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 | shī | ① 死人的身体:尸体。尸骸。僵尸。借尸还魂。②尸位: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如尸位素餐、尸禄、尸位误国、尸位旷职(占据职位而不做事)、尸玩(玩忽职守)、尸素(居位食禄而不尽职)、尸禄素餐(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 。《庄子·逍遥游》夫子立而天下治 ,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参见“尸位”。③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④“尸”代死者受祭是祭祀活动的主体,故引申指“主体”。《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宁为鸡尸,无为牛从。”⑤又主也。《诗·召南》谁其尸之,有齐季女。《笺》主设羹之事。参见“名尸”。 ⑥引申指“神主牌(或以木为之)”。《楚辞·天问》:“武发杀殷何所悒?载尸集战何所急?”。《庄子·天下》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汉桓宽《盐铁论·复古》:“盖文王受命伐崇,作邑于丰,武王继之,载尸以行,破商擒纣,遂成王业。”。 |
尸场 | shīchǎng | 人命案的现场。《红楼梦第八十六回》知县道:“那日尸场上你说张三是薛蟠将碗砸死的,你亲眼见的么?” |
尸骸 | shīhái | 指尸体。元 关汉卿《窦娥冤》: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
尸横遍野 | shīhéngbiànyě | 尸:尸体;横:杂乱;遍:到处。尸体布满四野;形容死人极多。激烈的战斗结束后,敌军尸横遍野,损失惨重。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
尸谏 | shījiàn | 陈尸以谏。后泛指以死谏君。《韩诗外传 卷七》生以身谏,死以尸谏,可谓直矣。《旧唐书·封常清传》:“仰天饮鸩,向日封草,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二》(宗泽)末曰:“属臣之子,记臣之言,力请銮舆,亟还京阙,大震雷霆之怒,出民水火之中。夙荷君恩,敢忘尸谏!”宋 文天祥《瑞州三贤堂记》:“杨公当权奸用事,屡召不起,报国丹心,竟以忧死,凛然古人尸谏之风。” |
尸解 | shījiě | 道教认为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遗世而升天,谓之尸解。《后汉书·王和平传》李贤等注云:“尸解者,言将登仙,假托为尸以解化也。”《晋书 葛洪传》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聊斋志异 查牙山洞》其中必有奇境,惜道士尸解,无回音耳。 |
尸鸠 | shījiū | 即鳲鸠。鸟名。布谷鸟李贤注:“《诗·国风》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叔人君子,其仪一兮。’毛萇注曰:‘尸鳩之养其子,旦从上下,暮从下上,平均如一。言善人君子执义亦如此。’”《后汉书 袁绍传》惟陛下垂《尸鸠》之平,绝邪谄之论,无令愚臣结恨三泉。 |
尸居 | shījū | ①谓安居而无为。又言独居。《庄子·天运》:“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者乎?”成玄英疏:“言至人其处也若死尸之安居。”《庄子·庚桑楚》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君子恭己,不恤乎莫与;至人尸居,心遗乎毁誉。”《新五代史·一行传·张荐明》:“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袵席之间可以治天下也。”②指居位而不尽职。宋 欧阳修《送韩子华诗》:“諫垣尸居职业废,朝事汲汲劳精神。” 清 包世臣《东海记 传奇叙》:“然亦安知其非逆料尸居者之听必不聪,而不忍以纯白之身,见辱伍伯,为此自承耶!”参见“尸居餘气”。 |
尸居龙见 | shījūlóngxiàn | 静如尸而动如龙。《庄子》一书中,前后两次出现,《庄子·在宥》“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庄子·天运》“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者乎?” |
尸居余气 | shījūyúqì | 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晋书·宣帝纪》:“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三国后期,八岁的曹芳即位,朝政由司马懿和曹爽共同执掌,曹爽借机扩大自己的党羽。而司马懿故意装做不理朝政,暗中监视。曹爽的党羽李胜去司马懿家探听虚实,司马懿装出一番尸居余气的模样。曹爽放松了防备,不久被司马懿一网打尽。唐·杜光宪《虬髯客传》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 |
尸利 | shīlì | 谓居位受禄而无所作为。《礼记·表记》:“近而不谏,则尸利也。”孔颖达疏:“若亲近於君而不谏,则似如尸之受利禄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六》其或尸利无惭,弼违有阙,务引腹非之咎,多致面从之谀,则请行降黜以励众焉。 |
尸禄素餐 尸禄 | shīlùsùcān | 亦作“尸禄素飡”。谓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忝官尸禄。《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六》以苟容曲从为贤,以拱默尸禄为智,谓如臣宣等为愚。汉 刘向《说苑·至公》:“久践高位,妨羣贤路,尸禄素飡,贪欲无猒。”《后汉书·五行志一》:“宰相多非其人,尸禄素餐,莫能据正持重。” 宋 王禹偁《让西京留守表》之二:“非不眷恋明代,盖忧逼近死期,述度德量力之心,减尸禄素餐之咎。”亦省作“尸禄 ”。《尚书大传》卷四:“尸禄之士犹可骄也,正身之士去贵而为贱,去富而为贫。” 唐 韦嗣立《偶游龙门呈诸大僚》诗:“短才叨重寄,尸禄愧妨贤。” 宋 李昉《禁林春直》诗:“岂合此身居此地,妨贤尸禄自知非。” 清 李赓芸《炳烛编·本兵》:“本兵之地,岂容尸禄养疾?” |
尸亲 | shīqīn | 指命案中死者的亲属。《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中提到:“知县见二人死了,责令尸亲前来领尸。” |
尸素 | shīsù | ①谓居位食禄而不尽职。常用作自谦之词。三国魏 锺繇《上献帝自劾书》:“尸素重禄,旷职废任。”《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五》(王)猛刚明清肃,善恶著白,放黜尸素,显拔幽滞,劝课农桑,练习军旅,官必当才,刑必当罪。《陈书·后主纪》:“政刑日紊,尸素盈朝,躭荒为长夜之饮。”唐 白居易《让绢状》:“臣食国家厚禄,居陛下清官,每月俸钱,尚慙/惭尸素,无名之货,岂合苟求。”宋 岳飞《奏辞开府札子》:“每怀尸素之忧,未効毫分之报。”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 卷一》:“彼保傅令僕备位尸素,不克分君父之忧,因当引为己咎。”林纾《答某公书》:“岂忍割弃可恋之日,冒沾尸素之禄,以遽远老母!”参见“尸位素餐”。 |
尸位 | shīwèi | 占着职位却不做事。《尚书·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汉 王充《论衡·量知》无道艺之业,不晓政治,默坐朝廷,不能言事,故曰尸位。《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一》侍御史刘汉弼,言金渊尸位妨贤,罢政。清 龙启瑞《何雨人家传》夫议君者,曰越职行事……今君死,而尸位者存焉,顾无人以越职议君。 |
尸位素餐 | shīwèisùcān | 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颜师古注:“尸位者,不举其事,但主其位而已。素餐者,德不称官,空当食禄。” |
尸饔 | shīyōng | 主管炊食劳作之事。《聊斋志异 聂小倩》女即入厨下,代母尸饔。 |
尸祝 | shīzhù | ①古代祭祀时对神主掌祝的人。《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郭象注:“庖人尸祝,各安其所。”成玄英疏:“尸者,太庙之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 ②祭祀。《庄子·庚桑楚》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明 归有光《吴山图记》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褚遂良》:“娘子何人?祈告姓氏,以便尸祝。”③崇拜。清 钱谦益《赵叙州六十序》:“(赵君)中蜚语,挂冠以归,蜀人迄今尸祝之。”梁启超《跋》:“此彼辈所日日讴歌尸祝者也。” |
鸤 | shī | 见“鸤鸠”。 |
鸤鸠 | shījiū | 布谷鸟。亦作尸鸠。《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