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 shí | ①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②表示多、久:十室九空。③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成。④十倍于。《孟子·万章下》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
十八般武艺 | shíbābānwǔyì | 指使用刀、枪、剑、戟等十八种兵器的武艺,比喻各种技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杨家将 第三十二回》(椿)岩曰:“兵书战策,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通。” |
十病九痛 | shíbìngjiǔtòng | 形容浑身病痛。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回:“如今我的身子是十病九痛的,你二嫂子也是三日好两日不好。” |
十步芳草 | shíbùfāngcǎo | 芳草:香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十步芳草的说法很多,人才在于如何去发掘。汉 刘向《说苑 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汉 王符《潜夫论 实贡》:“夫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
十步香草 | shíbùxiāngcǎo |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十冬腊月 | shídōnglàyuè |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清·无名氏《刘公案》第59回:“十冬腊月喝凉水,临死埋在灶火坑。”老舍《正红旗下》:“到十冬腊月,她要买两条丰台暖洞子生产的碧绿的、尖上还带着一点黄花的黄瓜,摆在关公面前。” |
十恶不赦 | shíèbùshè | 指封建社会中十种非常罪大恶极不能加以赦免(宽恕)必须处以极刑的行为。隋朝法律规定是这十种行为,“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参见“万恶不赦”“大恶不舍“。 |
十二度 | shíèrdù | 我国古代为观测日、月、五星的位置和运动,把黄赤道带自西向东划分为十二个部分,称为十二度。也称十二次。《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裴骃集解引张晏曰:“十二度,十二次也。” |
十二峰 十二峯 | shíèrfēng | ①指川、鄂边境巫山的十二座峰。峰名分别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唐 李涉《竹枝词》:“十二峯头月欲低,空聆滩上子规啼。”前蜀 李珣《河传词》:“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猨声到客船。”明 何景明《竹枝词》:“十二峯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巫山的十二峰名亦有异说。②曲牌总名的一种。属南曲南吕宫,以由三仙桥、白练序、醉太平、普天乐、征胡兵、香遍满、琐窗寒、刘泼帽、三换头、贺新郎、节节高、东瓯令十二只曲牌组成,故名。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更有以十数曲串为一曲,而标以总名,如六犯清音、七贤过关、九迴肠、十二峰之类,更觉浑雅。” |
十二金钗 | shíèrjīnchāi |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金钗十二行”本用以形容美女头上金钗之多,后以“十二金钗”喻指众多的妃嫔或姬妾。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
十二金牌 | shíèrjīnpái | 金牌:宋代敕书及紧急军命,用金字牌,由内侍省派人速送。比喻紧急的命令。《宋史 岳飞传》:“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明·茅维《闹门神》:“是人呵,怕他气概。只当得亲捧出十二金牌。” |
十二金人 | shíèrjīnrén | 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销毁天下兵器而铸成的十二个铜人。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元 陈孚《博浪沙诗》:“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民间铁未销!” |
十二经 | shíèrjīng | ①指春秋。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称。一说,指六经,六纬,或易上、下经加十翼。《庄子·天道》:“孔子西藏书於周室……往见老耼,而老耼不许,於是繙十二经以説。”陆德明释文:“説者云:诗、书、礼、乐、易、春秋之经,又加六纬合为十二经也。一説云:易上、下经并十翼为十二。又一云:春秋十二公经也。”按:陆引前二说,恐非。因先秦无纬书;易之十翼成书于代。②指儒家的十二部经书。 唐文宗时在国子学立石,刻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十二经。参阅清 成瓘《篛园日札卷五》。③即十二经脉。《素问·诊要经终论》:“此十二经之所败也。”王冰注:“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则十二经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唐 张守节正义:“八十一难云:‘肺之原出於太渊,心之原出於太陵……大肠之原出於合谷,小肠之原出於腕骨。十二经皆以输为原也。’” |
十二阑干 | shíèrlángān | 曲曲折折的栏杆。十二,言其曲折之多。宋 张先《蝶恋花词之一》:“楼上东风春不浅,十二阑干,尽日珠帘捲。”宋 朱淑真《谒金门 春半》:“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清 陈廷焯《蝶恋花词》:“镇日双蛾愁不展,隔断中庭,羞与郎相见。十二阑干閒倚遍,凤釵压鬢寒犹颤。” |
十二楼 | shíèrlóu | ①指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处。《史记·封禅书》:“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执期,命曰迎年’。上许作之如方,命曰明年。”《汉书·郊祀志下》:“五城十二楼。”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晋 葛洪《抱朴子·祛惑》:“又见崑崙山上一面輒有四百四十门,门广四里,内有五城十二楼。”唐 李白《经乱离后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明 顾咸正《登华山诗》:“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②泛指高层的楼阁。唐 王昌龄《放歌行》:“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唐 温庭筠《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唐 薛逢《宫词》“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明 何景明《送樊生诗》:“岧岧南京十二楼,波浪蹴踏金银闕。” |
十二门 | shíèrmén | 古代京城四面各有三座城门,总计有十二门。《周礼·考工记·匠人》“旁三门”郑玄注:“天子十二门通十二子。”贾公彦疏:“子丑寅卯等十二辰为子,故王城面各三门,以通十二子也。”《后汉书·百官志四》:“雒阳城十二门。”《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三辅决录曰:‘长安城,面三门,四面十二门,皆通达九逵,以相经纬,衢路平正,可并列车轨。’”唐 李贺《李凭箜篌引》:“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此指长安。 |
十二女 | shíèrnǚ | 指古代天子所娶的十二个妻妾。《汉书·王莽传上》:“请考论五经,定取礼,正十二女之义,以广继嗣。”《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春秋説云天子十二女,诸侯九女,考之情理,不易之也。”卢弼集解:“春秋纬·保乾图曰:‘唯天子娶十二女。’……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
十分 | shífēn | ①很,甚,非常,极其。十分高兴。十分难过。②达到极端的程度。十分惊恐。③总是;老是。《金瓶梅》十分在衙门中也不方便。④十全十美,十足。“十分斟酒”表示把酒杯斟得满满的。宋 张舜民《卖花声/浪淘沙 题岳阳楼》:“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水浒传》看那妇人,虽无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动人的颜色。 |
十风五雨 | shífēngwǔyǔ | 十天一刮风,五天一下雨。形容风调雨顺,气候适宜。宋 陆游《村居初夏》诗:“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宋 陆游《村居初夏》诗: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 |
十行俱下 | shíhángjùxià |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梁书 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资性聪明,一目十行俱下。” |
十家连坐 | shíjiāliánzuò | 指旧时的一项统治办法。以十家为一组,一家犯法,其余九家如不检举,就同罪。《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唐 司马贞 索隐:“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则十家连坐。” |
十驾 | shíjià | 谓马驾车走十天的路程。《荀子·劝学》:“騏驥一跃,不能十步;駑马十驾,功在不舍。”杨倞注:“言駑马十度引车,则亦及騏驥之一跃。”王先谦集解:“刘台拱曰:十驾,十日之程也。旦而受驾,至暮脱之,故以一日所行为一驾。若十度引车非驾义也。” |
十科 | shíkē | 宋代科举取士的十项科目。元祐元年,据司马光《乞以十科举士札子》奏设。名目是:一、行义纯固可为师表科;二、节操方正可备献纳科;三、智勇过人可备将帅科;四、公正聪明可备监司科;五、经术精通可备讲读科;六、学问该博可备顾问科;七、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八、善听狱讼尽公得实科;九、善治财赋公私俱便科;十、练习法令,能断请谳科。参阅《宋史·哲宗纪一》、《宋史·选举志六》。《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二》臣(宰执)等窃知(贾)易乃王安礼所善,安礼以十科荐之。 |
十口相传 | shíkǒuxiāngchuán | 许多人辗转相传。茅盾《第二天》:“于是接连地来了许多十口相传的‘战报’,日本海军司令部已经被我方占领了。” |
十里长亭 | shílǐchángtíng | 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息脚,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今日送张生赴京,红娘,快催小姐,同去十里长亭。 |
十里洋场 | shílǐyángchǎng | ①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或称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上海市区。多含贬义。②泛指繁荣的市场。茅盾《健美》:“我们这十里洋场实在还不过是畸形的殖民地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
十面埋伏 | shímiànmáifú |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臧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
十目所视 十手所指 | shímùsuǒshì shíshǒusuǒzhǐ | 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同“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大家都学习了,了解了,就不容许干部乱干了,对整个领导都有好处。 |
十拿九稳 | shínájiǔwěn | 形容很有把握;十分可靠。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考大学应当是十拿九稳的事。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如此一行,只怕这事例有个十拿九稳也不见得。” |
十年窗下 | shíniánchuāngxià | 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林语堂《思满大人》:“恐怕非十年窗下的勤苦,不易奏效。” |
十年寒窗 | shíniánhánchuāng |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到后来穷书生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飞黄腾达,做了大官,衣锦还乡。” |
十年磨剑 | shíniánmójiàn | 比喻多年刻苦磨练。唐 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清·朱彝尊《解珮令·自题词集》:“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 |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 shíniánshùmù bǎiniánshùrén | 语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十千 | shíqiān | 一万,极言其多。《诗·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朱熹集传:“十千,谓一成之田。地方十里,为九万亩,而以其万亩为公田。”此指万亩。《诗·周颂·噫嘻》:“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朱熹集传:“万人为耦而并耕也。”此指万人。三国魏·曹植《名都篇》诗:“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唐 李白《行路难 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唐 李白《将进酒》:“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聊斋志异 僧术》请为君贿冥中主者。能置十千否? |
十亲九故 | shíqīnjiǔgù | 形容亲戚朋友很多。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受千辛万苦,想十亲九故,在三江五湖。” |
十全大补 | shíquándàbǔ | 药名。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5回:“只见一个医生在那里和他诊脉,开了脉案,定了一个十全大补汤加减,便去了。”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1章:“怪不得丸药都用蜂糖做哩,十全大补嘛!” |
十全十美 | shíquánshíměi | 十分完美;毫无欠缺。新生事物在刚产生时,并不都是十全十美,但总是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是要取代旧事物的。清 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 |
十人九慕 | shírénjiǔmù | 慕:羡慕。十个人见了有九个人羡慕。形容才貌出众,人人羡慕。 |
十日并出 | shírìbìngchū | 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②比喻暴乱并起。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清·夏燮《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今以数万里外,不宾之荒服,一旦冯陵中夏,竟使爝火争明,十日并出。” |
十日之饮 | shírìzhīyǐn | 比喻朋友连日尽情欢聚。《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新年略有俗务,三四日后,自当敬造高斋,为平原十日之饮。” |
十三太保 | shísāntàibǎo | 相传唐朝末年的李克用有义子十三人,都任太保官职。台湾的一些顽劣的男学生结盟做坏事,自称“十三太保”,一些女学生则自称“十三太妹”。 《孽海花第四回》刚要到公寓门前,远远望见有一辆十三太保的快车,驾着一匹剪鬃的红色小川马,寓里飘飘洒洒跑出一个十五六岁、华装夺目的少年… |
十生九死 | shíshēngjiǔsǐ | 形容极其危险或处境十分窘迫。亦称“九死一生”。唐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
十十五五 | shíshíwǔwǔ | ①指十个一群,五个一组。形容错乱不齐。《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五》(虞)允文见官军十十五五坐路傍者,问之,众曰:“王节使在淮西声鼓,令弃马渡江。我曹皆骑士,今已无马,我曹不解步战也。”清·金农《吴中春雨泊舟入夜寒甚被酒作歌》:“十十五五长短亭,好山对面失洞庭。”②指每十里五里。《乐府诗集·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谓每十里五里。 |
十室九空 | shíshìjiǔkōng | 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晋 葛洪《抱朴子 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十室九空,百姓怨嗟,如出一口。 |
十室容贤 | shíshìróngxián | 谓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有贤人。《弘明集·正诬论》:“且十室容贤,而况万里之广!” |
十鼠同穴 | shíshǔtóngxué | 比喻使集中在一起,一网打尽。我们等待十鼠同穴的时机。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 |
十死一生 | shísǐyīshēng | 形容生命非常危险。汉 贾谊《新书 匈奴》:“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必将至。”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5回:“莫说解去是十死一生,只盘费也要若干。” |
十万火急 | shíwànhuǒjí |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曹禺《王昭君》第二幕:启奏陛下!鸡鹿寨十万火急,羽书传到长安,请圣裁。 |
十围五攻 | shíwéiwǔgōng | 《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后因以“十围五攻”谓十倍于敌,可以合围;五倍于敌,可以攻战。《后汉书·袁绍传》:“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李贤注:“十倍则围之,五倍则攻之。” |
十旬 | shíxún | ①酒名。亦代指酒。文选·张衡《南都赋》:“酒则九醖甘醴,十旬兼清。”李善注:“十旬,盖清酒百日而成也。”刘良注:“九醖、十旬皆酒名。”南朝陈 徐陵《谢敕赐祀三皇五帝余馔启》:“金壶流十旬之气,玉案备千品之羞。” 唐 刘禹锡《和乐天以镜换酒诗》:“把取菱花百鍊镜,换他竹叶十旬杯。”②十日一旬。遇旬日则官员休沐,称为“旬休”。唐 王勃《滕王阁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
十羊九牧 | shíyángjiǔmù |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隋书 杨尚希传》:“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清·钱谦益《特进光禄大夫……孙公行状》:“但不得人自为制,有十羊九牧之患。” |
十一而税 | shíyīérshuì | 按十分取一的税率抽税。相传为夏商周 三代的田税制度。尚书大传卷二:“王者十一而税,而颂声作矣。”论语·颜渊“盍彻乎”三国魏 何晏《集解》:“周法十一而税,谓之彻。”一本作“什一而税”。晋 葛洪《抱朴子·诘鲍》:“十一而税,以奉公用,家有备凶之储,国有九年之积。”《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夫赋敛烦则民财匮,课调轻则用不足,是以十一而税,颂声作矣。宋 陈亮《送丘秀州宗卿序》:“古者用民,岁不过三日,十一而税,不立意以罔民利,不喜察以导民争。”清 朱大韶《初税亩说》:“井田之法,一夫一妇,受田百亩,所谓十一而税也。” |
十有八九 | shíyǒubājiǔ | 指绝大多数,大致不差,差不离。唐 杜甫《负薪行》:“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十有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2卷:“阿爷,此猜十有八九,姐姐只为许了个盲子,心中不乐,时时流泪。” |
十月怀胎 | shíyuèhuáitāi | 比喻事情成熟需要足够的时间。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钱钟书《围城》:“我十月怀胎养大了他,到现在娶媳妇,受他们两个头都不该么?” |
十之八九 | shízhībājiǔ | 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今天下之势,归韦温的十之八九。” |
十哲 | shízhé | 文庙十哲。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清史稿卷八 圣祖本纪三》诏宋儒朱子配享孔庙,在十哲之次。 |
十指连心 | shízhǐliánxīn | 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明 汤显祖《南柯记 情尽》:“哎也!焚烧十指连心痛,图得三生见面圆。”京剧《杜鹃山》第五场:“可是,亲人遇险,十指连心哪!” |
十字街头 | shízìjiētóu | 指纵横交叉;繁华热闹的街道。也指人世间;现实社会。元 无名氏《村乐堂》:“则这金钗儿是二人口内的招伏状,更压着那十字街头犯由榜,这公事不虚诳。”鲁迅《两地书》七八:其实世界上你所深恶的和期望的,走到十字街头,还不是一样么? |
十字路口 | shízìlùkǒu | 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鲁迅《华盖集 北京通信》:“但不幸我竟力不从心,因为我自己也正站在歧路上,——或者说得较有希望些:站在十字路口。” |
十足 | shízú | ①到达非常充足的程度。十足的势利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