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 shī I. | ①实行:施工。施政。设施。施展。施教(jiào)。施为(wéi)。施威。实施。措施(办法)。发号施令。《论语·为政篇》《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②用上,加工:施肥。施粉。《玉台新咏·古诗孔雀东南飞》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③给予:施礼。施诊。施恩。施舍。唐·元稹《遣悲怀三首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④表白。《论语·公冶长》:“愿无伐善,无施劳。”⑤蔓延,延续。《诗·国风·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庄子·外篇·在宥》译文:延续到夏、商、周三代更是多方面地惊扰了天下的人民。《孟子·尽心上》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秦 李斯《谏逐客书》: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⑥“迤”的通假:“迤”的本义为“斜行”,作名词就是指从大道岔出去的旁路小径。《老子·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⑦姓。II.chí通“弛",废弃的意思。《论语·微子篇》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III.yí同“迤”,往,向。《诗·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传》施,移也。《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IV.参见yì。同“迤”,往,向。《诗·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传》施,移也。《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
施德 | shīdé | 给予恩惠。《国语·周语中》:“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於天下者也。”韦昭注:“施德,谓因时警戒,谨盖藏,成筑功也。”《鬼谷子·中经》:“能言者儔善博惠,施德者依道。”《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冬十月,陆逊陈便宜,劝以施德缓刑,宽赋息调。 |
施髢 | shīdí | 安上假发。《庄子·天地》:“有虞氏之药疡也,秃而施髢,病而求医。” |
施关 | shīguān | 设立关卡。》后汉书 张衡列传》(候风地动仪)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晋书·李特载记:“又令梓潼太守张演於诸要施关,搜索寳货。” |
施惠 | shīhuì | 施恩。以不上夜班对我施惠。《晋书 武帝纪》:“又近世每建太子,宽宥施惠之事,间不获已,顺从王公卿士之议耳。”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至于饮食饷馈,僮仆减损,施惠然诺,妻子节量,狎侮宾客,侵耗乡党。清 朱柏庐《朱子家训》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
施衿 | shījīn | 古代婚礼仪式之一。女子出嫁时,其母为之整衿。《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后用以称女子出嫁。东汉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南朝梁 沉约《奏弹王源》:“买妾纳媵,因聘为资;施衿之费,化充牀笫;鄙情赘行,造次以之。” 北周 庾信《周赵国公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施衿赵北,侍母秦南。”倪璠注:“施衿赵北,谓娉於赵国也。” |
施巧 | shīqiǎo | 施展巧技。《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文选·王褒《洞箫赋》:“般匠施巧,夔襄准法。”张铣注:“般匠,古之巧匠,令施巧而作簫也。” |
施赏 | shīshǎng | 行赏。《韩非子·五蠹》:“故主施賞不遷,行誅無赦,譽輔其賞,毁隨其罰,則賢不肖俱盡其力矣。”《孙子·九地》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汉 王充 《论衡·谴告》:“人君用刑非時則寒,施賞違節則温。” |
施设 | shīshè | ①实施;实行。唐 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今者入守内职,为朝廷大臣。当天子新即位,汲汲于理化之日,出言举事,宜必施设。②安排;措置;措施。宋 王谠《唐语林·政事下》朕以比来郡守因循,故令至京师,亲问其施设优劣,将行黜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二》诚使朝廷施设得宜,元气充实,则犁庭扫穴,在反掌间耳,何荆襄之足虑!③陈设;布置。唐 康骈《剧谈录·李相国宅》既而延入小斋,不甚高敞,四壁施设,皆古书名画。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④犹施展。宋 苏舜钦《答杜公书》盖或得其位而无其才,有其才而无其时者多矣。丈人才位如此,而又当有为之时,是天付之全,而使施设才业之秋也。 |
施施 | shīshī | ①形容走路缓慢施施而行。唐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施施而行,漫漫而游。”②形容扬扬得意。《孟子·离娄下》(妻)与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赵岐注:“施施,犹扁扁,喜悦之貌。”朱熹集注:“施施,喜悦自得之貌。” |
施事 | shīshì | ①语法上指动作的主体,即做出动作或发生变化的人或事物,如“冰化了”的“冰”。表示施事物的名词不一定是句子的主语。如:“鱼让猫叼走了”中施事是“猫”,而主语是“鱼”,这是被动句。②行事。《史记 太史公自序》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
施效 | shīxiào | 施展才能,效力。《汉书·王褒传》:“昔贤者之未遭遇也,图事揆策则君不用其谋,陈见悃诚则上不然其信。进仕不得施效,斥逐又非其愆。” |
施行 | shīxíng | ①行动。②实行;执行。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③指进行。④传布。⑤处置。《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四》乙酉,曾布言文彦博、刘挚、王存、王岩叟辈皆诋訾先朝,去年施行元祐之人多漏网者。 |
施刑 | shīxíng | ①行刑。桓宽《盐铁论·论灾》:“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重禁祸之所自生,故其施刑极省。”②弛刑,赦罪。亦指获赦者。《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遣驃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李贤注:“施,读曰‘弛’。弛,解也。前书音义曰:‘谓有赦令,去其钳釱赭衣,谓之弛刑。’” |
施与 | shīyǔ | 给予恩惠、财物等。宋 钱公辅《义田记》范文正公(范仲淹),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英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
施泽 | shīzé | 给予恩惠。《孟子·万章上》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宋 曾巩《饮归亭记》:“夫治固不可以不兼文武,而施泽於堂廡之上,服冕搢笏,使士民化、姦宄息者,固亦在彼而不在此也。” |
施展 | shīzhǎn | 展开。发挥。显示本领,发挥才能。使用。《西游记第三十一回》都弄嘴施展!要保师父,如何不走西方路,却在这里蹲甚么? |
施朱 | shīzhū | ①涂以红色。战国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 苏轼《红梅诗之二》:“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②犹言涂脂抹粉。清 戴名世《洪崑霞制义 序》:“乃一旦见有悦之者,则亦遂施朱涂粉,居然自以为国色。此窈窕贞静之女所疾趋而避者也。” |
施主 | shīzhǔ | 僧道等称施舍财物给佛寺或道观的人,也泛称一般的在家人。 |
葹 | shī | ①植物名。即“苔耳”,菊科。一年生草本。野生。又称“苓耳”。即“苍耳”。果实叫“苍耳子”,有刺,可入药。②苍耳。古人认为它是一种恶草。《玉篇》卷葹草,拔心不死。《离骚》薋菉葹以盈室兮。参见薋葹císhī |
絁 | shī | 自蚕茧缫制得到白丝或以蚕丝织成的织物。絁裘(粗绸皮衣);絁巾(粗质丝巾);絁布(粗厚似布的丝织物);絁紬(粗质丝织品);繻(粗质彩帛)。白居易《村居苦寒》褐裘复絁被,坐卧有余温。《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七》帝(宋真宗赵恒)曰:“朕寝殿中,帟幕皆青絁为之,旦暮间非张烛莫能辨色。” |
絁绢 | shījuàn | 质稍次的丝织品。《宋史·张观传》:“上曰:‘朕庶事简约,至於所服,多用絁绢,皆经澣濯尔,卿言甚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