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 | qīn | ①(敌人)进入境内,(外来的或有害的事物)进入内部:侵害。侵吞。侵略。侵染。侵蚀。侵占。占领。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遮没的意思)②(时间空间)渐近:侵晨。侵晓。侵早(破晓,天刚亮)。《史记 孝武本纪》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於泰山矣。宋 吴文英《莺啼序》:“危亭望极,草色天涯,以鬃侵半苎。”《水浒传第一回》将至半山,望见大顶直侵霄汉,果然好座大山。③古代称荒年:五谷不生,谓之大侵。 |
侵暴 | qīnbào | ①侵犯暴掠。《庄子·盗跖》:“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史记·高祖本纪》:“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唐 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乘机逐利,四出侵暴,屠烧县邑,贼杀不辜。”清 戴名世《抚盗论》:“胜则乘机四出劫掠,不出一百里二百里之地;败则守险以自固,势不能弃其巢穴远出侵暴,而有非常之望也。”②侵凌。吴晗《朱元璋传 第八章》:“地位高的亲王郡王在地方上多数为非作恶,不但凌虐平民,也侵暴官吏。” |
侵逼 | qīnbī | 侵犯逼迫。《管子·君臣上》奸心之积也,其大者有侵逼杀上之祸,其小者有比周内争之乱。《后汉书·董卓传》明年春,将数万骑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托诛宦官为名。孙中山《致黄兴书》中国当此外患侵逼、内政紊乱之秋,正我辈奋戈饮弹、碎肉喋血之时。 |
侵晨 | qīnchén | 天快亮时,拂晓。《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绍兴 三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侵晨,日出如在水面,色淡而白。”宋 周邦彦《瑞龙吟词》:“因念箇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三》:“次日侵晨,李社长写了状词,同女婿到开封府来。” 周而复《白求恩大夫十一》:“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侵晨五时二十分,一线曙光从北中国战场上透露出来,东方泛着鱼肚色。” |
侵地 | qīndì | 侵夺的土地。《国语·齐语》:“审吾疆埸,而反其侵地;正其封疆,无受其资。”韦昭注:“侵地,齐侵取邻国之地。”《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晋侯执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诸侯也。”《庄子·让王》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晋 潘岳《西征赋》:“履犬戎之侵地,疾幽后之诡惑。” |
侵蠹 | qīndù | 损害或夺占他人、他方的利益。《魏书·释老志》:“或偿利过本,或翻改券契,侵蠹贫下,莫知纪极。”《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明道二年》:“听通商则恐私贩肆行,侵蠹县官。” 清 姚鼐《夏县知县新城鲁君墓志铭》:“君自持既廉,又减其役之得已者,而重禁侵蠹,民大便之。” |
侵官 | qīn’guān | 超越权限而侵犯其他官员的职权。《左传·成公十六年》:“国有大任,焉前专之?且侵官,冒也;失官,慢也;离局,姦也。”《国语·晋语八》:“伯华曰:‘外有军,内有事。赤也,外事也,不敢侵官。’”韦昭注:“非其官而与之,为侵官。” 《后汉书 袁绍传》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广罗英难,弃瑕录用。《资治通鉴 魏纪五》(卫)臻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若又纵之,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夷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 卷四》:“惟不準其参刻保举,以杜侵官之渐。” |
侵耗 | qīnhào | 侵吞克扣。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世间名士,但务宽仁。至於……狎侮宾客,侵耗乡党;此亦为家之巨蠹矣。”《明史·江渊传》:“时江北洊饥,淮安粮运在涂者,渊悉追还备振,漕卒乘机侵耗。” |
侵肌裂骨 | qīnjīliègǔ | 肌:肌肤。形容天气十分寒冷。《红楼梦》第十二回:“现是腊月天气,夜又长,朔风凛凛,侵肌裂骨。” |
侵疆 | qīnjiāng | 侵夺之地。汉 扬雄《法言·寡见》:“孔子用於鲁,齐人章章,归其侵疆。” 《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今既许其(西夏)内附,若靳而不与,彼必曰:新天子即位,我卑辞厚礼以事中国,庶几归我侵疆,今犹不许,则是恭顺无益,不若以武力取之。明 宋濂《育王山广利禅寺涂田记》:“寺之长老普济禅师光公,既为正其侵疆,复谋买田以助之。” |
侵刻 | qīnkè | 侵害,剥夺。侵刻羸弱。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虽大木亦枯死,有一夕伤数百株者。此多大姓侵刻细民,故以此报之也。”《资治通鉴 后唐纪四》监国(李嗣源)下教,数租庸使孔谦奸佞侵刻穷困军民之罪而斩之,凡谦所立苛敛之法皆罢之。 |
侵凌 侵陵 | qīnlíng | 侵犯欺凌。《墨子·天志下》:“今天下之诸侯,将犹皆侵凌攻伐兼并,此为杀一不辜人者,数千万矣。”《史记·五帝本纪》:“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汉书 王莽传中》常有更赋,罢癃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魏书·列女传·泾州贞女兕先氏》:“老生不仁,侵陵贞淑,原其强暴,便可戮之。”明 陆采《怀香记·征吴得胜》:“休得强横,侵凌至不仁,速当退舍,免舆尸溃乱奔。” 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晋国一分裂了,秦国便抬起头来,时常来侵凌我们,成为中原的大患。” |
侵掠 | qīnlüè | ①侵犯抢夺。②出击,进攻。《孙子·军争》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
侵冒 | qīnmào | ①侵害,侵犯。南朝齐 谢朓 《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四时从偃息,三省无侵冒。”《新唐书·王徽传》:“宦要家争遣人治第,侵冒齐民,讼诉满前,徽不屈势幸,一平以法。” ②非法占有公物或他人之物。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柳生》:“周久不归,家人谓其已死,恣意侵冒,粟帛器具,荡无存者。” |
侵牟 | qīnmóu | 亦作“侵侔”。亦作“侵蛑”。侵害掠夺。侵牟下民。《崔释·东海庙碑》:“收责侵侔。”《汉书·景帝纪》:“渔夺百姓,侵牟万民。”颜师古注引李奇曰:“牟,食苗根虫也。侵牟食民,比之蛑贼也。”唐 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字民之方甚裕,而不使侵蛑。”《明史·严清传》:“董作京师外城,修九陵,吏无所侵牟,工成加俸。” 《资治通鉴 汉纪八》或诈伪为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 |
侵取 | qīnqǔ | 侵夺掠取。宋 王禹偁《右卫将军秦公墓志铭序》初江表之平也,诸郡守长于苍黄中侵取官财,用以封植,后皆自败,并伏其辜。《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殿中侍御史项容孙,言知严州李弥高、赵与汶侵取酒息,独卫湜一无所私。 |
侵攘 | qīnrǎng | 侵扰。唐 元稹《崔方实试太子詹事》:“蛮蜑之间,有黄贼者,跧窜窟穴,代为侵攘。南人患之,为日固久。”宋 苏洵《几策·审势》:“然方其成康在上,诸侯无小大,莫不臣伏,弱之势未见於外。及其后世失德,而诸侯禽奔兽遁,各固其国以相侵攘。”《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若使开拓封疆,侵攘边境,非臣(范纯仁)所长,愿别择才帅。 |
侵辱 | qīnrǔ | 凌辱。《史记·酷吏列传》:“高后时,酷吏独有侯封,刻轢宗室,侵辱功臣。”《后汉书·度尚传》:“如忍以苟免,永受侵辱之耻,生为恶吏,死为敝鬼。”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医术》:“中夜,主人挝门甚急。意其子死,恐被侵辱,惊起,踰垣疾遁。” |
侵枉 | qīnwǎng | 侵害而使受冤枉。《后汉书·梁商传》:“辞所连染及在位大臣,商惧多侵枉。”《后汉书·陈龟传》:“时三辅强豪之族,多侵枉小民。龟到,厉威严,悉平理其怨屈者,郡内大悦。” |
侵侮 | qīnwǔ | 侵犯轻慢;侵害欺侮。《资治通鉴 唐纪三》每廷议,(裴)寂有所是,(刘)文静必非之。数侵侮寂,由是有隙。 |
侵晓 | qīnxiǎo | 侵:将近。天色渐明之时;拂晓;破晓。唐 杜牧《旅宿》“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宋 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
侵星 | qīnxīng | 拂晓。此时星尚未落,故云。南朝宋 鲍照《上浔阳还都道中》诗:“侵星赴早路,毕景逐前俦。”闻人倓注:“侵星,犹戴星也。”唐 杜甫《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诗:“征途乃侵星,得使诸病入。”《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二》谏议大夫高少逸、郑朗于阁中谏曰:“陛下(武宗李炎)比来游猎稍频,出城太远,侵星夜归,万机旷废。”上改容谢之。宋 王禹偁《寄金乡张赞善》诗:“北堂侍膳侵星起,南亩催耕冒雨归。” |
侵削 | qīnxuē | 侵夺;削夺。《荀子·正论》:“甚者诸侯侵削之,攻伐之。若是则虽未亡,吾谓之无天下矣。”《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或缘姦作邪,侵削细民,元元安所归命哉!”《汉书 霍光传》显及禹、山、云自见日侵削,数相对啼泣,自怨。《汉书·申屠嘉传》:“二年,鼂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适罚侵削诸侯。”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壃埸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 |
侵轶 侵佚 | qīnyì | ①侵犯袭击。侵轶路绝。《左传·隐公九年》:“北戎侵郑。郑伯御之,患戎师,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軼我也。’”杜预注:“軼,突也。”《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自是匈奴得志,狼心復生,乘閒侵佚,害流傍境。”《资治通鉴 晋纪十九》纵有侵轶,缘江诸军足以拒守,必无忧也。德宗颁昭:诸道与淮西连接者,宜各守封疆,非彼侵轶,不须进讨。《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九》刘蕡曰:(宦官)谋不足以翦除凶逆而诈足以抑扬威福,勇不足以镇卫社稷而暴足以侵轶里闾。《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六》南蛮侵轶,干戈悉在于道途。清 魏源《明代食兵二政录叙》:“虽有北韃南倭之侵軼,兵不致亡也。”吴晗《灯下集·阵图和宋辽战争》:“若捍御不及,即有侵轶之患。”②谓越权行事。唐 元稹《告畬三阳神文》:“农劝事时,赏信罚必。市无欺夺,吏不侵軼。”梁启超《各国宪法异同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鼎立,不相侵軼。” |
侵渔 | qīnyú | 侵夺,从中侵吞牟利。侵渔贫弱者。勿侵渔。《韩非子·孤愤》:“大臣挟愚污之人,上与之欺主,下与之收利侵渔,朋党比周,相与一口。”《汉书·宣帝纪》:“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汉书 王莽传中》挠乱州郡,货赂为市,侵渔百姓。《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四》而比者战则屡北,皆由守宰赋调不平,侵渔无已,行留俱窘,莫肯致命故也。《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九》而流惑之徒,竞加敬事,又侵渔百姓,取财为惠,亦未合布施之道也。《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权要所在,莫匪侵渔之吏。《资治通鉴 随纪五》重以官吏贪残,因缘侵渔,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新唐书·高季辅传》:“为政之道,期于易从,不恤其匱,而须其廉,正恐巡察岁出,輶轩继轨,而侵渔不息也。”清 魏源《湖北崇阳县知县师君墓志铭》:“于是把持之生监与侵渔之书役,交相为难,各执一词,弱肉强食,如圜无端。”吴晗《朱元璋传第五章》元璋把征粮和运粮的权力交给地主,以为“这个办法是以良民治良民,必无侵渔之患。” |
侵早 | qīnzǎo | 天刚亮,拂晓。唐 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天子朝侵早,云臺仗数移。”宋 华岳《骤雨诗》:“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杨家将 第五回》即下令所部,收拾行李,连夜与马氏走归太行山,侵早已到寨外。《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秦少游到三月初一日五更时分,就起来梳洗……侵早就到东岳庙前伺候。” |
骎駸 | qīn | ①骎骎:马跑得很快的样子,喻事业进行迅速,如“骎骎日上”。②迅疾。《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四》蒙古兵在陕西者,骎逼泾州,且阻庆阳粮道。 |
骎骎 | qīnqīn | ①比喻事业进展得很快。祖国建设骎骎日上。徐州人的劝酒已骎骎乎形成一套精致且精湛的技艺了。②迅疾的样子。《广雅》骎骎,疾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今市易之为虐,骎骎乎间架、除陌之事矣。《老残游记》然后由欧洲新文明进而复我三皇五帝旧文明,骎骎进于大同之世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