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īn I.

①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身事彼亲,亦宜加礼。宋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公(张方平)以亲辞,不可,遂行。②婚姻:亲事。③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④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⑤本身,自己的;亲手:亲睹。亲聆。亲笔。《孟子·离娄上》(孟子)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⑥感情好,关系密切;作动词表示以…为亲,亲近:亲密。相亲。亲睦。亲疏。作动词表示亲爱,亲近。《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孟子·离娄上》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参见“亲亲”。⑦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II.qìng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读轻声)。

亲爱

qīn’ài

①亲密友爱。亲爱的爸爸。②相亲相爱的人,亲友或朋友。唐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亲比

qīnbǐ

亲近依附。《荀子·王霸》:“唯便僻亲比己者之用,夫是之谓小用之。”《诗·唐风·羔裘》“自我人居居”毛 传:“居居,怀恶不相亲比之貌。”宋 王禹偁《汉武帝用宦者典尚书议》:“歷观往古有国之君,亲比于宦人者,鲜不乱於邦家矣。”《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有郑昌嗣者,亦起三司走吏,与(赵)赞亲比。”

亲表qīnbiǎo

表亲。泛指亲戚。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吾亲表所行,若父属者,为某姓姑;母属者,为某姓姨。”唐 韩愈《进王用碑文状》:“京兆尹李翛是王用亲表。”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亲表聚集,致讌享焉。”唐 牛僧孺《玄怪录·齐推女》:“自尔生子数人,其亲表之中颇有知者。”

亲宾qīnbīn

亲戚与宾客。南朝梁·江淹《别赋》:“左右兮魂动,亲宾兮泪滋。”唐·杜甫《雨过苏端(端置酒)》:红稠屋角花,碧委墙隅草。亲宾纵谈谑,喧闹畏衰老。唐·白居易《花下对酒》诗之一:“故园音信断,远郡亲宾绝。”

亲不隔疏

后不僭先

qīnbùgéshū

hòubùjiànxiān

亲近的人不能被疏远的人间隔,后来的人不能超越先来的人。《红楼梦 第20回》: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清·曹雪芹《红楼梦 第二十回》:“你这么明白的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

亲不间疏

先不僭后

qīnbújiānshū

xiānbújiànhòu

关系亲近的人不会被疏远的人离间开,先到的人不会被后来的人所超越。《红楼梦第二十回》宝玉听了,忙上来悄悄的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

亲操井臼

qīncāojǐngjiù

谓亲自料理家务。汉·刘向《列女传·周南之妻》:“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亲操井臼,不择妻而娶。”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整理门庭,亲操井臼,总说一句,便是‘勤俭’两个字。

亲策

qīncè

皇帝亲自主持策问。《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八》可令监试官严行觉察,犯者依贡举条制,取中人就尚书省覆试,以副亲策之选。《剪灯新话·天台访隐录》歌罢,复与逸话前宋旧事,亹亹wěi不厌,乃言寳佑丙辰亲策进士。严复《救亡决论》经朝廷之宾兴,蒙皇上之亲策,是朝廷固命我为儒也。

亲祠

qīncí

谓帝王亲自致祭。《史记·封禅书》:"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议:'天地牲角茧栗。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宜於泽中圜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汉书·郊祀志下》:"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寓马代。独行过亲祠,乃用驹,它礼如故。"《宋史·礼志三》:"王者父天母地,三岁冬至,天子亲祠,徧享宗庙,祀天圜丘。"《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七》初,监察御史王鎡,以上(宋高宗)继嗣未立,请行亲祠高禖之礼。

亲宠

qīnchǒng

亲爱庞幸。《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王猛亲宠愈密,朝政莫不由之。《晋书·庾亮传》:“既眷同国士,又申以婚姻,遂阶亲宠,累忝非服。”《新唐书·后妃传下·肃宗张皇后》:“玄宗幼失昭成,母视姨,鞠爱篤备。帝即位,封邓国夫人,亲宠无比。”明 唐顺之《旸谷吴公传》:“上亲宠益篤,尝欲以禁卫衔公、赐蟒衣。”

亲待

qīndài

亲近优待。《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赞》:“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北齐书·张耀传》:“耀歷事累世,奉职恪勤,咸见亲待,未尝有过。”《隋书·杨义臣传》:“时高祖为定州总管,崇知高祖相貌非常,每自结纳,高祖甚亲待之。”《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八》(刘)备见(庞)统,与善谈,大器之,遂用统为治中,亲待亚于诸葛亮,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亲当矢石

亲冒矢石

qīndāngshǐshí

qīnmàoshǐshí

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三国演义 第三二回》:“尚亲冒矢石,衝突掩杀。”《北齐书·文宣帝纪》:“每临行阵,亲当矢石。”《隋书·杨素传》:“公以稜威外讨,发愤於内,忘身殉义,亲当矢石。” 唐 白居易《赠阵亡军将等刺史制》:“王师问罪,至於淄青,尔等同执干戈,亲当矢石,忠而尽瘁,勇以亡身。”明 张居正《广东奏捷辞免加恩疏》:“臣等官居禁近,职在代言,既无亲冒矢石之劳,又非司戎旅之任。”

亲丁qīndīng指亲属中有血统关系者。《二刻拍案惊奇卷七》饶州家乡又远,蜀中信息难通,令公棺柩不如就在临安权且择地安葬。他年亲丁集会了,别作道理。

亲服

qīnfú

亲附,归服。《史记·李斯列传》:“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亲附

qīnfù

亲近依附。《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 郑玄注:“亲,谓使之相亲附。”《淮南子·兵略训》:“羣臣亲附,百姓和辑,上下一心,君臣同力。”《孙子兵法·行军篇》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战国策·颜斶说齐王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宋 曾巩《熙宁转对疏》:“近者使之亲附,远者使之服从。”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彭述文)提倡革命阅十年,地望益高,而亲附盖寡。”

亲供qīngòng

①亲自书写的履历。《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虞博士)到京去填写亲供回来,亲友东家都送些贺礼。”《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赵家中举开贺,一连忙了几天,便有本学老师叫门斗传话下来,叫赵温即日赴省,填写亲供。”②指诉讼当事人亲自陈述事实的供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继之道:‘这个很可以递个亲供,分辩明白,事情的是非黑白,是有一定的,那里好凭空捏造。’”

亲故

qīn’gù

亲戚和老友。东晋末南朝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亲贵

qīn’guì

①亲近贵幸。《管子·七臣七主》:“饰臣克亲贵以为名,恬爵禄以为高,好名则无实,为高则不御。”《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亲贵。’”《晋书 武帝纪》平吴之后,天下乂安,遂怠于政术,耽于游宴,宠爱后党,亲贵当权,旧臣不得专任,彝章紊废,请谒行矣。②指帝王的近亲或亲信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不辟亲贵,法行所爱。”《晋书·石季龙载记》:“权倾朝廷,亲贵多出其门。”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五》:“清朝政府实行的所谓铁道国有,实际上是把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而便于那些亲贵和官僚买办如载泽和盛宣怀之流从中渔利。”

亲寄

qīnjì

亲近倚重。《南史·宋建安王休仁传》:“泰始初,四方逆命,休仁亲当矢石,大勋克建,任总百揆,亲寄甚隆,四方辐凑。”

亲交

qīnjiāo

①亲戚旧交。《庄子·山木》:“亲交益疏,徒友益散。”成玄英疏:“亲戚交情,益甚疏远,门徒朋友,益甚离散。”《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亲交在门,飢不及餐。”宋 梅尧臣《和酬裴君见过》:“去逢亲交问,为报心如水。”清 梅庚《同愚山少参维饶孝廉即席送位白归皖诗》:“倚棹数归程,亲交次第行。”②亲近之友,知交。 三国魏 曹植《赠徐干诗》:“亲交义在敦,申章復何言。”《三国志·魏志·李通传》:“(李通)嘉儼执宪不阿,与为亲交。” 清 王焜《短歌行》:“亲交莫絶,秉烛莫灭,来日孔怀,如何易别。”

亲郊

qīnjiāo

帝王亲出郊祀。《史记·孝武本纪》:“五帝, 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亲郊之。”《晋书·冉闵载记》:“射声校尉 张艾劝閔亲郊,以安众心,閔从之,讹言乃止。”《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亲郊,亲出郊祀也。”《新唐书·裴寂传》:“贞观初,太宗亲郊,命寂与长孙无忌升金輅。”

亲敬

qīnjìng

亲近敬重。《孔丛子·抗志》:“以人口而亲敬吾,则亦以人口而疏慢吾矣。”《北史·崔挺传》:“初,崔光贫贱,挺赡遗衣食,常亲敬焉。”《红楼梦 第四九回》:“其中又见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黛玉亲敬异常。”

亲就

qīnjiù

亲近。《汉书·张禹传》:“后曲阳侯根及诸王子弟闻知禹言,皆喜説,遂亲就禹 。”

亲旧

qīnjiù

亲戚和故交旧友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六十四》金户部侍郎权尚书曹温之女在掖庭,亲旧干预权利,其家人填委诸司,贪墨彰露,台臣无敢言者。

亲赖

qīnlài

亲近信赖。《宋书·武帝纪上》:“于时东伐诸帅,御军无律,士卒暴掠,甚为百姓所苦。惟高祖法令明整,所至莫不亲赖焉。”

亲览

qīnlǎn

①亲自阅看。《汉书·武帝纪》:“贤良明於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於篇,朕亲览焉。”南朝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二途如爽,即用兼通,昌言所安,朕将亲览。”②见“亲揽”。③亲自巡视。《宋书 卷九 后废帝纪》巡省之道,务令精洽,深简行识,俾若朕亲览焉。

亲揽

qīnlǎn

亲自操持。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一》:“今谅闇日,大义皆举,宜亲览万机,以当天心。”《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擥焉。”《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言往以政出权宰,无所措怀,自亲览万机,便图东讨。

亲老家贫

qīnlǎojiāpín

父母年老,家境贫寒。形容生活艰难。亲:双亲,指父母。也作“家贫亲老”。南朝梁 萧统《文选·陶渊明传》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亲离众叛

qīnlízhòngpàn

大家反对,亲信背离。形容不得人心,极其孤立。《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明·陆贽《翰苑集》卷二十:亲离众叛,自取奔亡。亦“众叛亲离”。

亲冒矢石

qīnmàoshǐshí

解释见“亲当矢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尚亲冒矢石,冲突掩杀。”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七回:“师厚亲冒矢石,昼夜猛攻。”

亲媚

qīnmèi

亲信喜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吕延济注:“媚,爱也。”《陈书·长沙王叔坚传》:“臣之本心,非有他故,但欲求亲媚耳。”宋 苏洵《上皇帝书》:“凡在位者,不敢用褻狎戏嫚,以求亲媚於陛下。”

亲密无间

qīnmìwújiàn

间:缝隙。关系非常融洽、密切、没有一点间隔。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冯德英《迎春花》十九章:老东山和未过门的儿媳妇,父女般的谈着,似乎他们之间,过去没有发生什么纠纷不不愉快,从来就是亲密无间。

亲民

qīnmín

①亲近爱抚民众。《管子·形势解》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大学·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②亲自治理民众。汉 桓宽盐铁论·箴石》县官所招举贤良文学,而及亲民伟仕,亦未见其能用箴石而医百姓之疾也。《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先朝以州牧亲民,宜置良佐。③古代对地方长官的称呼。宋 司马光《论监司守资格任举主札子》凡年高资深之人,虽未必尽贤,然累任亲民,历事颇多,知在下艰难,比於元不亲民便任监司者,必小胜矣。《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或言多逊子不当与科第,故特命为州掾,及是乃授亲民官。

亲睦

qīnmù

亲厚和睦。《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亲昵

qīnnì

①亲密昵爱。②指亲近的人。包括亲属、亲戚、亲信等。《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上》初入太学,虽至亲昵不敢狎也。

亲朋

qīnpéng

亲友。至爱亲朋。宋 司马光《肥水之战》(谢)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围棋赌墅。唐 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戚

qīnqī

古义: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孟子·公孙丑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亲属,不包括父母兄弟。②亲爱;亲近。

亲戚朋友

qīnqīpéngyǒu

亲人、朋友及姻亲关系等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怎生不做大筵席,会亲戚朋友,安排小酌为何?”邓小平《克服当前困难的办法》:“他们又是直接联系群众的,亲戚朋友、各方面的人听到这些事,人心不安。”

亲洽


qīnqià

亲密和洽。《资治通鉴 晋纪一》贺邵上疏谏曰:陛下处九天之上,隐百里之室,言出风靡,令行景从;亲洽宠媚之臣,日闻顺意之辞,将谓此辈实贤而天下已平也。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君独强来亲洽,言调笑謔。”《辽史·兵卫志中》:“恩意亲洽,兵甲犀利,教练完习。简天下精鋭,聚之腹心之中。”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素秋》:“公子闻为同姓,又益亲洽,因订为昆仲。”


亲切qīnqiè

①亲热,热心,热忱,热诚,热情。反义词:冷漠,冷淡。②切近。《水浒传第九十二回》花荣再取第二枝箭,搭上弦,望张翔后心,觑得亲切,弓开满月,箭发流星,飕的又一箭

亲亲

qīnqīn

①爱自己的亲属。《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孔颖达疏:“既能内亲其亲以使和睦,又能外友其贤而不弃,不遗忘久故之恩旧而燕乐之。”孟子·尽心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告子下》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汉书 霍光传》《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史记 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汉书·翼奉传》:“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明亲亲,必有异姓以明贤贤,此圣王之所以大通天下也。”唐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圣人者立,然后知宫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二刻拍案惊奇 卷二六》:“高愚溪到底不往女儿家去,善终於姪儿高文明之家。所剩之物尽归姪儿,也是高文明一点亲亲之念不衰,毕竟得所报也。”②亲属;亲戚。《谷梁传 郑伯克段于鄢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汉书·哀帝纪》:“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颜师古注:“天子之至亲,当极尊号。”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汝若不与吾家作亲亲者,吾亦不惜餘年。”前蜀 贯休《施万病丸诗》:“贤守运心亦相似,不吝亲亲拘子子。曾闻古德有深言,由来大士皆如此。” ③对心上人的昵称。明 单本《蕉帕记·采真》:“见灯光闪画楼,试问亲亲,果就来否?”明 冯梦龙《挂枝儿·调情》:“俊亲亲,奴爱你风情俏。” ④至亲;非常亲爱。《二刻拍案惊奇 卷三》:“是你的亲亲表妹桂娘子的。难道你倒不晓得!”《红楼梦 第四七回》:“好亲亲的姨太太,姨祖宗!” ⑤犹亲热,亲切。 陈登科《活人塘六》:“连长一头跳下去,亲亲抱住他:‘你是党的……’嗓子再也喊不出声音了。” ⑥亲近,接近。宋 梅尧臣《饮韩仲文家诗》:“是非不亲亲,笑语何落落。夜归欢有餘,孩稚扶仍噱。”

亲仁善邻

qīnrénshànlín

与仁者亲近,与邻邦友好。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晋书·苻坚载记》:“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

亲如骨肉

qīnrúgǔròu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江耀辉《红军鞋》:“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十分难过,舍不得离开那里的亲如骨肉的人民群众。”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自己交了一个亲如骨肉的好朋友。”

亲如手足

qīnrúshǒuzú

手足:指兄弟。像兄弟一样的亲密。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想兄弟情亲如手足,怎下的生心将兄命亏?”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将来言听计从,亲如手足。”

亲桑

qīnsāng

指皇后亲自参加蚕事的礼。语本《礼记·月令》:“(季春之月)亲东乡躬桑。”《淮南子·时则训》:“后妃斋戒,东乡亲桑。”《晋书 武帝纪》(太康九年)三月丁丑,皇后亲桑于西郊,赐帛各有差。《宋书·孝武帝纪》:“来岁,可使六宫妃嬪修亲桑之礼。”

亲上成亲

亲上做亲

qīnshàngchéngqīn

qīnshàngzuòqīn

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偏我不如他,我仁者能仁,身里出身的根脚,又是亲上做亲,况兼他父命。”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一百二十三回:“董员外的女儿,又是王安士的儿妇,乃是亲上做亲。”

亲疏

qīnshū

亲近和疏远。《老子·第五十六章》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史记 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晋书 武帝纪》及乎宫车晚出,谅闇未周,籓翰变亲以成疏,连兵竞灭其本。

亲疏贵贱

qīnshūguìjiàn

指亲密、疏远、富贵、贫贱的种种关系。形容地位和关系不同的众人。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予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九回:“宋国之人,不论亲疏贵贱,人人愿得公子鲍为君。”

亲随qīnsuí

亲信随从。《水浒传第三十三回》当晚,宋江和花荣家亲随梯己人两三个,跟随着宋江缓步徐行。

亲田

qīntián

亲身从事农业劳动。《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中閒以来,百姓供给众役,亲田者既减,加顷復有猎禁,羣鹿犯暴,残食生苗,处处为害,所伤不貲。”

亲庭

qīntíng

父母。父亲的训诲。《论语·季氏》谓:孔子之子孔鲤说,孔子在庭,鲤趋而过庭,孔子要他学诗学礼,孔鲤退而学诗学礼。后因称父教为庭训。《聊斋志异 红玉》女流涕曰:“亲庭罪责,良足愧辱!我二人缘分尽矣!”

亲痛仇快

qīntòngchóukuài

仇:敌人;亲:自己人。使亲人悲痛;却使敌人高兴。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毛泽东《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现在许多人的文章上常常有一句话,说是“无使亲痛仇快”。

亲土

qīntǔ

贴近土地。指裸葬。《汉书·杨王孙传》:“吾欲臝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三年》:“懿穷治其事,诸相连者悉夷三族。发(王)凌(令狐)愚冢,剖棺暴尸於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綬、章服,亲土埋之。” 胡三省注:“孟子曰:‘比化者毋使土亲肤。’亲土者,臝葬也。”

亲王

qīnwáng

皇帝或国王的亲属中封王的人。八位亲王参加了加冕典礼。《清史稿卷九 世宗本纪》集廷臣宣诏罪状皇八弟胤禩,易亲王为民王,褫黄带,绝属籍,革其妇乌雅氏福晋,逐回母家,复革民王,拘禁宗人府,敕令易名名曰阿其那,名其子弘旺曰菩萨保。皇族的男成员。

亲委

qīnwěi

①亲自承当。《国语·吴语》:“句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韦昭注:“委,犹归也。”②亲信倚重。《晋书·郭象传》:“东海王越引为太傅主簿,甚见亲委,遂任职当权,重灼内外,由是素论去之。”《北史·循吏传·樊叔略》:“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闇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 《资治通鉴 随纪五》由是(裴蕴)渐见亲委,未几,擢授御史大夫,与裴矩、虞世基参掌机密。

亲狎

qīnxiá

亲近狎昵。《北齐书·恩倖传·穆提婆》:“天统初,奏引提婆入侍后主,朝夕左右,大被亲狎,嬉戏丑褻,无所不为。”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六郎》:“许初闻甚骇;然亲狎既久,不復恐怖。”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一》:“因为彼此渐渐亲狎,也就得费许多宝贵的光阴去听他。”

亲嫌

qīnxián

谓因亲属而徇私的嫌疑。《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八》甲戌,以监察御史唐询知湖州,竟以宰相亲嫌罢也。《宋史·谢泌传》:"转金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顷之,魏羽为使,即泌之外舅,以亲嫌,改度支副使。"宋 苏轼《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过饮》:"亲嫌妨鹗荐,相对发微泚。"宋 洪迈《容斋四笔·告命失故事》:"尔顷冒宪典,迁之寻阳,复以亲嫌,於法当避。"《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一》(韩)忠彦弟纯彦之妻,孙固女也,各以亲嫌乞罢,不许。

亲贤远佞

qīnxiányuǎnnìng

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亲幸

qīnxìng

①亦作“亲倖”。宠幸。《韩非子·奸劫弑臣》:“凡姦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者也。”《后汉书·宦者传序》:“文帝时,有赵谈、北宫伯子,颇见亲倖。”明 唐顺之《月楼唐翁行状》:“伯兄为给事中,值敬皇帝在位,言官甚见亲幸有权。”②指受到帝王宠爱的人。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敬宗)自驪山回,语亲倖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③帝王亲自临幸。亲自到场。《宋书 本纪武帝上》天子不许,遣百僚敦劝,又亲幸公第。《北史·王谊传》:“及隋受禪,顾遇弥厚,帝亲幸其第,与之极欢。”

亲姻

亲婣

qīnyīn

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此,谁非王之亲姻,其俘之也?乃出其民。”《晋书·汝南王亮传》:“亮之被害也,羕时年八岁,镇南将军裴楷与之亲婣,窃之以逃,一夜八迁,故得免。”《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时神武家徒壁立,后与亲姻相对,共忧寒馁。唐 刘知几《史通·暗惑》:“代之于匈奴,其为绥抚勤矣。虽復赂以金帛,结以亲姻,犹恐虺毒不悛,狼心易扰。”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苟其财不足,而不能自称于流俗,则其婚丧之际,往往得罪于族人亲姻,而人以为耻矣。”

亲迎

qīnyíng

旧俗结婚时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孟子·告子下》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唐 杜佑《通典·第十八天子纳妃后》载:“夏亲迎于庭,殷于堂。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亲迎于户。” 《聊斋志异 姊妹易嫁》及亲迎,新郎入宴,彩舆在门,而女掩袂向隅而哭。《聊斋志异 宦娘》温既亲迎,各述曩词,始知缔好之由,而终不知所由来。

亲友

qīnyǒu

亲朋好友。宋 辛弃疾《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 序》: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亲誉

qīnyù

①亲近而称誉。语本《老子·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荀子·议兵》:“於是有能化善脩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宋司马光《臧郎中挽歌》之一:“僚友皆亲誉,黎民每去思。”②慈爱的心和美好的名声。

亲知

qīnzhī

①亲自体验获得的知识。亲知源于实践。②亲近知己。《晋书 王羲之传》:“衣食之余,欲与亲知时共欢宴,虽不能兴言高咏,衔杯引满,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其为得意,可胜言邪!”自兒娶女嫁,便怀尚子平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

亲指

qīnzhǐ

谓用手指指点点。《论语·乡党》:“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刘宝楠《正义》:“亲字义不可解。曲礼云:‘车上不妄指。’亲,疑即妄字之误。”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后妃》:“恭俭仁恕,未尝疾言亲指。”

亲炙

qīnzhì

指直接受到传授、教导。《孟子 尽心下》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又得亲炙一番,心中愈加疑惑。挑了油担子,怏怏的去。”《红楼梦 第115回》久仰芳名,无由亲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