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 | bài | ①表示敬意的礼节: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拜忏。礼拜。回拜。②恭敬地:拜托。拜谢。拜读。拜别。拜谒(拜见;瞻仰陵墓、碑碣)。唐 王维《酬郭给事诗》:“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闈。”③行礼祝贺:拜年。拜寿。④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拜将(jiàng)。拜相(xiàng)。拜师。拜把子。《史记 淮阴侯列传》陈豨拜为钜鹿守,辞於淮阴侯。(拜为“被任命为)《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八》召前临淮太守宛人朱晖,拜尚书仆射。《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九》拜僖郎中。《晋书 元帝纪》将拜贵人,有司请市雀钗,帝以烦费不许。《资治通鉴 晋纪四》(裴)楷闻之,不敢拜。(代司马玮为北军中侯)《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六》封天锡为归义侯,拜北部尚书。《资治通鉴 宋纪十》乃拜(高)允中书令。⑤ 姓。 |
拜表 | bàibiǎo | ①上奏章。三国魏 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谨拜表并献诗二篇。”晋 李密《陈情事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唐 韩愈《感春诗之四》:“前随杜尹拜表迴,笑言溢口何欢咍。”清 曹寅《闻恢复长沙志喜诗之一》:“将军敬拜表,天子喜披书。”②对神拜献祈祷文。《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爱子王雱病疽而死,荆公痛思之甚,招天下高僧设七七四十九日斋醮,荐度亡灵。荆公亲自行香拜表。” |
拜茶 | bàichá | 请人喝茶的敬词。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请先生方丈拜茶。”水浒传第三回:“官人请坐拜茶。”征四寇第一回:“请过寒舍拜茶。”《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妇人道:“奴家只在箭桥双茶坊巷口。若不弃时,可到寒舍拜茶,纳还船钱。 |
拜忏 | bàichàn | 旧时请僧道念经礼拜,为人忏悔罪过,消灾免祸。南朝梁武帝在 郗皇后死后,集录佛经语句为《梁皇忏》十卷,命僧众拜诵祈祷。相传这是拜忏之始。明吴炳《画中人·旅衬》:“不须另请男众,小尼原会拜忏的。”《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喫完了斋,洗了脸和手,吹打拜忏。”洪深《五奎桥》第一幕:“乡下迷信的事太多了,吃素念经是迷信,拜忏打醮是迷信,坟地风水也是迷信。” |
拜赐之师 | bàicìzhīshī | 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左传 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殽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
拜倒辕门 | bàidǎoyuánmén | 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我现在拜倒辕门也还不为迟。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若非一部全史了然于中,何能如此。妹子唯有拜倒辕门了。” |
拜恩私室 | bàiēnsīshì | 指感谢有权势的人的推荐提拔。《北史 王晞传》:“受爵天朝,拜恩私室,自古以为干纪。”高阳《胭脂井》你说得不错,于今“受职公堂,拜恩私室”者,比比皆是。 |
拜鬼求神 | bàiguǐqiúshén | 拜:叩拜,指下跪叩头,打躬作揖。向鬼神叩拜祈祷,求其保佑。他老相信那些拜鬼求神的方法会奏效的唐 王建《三台》诗:“扬州桥边小妇,长于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
拜假 | bàijiǎ | 拜授临时官爵。《逸周书·克殷》:“叔振奏拜假,又陈常车。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以夹王。”《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新唐书·河间王孝恭传》:“明年,拜信州总管,承制得拜假。”《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六》招呵忠曰:“曹公(曹操)允恭明哲,翼戴天子,伐叛柔服,宁静四海。汝君臣顽,今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侮弄神器;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 |
拜家庆 拜庆 | bàijiāqìng | 拜庆:久别归家省亲。唐 孟浩然《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家庆,须著老莱衣。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 卷十》唐人与亲别而復归,谓之拜家庆。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罗列高堂下,拜庆正纷纷。 |
拜将封侯 | bàijiàngfēnghóu | 拜为大将,封为侯爵,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一折:“我也曾陋巷淹留,贫寒常受,红尘火,今日个拜将封侯,才得个功名成就。” |
拜客 | bàikè | 拜望客人。他出去拜客了。拜访朋友。拜客不周,得罪了当时一些人。《笑林广记 比职》他不具论,即选拜客用大字帖儿,身份体面,何啻天渊。 |
拜命 | bàimìng | ①谓拜谢厚命。命,吊问之辞。《左传·庄公十一年》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於粢盛,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杜预注:谢辱厚命。②受命。多指拜官任职。唐 岑参《送颜平原》诗:吾兄镇河朔,拜命宣皇猷。宋 安石《贺庆州杜待制启》伏审拜命宸章,作藩侯阃。清《睢州志·名臣·袁可立传》时登莱兵哗民逃,邹滕妖乱乍起,可立拜命就道。清 周颐《蕙风词话 卷三》故拜命仅期月,即托疾引去矣。 |
拜纳 | bàinà | ①亦作“拜内”。奉献;敬缴。《战国策·赵策一》:“今有城市之邑七十,愿拜内之於王,惟王才之。”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聪曰:‘常住钱不敢私贷。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取下五十索。聪曰:‘几日见还?’生指期拜纳。”《三国演义第四六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我是行路的,错过了宿头,要借老爹这里住一夜,明早拜纳房金。”②接受的敬词。 郭沫若《集外·批评--欣赏--检察》:“‘盛气的指摘’只要指摘得在理,在宽容为怀的作家,我认为是应当拜纳。” |
拜起 | bàiqǐ | 跪拜起立。古时多为祭拜或行礼的一种仪态,常多次重复。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岂有身带三绶,职典大邦,而不顾恩义,生心外叛者乎……行步拜起,何以为容?《续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四十八》(李)彦颍病羸,艰拜起,力辞。 |
拜阙 | bàiquē | 向皇帝居住的宫阙叩拜。表示对皇上尊敬。唐 戴叔伦《奉天拜别郑谏议诗》:“拜闕奉良图,留中沃圣謨。”《秦併六国平话卷下》:“忽一日,差使賫擎圣旨前来。王賁诸官拜闕已毕,展开圣旨看。”《封神演义 第十一回》既赦姬昌,必拜阙方归故土,百官也要与姬昌饯行。 |
拜受 | bàishòu | ①古代的一种礼仪。谓主人敬酒时,宾客出席于西阶上拜而接受所敬之酒。《礼记·乡饮酒义》:“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 孔颖达疏:“拜受者,宾於西阶上拜受爵也。”孙希旦集解:“拜受者,主人献宾,宾於西阶上拜受爵也。”②拜而受之。常用作接受人赠予或指教的敬词。《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辄顺众议,拜受印玺,以崇国威。《绿野仙踪第十三回》:“于冰一一传授口诀,并以手书符指法,不邪顿首拜受。”《绿野仙踪第三八回》:“(仙客)説罢,将一包袱递与于冰,于冰道:‘云中不能拜受,奈何?’” |
拜书 | bàishū | 写信给别人的敬词。 唐 韩愈《上贾滑州书》:“遂拜书家僕,待命於郑之逆旅。”前蜀 韦庄《送崔郎中往使西川行在诗》:“拜书辞玉帐,万里剑关长。”宋 陈亮《与章德茂侍郎书》:“方图拜书,乃辱八月一日所赐台翰,捧读再四,惶恐无地。” 《资治通鉴 周纪四》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
拜疏 | bàishū | 上奏章。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唐 韩愈《施先生墓铭》:“秩满当去,诸生輙拜疏乞留。”唐 陆龟蒙《和袭美腊后送内大德从勖游天台》:“若恋吾君先拜疏,为论台岳未封公。”清 黄遵宪《冯将军歌:“北门管钥赖将军,虎节重臣亲拜疏。” |
拜舞 | bàiwǔ | 跪拜与舞蹈。古代朝拜的礼节。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羣臣拜舞天颜舒,我王何忧能不移。”唐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紈细綺相追飞。”前书平话卷上:“(高皇)加四人官了,四人拜舞谢恩。”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一卷 赴伯升茶肆遇仁宗》借得蓝袍槐简,引见御前,叩首拜舞。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见天子坐殿上,爪牙森立。某拜舞已。上命赐坐,慰问殷勤。” |
拜匣 | bàixiá | 旧时放柬帖、封套等的长方形扁木匣,用于拜客或送礼。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当下开了拜匣,称出束修银伍钱,做个封筒封了。 |
拜谒 | bàiyè | 拜访谒见。参拜瞻仰(陵墓、碑碣等处)。《悼列宁》这几天你们已经看见有几万几十万劳动者来拜谒列宁同志的灵柩。 |
拜揖 | bàiyī | 打躬作揖。《笑林广记 偷肉》适为主人窥见,有意作耍他拜揖,好使帽内肉跌下地来。 |
鞴 | bài | 《说文》:“车絥也”。鞴,絥同。――《广韵》通“服、被、犕”“鞴、犕、被、服——古服字,去声,读犕(今简体字为备)。音近逼,即匐。《诗经·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转辗反侧。’服与侧为韵,《诗经》中服字,共有十六处,都作蒲北切下逼。不同今人读为房六切(伏)。古‘服’亦作犕。《易经·系辞下》:‘犕牛乘马。”犕为“马上鞍’。《汉书·外戚传》:‘取它郎 ,以被其马。’又改犕为‘被’。故《后汉书·彭宠传》有‘被马六匹’之语。由于鞍质为‘皮’……杜甫诗有‘我曹鞴马听晨鸡’之句。可见服、犕、被、鞴四字同音通假。 |
㗑 | bai | 用法同“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