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 | bài | ①输,失利,不成功,与“胜”相对:败北。败退。败绩(连队溃败;事业的失利)。败诉。败笔。败局。两败俱伤。②战胜,使失败:大败敌军。③毁坏:败坏;贬低。败露。损害;损伤。败足(伤脚);败物(破损之物);败面(毁伤面容);败群(危害集体)。《庄子·天下》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晋书 景帝纪》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聊斋志异 锦瑟》(王)生忿投羹碗败妇颡。《聊斋志异 房文淑》开封邓成德,游学至兖,寓败寺中,佣为造齿籍者缮写。④解除,消散:败火。败毒。⑤破旧,衰落,腐烂:败絮。败落。败兴(xìng)(情绪低落)。腐败。叶残花败。《论语·乡党篇》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
败北 | bàiběi | “北”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打不过转背而逃。《史记·项羽本纪》:“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秉翰执简,败北而归,不可以言乎文。”参见“北”。 |
败壁 | bàibì | 脱落的墙壁。宋 吴文英《莺啼序词》:“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参见“颓垣败壁”。 |
败不旋踵 | bàibùxuánzhǒng | 形容很快就遭到失败。旋踵,转动一下脚后跟。唐 卢照邻《三国论》:“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北史·杨敷传》未议致身,先图问鼎,假称伊霍之事,将肆莽卓之心,人神同疾,败不旋踵。 |
败材伤锦 | bàicáishāngjǐn | 败:破旧,腐烂;伤:妨碍;锦:丝织品的类名。用破败的材料会伤害美好的锦缎。比喻用人不当会伤害国家。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刘玄传》:“败材伤锦,所宜至虑。”《后汉书·刘玄传》今公卿大位莫非戎陈,尚书显官皆出庸伍……臣非有憎疾以求进也,但为陛下惜此举厝。败材伤锦,所宜至虑。 |
败德 | bàidé | 败坏德义;败坏品德。《汉书·大禹谟》:“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孔传:“反正道,败德义。”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叶圣陶《穷愁》:“博徒十数……长官疾赌甚,皆却而弗纳,谓若辈废时失业,败德丧身,至堪深恶。” |
败德辱行 | bàidérǔxíng | 败坏道德和操守。请不要干此败德辱行的事情。 |
败法 | bàifǎ | 败坏法规、制度。西汉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故天下之患,莫深于狱;败法乱正,离亲塞道,莫甚乎治狱之吏,此所谓一尚存者也。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臺,专制朝政。”《北史·崔浩传》:“老聃习礼,仲尼所师,岂设败法之言以乱先王之教。” |
败法乱纪 | bàifǎluànjì | 败坏法令,扰乱纪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便放志专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败法乱纪,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
败鼓之皮 | bàigǔzhīpí | 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败鼓之皮,物尽其用。唐 韩愈《进学解》:“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
败官 | bàiguān | 败坏官职。谓居官不法。《左传·昭公十四年》:“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资治通鉴 魏纪五》所喜所好者败官而不去,所怒所恶者有功而不录明。《资治通鉴 梁纪四》若称职及败官,并所举之从随事赏罚。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辛亥两察之争》:“(沉鍊)抗疏纠首辅严嵩,其词甚峻。嵩力辩,谓鍊作县败官调简,今知京察必处,以故建言,祈免黜幽。” |
败国丧家 败国亡家 | bàiguósàngjiā bàiguówángjiā | 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欧阳予情《忠王李秀成》第一幕:自古以来,因为奸臣陷害忠良,以致败国亡家,这种例子也不少。 |
败黑 | bàihēi | 谓使墨色消退。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余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闕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
败花枯柳 | bàihuākūliǔ | 俗语,比喻年老色衰的妇女。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婆子道:“败花枯柳,如今那个要我了?” |
败化伤风 败俗伤化 | bàihuàshāngfēng bàisúshānghuà |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汉书·叙传下》:“侯服玉食,败俗伤化。”王夷甫方以盛名处大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晋书·羊祜传》明·孙仁孺《东郭记·钻穴隙》笑你个齐人太妄,可正是败化伤风轻薄郎。 |
败绩 | bàijì | ①指军队溃败。《尚书·汤誓》:“夏师败绩,汤遂从之。”孔传:“大崩曰败绩。”先秦 左丘明《曹刿论战》: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大司徒邓禹及冯异与赤眉战于回溪,禹、异败绩。《晋书 文帝纪》二军败绩,坐失侯。《晋书 武帝纪》凉州刺史杨欣与虏若罗拔能等战于武威,败绩,死之。《晋书 惠帝纪》(太安二年)六月,遣荆州刺史刘弘等讨张昌于方城,王师败绩。《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后主遣众军与(贺若)弼合战,众军败绩。《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七》是日,浙西制置使韩世忠及宗弼再战于江中,败绩。清 昭槤《啸亭杂录·杨诚斋军门》:“孙壮其言,因与贼战,乃至败绩。”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八仙‘火烧东洋’,龙王败绩。”②指事业的败坏、失利。《楚辞·离骚》:“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王逸注:“皇,君也;舆,君之所乘,以喻国也;绩,功也。”晋 葛洪《抱朴子·广譬》:“故蒋琬败绩於百里,而为三台之标;陈平困瘁於治家,而怀六奇之略。”唐 柳宗元《梓人传》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
败绩失据 | bàijìshījù | 指事业失败而无所凭依。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贤良续刻第三则》:“历数世,未尝有败绩失据之过。”梁启超《敬告国中之说实业者》及今年内几经败绩失据,犹复漠然无所动于中。 |
败家 | bàijiā | ①谓使家族、家庭破落。《孟子·离娄上》:“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茅盾《春蚕二》:“那母狗是白虎星,惹上了她就得败家。”②覆亡的家族。《新唐书·外戚传序》:“故太宗检贵倖,裁赏赐,贞观时内里无败家。” |
败井颓垣 | bàijǐngtuíyuán | 犹言房毁墙坍。形容村舍荒凉。地震过后,到处都是败井颓垣。鲁迅《集外集 题三义塔 诗》:“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
败军之将 | bàijūnzhījiàng | 原义是打了败仗的将领,后也用来比喻遭到失败的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败军之将”即出自于此。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范蠡对曰:‘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败军之将,荷蒙厚恩,无可以报,愿施犬马之劳,不须张弓只箭,径取成都。” |
败鳞残甲 | bàilíncánjiǎ | 败:毁坏。残败零碎的鳞甲,比喻满空飞舞的雪花。宋 张元《咏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 |
败柳残花 | bàiliǔcánhuā | 指被人侮辱过的女性、风尘女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他是个女孩儿家,你索将性儿温存……休猜做败柳残花。参见“残花败柳”。 |
败乱 | bàiluàn | ①混乱。《六韬·略地》:“其车骑鋭士,或衝我内,或击我外;士卒迷惑,三军败乱,为之奈何?”唐 韩愈《祭田横墓文》:“当秦氏之败乱,得一士而可王。”明 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其后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相继盗政,羣小又从而附和之,日入於败乱而不知,非以权重故耶?”②危亡;崩溃。《汉书·刘向传》:“圣帝明王常以败乱自戒,不讳兴废,故臣敢极陈其愚。”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三节》:“北京以南地区的土豪和河北一带一样,在蒙古南侵,金军败乱的过程中,纷纷组织武装,结寨自保。”③败坏。《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更始因其资以据帝位,而不能奉承大统,败乱纲纪,盗贼日多,羣生危蹙。”《三国志·魏志·李胜传》:“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庞颖公为开封府判官,独奏讽,以为苟不惩治,则败乱风俗,将如西晋之季。”宋 苏轼《放鹤亭记》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
败盟 | bàiméng | 毁约,违约。至是(姚)仲闻金有意败盟,欲为战守备,乃奏复之。宋 陆游《湖水愈缩戏作》诗:"今秋雨少烟波窄,堪笑沙鸥也败盟。" |
败殁 败没 | bàimò | 作“败没”。犹覆灭。谓军队被敌方歼灭。《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武陵蛮叛,寇掠郡县,遣刘尚讨之,战於沅水,尚军败殁。”《南史·胡藩传》:“徐逵之败没,帝怒,即日於 马头岸度江 。”宋 范仲淹《与韩魏公书》:“今涇原全师败殁……而特进爵,天下岂无深议耶?”《明史 卷二十 神宗一》土蛮犯锦州,游击周之望败没。 |
败衄 | bàinǜ | 挫败损伤,多指战事失败。《资治通鉴 随纪八》(隋炀)帝怒。有司希旨,奏(吐万)绪怯懦,(鱼)俱罗败衄,俱罗坐斩,征绪诣行在,绪忧愤,道卒。《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八》白居易上言:又,朝廷赏罚,近日不行,未立功者或已拜官,已败衄者不闻得罪。《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九》(郑)畋复上言:“宋威期罔朝廷,败衄狼藉。又闻王仙芝七状请降,威不为闻奏…”《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八》丁未,韩绛坐兴师败衄罢,以本官知邓州。 |
败阙 | bàiquē | 犹过失。唐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宰相者,所以临察百司,考其殿最,若自为使,纵有败阙,遣谁举之?此又不可者也。《续资治通鉴 元纪五》校其(卢世荣)所能,败阙如此;考其所行,毫发无称。 |
败丧 | bàisàng | 因失败而恼怒。《晋书 王羲之传》知安西败丧,公私惋怛,不能须臾去怀。参见“气急败丧”。 |
败兴而归 | bàixìngérguī | 败兴:遇到和想象不一致的事而情绪低落。扫兴地归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各军士未及领赏,草草而散。正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
败絮 | bàixù | 破棉絮。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破衣败絮 。明 刘基《卖柑者言》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聊斋志异 王成》王呼妻出见,负败絮,菜色黯焉。参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败于垂成 | bàiyúchuíchéng | 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宋·无名氏《释常谈·败于垂成》:“凡事欲成却不成,谓之败于垂成。”参见“功败垂成”。 |
败子 | bàizǐ | 败家之子。生下一个败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今朝败子回头日,便是奸徒退运时。 |
败子回头 | bàizǐhuítóu | 败子:败家子,浪子。回头:悔悟,改邪归正。指败家子改邪归正,从新做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贫富交情只自知,翟公何必署门楣?今朝败子回头日,便是奸徒退运时。”参见“浪子回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