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 shī | ①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诗话: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吟诗。②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孟子·离娄下》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
诗草 | shīcǎo | 亦作“诗艸”。①诗的草稿;诗作。五代 齐己《乱中闻郑谷吴延保下世诗》:“兵火焚诗草,江流涨墓田。”宋 苏轼《次韵王晋卿奉诏押高丽宴射》:“锦囊诗草勤收拾,莫遣鸡林得夜光。”施元之注:“唐·李贺传:‘每旦出,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投囊中。未尝先立题,然后为诗。’”《水浒传第十回》高卧有幽人,吟咏多诗草。明 李开先《杨升庵状元以草字诗见寄依韵奉答》:“此时方忆汝,诗草忽相通。”清 黄鷟来《冬日送程与山归新安诗》:“囊中富诗艸,不以事干謁。”②诗集的专称。清 黄遵宪:有人境卢诗草。 |
诗肠鼓吹 | shīchánggǔchuī | 鼓吹:乐器合奏。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 |
诗辞 | shīcí | 诗和辞赋。宋 晁补之《刑部侍郎杜公墓志铭》:“诗辞赡丽,尚气格。”宋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清 方苞《弟屋源墓志铭》:“己丑成进士,制义为时所推,又以其间攻诗辞,名称益著。” |
诗词歌赋 | shīcígēfù | 文章的四种形式。指作文。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阮三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诗词歌赋,般般皆晓。”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形容才子不是常用‘诗词歌赋,无所不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吗?” |
诗赋 | shīfù | ①诗和赋。《陈书·文学传·阴铿》:“幼聪慧,五岁能诵诗赋,日千言。”晋 葛洪《抱朴子 自序》其余所著碑诔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八》二月,丁巳朔,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清《睢州志·袁枢传》:"枢博览群书,工诗赋。使车所至,登临啸咏,动盈卷轴。"②指雅乐。《楚辞·大招》:"二八接舞,投诗赋只。"王逸注:"诗赋,雅乐也。 |
诗魂 | shīhún | ①诗人的精神。南唐·李建勋《春雪 诗》:“闲听不寐诗魂爽,浄喫无厌酒肺乾。”张友慈《七律 月》:“古来桂魄动诗魂,圆缺阴晴总系君。对影三人孤对酒,吟梅半落独吟春。”②诗人的亡魂。明·袁宏道《卷中见亡友王官谷姓字感赋》:“柳浪湖上深更月,料得诗魂近水行。”陈毅《由宣城泛湖东下 诗》:“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
诗酒 | shījiǔ | 做诗与饮酒;诗与酒。《封神演义 第五回》会道友兮,则诗酒谈文。 |
师老兵疲 | shīlǎobīngpí | 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魏书 许谦传》:“慕容无道,侵我疆场,师老兵疲,天亡期至。”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21章:“同时也被二团缠得师老兵疲,消耗惨重。” |
诗礼簪缨 | shīlǐzānyīng | 指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诗礼:《诗经 |
诗礼之家 | shīlǐzhījiā | 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明·郎英《七修类稿》卷十六:“因仍苟且,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1卷:“其父赵伦,字文宝,母亲刘氏,都是世代诗礼之家。” |
诗礼之训 | shīlǐzhīxùn | 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宋·胡继宗《书言故事·父母》:“子承父教,云诗礼之训。” |
诗侣 | shīlǚ | 诗友。唐 白居易《和钱员外答卢员外早春独游曲江见寄长句》:“醉思诗侣有同年,春叹翰林无暇日。”元 吴师道《野中暮归有怀诗》:“酒禁未开诗侣散,菊花时节自登临。”清 曹寅《期卓子任及诸同人不至诗》:“僂指巡诗侣,行期阻片云。”参见“酒朋诗侣”。 |
诗篇 | shīpiān | ①诗的总称。这些诗篇充满了革命激情。清 赵翼《论诗五首 其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②比喻类似史诗的事物。我们时代的壮丽诗篇。③也比喻富有意义的故事、文章等。光辉的诗篇。 |
诗情 | shīqíng | ①作诗的情绪、兴致。唐 刘禹锡《秋词之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宋 李清照《蝶恋花词》:“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宋 陆游《瀼西诗》:“亦知忧吏责,未忍废诗情。”宋 黄机《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清 王夫之《东阁梅诗》:“香国扬州锦阵豪,诗情偏向峭寒高。”②诗一般的美妙意境。郭小川《春歌之一》:“不是我舍不得花费笔墨,只因为春天的诗情太浓太多。” |
诗情画意 | shīqínghuàyì | 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情趣;也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就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宋·周密《清平乐·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卷五》:“放棹西湖发浩歌,诗情画意两如何。” |
诗僧 | shīsēng | 能作诗的僧人。释宝月,南朝萧齐时期诗僧。唐 皎然《答权从事德舆书》:“灵澈上人,足下素识,具文章,挺瓌奇,自齐梁已来诗僧未见其偶。”明 叶子奇《草木子·谈薮》:“ 贾似道当国时,一日退居湖山,有一蜀僧徘徊於其侧。问之曰:‘你为何僧?’对曰:‘某,诗僧也。’”苏曼殊《有怀诗之二》:“多谢刘三问消息,尚留微命作诗僧。”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二章》:“齐己和贯休齐名,是五代的两个大诗僧。” |
诗书 | shīshū | ①指诗经和尚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②泛指一般书籍、诗文。《玉台新咏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漫卷诗书喜欲狂。宋 李觏《袁州州学记》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 |
诗书发冢 | shīshūfàzhǒng |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儒以诗礼发冢。”清·高珩《<聊斋志异>序》:“不止诗书发冢,《周官》资篡而已。” |
诗筒 | shītǒng | 亦作"诗筩"。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具。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钱)勰操笔立就以报,轼曰:“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 |
诗心 | shīxīn | 作诗之心;诗人之心。宋 王令《庭草诗》:“独有诗心在,时时一自哦。”《花月痕第十一回》偶有烦闷,便邀心印煮茗清谈,禅语诗心,一空尘障。清 秋瑾《失题诗》:“诗心鲸背雪,归思马头云。” |
诗眼 | shīyǎn | ①诗人的赏鉴能力、观察力。②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
诗以道志 诗以言志 诗言志 | shīyǐdàozhì shīyǐyánzhì shīyánzhì | 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庄子·天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尚书·尧典》中记的舜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荀子·儒效》篇云:“《诗》言是其志也。” |
诗中有画 | shīzhōngyǒuhuà | 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宋 苏轼《书摩诘〈蓝关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郭沫若《生活的艺术化》:“人们称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