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 | qíng | 向上托;举:擎受。擎天柱(喻担负重任的人)。众擎易举。宋 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擎盖 | qínggài | 支撑,承受住压力。如:擎抬(支持);擎鹰走马(形容有钱有势人家逐猎玩乐的奢侈生活);擎天架海(比喻能担当重任);擎天(托住天。形容坚强高大有力量)宋 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擎跽曲拳 | qíngjìqǔquán | 擎跽:拱手跪拜。曲拳:谓鞠躬行礼。屈曲。谓行拜跪之礼。《庄子·人间世》:“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成玄英疏:“擎手跽足,磬折曲躬,俯仰拜伏者,人臣之礼也。”一说,执笏跪拜并鞠躬。陈鼓应今注:“‘擎’,执笏;‘跽’,跪拜。‘曲拳’,鞠躬。” 宋 王安石《杂著·礼论》:“擎跽曲拳,以见其恭。” |
擎天架海 | qíngtiānjiàhǎi | 比喻大材干,大本领。元杂剧常喻将帅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故云。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你这个将军休左猜,俺可便专心等待,等待你个擎天架海栋梁材。”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贤弟有擎天架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 |
擎天之柱 | qíngtiānzhīzhù | 支撑天的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三:“擎天之柱著功勋,包罗大海佐明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现在擎天之柱,为何不用邪? |
檠 | qíng | ①灯架,烛台:灯檠。掩户移檠。《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既而嘉木扬喇勒智复发徽、高、孝、光四陵及诸后陵,徽宗柩中止有朽木一段,邢后柩惟铁灯檠一枚而已。《聊斋志异 孙生》疑其尚醒,故大呼:“锡檠熔化矣!”妻不应,再呼仍不应。②借指灯:孤檠。③矫正弓弩的器具。作动词表示矫正。东汉 班固《苏武传》武能结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