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甠 | qíng | 天空中无云或云很少:晴天。晴朗。晴和。晴丽。晴爽。晴碧。晴雨表。 |
晴波 | qíngbō | 阳光下的水波。唐 杨炯《浮沤赋》:“状若初莲出浦,映晴波而未开。”唐 陆龟蒙《和龚美重玄寺双矮桧》:“更忆早秋登北固,海门苍翠出晴波。”明 高启《春暮西园》:“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晴波滑笏之状,如在目前。” |
晴川 | qíngchuān | 晴天下的江面/原野。晋 袁峤之《兰亭诗之二》:“四眺华林茂,俯仰晴川涣。”唐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歷歷汉阳树,芳草萋萋鸚鵡洲。”清 方文《田家诗之一》:“出郊聊散步,芳草艳晴川。” |
晴翠 | qíngcuì | 草木在阳光照耀下映射出的一片碧绿色。唐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唐 温庭筠《太液池歌》:“叠澜不定照天井,倒影荡摇晴翠长。” |
晴光 | qíngguāng | 晴朗的日光或月光。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緑苹。”清 林则徐《中秋炮台眺月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郁达夫《采石矶》:“呆着向窗外的晴光一望,他又拿起笔来伏下身去,在诗的前面填了‘秋夜’两字,作了诗题。” |
晴霁 | qíngjì | 霁:雨止。晴朗。《北史·孝行传·皇甫遐》复於墓南作一禅窟,阴雨则穿窟,晴霁则营墓,晓夕勤力,未尝暂停。《三国演义 第六九回》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霁,星月交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可以惠及下民者,更议行一二事,庶几感召和气,速获晴霁。 |
晴窗/晴牕 | qíngchuāng | 明亮的窗户。唐 杜牧《闺情诗》:“暗砌匀檀粉,晴窗画夹衣。”宋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清 龚自珍《跋某帖后》:“回忆幼时晴牕弄墨一种光景,何不乞之塾师,早早学此?” |
晴和 | qínghé | 天气晴朗,气候温和。天气晴和。宋 徐元杰《湖上》:“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
晴空 | qíngkōng | 清朗的天空。唐 刘禹锡《秋词二首 其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晴空万里 | qíngkōngwànlǐ | 晴空:晴朗的天空。形容天空晴朗,没有一点云彩。曹靖华《碧海墨林油香飘》:“这里却像中国仲秋的天气,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王朔《我是“狼”》:“那是个假日,又是个晴空万里的好天。” |
晴日 | qíngrì | 晴天。唐 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宋 苏辙《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明 高启《雨中晓卧诗之一》:“閒人晴日犹无事,风雨今朝正合眠。”毛泽东《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嬈。” |
晴柔 | qíngróu | 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宋 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晴天霹雳 | qíngtiānpīlì | 雳:炸雷。晴天打响雷;比喻突发性的令人吃惊的事情或灾祸。宋 杨万里《诚斋集 卷二十一 人日出游湖上》诗:“平地跳雪山,晴空下霹雳。”冰心《老舍和孩子们》:“这对我是一声晴天霹雳,这幺一个充满了活力的人,怎幺会死呢?” |
晴曦 | qíngxī | 日光;太阳。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正月十五日:“浓云欲雨……午间风转西南,遂见晴曦。”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五回》单说这日,到了俄历二月初九日,正是华历二月初五日,晴曦高涌,积雪乍消… |
擎 | qíng | ①坐享其成,等现成的。如:你再甭动弹了,厨房里早做好了,你就擎等着吃。②满怀敬意地向上托举;举:擎受(喻担负重任、顶天立地的人)。 |
氰 | qíng | 碳和氮的化合物,化学式(CN)2,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剧毒,燃烧时发桃红色火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