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áo

①富足,多:富裕。舌(多话)。丰姿饶艳。盛产。《史记·货殖列传序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资治通鉴 晋纪八》时邺中府库空竭,而新蔡武哀王(马)腾资用甚饶。《聊斋志异 鸦头》唐君谓魏征饶更妩媚,吾于鸦头亦云。②宽恕,免除处罚:恕。命。③尽管:这样,他还不同意。④另外增添:头。买十一。《拟仿香山九老会引》采芝草于山中,口角更饶风味。很;特别。参见“饶有兴趣”。清 李密庵《半半歌》:“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饶财

ráocái

多财;资财富足。汉书·张骞传》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騫喜,问欲何之。”  韩愈 《与袁相公书》窃见朝议郎前太子舍人樊宗师,孝友聪明,家故饶财,身居长嫡,悉推与诸弟。诸弟皆优赡有餘,而宗师妻子常寒露飢馁。”  曾巩 《太子右司御率府副率致仕沉君墓志铭》虽饶财为大家,而衣服饮食,自与尤寡约。

饶多

ráoduō

谓非常多。《战国策·秦策一》:“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

饶放ráofàng

犹赦免。《水浒传第五十回》小妹(扈三娘)不合奋一时之勇,陷于缧绁。如蒙将军饶放,但用之物,当依命拜奉。冯雪峰《月灾》:“有一天,是新秋的时分,太阳终于饶放了我们,滚下山后去了。”

饶给

ráogěi

①丰足;生活富裕。《史记·孝武本纪》:“少君者,故深泽侯入以主方……常餘金钱帛衣食。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新唐书·娄师德传》:“衣皮袴,率士屯田,积穀数百万,兵以饶给,无转饟和糴之费。”明 唐顺之《杨母唐孺人墓志铭》:“杨氏门户方盛,舅姑皆无恙,家事一不以关孺人,而衣食饶给。”②充分供给。《史记·大宛列传》:“散财帛以赏赐,厚具以饶给之,以览示 富厚焉。”

饶乐

ráolè

犹逸乐。富饶安乐。荀子·修身》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曾巩《亡弟湘潭县主簿子翊墓志铭》少年饮酒歌呼、饶乐放纵之事,未尝一接焉。 司马相如 《子虚赋》“ 楚亦有平原广泽游猎之地饶乐若此者乎?”  桓宽 盐铁论·授时》百姓饶乐,国无穷乏。

饶骂

ráomà

饶,额外添加。饶骂:添油加醋地骂人,即“编故事骂人”的意思。《红楼梦 第十九回》黛玉笑道:“饶骂了人,还说是故典呢。”

饶让ráoràng

宽容退让。《水浒传第三四回》:“花荣大笑道:‘秦明,你这厮原来不识好人饶让,我念你是个上司官,你道俺真个怕你!’”洪深《包得行第三幕》:“为了不曾有的冤枉的事,就是给你个不饶让,不放松,不原谅。”

饶赡

ráoshàn

富足。《后汉书·宦者传·张让》:“扶风人孟佗,资产饶赡。”

饶舌

ráoshé

唠叨;多嘴:对这个问题我不想多饶舌。《聊斋志异 柳秀才》妇曰:“可恨柳秀才饶舌,泄我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

饶舌调唇

ráoshétiáochún

饶舌,多嘴。调唇,耍嘴皮子。指多嘴多舌,搬弄是非。明 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我恰待饶舌调唇,怎当他拔树寻根。”

饶衍

ráoyǎn

富饶。《汉书·食货志下》:“名山大泽,饶衍之臧。”新唐书·李观传:“在屯四年,训部伍,储藏饶衍。”《明史·马昊传》:“上达重敍,下连湖湘,地土饶衍,奈何弃以资贼,自遗患。”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内地除沙漠一带外,皆植物饶衍,畜牧繁盛。”

饶野ráoyě

富饶的田野。《孙子·九地》:“掠於饶野,三军足食。”杜预注:“兵在重地,须掠粮於富饶之野,以丰吾食。”

饶有风趣

ráoyǒufēngqù

很有风趣。他谈吐幽默,饶有风趣。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1章:“韩燕来觉着山地里春天不但来得早,而且饶有风趣。”

饶有兴趣

ráoyǒuxìngqù

饶:很;特别。指十分有趣。与上钩的鳟鱼都仅是这项消遣的一个方面,但却是饶有兴趣的一个方面。王朔动物凶猛》:“看到米兰和留在亭子里的高家哥俩从容、饶有兴趣地聊起来,我感到欣慰。”

饶裕ráoyù富饶丰裕。贾谊《新书·容经》:“饶裕不赢,迫不自丧,明是审非,察中居宜。”《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话説宣德年间,南直隶扬州府仪真县有一民家,姓丘名元吉,家颇饶裕。”《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张家主人曾为运使,家道饶裕,见是老广文带了许多时髦到家,甚为喜欢。清 叶廷琯《吹录·三河县辽碑》:“贫乏小户,必得饶裕。”宽容,不苛求。唐 元稹《唐故越州刺史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文铭》:“既去人思,赋敛多饶裕人。然而俭於用,予视其库庾案牘盈羡无逋负。”

饶足

ráozú

富足。《汉书·吴王刘濞传》:“吴有豫章郡铜山,即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宋 苏辙《民政策下·第三道》:“导之有方,而取之有法,则其民丰乐饶足,老死而无憾。”《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七》昔汉武外事四夷,内兴宫室,财用匮竭,力不能支,用贾人桑弘羊之说,买贱卖贵,谓之均输,虽曰民不加富而国用饶足。《花月痕 第七回》:“扇影歌喉,一时无两,以此家颇饶足。”

ráo I.

娇媚:娇娆。妖娆;柔弱:娆娆。 II.rǎo烦扰;扰乱。

ráo

①柴草,割柴草:行牧且荛。②采柴草的人: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后多指在野之士)。荛竖。③“芜菁”的别称。

荛竖

ráoshù

刈草打柴的童子。《后汉书·儒林传序》:“自安帝览政,薄於蓺文……学舍穨敝,鞠为园蔬,牧儿蕘竖,至於薪刈其下。”

ráo I.

桨,楫。桂楫兰桡。《西游记第五十三回》短棹分波,轻桡泛浪② 颜师古注:“桡,曲也。”可引申为使屈服,使改变。“不桡”:亦作“不挠”。不弯曲。荀子《荣辱篇》: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庄子·则阳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桡焉。《汉书·萧望之传赞》:“望之堂堂,折而不桡。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明史·曾同亨传》:“三十三年大计京官,与考功郎徐必达持正不挠。”参见“栋桡”。③通假字,意:撑()。《陶庵梦忆·湖心亭看雪》余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三》舟人乘时射利,停桡水中,每一人必一金乃济。II.náo① 古同“挠”,削弱。②古同“挠”,打扰。扰动;搅乱。如:桡教(桡乱);桡乱(扰乱,搅乱)。桡权乱政。《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六》又遣豫州刺史桓伊帅众向寿阳,淮南太守刘波泛舟淮、泗,欲桡秦以救凉。《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五》上(宣宗李忱)曰:灼然可。朕为郑光故桡卿法,殊以为愧。

桡败

ráobài

失败;挫败。《左传·成公二年》:“畏君之震,师徒橈败。”《新唐书·陆贽传》:“今财匱於中,人劳未瘳,而欲发师徒以犯猎寇境,復其侵疆,攻其坚城,前有胜负未必之虞,后有餽运不继之患,万一橈败,适所以启戎心,挫国威也。”

桡辞

ráocí

亦作“橈词”。屈从的言词。《扬雄法言·重黎》:“始皇方虎挒而梟磔,噬士犹腊肉也。越与亢眉,终无橈辞,可谓伎矣。”《新唐书·李翰传》:“城陷见执,卒无橈词,慢叱凶徒,精贯白日。”《资治通鉴·献帝建安九年》:“(审)配意气壮烈,终无橈辞,见者莫不叹息,遂斩之。”《资治通鉴 陈纪七》帝(北周宣帝宇文赟)召(宇文)宪僚属,使证成宪罪。参军勃海李纲,誓之以死,终无桡辞。章炳麟《訄书·哀清史》:“唐氏以上,史官得职,若吴兢、徐坚之属,奋笔而无橈辞。”

桡折

ráoshé

摧折。《后汉书·袁绍传》:“(曹)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橈折栋梁,孤弱室,除忠害善,专为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