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án

①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齐全。完全。智勇双全。求全责备。②整个,遍:全部。全国。全民。全神贯注。全心全意。③都:代表全来了。④使不受损伤;搭救保全:保全。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唐 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⑤姓。

全德

quándé

①道德上完美无缺。《庄子·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后汉书·桓荣传论》:“而佚廷议戚援,自居全德,意者以廉不足乎?”李贤注:“全德言无玷缺也。”宋 梅尧臣《叶大卿挽辞之三》:“终始为全德,生荣没也荣。” 胡适《三侠五义 序》:“向来小说家描写英雄,总要说的他像全德的天神一样,所以读者不能相信这种人材是真有的。”②全部特性。清 戴震《原善》:“通天地之全德,其见於思乎!”③德:古代特指天地化育万物的功能。亦可通“得”,指身形体态都没有什么缺欠。《庄子·德充符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全功

quángōng

①功业完美,泽被万物。《列子·天瑞》:“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张湛注:“全,犹备也。”《后汉书 袁绍传》诚以忠孝之节,道不两立,顾私怀己,不能全功。唐 韩愈《杏花诗》:“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②完满的功业。三国魏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幸蒙国朝将泰之运,荡平天下,怀集异类,喜得全功。” 明 唐顺之《公移·牌》:“又据报崇明沙上有续到贼船十六隻,登岸烧劫,乃是天心助顺,使此贼送死,輳成诸将全功也。”③谓成就功业。《水浒传第一一九回》:“已知将军边塞劳苦,损折弟兄。今已全功,实为万幸。”④保全身心之功。元 麻革《为乔子寿诗》:“守身为大节,寡欲是全功。”

全活

quánhuó

某些服务行业中一项工作的所有步骤,如理发师称剪发、洗发、刮脸、吹风等全部程序为全活。②保全,救活。《汉书·成帝纪》:"流民欲入关,辄籍内,所之郡国,谨遇以理,务有以全活之。"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汾水》:"训隐括知其难,立具言肃宗。肃宗从之,全活数千人。"《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二》初,雷有终既平贼,诛杀不已,(马)亮多所全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七》唐大理卿胡演进月囚帐,太宗诏,凡决死刑,京师五覆奏,诸州三覆奏,全活甚众。宋 苏轼《圣散子后序》:"圣散子主疾,功效非一,去年春,杭之民病,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清 方苞《狱中杂记》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别置一所以羁之,手足毋械。所全活可数计哉?③尽天年而终。汉王充《论衡·祸虚》:"若此言之,颜渊不当早夭,盗跖不当全活也。"

全济

quánjì

保全,救活。《后汉书·献帝纪》:“詔曰:‘未忍致汶于理,可杖五十。’自是之后,多得全济。”《资治通鉴 晋纪六》(陆)机以受(司马)颖全济之恩。且谓颖有时望,可与立功,遂留不去。《周书·艺术传论》:“姚僧垣诊候精审,名冠於一代,其所全济,固亦多焉。”唐 刘肃《大唐新语·持法》:“死家诉於主司,往往召履霜详究,多所全济。”

全军覆没

quánjūnfùmò

覆没:船翻沉。整个军队被消灭。比喻遭到彻底失败。《旧唐书 李希烈传》:“官军皆为其所败,荆南节使张伯仪全军覆没。”清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太监郭敬监军,诸将悉为所制,师无纪律,而宋濂朱冕全军覆没矣。

全力以赴

quánlìyǐfù

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进去。抗洪救灾,党政军民都要全力以赴。他全力以赴去做事,因此常常能够成功。清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以赴,好为苟难,遂成风俗。”

全民皆兵

quánmínjiēbīng

谓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目前全民皆兵是不必要的。王朔《痴人》:“我知道这种勾当已发展到五花八门、全民皆兵的程度。”

全躯

quánqū

保全自己的身体、生命。《汉书·司马迁传》:“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僕诚私心痛之。”西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清 龚自珍《明良论一》:“内外大小之臣,具思全躯保室家,不復有所作为。”郭沫若《海涛集·跨着东海》:“你虽然离开了祖国,离开了工作岗位,你不应该专门为全躯保妻子之计,便隐没下去的。”

全身quánshēn

①保全生命或名节。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夫养生者先须虑祸,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②整个身体。

全身远害quánshēnyuǎnhài为保全生命,远离灾害、危害之地。远:离。保全生命,远离灾害、危害之地。亦作“远害全身”、“全身远祸”、“潜身远祸”。《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序》:君子阳阳,闵周也。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适间这位贵友,途路之中,如此轻薄无状,岂是个全身远害的君子?二公不与他相交得也罢了。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不如弃了这官职,隐迹埋名,全身远害,岂不为美?”

全神贯注

quánshén'guànzhù

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叶圣陶《伊和他》他指着球里嵌着的花纹,相着伊又相着花纹,全神贯注的,十分喜悦的告诉伊。

全生

quánshēng

道家称保全自然赋予人的天性。《庄子·养生主》:“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全石

quánshí

整块石头。唐 柳宗元《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全实

quánshí

谓境域完整,地方富裕。《后汉书·袁绍传》:“绍每得詔书,患有不便於己,乃欲移天子自近,使説操以许下埤溼,洛阳残破,宜徙都甄城,以就全实。”《南史·垣护之》:“时交(交州)土全实,閎罢州还,资财鉅万。”

全受全归

quánshòuquánguī

封建礼教认为人的身体来自父母,应当终身洁身自爱,以没有受过污辱损害的身体回到父母生我时那样。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父母全而生之,于全而归之,可谓孝矣。”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只闻古有孝子曾参,全受全归,发肤无有毁伤者。”

全算

quánsuàn

全局计划。清 龚自珍《咏史诗》:“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全无心肝

quánwúxīngān

比喻不知羞耻。《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曰:‘叔保全无心肝。’”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婴宁》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

全物

quánwù

完整的食物。《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唐 杜甫《麂》诗:“乱世轻全物,微声及祸枢。”仇兆鳌注:“乱世重杀物而轻全物,全乃全活之全。”

全心全意

quánxīnquányì

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保留。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茅盾《鼓吹集》:“体验生活的时候,就应该全心全意生活,把找题材的心思完全搁起来。”

全宥

quányòu

宽赦过错或罪行,保全其生命。《后汉书·方术传下·华陀》:“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元年》:“若命有司穷究,则廷美罪不容诛。朕止令居守西洛,而廷美益怨望,出不逊语,始命迁房陵以全宥之。”

全佑

quányòu

保全,庇护。《晋书·宣帝纪》:“(魏武)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全真

quánzhēn

①保全天性。《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三国魏 嵇康《幽愤诗》:“志在守朴,养素全真。”《旧唐书·高祖纪》:“且老氏垂化,本贵冲虚,养志无为,遗情物外,全真守一,是谓玄门,驱驰世务,尤乖宗旨。”②即全真教。明 唐顺之《赠都督万鹿园四首次思节韵之一》:“几年枯寂学全真,一握兵机运鬼神。” 洪深《五奎桥第一幕》:“从前的全真道士,总多少还有点道德,至多不过是背着人偷偷地煨点肉吃罢了。”③指出家的道士。元 岳伯川《铁拐李楔子》:“油鑊虽热,全真不傍,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西游记第三七回》:“忽然钟南山来了个全真,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白云观》:“真人登州栖霞人,名处机,号长春子,年十九,为全真。”

全知全能

quánzhīquánnéng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要做到全知全能是不容易的。郭沫若《郑成功》第四章:“全知全能的主是大公无私的。”

quán

病好了,恢复健康:愈。可。

痊瘳

quánchōu

病好。《聊斋志异 婴宁》不然,拚以重赂,计必允遂。但得痊瘳,成事在我。

痊可

quánkě

疾病或创伤痊愈。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 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元刘君锡《来生债》楔子:“居士去了也,慢慢的调治病体痊可了呵。”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锺生》:“星驰而归,则母病绵惙,下丹药,渐就痊可。

痊平

quánpíng

痊愈平复。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一:"定州人崔务,坠马折足,医令取铜末和酒服之,遂痊平。"《太平广记》卷三一○引唐裴铏《传奇·张无颇》:"盖缘爱女有疾,一心钟念。知君有神膏,傥获痊平,实所愧戴。"前蜀 杜光庭《周庠员外助上元斋词》:"罪咎原释,疾苦痊平。"《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一》今者圣体(宋英宗)痊平,初临大政,举措云为,不可不审。

quán

古代用作祭品的纯色全牲。参见“牲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