟三人并一干人犯,皆斩于市曹,灭其三族;其家产财物,尽抄入库。《聊斋志异 好快刀》一日,捕盗十余名,押赴市曹。 |
市廛 市鄽 | shìchán | ①市中店铺。《孟子·公孙丑上》:“市,廛而不征。”赵岐注:“廛,市宅也。”晋 左思《蜀都赋》:“亚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会,万商之渊。”《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五》而营立私田,畜养鸡犬,乃至酤贩市廛,与民争利,谤声流布,不可追掩。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今路上虽已见中国行人,而迁去者众,故市廛未开。”②指店铺集中的市区。南朝宋 谢灵运《山居赋》:“山居良有异乎市廛。”宣和遗事前集:“由后载门出市私行,可以恣观市廛风景。”《北史·齐纪中·文宣帝》:“(帝)每至将醉,輒拔剑挂手,或张弓傅矢,或执持牟槊,游行市鄽。”《明史卷十 英宗前纪》正统十一年秋七月癸酉,增市廛税钞。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那闹声,并不是市廛的喧嚷。”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成》小人把向市廛,日得数金,易升斗粟,一家十馀食指,无冻馁忧,是何宝如之? |
市朝 | shìcháo | 众人合集的场所;公共场合。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参见“肆诸市朝”。 |
市宠 | shìchǒng | 博取别人的喜爱或恩宠。《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或说(裴)耀卿献所省钱,耀卿曰:“此公家赢缩之利耳,柰何以之市宠乎!”悉奏以为市籴钱。汉 扬雄《百官箴·司空箴》:“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王路斯浮,孰不倾覆。”《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一》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禄山讨破之。宋 朱熹 《戊申封事》:“无一人敢通内外,窃威福,招权市宠,以紊朝政。” |
市籴 | shìdí | 谓官方收购粮食。《管子·国蓄》:“岁适凶,则市糴/籴釜十繦/襁,而道有饿民。”《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或说(裴)耀卿献所省钱,耀卿曰:“此公家赢缩之利耳,柰何以之市宠乎!”悉奏以为市籴钱。《宋史·食货志上三》:“建隆初,河北连岁大稔,命使置场增价市糴。”《明史·职官志一》:“﹝户部﹞尚书掌天下户口、田赋之政令……以权量和市糴,以时估平物价。” |
市恩 | shì’ēn | 谓以私惠取悦于人。犹言买好,讨好。《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一》初,上以奉天窘乏,故还宫以来,尤专意聚敛,藩镇多以进奉市恩。《新唐书·裴耀卿传》:“今朕有事岱宗,而怀州刺史王立餼牵外无它献,我知其不市恩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二》(吕)公绰通敏有才,然其父(吕夷简)执政时,常漏除拜以市恩,时人以比窦申。宋 叶适《故知枢密院施公墓志铭》:“不鸣善以收誉,不衒荐以市恩。”《明史·余子俊传》:“大臣谋国,当身任利害,岂得远怨市恩为自全计。” |
市脯 | shìfǔ | ①买来的肉食品。《论语·乡党》:“沽酒市脯不食。”②买肉。 宋 欧阳修《憎苍蝇赋》:“峻宇高堂,嘉宾上客,沽酒市脯,铺筵设席,聊娱一日之餘闲。” 宋 岳珂《桯史·紫宸廊食》:“一日长春节,欲尽宴廷绅,有司以不素具奏,不许,令市脯,随其有以进。” |
市贾 | shìgǔ | ①市肆中的商人。《左传·昭公十三年》:“同恶相求,如市贾焉。”《新唐书·王缙传》:“性贪冒,纵亲戚尼姏招纳财贿,猥屑相稽,若市贾然。” 清 刘大櫆《许游击墓志铭》:“其在铅山都司,食用多取给市贾。”②买卖。宋 梅尧臣《昭亭山诗》:“何事山中人,采以为市贾。”③市场价格。《墨子·贵义》:“商人之四方,市贾倍徙,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 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
市虎 | shìhǔ | ①市中的老虎。市本无虎,因以比喻流言蜚语。语本《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与太子质於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於市,议臣者过於三人,愿王察之。’” 汉王充《论衡·累害》:“夫如是市虎之讹,投杼之误不足怪,则玉变为石,珠化为砾,不足诡也。” 晋 葛洪《抱朴子·嘉遯》:“夫渐渍之久,则胶漆解坚;浸润之至,则骨肉乖析;尘羽之积,则沉舟折轴;三至之言,则市虎以成。”周伟仁《痛哭周烈士实丹》诗:“不信谗言工市虎,几多血泪化寃禽。”②比喻横行市井的恶霸。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三官保》:“邻里畏惮,号为花豹子,以其美而暴戾也。更有佟某,号佟韦驮,亦城北之市虎也。”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放告》:“又有棍蠹,拴通市虎,恐吓乡愚,索诈鱼肉。”③旧时称行于市区的汽车。以其易伤人,故称。 |
市惠 | shìhuì | 以私惠取悦他人;买好。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曾友于》友于喜,归,共出田宅居成。诸兄怒市惠,登门窘辱。《清史稿·仁宗纪》特詔松筠勿沽名市惠,以保桑榆。 |
市井 | shìjǐng | ①在古代,开一口井是非常困难的事,为了水源,人们就会聚居在井的附近,渐渐就成为当时的市集,称为市井。买卖商品的场所。《隋书·高祖纪下》:“抄掠人畜,断截樵苏,市井不立,农事废寝。”《水浒传》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料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②指城市中流俗之人。《孟子·万章下》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唐 李白《行路难 诗之二》:“淮阴市井笑韩信,汉代公卿忌贾生。”明 薛论道《水仙子·卖狗悬羊》曲:“貌衣冠,行市井,且只图屋润身荣。”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其父本市井,闻姚讚扬,私心窃喜。”《弟子规》: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
市井之臣 | shìjǐngzhīchén | 市井:古时称做买卖的地方。旧指城市里的老百姓。《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清 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四:在国曰市井之臣,廛而不征,法而不廛。 |
市井之徒 | shìjǐngzhītú | 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五回》朝中服赤芾乘轩车者,三百余人,皆里巷市井之徒,胁肩谄笑之辈。 |
市梢 | shìshāo | 市镇街道的尽头。《水浒传第四回》遠遠地杏花深處,市梢盡頭,一家挑出個草帚兒來。 |
市肆 | shìsì | ①市场;市中店铺。贾谊《谏铸钱疏》:“市肆异用,钱文大乱。”《后汉书·王充传》:“常游洛阳市肆,閲所卖书,一见輒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宋 苏轼《郭忠恕画赞》:“时与役夫小民入市肆饮食。”《资治通鉴 汉纪六》纵而弗呵乎?则市肆异用,钱文大乱。《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八》诸将克城之日,勿掳掠,勿焚荡,必使市不易肆,民安其生。②泛指市镇。宋 叶适《宜人郑氏墓志铭》:“水暴至,闥启膝没……监故千餘家,市肆皆尽,茅苇有无起灭波浪中。”《金瓶梅词话 第十八回》:“(西门庆 等)倚势害人,贪残无比,积弊如山,小民蹙额,市肆为之骚然。” |
市怨 | shìyuàn | 取怨,招怨。《战国策·韩策一》:“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也。” |
市征 | shìzhēng | 市场税收。汉 刘向《说苑·尊贤》:"赵简子曰:'吾门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征;暮食不足,朝收市征,吾尚可谓不好士乎?'"《文献通考·征榷二》:"令诸州知州、通判官、兵马都监、县令所掌盐曲及市征、地课等并亲临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会监门卫将军魏仁涤等治市征有羡利,并诏增秩,自是不以序迁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前防御使司超增收为市征,渔夺苛细,疲俗告病,宜蠲除其税。《宋史·扈蒙传》:"稍迁左补阙,掌大名市征。" |
柿柹 | shì | 落叶乔木,果实为扁圆形或圆椎形浆果,黄或橙红色,可食:柿子。柿饼。柿霜。 |
柿漆柹漆 | shìqī | 柹,古同“柿”。椑柿bēishì捣碎所浸出的汁液。因涂附物上可防腐御湿,多用以漆涂器物,故称。《水浒传第一○二回》:“当下王庆对着李助坐地,当不的那油纸扇儿的柿漆臭,把皂罗衫袖儿掩着鼻听他。”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椑柿》:“(椑柹)捣碎浸汁谓之柹漆,可以染罾、扇诸物,故有漆柹之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