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 qíng | ①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情。情绪。情怀。情操。情谊。情义。情致。情趣。情韵。性情。情愫(真情实意)。情投意合。情景交融。②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情。情人。情书。情侣。情诗。殉情。情窦初开(形容少女初懂爱情)。③对异性的欲望,性欲:情欲。发情期。④私意:情面。说情。⑤状况;本性:实情。事情。国情。情形。情势。情节。《吕氏春秋·上德 注》情,性也。《庄子·人间世》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明 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⑥通“精”。 《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道是真实存在的,但它无所作为没有形迹。)《老子》“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即袭老子之义。《吕览·察贤篇》 “弊生事精”《说苑·政理篇》作“弊性事情”,是为精情通用之证。⑦诚,诚实。诚心。先秦 左丘明《曹刿论战》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情弊 | qíngbì | ①作弊情况。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右所有四事,伏望圣慈特察臣孤忠,志在爱君,别无情弊。” 《聊斋志异 章阿端》前押生者,今情弊漏泄,按责甚急,恐不能久聚矣。②弊端;弊病。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此等情弊,予不急为拈出,则《南西厢》之流毒,当至何年何代而已乎?” |
情不可却 | qíngbùkěquè | 情面上不能推却。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回:“闺臣、红蕖众姊妹也再再相留,紫菱情不可却,只得应允。”凌叔华《中秋晚》:“敬仁觉得情不可却,只得坐下夹了起来送到嘴内。” |
情不能已 | qíngbùnéngyǐ | 表示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的意思。 |
情不自禁 | qíngbùzìjīn | 情:情感;禁:抑制;忍住。比喻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卷十二》:“项王有吞岳渎意气……然当垓下诀别之际,寳区血庙,了不经意,惟眷眷一妇人,悲歌怅饮,情不自禁。”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九.宿香亭张浩遇莺莺》:浩此时情不自禁,遂整巾正衣,向前而揖。清 曹雪芹《红楼梦 第十五回》:“寳玉情不自禁,然身在车上,只得眼角留情而已。” |
情不自已 | qíngbùzìyǐ | 犹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过一二日,情不自已,修贽复往。”近义词: 感不自已。不由自主。情不自禁。情难自禁。 |
情场 | qíngchǎng | 爱情方面的相互关系,情爱的场合,情场风波。《花月痕第三十一回》尘海知音今日少,情场艳福古来难。 |
情宠 | qíngchǒng | 喜爱之心,宠爱之情。后蜀·毛熙震《酒泉子》词:“闲卧绣帏,慵想万般情宠。锦檀偏,翘股重,翠云欹。暮天屏上春山碧,映香烟雾隔。蕙兰心,魂梦役,敛蛾眉。”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卷》情宠娇多不自由,骊山举火戏诸候。 |
情愁 | qíngchóu | 有情人愁闷悲伤。宋 曹组《蓦山溪·梅词》:“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 |
情词 | qíngcí | ①犹口供。《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郡王大怒,将新荷送交府中五夫人勘问。新荷供说:‘我与可常奸宿有孕。’五夫人将情词覆恩王。”《聊斋志异 美人首》淹系半年,迄无情词,亦未有以人命讼者,乃释商,瘗女首。②感情与言词。陈情之词。明·谢榛《四溟诗话 卷一》:“二赋情词悲壮,韵调铿锵,与歌诗何异。” 《聊斋志异 田子成》至舟,终夜不寝,念卢情词似皆有因。《聊斋志异 王桂庵》翁初至,见仆辈情词恍惚,心颇疑怪;既见,始共欢慰。 |
情地 | qíngdì | ①亲族地位。《晋书·哀帝纪》:“琅邪王丕,中兴正统,明德懋亲……今义望情地,莫与为比,其以王奉大统。”②处境;置身之地。《宋书·毛修之传》:“臣闻在生所以重生,实有生理可保。臣之情地,生途已竭。”《魏书·王肃传》:“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蒸民未闕一餐,陛下輟膳三日,臣庶惶惶,无復情地。” |
情窦初开 | qíngdòuchūkāi | 指刚刚懂得爱情(多指少女)。清 李渔《蜃中楼 耳卜》:“我和你自情窦初开之际,就等到如今了。”施蛰存《塔的灵应》:“实际上却是舍不下那情窦初开的小恋人。” |
情犯 | qíngfàn | 犯法罪状。宋 岳飞《官吏修举职事札子》:“欲望特降指挥,如有似此之人,许本司一面对移事理,重者放罢,仍具情犯职名奏闻。”《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二》今陛下(宋哲宗赵煦)已行之命,而(苏)轼、(苏)辙违而拒之,语其情犯,又非苏颂、范百禄之比,释而不治,命令轻矣。 |
情非得已 | qíngfēidéyǐ | 情况出于不得已。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适才躲避桌下,自知失仪露丑,实系情非得已,诸位姐姐莫要发笑。”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知道藩司的失仪,情非得已。” |
情分/情份 | qíngfèn | 情谊。亲友间的情感。《花月痕第二十七回》只情分愈笃,风波愈多。 |
情孚意合 | qíngfúyìhé | 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同“情投意合”。 |
情根爱胎 | qínggēnàitāi | 情生根爱结胎。形容爱情根深蒂固。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舍烟花旧寨,舍烟花旧寨,情根爱胎,何时清败!” |
情话 | qínghuà | ①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喁喁情话。②知心话。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
情怀 | qínghuái | 心情。情趣;兴致。犹胸怀。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畅舒情怀。宋 朱淑真《自责二首》:“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宋 叶梦得《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宋 李清照《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
情急智生 | qíngjízhìshēng | 情况紧急时;突然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敌人投来一枚手榴弹,队长情急智生,一脚将它踢出老远。在这关键时刻,他情急智生,想出了这么个解决办法。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汤升情急智生,忽然想出一条注意。” |
情见乎词 情见乎辞 情见乎言 | qíngjiànhūcí qíngjiànhūcí qíngjiànhūyán | 见:通“现”;乎:于。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心意在言辞中显露出。《易·系辞下》:“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谓为信然”裴松之注:“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清·壮者《扫迷帚》第11回:“住了几日,心斋倦游思返,情见乎辞。”清·钱谦益《读杜小笺下》:“故国旧臣,俯仰上下,情见乎词矣。”邹韬奋《变了什么花样?》:“陈先生素来爱护《生活》的诚意,情见乎词。” |
情见埶竭 情见势屈 | qíngjiànshìjié qíngxiànshìqū | 情:真情;见:通“现”,暴露;势:形势;屈:屈曲。指军情已被敌方了解,又处在劣势的地位。《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将军欲举倦罢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明史·倪岳传》:“我则情见势屈,为敌所困。” |
情见于色 | qíngjiànyúsè | 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生甚怒之,情见于色。” |
情景交融 | qíngjǐngjiāoróng |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
情款 情欵 | qíngkuǎn | ①对异性的欲望,性欲:情欲。发情期。《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肚里想道:家中妻子,虽是有些颜色,怎比得妇人一半!欲待通个情款,争奈无门可入。 ②情意诚挚融洽。交情,情意。《南史·谢灵运传》:“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行逢能谋,文表善战,叔嗣果敢,三人多相须成功,情款甚昵。”《宋书·隐逸传·陶潜》:“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九》(宋高宗赵构)又令迁金使别馆,优加待遇,不知二三大臣于金人情款何以如是之厚,而于国家訏谟何以如是之薄?③真实情况。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十一:“今后犯罪者,有司并据情欵,直引条法定断,更不奏裁。”宋 叶适《与赵丞相书》:“顾今日之势,非一吐露情款於相公,则区区之义不足以自明。”《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四十》朕(宋孝宗)欲依祖宗故事,先令有司具囚情款,前数日进入,朕亲阅之,可释者释之,可罪者罪之,庶不为虚文。 |
情理难容 | qínglǐnánróng | 容:容忍,宽恕。指无论在人情与事理两方面都难以容忍。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孩儿每万千死罪犯公徒,那厮每情理难容。”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明知这事有些尴尬,也将来草草问成。竟不想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
情虑 | qínglǜ | ①忧虑之情。《晋书·羊曼传》:“太妃惟此一舅,发言摧咽,乃至吐血,情虑深重。”《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虽哀疚在躬,情虑鋋舛,而宗社任重,黎庶务殷,无由自安拱默,敢忘康济。②情思,感情。晋 何劭《杂诗》:“勤思终遥夕,永言写情虑。”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大理人……给宋官文书,后边有附记説:‘古文有云,察音者不留声,观行者不识辞,知己之人,幸逢相謁,言音未同,情虑相契。’” |
情凄意切 | qíngqīyìqiē | 心境十分悲伤。明·康海《王兰卿》第二折:“他那里肉跳心惊,你这里情凄意切。” |
情契 | qíngqì | 交谊,交情。《宋书·鲁爽传》:“爽与(刘)义宣及(臧)质相结已久,义宣亦欲资其勇力,情契甚至。”《北齐书·高乾传》:“司空奕世忠良,今日復建殊効,相与虽则君臣,实亦义同兄弟,宜共立盟约,以敦情契。”《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元年》:“臣与之同遇先帝,出入三朝,薄有情契。”《西游记第一回》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 |
情亲 | qíngqīn | ①亲人。《吕氏春秋·壹行》:“今行者见大树,必解衣悬冠倚剑而寝其下,大树非人之情亲知交也,而安之若此者,信也。”南朝宋 鲍照《学古诗》:“北风十二月,雪下如乱巾,实是愁苦节,惆悵忆情亲。”元 杨显之《潇湘雨 第四折》:“我对此景无箇情亲,怎不教痛心酸转添凄楚!”鲁迅《集外集拾遗·所闻》:“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②感情亲切。唐 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诗》:“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杜甫《梦李白 诗之二》:“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宋 杨万里《雨晴得毗陵故旧书诗》:“知我近来头白尽,寒暄语外更情亲。” |
情人 | qíngrén | ①恋人。情人眼里出西施。宋 姜夔《念奴娇 词》:“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②感情深厚的友人。酌待情人。 |
情善迹非 | qíngshànjìfēi | ①感情融洽,但所走的道路并非一致。②内心善良而事迹行为不见得好。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 |
情深骨肉 | qíngshēngǔròu | 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情愈骨肉”。《周书·于谨传》:“夙蒙丞相殊眷,情深骨肉。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 |
情深潭水 | qíngshēntánshuǐ | 比喻友情深厚。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情深似海 | qíngshēnsìhǎi | 形容情爱像海一样深厚。亦作“情深如海”。明·崔时佩《西厢记》:“春闷好难捱,毕竟情深似海。”欧阳山《苦斗》:“听了这样情深似海的话,区细能说什么呢?” |
情深一往 | qíngshēnyīwǎng | 谓对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清·王晫《今世说·豪爽》:“茅名兆儒,一字雪鸿,浙江钱塘人,孤介自持,情深一往。” |
情深义重 情深意重 | qíngshēnyìzhòng | 指情感深远、恩义厚重。晋 温峤《重与陶侃书》:“且自顷之顾,绸缪往来,情深义重,着于人士之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那情深义重的也不过临风对月,洒泪悲啼。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总是委屈,难得他情深意重,想出一条‘两头大’的路子来。” |
情深友于 | qíngshēnyǒuyú | 友于:本指兄弟相爱,后亦为“兄弟的”代称。比喻情谊比兄弟之间还要深厚。唐·张说《会诸友诗序》:“谷子者,昔与说联务蓬山,出入三载,事志相得,情深友于。” |
情熟 | qíngshú | 相熟;亲密。《水浒传第九回》:“那管营、差拨得了贿赂,日久情熟,由他自在,亦不来拘管他。”《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田氏)与王孙攀话,日渐情熟,眉来眼去,情不能已。”《笑林广记 借粮》孔子在陈绝粮,命颜子往回回国借之。以其名与国号相同,冀有情熟。 |
情恕理遣 | qíngshùlǐqiǎn | 恕:原谅;遣:排遣。以情相恕,以理排遣。指待人接物宽厚和平,遇事不加计较。《晋书 卫玠传》:“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清·孙枝蔚《次韵答莫大岸见嘲》:“情恕理遣古所难,何以报之用恶客。” |
情愫/素 | qíngsù | 真情;本心。惜春情愫。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披心腹,见情素。” |
情随事迁 | qíngsuíshìqiān | 感情随事物的变化而变迁。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情态 | qíngtài | ①犹情状。②神态。明 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③人情与态度。④娇媚的神态。 |
情天孽海 | qíngtiānnièhǎi | 天大的情欲,罪孽的深渊;旧指男女深深地陷入情海。孽:罪恶。清·曹雪芹《红楼梦 第一百二十回》:“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 |
情田 | qíngtián | ①指心地。晋书·王湛传论:“国寳检行无闻,坐升彼相。混暗识於心境,开险路於情田。” 宋 梅尧臣《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之一》:“蹈道久已熟,情田不须耕。”②谓播种爱情之田。《花月痕第一回》:“你説甚么情种,又是甚么情根,我便情田也要踏破,何从留点根留点种呢!” |
情同骨肉 | qíngtónggǔròu |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7回:“我与公覆,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未知丞相肯容纳否?”王朔《空中小姐》:“张欣则是她的一个不分你我、情同骨肉的密友。” |
情同手足 | qíngtóngshǒuzú | 情:交谊;交情;手足:喻指兄弟。比喻感情很好;像亲兄弟一样。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1回:“辛环曰:‘名虽各姓,情同手足。’” |
情同一家 | qíngtóngyījiā | 比喻情谊深厚,如同一家。《梁书·萧子恪》:“我与卿兄弟,便是情同一家。” |
情孚意合 情投意合 情投意洽 | qíngfúyìhé qíngtóuyìhé qíngtóuyìqià | 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明·刘璋《飞花艳想 第一回》:“三人谈笑饮酒,正说得情投意洽,忽见抱琴进来道:‘外面刘相公来访。’三人听见,各不欢喜。”《水浒传第二五回》:“我如今却和你眷恋日久,情孚意合,却不恁地理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小生与罗氏女同年月日所生,自幼罗家即送在家下读书,又係同窗,情孚意合,私立盟书,誓同偕老。”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五回》:“那秦钟也爱他妍媚,二人虽未上手,却已情投意合了。”清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 第八回》:究竟如何,无庸深考。但觉与新嫂嫂情投意合,如漆如胶。参见“意合情投” |
情伪 | qíngwěi | ①真假;真诚与虚伪。灼见情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后汉书·耿国传》:“夷狄情伪难知,不可许。”《后汉书 吕布传》(曹)操曰:“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究其情伪。”《资治通鉴 唐纪十七》今高藏微弱,权臣擅命,盖苏文死,男建兄弟内相攻夺,男生倾心内附,为我乡导,彼之情伪,靡不知之。唐 刘知几《史通·曲笔》:“近古易悉,情伪可求。”宋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伏惟太祖躬上智独见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伪,指挥付托,必尽其材。”严复《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情伪相攻,机械百出,倏去倏来,终反故辙。”②犹虚实。《新唐书·王锷传》:“鍔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细大,皋悉知之。”《新唐书·李愬传》:“众愿为愬死,故山川险易与贼情伪,一能晓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三》望明谕中外臣僚,有久历边任或曾经战阵,知军中利害及西戎情伪者,并许上书,择其理道稍长者,从容访问以治兵御戎之策,则处置自得其宜矣。清 魏源《圣武记 卷十四》:“出为兵备道,使山川扼塞形势,兵之强弱,将之材駑,四夷之情伪,无不瞭於平日。” |
情见乎辞 | qíngxiànhūcí | 见:通“现”;乎:于。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易·系辞下》:“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清·壮者《扫迷帚》第11回:“住了几日,心斋倦游思返,情见乎辞。” |
情见势屈 | qíngxiànshìqū | 谓在军事上情况暴露而又屈居劣势地位。《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将军举倦弊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彊也。”《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温骄而恃众,怯於应变……欲望持久,坐而全胜,若粮廪愆悬,情见势屈,必不战自败。”《明史·倪岳传》:“我则情见势屈,为敌所困。” |
情信 | qíngxìn | 真实可信。《庄子·应帝王》:“其知情信,其德甚真。”成玄英疏:“率其真知,情无虚矫,故实信也。” |
情性 | qíngxìng | ①本性。情性殊异。《庄子·庚桑楚》女亡人哉!惘惘乎,汝欲反汝情性而无由入,可怜哉!《庄子·盗跖》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②性格。情性温柔。③情意。一时情性相感。 |
情绪 | qíngxù | ①情丝,缠绵的情意。情绪留连。②泛指感情。富于情绪。③心情,心境。醒来时情绪极坏。宋 姜夔《齐天乐词》:“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④情况,端绪。未知情绪。⑤劲头。学习的情绪很好。⑥指不正当或不愉快的情感。闹情绪。 |
情焰 | qíngyàn | 爱情的火焰。《孽海花第三十回》此时(傅)彩云被满房火一般的颜色,挑动了她久郁的情焰,只巴着三儿立刻飞到面前。当代1981年第3期:“他已被情焰烧炙的太久了,‘对!这次回去就可以结婚嘛!’” |
情意绵绵 | qíngyìmiánmián | 情意:对人的感情。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情意深长,不能解脱。周恩来《别李愚如并示述弟》:“何况情意绵绵,‘藕断丝不断’。”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5章:“你们现在一定情意绵绵,要去参加热闹的‘打枣节’去了。” |
情有独钟 | qíngyǒudúzhōng | 钟:汇聚,专注。对某一事物特别喜欢。季羡林《大觉寺》:“我为什么对大觉寺情有独钟呢?”张贤亮《出卖“荒凉”》:“冯小宁等大陆几代天才的艺术家及港台很多电影电视著名导演才对镇北堡情有独钟。” |
情有可原 | qíngyǒukěyuán | 原:原谅。从情理上说;有可以原谅的地方。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霍谞传》:“光之所至,情既可原,守阙连年而终不见理。”叶圣陶《一个练习生》他既不是存心去参加,似乎情有可原。 |
情韵 | qíngyùn | 神韵,精神韵致。感情真挚,情韵俱胜。 |
情障 | qíngzhàng | 情欲的魔障。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绩女》:“我偶堕情障,以色身示人,遂被淫词污亵,此皆自取,於汝何尤。” |
情知 | qíngzhī | 深知;明知。唐 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不復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宋 辛弃疾《鹧鸪天词》:“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见有个通房后厕所的小门,情知是从这小门里跑了。”亦作“情知道”。宋 柳永《倾杯乐词》:“情知道,世人难使皓月长圜,彩云镇聚。”明 李梦阳《船板床》:“船板胡在兹,而我寝其上。情知非江湖,梦寐亦风浪。” |
情志 | qíngzhì | 感情志趣。《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隋书·文学传序》:“然则文之为用,其大矣哉!上所以敷德教於下,下所以达情志於上。”明 李东阳《书陈大参六嬉图诗卷后》:“且今所谓嬉者,不过载酒濯缨,振衣长啸,采芝放鹤以陶写情志,宣导沉鬱,而不出乎名教之外。”李广田《论文学教育》:“既可以启发我们的想象,又可以发扬我们的情志。” |
情致 | qíngzhì | 兴致,情趣;情味;意趣风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宋 李清照《词论》:“晏(晏几道)苦无铺叙;贺(贺铸、)苦少典重; 秦(秦观)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清 张岱《陶庵梦忆·金乳生草花》:“草木百馀本,错杂莳之,浓淡疎密,俱有情致。” |
情至意尽 | qíngzhìyìjìn | 指对人的情谊已经到极点。唐 孔颖达疏《诗 大雅 板》:“我老夫教谏汝,其意乃款款然,情至意尽,何为汝等而未知?” |
情钟 | qíngzhōng | ①情之所聚。宋 王安石 《题永庆壁有雱遗墨数行》诗:“残骸岂久人间世,故有情钟未可忘。”宋 陆游 《读唐人愁诗戏作》诗:“我辈情钟不自由,等闲白却九分头。”②常用以指男女相爱。情指感情,钟指钟爱。情钟的基本含义是指两个人相互钟情,彼此深爱。他们从相识到相爱,真是情钟相通。《花月痕第一回》情之所钟,端在我辈。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性也;情字不足以尽之。 |
情种 | qíngzhǒng | 感情特别丰富的人,对所爱恋的对方特别钟情的人(多指男子)。《花月痕第一回》乾坤清气间留一二情种,上既不能策名于朝,下又不获食力于家,徒抱一往情深之致,奔走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