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i

①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代):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②喻很多: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xīng)。

百般

bǎibān

同义词:千般。万般。各种各样。多样。①各种各样。宋 张抡《踏莎行 秋入云山》:“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②谓想尽或用尽一切方法。唐 韩愈《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十分;万分。

百般刁难

bǎibāndiāonàn

用各种手段使对方过不去。在谈判过程中,对方百般刁难,所以未能达成协议。郭戈《金瓶梅传奇 第十一回》:“柔玉不便道出自己身世,编个话儿与她道:‘奴家父母早逝,自幼跟哥嫂度日。只是嫂嫂容不得,百般刁难,与其受人凌辱,倒不如自寻清净,避开人世烦恼。’”

百般奉承

bǎibānfèngchéng

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元 关汉卿《金线池》:“巴不得接着子弟,就是钱龙入门,百般奉承他,常怕一个留他不住,怎么刚刚三日,便要赶他出门?”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六回:“那妇人枕边风月,比娼妓尤甚,百般奉承。”

百辟

bǎibì

①诸侯。《尚书·洛诰》:“汝其敬识百辟享,亦识其有不享。”孔传:“奉上谓之享。言汝为王,其当敬识百君诸侯之奉上者,亦识其有违上者。”《国语·鲁语上》:“其周公、 太公及百辟神祗实永饗而赖之。”韦昭注:“辟,君也。”《礼记·中庸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文选·张衡《东京赋》:“然后百辟乃入,司仪辨等,尊卑以班。”薛综注:“百辟,诸侯也。”《纪泰山铭》:百辟佥谋,唱余封禅。②百官。《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群下百辟,不谋同辞。《后汉书 袁绍传》道路以目,百辟钳口,尚书记期会,公卿充员品而已。《晋书 景帝纪》式是百辟,总齐庶事。《晋书 武帝纪》于是群公卿士,百辟庶僚,黎献陪隶,暨于百蛮君长…晋 刘琨《劝进表》冢宰摄其纲,百辟辅其政,四海想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宋书·孔琳之传》:“(徐)羡之内居朝右,外司辇毂,位任隆重,百辟所瞻。"《南史 本纪卷七梁武帝中》(太清元年夏四月)戊寅,百辟诣凤庄门奉表,三请三答,顿首,并如中大通元年故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三》不敌。③古代兵器。魏武帝曹操令制。以辟不祥,慑奸宄。《艺文类聚六十魏》:"往岁作百辟刀五枚,炼成,先以一与五官将(曹丕),其余四,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将与次与之。"

百步穿杨

bǎibùchuānyáng

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申为本领非常高强。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百步穿杨”。

《三国演义 第五十三回》云长吃了一惊,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今日只射盔缨,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也。

百不当一

bǎibùdāngyī

当:抵挡。一百个抵挡不住一个。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下》:“平易相远,山谷幽涧,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一。”

百不失一

bǎibùshīyī

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射箭或打枪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汉·王充《论衡·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他把算子一动,便晓得这人姓名,穷通寿夭,百不失一。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原来长万有一绝技,能掷戟于空中,高数丈,以手接之,百不失一。清·阮葵生《茶余客话·科举师弟之谊》古者尝以此观人,百不失一也。

百不一存

bǎibùyīcún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北周 宇文逌《<庾信集>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不一存。”《南史·蔡廓传附蔡兴宗》:“时士庶危惧,衣冠咸欲远徒,后皆流离外难,百不一存。”

百材

bǎicái

各种木材。《庄子·则阳》:“比之大泽,百材皆度;观於大山,木石同坛。”

百草

bǎicǎo

各种草类。亦指各种花木。《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寳成。”《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王充《论衡·幸偶》:“夫百草之类,皆有补益,遭医人採掇,成为良药。”南朝梁 江淹《杂体诗·王微》:“寂歷百草晦,欻吸鵾鷄悲。”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南唐 冯延巳《几日行云何处去》:“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宋 苏轼《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二》:“曾把四絃娱白傅(白居易),敢将百草鬭吴王 。

百昌

bǎichāng

指各种生物。《庄子·在宥》:“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犹百物也。”清 王夫之《连珠之三》:“百昌有所自兴,八音有所自兆。”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设有人,谓中国人之所崇拜者,不在无形而在实体,不在一宰而在百昌,斯其信崇,即为迷妄,则敢问无形一主,何以独为正神?”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ǎichǐgāntóu,

gèngjìnyībù

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宋·朱熹《答巩仲至书》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参见“百丈竿头”。

百川

bǎichuān

江河湖泽的总称。《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汉乐府 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晋 成公绥《大河赋》:“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於黄河。”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唐 李白《公无渡河诗》:“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宋 龚鼎臣《东原录》:“四瀆尊於百川,谓其发源而东,不假他水,直注於海也。”清 冯桂芬《致李伯相书》:“河名大清,百川朝宗,美瑞也。”

百川赴海

百川归海

bǎichuānfùhǎi

bǎichuānguīhǎi

百:表示多。川:江河。指条条江河流入大海,众多分散的事物汇聚在一处;比喻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西汉·刘安《淮南子·汜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百川归海”。《朱子语类·卷二·理气下》:“百川赴海而海不溢。”《建安文学》许多文士在饱经战乱之苦后,如百川赴海,相继奔往邺城,归附到曹氏(曹操)周围。清·毛奇龄《禹庙》:“一自百川归海后,长流风雨在江东。”

百辞莫辩

bǎicímòbiàn

指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鲁迅《准风月谈·后记》:“被责难者处于时势潮流之下,百辞莫辩,辩则反动更为证实。”

百代

bǎidài

指很长的岁月。《晋书 文帝纪》以为圣王作制,百代同风,褒德赏功,有自来矣。

百代过客

bǎidàiguòkè

指时间永远流逝。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明者,百代之过客也。”

百代文宗

bǎidàiwénzōng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晋书 陆机陆云传论》:“远超枚(枚乘)马(司马相如),高蹑王(王粲)刘(刘桢),百代文宗,一人而已。”

百读不厌

bǎidúbùyàn

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朱自清的文章写的太好了,令我百读不厌。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百堵皆作

bǎidǔjiēzuò

堵:墙;作:兴建。为许多房屋同时建造。《诗经·小雅·鸿雁》:“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百度

bǎidù

①百事;各种制度。《周文 襄王不许请隧》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尚书·旅獒》:“不役耳目,百度惟贞。” 晋 陆机《辨亡论》:“天人之分既定,百度之缺粗修。”《新唐书·陈子昂传》:“今百度已备,但刑急罔密,非为政之要。”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大君无为,而百度自治。” 犹百刻。指时间。《礼记·乐记》:“八风从律而不姦,百度得数而有常。”郑玄注:“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昼夜不失正也。” 多次。唐 元稹《追昔游诗》:“花园欲盛千场饮,水阁初成百度过。”宋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④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及最大的中文网站,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

百端

bǎiduān

①多种多样;百般。亦谓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史记·龟策列传》:"搏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十》(言)仲宣有心计,江表用兵,军中需索百端,皆预储蓄无阙。宋 苏轼《渔樵闲话录》下篇:"巧诈百端,甘为人之鹰犬以备指呼。"②百感,众多思绪。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唐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思之不可见,百端在中肠。"

百端待举

bǎiduāndàijǔ

很多事情要兴办。周恩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要点》:“经济建设是百端待举,但须有缓急轻重之分。”

百尔

bǎiěr

犹言诸位。亦指在位者。《诗·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明 方孝孺《白鹿洞规赞》:“百尔君子,公言是諏。”明 汤显祖《感宦籍赋》:“谓周行其必先,视百尔而岂后。”一切;所有。宋 李觏《袁州学记》:“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百二

bǎièr

以二敌百。一说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险固之地。宋 王清惠《满江红 词》:“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犹言一百挂零。③犹言百分之二。形容数量之少。

百二关河

百二河山

百二山河

bǎièrguānhé

bǎièrhéshān

bǎièrshānhé

百二:以二敌百。比喻山河险固之地。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金 元好问《岐阳》诗之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明·黄洪宪《山海关》诗:“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宁调元《清明忆亡友姚宏业》百二山河同败絮,两三亲友各飘萍。

百发百中

bǎifābǎizhòng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干人,皆日善射。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三回》:“原来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回见子牙,叩头在地:‘丞相妙计,百发百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凤姐的妙计百发百中,巴不得就见黛玉。”

百凡

bǎifán

犹凡百。泛指一切。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则愿你停嗔息怒,百凡照覰。”明 唐顺之《示刘副总兵牌》:“百凡仔细仔细,务算万全,无得轻敌。”《花月痕第三十九回》(荷生)随站起身道:“我今日初到,百凡没有头绪。”

百废待兴

bǎifèidàixīng

废:被废置的事情;待:等待;兴:兴办。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王颖《海外赤子》:“百废待兴,一下子怎么能抓得过来?”丁玲《沉痛地告别过去勇敢地面向未来——致青年人》:“过去的动乱,把国家推上灭亡的边缘。留给今天的困难,更是遍地荆棘,百废待兴。”

百废待举

百废具举

百废俱兴

百废具作

百废咸举

bǎifèidàijǔ

bǎifèijùjǔ

bǎifèijùxīng

bǎifèijùzuò

bǎifèixiánjǔ

百废:指各种荒废的事业;举:举办。各种废置的事业都等待重新办起来。同“百废俱举”。宋 王明清《挥麈录》卷一:“吴明可帅会稽,百废具举,独不传书。”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宋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建原庙以安祖考,正六宫而修典刑,百废具兴,多士爰集。”明 刘基《杭州路重修府治记》:“公受命来杭未及期月,威惠大行,百废咸举。吏民顺令,如臂使指。”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段公子》:“妹即为新庐舍,给饔飧,制衣履,二年之内,百废俱兴。”清 管同《恩县四女祠碑》:“阳湖孙使君督粮山东,起痿瞭矇,百废具作。”梁启超《敬告当道者》其有能如水野越前、井伊直弼之鞠躬尽瘁百废具举者乎?吴晗《海瑞罢官》:“百废待举,他不出头做主,实在令人着急。”

百福

bǎifú

犹多福。《诗·大雅·假乐》:“干禄百福,子孙千亿。”《墨子·鲁问》:“今以一豚祭,而求百福於鬼神。”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殃销祸散百福并,从此直至耇与鲐。” 明 徐复祚《投梭记·大会》:“捧云浆,谩歌百福受天庆,喜江东新造,典午重昌。” 

百感交集

bǎigǎnjiāojí

指无数感想交融汇集在一起,形容心情复杂,感慨无比。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错误!未指定文件名。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百感交集”。唐弢《回顾》:“重读了鲁迅先生写给我的几封信,放下《鲁迅书信集》,百感交集,往事又浮上脑海,心情不由自主的沉重起来。”

百工

bǎigōng

西周时指工奴,泛指手工业工人,各种工匠。《周文 召公谏厉王止谤》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论语·子张篇》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唐 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众官,百官,古代官的总称。错误!未指定文件名。《周文 敬姜论劳逸》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後即安。《尚书 尧》允理(治理)百工。 各种手艺(百,虚指,言其多)

百谷

bǎigǔ

谷类的总称。百,举成数而言,谓众多。《尚书·舜》:“帝曰:弃,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时百穀。”《诗·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周文 展禽论祀爰居》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唐 褚亮《雩祀乐章·雍和》:“百穀斯登,万箱攸荐。”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第十六》:“凡民以有易无,使市官平之,皆以稻、麦、百穀、竹、木……笔楮使相当。” 指众谷之水。《老子·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文选·宋玉《高唐赋》:“遇天雨之新霽兮,观百谷之俱集。” 李善注:“百谷者,众谷杂水至山之下。”唐 刘禹锡《重送浙西李相公新加旌旄诗:“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三茅。”

百谷王

bǎigǔwáng

指江海。百谷之水必趋江海,故称。《老子·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唐 薛用弱《集异记补编·蒋琛》:“自怜休退五湖客,何幸追陪百谷王。”

百官

bǎiguān

各种官吏。《孟子·滕文公上父兄百官皆不欲。《晋书 怀帝纪》百官士庶死者三万余人。

百骸

bǎihái

指人的各种骨骼或全身。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成玄英疏:“百骸,百骨节也。”唐 白居易《何处堪避暑》诗:“从心至百骸,无一不自由。”《懿行集》百骸未成人,母身如在狱。

百花

bǎihuā

亦作“百华”。各种花。北周 庾信《忽见槟榔诗》:“緑房千子熟,紫穗百花开。”唐 熊孺登《祗役遇风谢湘中春色诗》:“应被百华撩乱笑,比来天地一閒人。”唐 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宋 梅尧臣《依韵和李密学会流杯亭》:“来从百花底,转向众宾前。”宋 郑思肖《寒菊/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郭小川《投入火热的斗争诗》:“就连梦,都像百花盛开的旷野,那般清新。”

百花齐放

bǎihuāqífàng

百花:泛指各种花卉;齐:同时。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清 无名氏 《自序》:“百花齐放,皇州春色,尽属春官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镜花缘》凡一百回,大略叙武后於寒中欲赏花,诏百花齐放;花神不敢抗命,从之,然又获天谴,谪於人间,为百女子。”

百花生日

bǎihuāshēngrì

旧指阴历二月十二日,即花朝。清·秦味芸《月令粹编》卷五:“《陶朱公书》:‘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清 吴趼人《情变》第八回:每年二月十二日,相传是百花生日。

百花盛开

bǎihuāshèngkaī

百花:泛指各种花卉,形容很多花;盛:茂盛、旺盛的意思。形容春天到来、气象万千的盛大喜悦。

百花吐艳

bǎihuātǔyàn

百花发出艳丽色彩。亦谓放射光辉。南朝梁·简文帝《梅花赋》:“吐艳四照之林,舒荣五衢之路。”前蜀·韦庄《捣练篇》:“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擣衣曲。”宋·苏轼《夜泛西湖五绝》之一:“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百花争妍

百花争艳

bǎihuāzhēngyán

Bǎihuāzhēngyàn

妍:美;艳。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奇斗艳。形容繁花盛开;生气勃勃的景象。指各种花草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形容花的颜色、姿态很多。北方的夏天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春风一到,公园里百花争妍。冯德英《苦菜花》第六章:“尽管外面是冰天雪地,屋内却是百花争妍,春光灿烂。”

百喙莫辩

百口莫辩

bǎihuìmòbiàn

bǎikǒumòbiàn

指纵有众多的嘴也不能辩解。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七十一回》素臣一段议论,如老吏断狱,使刘邦百喙莫辩。宋·陈亮《谢何正言启》:“谤出事情之外,百喙莫辩;变生意料之余,三肱并折。”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二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众口皆诋其非,百喙难明此谤。

百喙难辞

bǎihuìnáncí

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清·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江自以卖城之罪百喙难辞,因乘间自尽。”

百卉千葩

bǎihuìqiānpā

常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景象繁荣兴盛。公园内百卉千葩争相吸引游人的目光。明 无名氏《紫微宫》第二折:“仲冬佳节景堪褒,百卉千葩逞艳妖。”

百济

bǎijì

古国名。在今朝鲜境内。《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宣政元年冬十月)戊子,百济遣使朝贡。

百家

bǎijiā

①指许多人家、家族或家庭。②各种学术流派(原指春秋战国时代的各种思想流派) 司马迁《五帝本纪赞》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

百家争鸣

bǎijiāzhēngmíng

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所具有代表性的家族,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没有百家争鸣,就没有科学的繁荣和理论的发展。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自春秋末年以来,中国的思想得到一个极大的开放,呈现出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结

bǎijié

①用碎布缀成的衣服。②形容衣多补缀。③一种联迭成扣的织物。④指心中各种郁结。《花月痕第三十六回》荷生拆开信,抽出一张色笺,看了一会,眉头百结,⑤丁香的别名。

百金

bǎijīn

形容钱多。亦指昂贵的价值。清 屈复《偶然作》:“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百举百全

bǎijǔbǎiquán

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夫智者审于量主,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宋·陈亮《酌古论·邓禹》:“不然,则安能百举百全而未偿小欰屿!”

百钧

bǎijūn

三千斤。形容非常重。钧,古重量单位,三十斤为钧。《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赵岐注:“百钧,三千斤也。”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梦》:“婢子许大,身如百钧重,我脆弱不堪。”

百痾

bǎikē

指各种疾病。比喻各种宿怨。《后汉书·袁绍传》:“愿捐弃百痾,追摄旧义,复为母子昆弟如初。”晋 葛洪《抱朴子·道意》:“若养之失和,伐之不解,百痾缘隙而结,荣卫竭而不悟。”晋 葛洪 《酒诫》:“起众患於须臾,结百痾於膏肓。”

百孔千疮

bǎikǒngqiānchuāng

原形容到处都是漏洞和创口,后也比喻局势败坏或破坏严重;也比喻弱点、毛病很多。·韩愈与孟尚书书》:“汉室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百口难分

百口莫辩

bǎikǒunánfēn

bǎikǒumòbiàn

指即使有一百张嘴也难分辩清楚。大家怀疑的目光,令小红百口莫辩,她委屈地留下了眼泪。宋·刘过《建康狱中上吴居父》:“虽有百口而莫辩其辜。”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三回:“这‘薄幸’两字,我也百口难分了!”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大虹村》:“细细幻形以挫辱之耳,然自此百口莫辩矣。”

百口同声

bǎikǒutóngshēng

大家所说的都一样。他们百口同声,一致推选你为救险队长。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时已亭午,小珠跌坐坟下,哭个不住。末后秃头与跟人劝止,大众百口同声,小珠方停了哭,谢了善人村父老,就到秃头家来。”

百揆

bǎikuí

①总理国政之官。《尚书·舜》:“纳于百揆,百揆时叙。”蔡沉集传:“百揆者,揆度庶政之官,惟唐虞有之,犹周之冢宰也。”《旧唐书·代宗纪》:“唐虞之际,内有百揆,庶政惟和。” 宋 王安石《夔说》:“将有治于天下,则可以无相乎,故命禹以宅百揆也。”明 张居正赠毕石庵宰朝邑叙:“昔者帝舜起匹夫,摄百揆。及为天子,闢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好问,好察邇言。”②指各种政务。《后汉书·张衡传》:“百揆允当,庶绩咸熙。”《魏书·世祖纪上》:“太宗有疾,命帝总摄百揆。”《旧唐书·卢杞传》:“吉州长史卢杞,外矫俭简,内藏奸邪,三年擅权,百揆失序,恶直丑正,乱国殄人。”《资治通鉴·唐代宗永泰元年》:“长安城中白昼椎剽,吏不敢詰,官乱职废,将堕卒暴,百揆隳剌,如沸粥纷麻。”胡三省注:“唐虞有百揆之官。孔安国曰:揆,度也。度百事,总百官。此所谓百揆,盖言百官之事也。”③百官。《晋书 文帝纪》公有济六合之勋,加以茂德,实总百揆,允厘庶政。晋 刘琨《劝进表》百揆时叙于上,四门穆穆于下。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桓公(桓温)语嘉宾(郗超):‘阿源(殷浩)有德有言,向使作令僕,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下》宾于四门,百揆时叙。《新唐书·高祖纪》:“戊辰,隋帝(杨侑)进唐王(李渊)位相国,总百揆,备九锡。”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与成君瓘书》:“云‘嗣王’,谓五年太子晃(拓跋晃)副理万机,总统百揆也。”何启 胡礼垣《新政论议》:“吾故首则曰,择百揆以协同寅。”

百里

bǎilǐ

①一百里。谓距离甚远。②古时诸侯封地范围。《汉书 王莽传》是故成王之于周公也,度百里之限,越九锡之检。③亦谓地小。④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⑤借指县令。⑥宝剑名。⑦.复姓。春秋秦有百里奚。

百里挑一

bǎilǐtiāoyī

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不可多得。清·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 第八十四回》都像宝丫头那样心胸儿脾气儿,真是百里挑一的。

百里奚

bǎilǐxī

百里奚(约前725—公元前621年),姜姓,百里氏,名奚,字子明,号五羖大夫,春秋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北)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原为虞国大夫。晋灭虞被俘,后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臣妾之一送往秦国。逃亡到宛,被楚人所执。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赎出,用上大夫,故称“五羖大夫”。是辅佐秦穆公称霸的重臣。秦 李斯《谏逐客书》: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孟子·告子下》“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史记 淮阴侯列传》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

百里之才

bǎilǐzhīcái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后称才能平常的人。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唐·骆宾王《饯郑安阳入蜀》地是三八俗,人非百里才。

百里之命

bǎilǐzhīmìng

指国君的政令。百里,指诸侯国。《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资治通鉴·光武帝建武五年》:“平敌将军庞萌,为人逊顺,帝信爱之。常称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庞萌是也。’”《资治通鉴 晋纪十四》(晋元)帝跣而执其手曰:“茂弘(指王导),方寄卿以百里之命,是何言邪!”

百炼成钢

bǎiliànchénggāng

指铁经过反复锤炼才成为坚韧的钢,比喻经过长期艰苦的锻炼,变得非常坚强。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七章》他周大勇的战士却在战争中百炼成钢,精通了打击敌人的本领。

百僚

百寮

bǎiliáo

百官。《尚书·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孔传:“僚、工,皆官也。”《汉书 王莽传》“莽虽克让,朝所宜章,以时加赏,明重元功,无使百僚元元失望。”“臣愚以为,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内为职,而无印信,名实不副。”《后汉书·邓彪传》:“彪在位清白,为百僚式。”《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晋书 文帝纪》天子既以帝三世宰辅,政非己出,情不能安,又虑废辱,将临轩召百僚而行放黜。《晋书 孝武帝纪》群后率职,百僚勤政。《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而素严断临下,加之默识强记,百僚战栗,不敢为非。”《新五代史·周太祖纪》:“文武百寮,六军将校,议择贤明,以承大统。”宋 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群臣百寮,窥见此指,多言用兵。”张怀奇《颐和园词》:“云栏月树似南朝,斑扇当楼拥百僚。”一说,一种奴隶。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关于中国古史研究中的两个问题》:“百僚的‘僚’分明是‘隶臣僚’的僚,是一种奴隶。”

百了千当

bǎiliǎoqiāndāng

比喻妥贴,有着落。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普鉴佛慈禅师》:“不如屏净尘缘,竖起脊梁骨,著些精彩,究教七穿八穴,百了千当,向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养。”

百龄

bǎilíng

犹百年。指长久的岁月。亦指人的一生。 汉 蔡邕《翠鸟诗》:“驯心託君素,雌雄保百龄。”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徵圣》:“百龄影徂,千载心在。”唐 王勃《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阁饯别序》:“捨簪笏於百龄,奉晨昏於万里。” 唐 李德裕《寄题惠林李侍郎旧馆》诗:“百龄惟待尽,一世乐长贫。”

百龄眉寿

bǎilíngméishòu

祝人长命百岁的颂词。眉寿,指高寿。唐·虞世南《琵琶赋》:“愿百龄兮眉寿,重千金之巧笑。”

百伶百俐

bǎilíngbǎilì

亦百能百俐,形容非常聪明乖巧。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九 杨谦之客舫遇侠僧》且说这李氏,非但生得妖娆美貌,又兼禀性温柔,百能百俐。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颜色,女工针指,却也百伶百俐;只是心有些狠素。”《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第六回》:你家这姐姐,端的百伶百俐,不枉了好个妇女。到明日,不知什么有福的人受的他起。

百六

bǎiliù

①古代以为厄运。《前书音义》曰:“四千五百岁为一元,一元之中有九厄,阳厄五,阴厄四。阳为旱,阴为水。”初入元百六岁有阳厄,故曰“百六之厄”。《汉书 王莽传中》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国用不足,民人骚动。《后汉书 董卓列传》赞曰:百六有会,《过》、《剥》成灾。②寒食日的别称。

百禄

bǎilù

①犹多福。《诗·小雅·天保》:“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隋书·音乐志中》:“降斯百禄,惟响惟应。”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序》:“自佐邑从军,连牧二郡,不以寒暑而易其心,宜乎荷百禄,号良二千石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诏书》:“速即丢魔鬼,归亲爷,方可受天百禄也。”参见“百福”。②小儿出生满百日举行的贺宴。《再生缘 第二十回》:“媳妇们俱坐罢,今日孙儿百禄,友戚齐临,可谓合欢矣!”参见“百晬”。

百虑一致

bǎilǜyīzhì

谓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语出《易·繫辞下》:“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北史·魏纪三·孝文帝纪论》:“及躬总大政,一日万机,十许年间,曾不暇给,殊涂同归,百虑一致。”

百蛮

bǎimán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后也泛称其他少数民族。《诗·大雅·韩奕》:“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毛传:“因时百蛮,长是蛮服之百国也。”《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方外内乡,百蛮宾服,殊俗慕义,八州怀德。”《汉书 王莽传》四海奔走,百蛮并臻,辞去之日,莫不陨涕。《晋书 武帝纪》于是群公卿士,百辟庶僚,黎献陪隶,暨于百蛮君长…《旧唐书·辛替否传》:“千里万里,贡赋於郊;九夷百蛮,归款於闕。”元汤式《赏花时·送人回镇淮安曲》:“铁瓮金墉壮九关,铜柱楼船控百蛮,江静波澜。”清 陈玉树《乙未夏拟李义山重有感诗》:“越甲鸣君情共愤,百蛮终献吉光裘。”

百媚

bǎimèi

形容极其妩媚。《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淳于王歌》:“百媚在城中,千媚在中央。”唐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宋 贺铸《点绛唇词》:“见面无多,坐来百媚生餘态。”元 王实甫《西厢记 第一本第三折》:“可喜娘的脸儿百媚生,兀的不引了人魂灵。”清 黄燮清《吴江妪诗》:“四座各自媚,百媚销一巵。”

百媚千娇

bǎimèiqiānjiāo

媚、娇:美好。形容女子姿态美好。南朝陈 徐陵《杂曲》诗:“绿黛红颜两相发,千娇百态情无歇。”唐 张文成《游仙窟》:“千娇百媚,造次无可比方;弱体轻身,谈之不能备尽。”元 孔文昇《折桂令 赠千金奴》倾国倾城,百媚千娇。

百年

bǎinián

①指很多年。百年大计。明·归有光《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②指人的一生,一辈子。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唐 杜甫《有客(一作宾至)》:“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唐 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指晚年)唐·元稹《遣悲怀三首 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宋 辛弃疾《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清 查慎行《秋感》:“人生百年中,孰是保初质。就衰水赴壑,驻景戈挽日。”③指百岁的人。《晋书 武帝纪》“见长吏,观风俗,协礼律,考度量,存问耆老,亲见百年。”

百年不遇

百年难遇

bǎiniánbùyù

bǎiniánnányù

一百年也碰不到,形容很少见到或很少出现。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三回:“咱学生奉御差来送小姐一场,也是百年难遇。”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把这等终身要紧的大事,百年难遇的良缘,倒扔开自己。”《花城1981年第1期》松花江万万不会来这么一次百年不遇的武开江。老舍《龙须沟第三幕》:“不是要开大会吗?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开会去。”

百年大计

bǎiniándàjì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何忍假数百年社稷之大计,以为一日之侥幸,而徒以累陛下哉!”清·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数月之间,而其权力已深入巩固,而百年大计于以定矣。”

百年大业

bǎiniándàyè

关系到长远利益的重要计划或措施。同“百年大计”。

百年树人

bǎiniánshùrén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古人都知道百年树人的道理,我们更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百年谐老

bǎiniánxiélǎo

夫妻共同生活到老。总只是朝云暮潮。呀,总不如百年谐老。《全元散曲·集贤宾·皂罗袍》:“美满恩深情厚,原百年谐老,共守白头。”

百年之柄

bǎiniánzhībǐng

柄:权柄。形容长久的大权。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班彪传》:“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百年之好

百岁之好

bǎiniánzhīhǎo

bǎisuìzhīhǎo

好:友爱。永久的好合。永久而美满的结合。指男女结为夫妻。我们诚挚的祝福这对新婚夫妇能同舟共济,修成百年之好。他们历经磨难,终于结成百岁之好。宋 罗烨《醉翁谈录 张氏夜奔吕星哥》:“今宁随君远奔,以结百年之好。”明 屠隆《昙花记 士女私奔》:“亦雅慕其才藻,故将图百岁之好,非仅邀一夕之欢。”

百年之后

bǎiniánzhīhòu

对死的讳称。《曹操集·卷二·军谯令》:“为存者立庙,使视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俺女儿百年之后,可往俺刘家坟里埋也,去他张家坟里埋?”鲁迅《“题未定”草(五)》您百年之后,安葬何处?

百念皆灰

bǎiniànjiēhuī

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八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归见老母。”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八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归见老母。

百品千条

bǎipǐnqiāntiáo

指繁多的名目。《南史 齐纪下 废帝东昏侯》:“又订出雄雉头、鹤氅、白鹭縗,百品千条,无复穷已。”

百巧千穷

bǎiqiǎoqiānqióng

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宋 陈师道《早起》诗:“有家无食违高枕,百巧千穷只短檠。”

百舌之声

bǎishézhīshēng

比喻唠叨、多嘴。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也。”

百舍重茧

bǎishèchóngjiǎn

形容走远道的辛苦。《尸子 止楚师》:“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般。”

百身何赎

百身莫赎

bǎishēnhéshú

bǎishēnmòshú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意思是表示极沉痛地悼念。《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南朝梁·刘令娴《祭夫徐敬业文》一见无期,百身何赎。唐 白居易《祭崔相公文》:“丘园未归,馆舍先捐。百身莫赎,一梦不还。”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三家店词》:“一将有余魏武帝,百身莫赎楚怀王。”

百神

bǎishén

指各种神灵。《诗·周颂·时迈》:“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孟子·万章上》:“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汉书·杜邺传》:“上帝百神收还威怒,禎祥福禄何嫌不报。”《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明神上帝是讨是督,山川百神是纠是殛。《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天网绝而复续,国步屯而更康,百神有主,不失旧物。宋 苏辙《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二》:“胡为嗜一饱,坐使百神哭。”清 顾炎武《恭谒孝陵诗》:“正寝朝羣后,空城走百神。”

百世

bǎishì

很多世代;很长时期(一世,三十年)。流芳百世。《礼记·中庸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百世之怨也。《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晋书·文帝纪》:“所以藩翼王畿,垂祚百世也。”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斯固百世之遇也。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百世不磨

bǎishìbùmó

磨:消灭,磨灭。千秋万代永不磨灭。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论》:“千里之差,兴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唐 韩愈《送穷文》吾立子名,百世不磨。

百世之师

bǎishìzhīshī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宋·陆游《贺薛安抚兼制置启》卓为百世之师;杰作雄辞,散落四夷之远。

百氏

bǎishì

犹言诸子百家。《汉书·叙传下》:“纬六经,缀道纲,总百氏,赞篇章。”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南朝梁 江淹《知己赋》:“採图辨纬,游璣访历,潜志百氏,沉神六经。”唐 韩愈《仪礼》:“百氏杂家,尚有可取,况圣人之制度邪!”宋 曾巩徐干《中论 目录序》:“盖承周衰及秦灭学之餘,百氏杂家与圣人之道并传。”清 胡凤丹 重刻《日损斋笔记 序》:“非贯穿经史,沉浸百氏,莫能道其单词。”

百事

bǎishì

各种事务;事事。《尚书·舜》“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孔传:“舜举八凯,使揆度百事,百事时叙,无废事业。”《史记·淮阴侯列传》:“审豪氂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唐 元稹《遣悲怀诗 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唐·元稹《遣悲怀三首 其二》: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吕公忌曰:‘九日天明时,以片餻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茅盾《子夜十七》:“我就是百事无味,心神不安!”

百司

bǎisī

大臣,王公以下百官的总称。《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黄龙元年(229)春,公卿百司皆劝权正尊号。《宋书 本纪武帝上》先是,朝廷承晋氏乱政,百司纵弛,桓玄虽欲厘整,而众莫从之。《明史·海瑞传》百司惴恐,多患若之。

百斯男

bǎisīnán

即百男,极言生子之多。《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九》恭惟陛下(宋高宗)克己忧勤,备尝艰难,春秋鼎盛,自当则百斯男。

百思不得其解

百思不解

百思莫解

bǎisībùdéqíjiě

bǎisībùjiě

bǎisīmòjiě

百:多次;解:理解。多次、反复地思考也无法理解。表示对事情感到十分意外或十分复杂,不可思议,也比喻对事情百般思索也没有结果。这道奥数题太难了,媛媛去问爸爸,爸爸也不懂,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解故矣。”清 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李准《李双双》:“小王在一边,如坐针毡,百思莫解。”邹韬奋《抗战以来·审查老爷对文艺的贡献》这真是令人百思莫解。

百兽

bǎishòu

众兽。《周礼·地官·囿人》:“囿人掌囿游之兽禁,牧百兽。”班固《西都赋》:“六师发逐,百兽骇殫。”唐 韩愈《猛虎行》:“猛虎虽云恶,亦各有匹儕。羣行深谷閒,百兽望风低。”宋 苏轼《司竹监烧苇园因召都巡检以其徒会猎园下诗》:“黄狐老兔最狡捷,卖侮百兽常矜夸。”续范亭《射猎诗》:“声威远播百兽惊,南山狐狸不敢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参见“百兽率舞”。

百兽率舞

bǎishòushuàiwǔ

各种野兽一起起舞,形容天下太平。《尚书·舜典》:“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史记·夏本纪》:“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 第三四回》:“大礼告成,伺候各官,循例三呼,国乐以外,杂以军乐,仿佛有凤凰来仪,百兽率舞景象。”《红楼梦 第四一回》:“黛玉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百岁千秋

bǎisuìqiānqiū

一百年,一千载。形容岁月漫长,历时很久。明 康海《王兰卿》第三折:“便活到百岁千秋索一死,则不如另寻个身计。”明 康海《王兰卿》第三折:“便活到百岁千秋索一死,则不如另寻个身计。”

百岁之好

bǎisuìzhīhǎo

好:友爱。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妻。他们历经磨难,终于结成百岁之好。明 屠隆《昙花记 士女私奔》:“亦雅慕其才藻,故将图百岁之好,非仅邀一夕之欢。”

百体

bǎitǐ

①人体的各个部分。《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庄子·田子方》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夫人生百体坚彊,手足便利,耳目聪明而心圣智,岂非士之愿与?” 唐 白居易《隐几诗》:“百体如槁木,兀然无所知。”宋 何薳《青渚纪闻·杨醇叟道术》:“此人面如美玉琢成,百体完就,无一不佳者。” ②百官的部属。《国语·郑语》:“合十数以训百体。”韦昭注:“贾唐云:‘百体,百官各有体属也。’”③书法的百种书体。南朝梁 庾元威《论书》:“湘东王遣沮阳令韦仲定为九十一种,次功曹谢善勛增其九法,合成百体。”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广知》:“百体中有悬针书……半草书。”

百万雄师

bǎiwànxióngshī

雄:威武雄壮;师:军队。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宋 张载《庆州大顺城记》:“百万雄师,莫可以前。”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茫,百万雄师过大江。

百王

bǎiwáng

历代帝王。《荀子·不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汉书·董仲舒传》:“盖闻五帝三王之道,改制作乐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晋纪总论》今晋之兴也,功烈于百王,事捷于三代。南朝梁 沉约《光宅寺刹下铭》:“濡足万古,援手百王。”《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百王制度,基址尚存。今若因循,为功易立。《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时危所以贞固,运泰所以光熙,斯乃千载同风,百王不刊之道也。唐 广宣《禁中法会应制诗》:“道场三教会,心地百王期。”明 何景明《郊观诗》:“神祇二后配,礼乐百王殊。”

百味

bǎiwèi

①各种食品和滋味。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身被轻煖,口厌百味。”吕向注:“百味,谓调和百种也。”唐 韩愈《苦寒诗》:“草木不復抽,百味失苦甜。”《西游记第六九回》古云珍馐百味,美禄千锺。②旧木砧(板)的别名。见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故木砧》

百无聊赖

bǎiwúliáolài

思想情感没有依托,精神极度空虚无聊。汉·蔡琰《悲愤 诗》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赖振学编历史电视剧小说《赖国传奇 第36回楚王反目》在百无聊赖中,叔颖随手抓了一支箭,射向空中,惊得探子心惊胆跳。

百无一成

bǎiwúyīchéng

百:很多;成:成就。指一事无成。清 曾国藩《复陈右铭太守书》:“在军日久,举业益荒,忽忽衰老,百无一成。”

百无一能

bǎiwúyīnéng

什么都不会做。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2回:“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百无一是

bǎiwúyīshì

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此人做事百无一是,如若重用应当三思而后行。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百无一用

bǎiwúyīyòng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清 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在外面百无一用,只有帮着操持家务。”

百物

bǎiwù

犹万物。亦指各种货物。《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顓頊能脩之。”王符《潜夫论·务本》:“六畜生於时,百物聚於野,此富国之本也。” 唐 韩愈《独钓诗之四》:“秋半百物变,溪鱼去不来。”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清明上河图》:“店肆所鬻,则若酒若饌若香若药若杂货百物,皆有题扁名氏,字画纤细,几至不可辨识。”鲁迅《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向来所遭遇的呢,借了安特来夫的话来说,是‘没有花,没有诗’,就只有百物昂贵。”

百戏

bǎixì

古代杂技的总称。《晋书 武帝纪》省郡国御调,禁乐府靡丽百戏之伎及雕文游畋之具。

百姓

bǎixìng

①百官。②人民;民众。《晋书 元帝纪》天下凋弊,加以灾荒,百姓困穷,国用并匮,吴郡饥人死者百数。

百业萧条

bǎiyèxiāotiáo

萧条:冷落、凋敝。指各行各业都很冷落、不兴旺。形容社会的衰败。由于金融危机的缘故,造成了经济动荡,百业萧条。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在一切蒋介石统治区域,贪污遍地,特务横行,捐税繁重,物价高涨,经济破产,百业萧条,征兵征粮,怨声载道。”

百依百从

bǎiyībǎicóng

百:比喻很多;依:顺从;从:跟从。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味顺从。对孩子百依百从是不行的。杨纤如《伞》:“讨厌他过于粗暴鲁莽,常办错事,喜爱他忠实听话,百依百从。”

百役

bǎiyì

①所有战役。《左传·襄公十四年》:“自是以來, 晉 之百役,與我諸戎相繼于時,以從執政。”②指各种劳役。汉 扬雄《逐贫赋身服百役,手足胼胝。

百越

bǎiyuè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各部落各有名称,而统称百越,也叫百粤。西汉 贾谊《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唐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唐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百战

bǎizhàn

多次作战。参见“身经百战”。《吴子·料敌》:“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怠。”《晋书·索綝传》:“大小百战,綝手擒贼帅李羌。” 唐 罗虬《比红儿诗之六九》:“几抛云髻恨金墉,泪洗花颜百战中。”宋 王安石《乌江亭诗》:“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迴。”清 昭槤《啸亭续录·超勇亲王》:“王阵擒贼首二,皆百战渠魁,贼帅小策零堕骑,裸身跨白驼遁。”

百丈

bǎizhàng

①极言高、深或远。汉 枚乘《七发》:“上有千仞之峯,下临百丈之谿。” 南朝梁 沉约《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唐 韩愈《次同冠峡诗》:“落英千尺堕,游丝百丈飘。”《北史·西域传·小月氏国》:“其(小月氏国)城东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谓百丈佛图也。”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②牵船的篾缆。《宋书·朱超石传》:“时军人缘河南岸,牵百丈,河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为虏所杀略。”唐 杜甫《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宋 程大昌《演繁露·百丈》:“杜诗舟行多用百丈,问之蜀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为大瓣,以麻索连贯其际,以为牵具,是名‘百丈’。”《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从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顺风,方使得布帆,风略小些,便要扯着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来就是縴子。”清 黄遵宪《下水船歌》:“百丈横牵上瀨舟,三朝三暮见黄牛。”③借指井绳。唐 杜甫《铜瓶诗》:“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④唐代名僧怀海,住洪州百丈山,因以为号,称“百丈禅师”。

百丈竿头

bǎizhànggāntóu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百丈竿头,不进则退。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景岑禅师》:“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参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身何赎

bǎishēnhéshú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南朝·梁·刘令娴《祭夫徐敬业文》一见无期,百身何赎。参见“人百其身”

百事大吉

bǎishìdàjí

指一切顺利;平安无事。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桃符获罪》:“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桃符获罪》:“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聂绀弩《鲁迅——思想革命与民族革命的创导者》然而献出了粟米麻线,果真就天下太平,百事大吉了么?

百世不磨

bǎishìbùmó

磨:消灭,磨灭。名垂久远,永不磨灭。《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千里之差,兴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论》:“千里之差,兴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唐·韩愈《送穷文》吾立子名,百世不磨。

百世之师

bǎishìzhīshī

指后世百代人的老师;比喻道德高尚,知识渊博且可为百代师表的人。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百世之师”。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宋·陆游《贺薛安抚兼制置启》:“磁言崇义,卓为百世之师;杰作雄辞,散落四夷之远。”

百思不解

百思莫解

bǎisībùjiě

bǎisīmòjiě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清·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李准《李双双》:“ 小王在一边,如坐针毡,百思莫解。”

百兽率舞

bǎishòushuàiwǔ

各种野兽一起起舞,形容天下太平。《尚书·舜典》:“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史记·夏本纪》:“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四回》:“大礼告成,伺候各官,循例三呼,国乐以外,杂以军乐,仿佛有凤凰来仪,百兽率舞景象。”《红楼梦第四一回》:“黛玉笑道:‘当日舜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百听不厌

bǎitīngbùyàn

形容乐曲或歌曲好听,使人听多少遍也不厌烦。

百万雄师

bǎiwànxióngshī

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宋·张载《庆州大顺城记》:“百万雄师,莫可以前。”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百闻不如一见

bǎiwénbùrúyījiàn

本义是听到很多次也不如见到一次(闻:听见),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别人说的更为确切可靠。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成语“百闻不如一见”即出自于此。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我也久闻玄妙观是个名胜,乐得去逛一逛。谁知到得观前,大失所望,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反义词:贵耳贱目。

百无禁忌

bǎiwújìnjì

百:所有的,不论什么;禁忌:忌讳。什么都不忌讳。什么都不忌讳。他豪爽耿直,说话办事直来直去,百无禁忌。小孩子说话,百无禁忌,你又何必当真呢?

百无聊赖

bǎiwúliáolài

聊赖:依赖,指生活或情感上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形容人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空虚无聊。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遣人与子书刻期兵至举火为应。”东晋·刘宋·裴松之注引《典略》:“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鸣于地中,梯冲舞吾楼上。日穷月蹴,无所聊赖。”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百无聊赖”。清·丁叔雅《将归岭南留别》诗:“百无聊赖过零丁,遥睇中原一发青。”鲁迅《彷徨·伤逝》:“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

百无一能

bǎiwúyīnéng

指什么都不会做。明·施耐庵《水浒全第三十二回》:“宋江道:‘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五回》:我是百无一能,年纪又大了。贤弟,你少年英敏,可细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宦途相见。

百无一失

bǎiwúyīshī

形容有充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这项任务很重要,不仅要完成,还要做到百无一失。汉·王充《论衡·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参见“万无一失”

百执

百执事

bǎizhí

bǎizhíshì

犹百官。《尚书·盘庚下》:“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国语·吴语》:“王总其百执事,以奉其社稷之祭。”韦昭注引贾逵曰:“百执事,百官。”唐 韩愈《东都遇春》诗:"在庭百执事,奉职各祗敬。"《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七》大臣争竞而朋党之患萌,百执窥觎而浸润之奸作。

百无一是

bǎiwúyīshì

指干一百件事,也没有做对一件,形容全都做错了,一无是处。此人做事百无一是,如若重用应当三思而后行。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百无一用

bǎiwúyīyòng

指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清·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百星不如一月

bǎixīngbùrúyīyuè

指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淮南子·说林训》:“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yǒu)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百行

bǎixíng

各种品行。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

百业萧条

bǎiyèxiāotiáo

萧条:冷落、凋敝。指各行各业都很冷落、不兴旺。形容社会的衰败。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在一切蒋介石统治区域,贪污遍地,特务横行,捐税繁重,物价高涨,经济破产,百业萧条,征兵征粮,怨声载道。”

百依百顺

百衣百随

bǎiyībǎishùn

bǎiyībǎisuí

依、顺:顺从。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三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自此百衣百随的,不敢倔强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九回》:从小时父亲去世的早,又无同胞兄弟,寡母独守此女,娇养溺爱,不啻珍宝,凡女儿一举一动,他母亲皆百依百顺,因此未免酿成个盗跖的情性。清·文康《儿女英雄第三回》:这安公子是那女孩儿一般百依百顺的人。

百役

bǎiyì

①所有战役。《左传·襄公十四年》:“自是以來, 晉 之百役,與我諸戎相繼于時,以從執政。”②指各种劳役。汉 扬雄《逐贫赋身服百役,手足胼胝。

百战百胜

bǎizhànbǎishèng

形容所向无敌。先秦·管仲《管子·七法》:“是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史记.卷四四.魏世家》:外黄徐子谓太子曰:“臣有百战百胜之术。”

百战不殆

bǎizhànbùdài

指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百爪挠心

bǎizhǎonáoxīn

像有一百只脚爪在抓心一样。形容人心情错综复杂,心神不定。姜树茂《渔岛怒潮》第十四章:“那心里的滋味更不必提了,里面好似生了二十五个小老鼠——百爪挠心。”

百折不回

bǎizhébùhuí

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明史·何腾蛟瞿式耜传论》:“夫节义必穷而后见,如二人之竭力致死,靡有二心,所谓百折不回者矣。”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二烈女》:“投缳就义,百折不回。”

百折不挠

bǎizhébùnáo

指虽然受到很多挫折,但仍不动摇、退缩或屈服。形容意志坚强。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百折不挠”。老舍《青年作家应有的修养》:“我们应该是拥护真理,从斗争中寻求真理的百折不挠的战士。”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领导广大人民,进行了不断的斗争,百折不挠,再接再厉。”

百啭

bǎizhuàn

鸣声婉转多样。南朝梁 刘孝绰《咏百舌》:“孤鸣若无时,百囀似羣吟。”唐 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诗》:“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囀流鶯绕建章。”宋 王安石《独卧诗之二》:“百囀黄鸝看不见,海棠无数出墙头。”宋 黄庭坚《清平乐 春归何处》:“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宋 万俟咏《三台 清明应制》:“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百啭千声

bǎizhuànqiānshēng

形容鸟鸣声婉转多样。宋 欧阳修《画眉鸟诗》:“百囀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

bǎizúzhīchóng

sǐérbùjiāng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仆倒。原指,马陆这种虫子死后仍不倒下。后常用来比喻势力大的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余威和影响仍然存在(多含贬义)。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

百晬

bǎizuì

小儿诞生满百日举行的贺宴,祈愿孩子长命百岁,是希望婴儿能平安成长之意。

bǎi

数目“百”的大写。多用于票证、账目等。

bǎi I.

通“百”。《旧五代史·王章传》又官库出纳缗钱,皆以八十为陌。《蠖斋诗话》三分天下犹嫌小,一陌黄钱值几文? 用于旧时祭奠所烧的纸钱,约相当于“叠”。元 关汉卿《窦娥冤》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又如:陌钱(纸钱)。II. 参见m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