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è

①旧时男人娶的小老婆。②谦辞,旧时女人自称:妾身。贱妾。

妾妇

qièfù

①小妻,侧室。《左传·襄公十二年》:“夫妇所生若而人。妾妇之子若而乀。”《野叟曝言 第一○九回》:“寡人不负前言,把这云氏赏你为妾。云氏 自此以后当改邪皈正,尽那妾妇之道,不可再生别念了。”②泛指妇女。《孟子·滕文公下》:“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唐 元稹《白氏长庆集 序》:“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宋 文天祥《虎头山诗》:“妾妇生何益,男儿死未休。”《天雨花第十一回》:“大丈夫作事当光明正大,休只在屏后遮遮掩掩,做那妾妇的模样。”③特指奴婢。《醒世姻缘传 第四回》:“搬挑口舌媒婆嘴,鞠耸腰臋妾妇身。”

妾身

qièshēn

旧时女子谦称自己。三国魏 曹植《杂诗之三》:“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南朝梁 江淹《古离别诗》:“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南唐 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师父若肯收留做弟子,便是妾身的有结果了。”

妾媵

qièyìng

古代诸侯贵族女子出嫁,以姪娣从嫁,称媵。后因以“妾媵”泛指侍妾。《列子·杨朱》:“(端木叔)行年六十,气干将衰,弃其家事,都散其库藏、珍宝、车服、妾媵。”《后汉书·杨赐传》:“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资治通鉴 晋纪二》自今不得以妾媵为正嫡。《资治通鉴 晋纪十一》其妇女不知女工,任情而动,有逆于舅姑,有杀戮妾媵,父兄弗之罪也,天下莫之非也。《隋书 帝纪卷四炀帝杨广下》时高祖雅信文献皇后,而性忌妾媵。旧唐书·崔宁传》:“旰家在州,英乂迁之成都,通其妾媵。”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入门,牵衣揽涕,不敢以伉儷自居,愿备妾媵以俟来者。”

qiè

用手提着:提。提纲领。《庄子·天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 为槔。《资治通鉴 周纪三》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八》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飧以入官寺。《资治通鉴 梁纪十四》(高)澄欲假(崔)暹威势,诸公在坐,令暹后至,通名,高视徐步,两人挈裾而入。《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三》是夕,泗州奏金人且至,帝(宋高宗赵构)大惊,军中仓皇,以内帑所有,通夕搬挈。②带,领:带。眷。扶老幼。《谷梁传 虞师晋师灭夏阳》挈其妻、子以奔曹。《庄子·天运》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史记 淮阴侯列传》淮阴侯挈其(陈豨)手,辟左右与之步於庭。《雷峰塔奇传 第一回》:汉文父母亡后,娇容即将汉文挈在家中抚养。《资治通鉴 卷四》挈国以呼礼义,而无以害之。《资治通鉴 秦纪二》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灭燕易矣!

挈伴qièbàn挈:携带,指带着伴侣或朋友。清 许廷桢《仿香山事》会仿香山事不殊,名园挈伴有名儒。

挈家

qièjiā

携带家眷。宋 无名氏《灯下闲谈 卷上》有商人刘损挈家乘巨船,自江夏至扬州。《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因安禄山作乱,车驾幸蜀,在下挈家避难江南。《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一》金长清令严实为主将所疑,挈家壁于青崖堌,依益都张林以避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七 单符郎全州佳偶邢公选了邓州顺阳县知县,单公选了扬州府推官,各要挈家上任。清 戴名世《薛大观传》大观曰:“此李氏之官也,非明官也。”於是挈家隐居城北之黑龙潭。

挈领提纲

qièlǐngtígāng

挈衣之领,提网之纲。比喻抓住要领。清·陶澍《重刻<张太岳先生全集>序》:“江陵张文忠公起而振之,挈领提纲,综核名实,法肃于庙堂之上,而令行于万里之外。”郭孝成《云南光复记》:“则凡国家建造之法,与夫人民权义所关,均应挈领提纲,折衷至当。”

挈缾

挈瓶

qièpíng

①汲水用的小瓶。比喻才智浅小。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礼也。”文选·陆机《文赋》:“患挈瓶之屡空,病昌言之难属。”吕延济注:“挈瓶,小器也,喻小智之人才思屡空也。” 宋 李曾伯《代蜀总升大府少卿谢丞相》:“伏念某窥管材疎,挈瓶智小。” 清 黄宗羲《玄若高公墓志铭》:“老臣以一隅为挈瓶之守,岂知其无益於天下之大数也。”谓提瓶汲水。唐 陈子昂《感遇》诗之二四:“挈瓶者谁子?姣服当青春。”

挈瓶之知

挈瓶之智

qièpíngzhīzhì

挈瓶:汲水用的瓶,它装不了多少水。比喻知识浅薄,不能深明事理。亦作“智类挈瓶”“挈瓶小计”《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瓶之知(智),守不假器,礼也。”《战国策·赵策一》:“人有言,挈瓶之知(智),不失守器。”

挈然

qièrán

自矜貌。挈,通“契”。《庄子·庚桑楚》:“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郭象注:“挈然,矜仁。”陆德明释文:“挈,本又作‘契’,同。苦计反。向云:‘知也。’”

qiè

雕刻:而不舍。锲金镂玉。

锲而不舍

qièérbùshě

亦作“鍥而不捨”。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梓qièzǐ

刻版印刷。明·宋濂《序》彦渊既锲梓以传,复介学子刘刚请余序。参见“镂檀锲梓lòutánqièz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