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讓 | ràng | ①不争,尽(jǐn)着旁人:让步。让位。谦让。②请:让茶。③许,使:不让他来。④任凭:让他闹去。⑤被:让雨淋了。⑥索取一定代价,把东西给人:出让。转(zhuǎn )让。⑦闪避:让开。当仁不让。⑧责备,谴责:《史记·项羽本纪》“二世使人让章邯”。《左传 寺人披见文公》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资治通鉴 周纪二》赵肃侯让苏秦,苏秦恐,请使燕,必报齐。《孟子·告子下》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东汉 班固《苏武传》使者大喜,如(常)惠语以让单于。《聊斋志异 董生》夜又梦董来,让其违嘱。⑨古同“攘”,侵夺。⑩排斥。秦 李斯《谏逐客书》: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
让德 | ràngdé | ①逊让于有德之人。《尚书·舜》:“舜让于德,弗嗣。”蔡沉集传:“让于有德之人也。”北周 庾信《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白环表让德之符,玄珪告成功之瑞。”倪璠注引帝王世纪:“西王母慕舜之德,来献白环。”②将自己的德行归功于他人。《礼记·祭义》:“天子有善,让德於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②谦让的品德。《晋书 文帝纪》朕重违让德,抑礼亏制,以彰公志,于今四载。《魏书·崔光韶传》:“属逢唐朝,耻无让德。”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且各曹长被举之人,亦必须让三让再以副举贤若夔龙之美事,及再三为大众所推乃得受之,以弘让德而镇嚣争焉。” |
让还 | rànghái | 辞让、退还。《汉书 王莽传》莽受太傅安汉公号,让还益封畴爵邑事,云愿须百姓家给,然后加赏。《后汉书·桓荣传》:“及篤,上疏谢恩,让还爵土。”《新唐书·藩镇传·杨志诚》:“而遣部将王文颖入谢,让还所命。”宋 宋祁《赐田况让识不允诏》:“嘉此成效,已令进秩,何循谦执,乃乞让还。” |
让禄 | rànglù | 把利禄让给别人。《庄子·天运》:“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成玄英疏:“夫是富非贫,贪於货贿者,岂能让人财禄!”唐 柳宗元《哀溺文》:“不让禄以辞富兮,又旁窥而诡求。” |
让名 | ràngmíng | 把名誉让给别人。《庄子·天运》:“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成玄英疏:“是显非隐,滞於荣位者,何能与人名誉!” |
让畔 | ràngpàn | 古代传说由于圣王的德化,种田人互相谦让,在田界处让对方多占有土地。《史记·五帝本纪》:“舜耕歷山, 歷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又周本纪:“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后遂用作称颂君王德政的故。 晋 潘岳《西征赋》:“耕让畔以闲田,沾姬化而生棘。”《资治通鉴·宣帝神爵四年》:“田者让畔,道不拾遗。” |
让三让再 让再让三 | ràngsānràngzài ràngzàiràngsān | 谓几次三番地推让。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群臣劝进,今上悲不自胜,让再让三,仅允监国。”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就譬如世兄孝敬老师万金,难道老师也合他让再让三不成?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且各曹长被举之人,亦必须让三让再以副举贤若夔龙之美事,及再三为大众所推乃得受之,以弘让德而镇嚣争焉。” |
让威 | ràngwēi | 谓避开敌人锋芒,不硬拼。 银雀山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 威王 曰:‘适(敌)众我寡,适(敌)强我弱,用之奈何?’孙子曰:‘命曰让威。必臧其尾,令之能归。’” |
让贤 | ràngxián | 让位给贤能的人。退位让贤。晋·干宝《晋纪·总论》:“悠悠风尘,皆奔竞之士;列官千百,无让贤之举。” |
让逸竞劳 | ràngyìjìngláo | 谓安逸之事互相谦让,劳苦之事互相争抢。《魏书·孝感传·吴悉达》:“昆弟同居四十余载,闺门和睦,让逸竞劳。” |
让枣推梨 | ràngzǎotuīlí | 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梁书 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李贤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梁书·武陵王纪传》:“兄肥弟瘦,无复相代之期;让枣推梨,长罢欢愉之日。” |
瀼 | ràng I. | 瀼渡河,水名,在重庆。II. 参见r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