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áo

看:瞧见。瞧病。瞧热闹。瞧不起。得起。

瞧科qiáokē

看清;察觉。《水浒传第二一回》(宋江)把嘴望下一努。唐牛儿是个乖的人,便瞧科

qiáo

悴:a.黄瘦,脸色不好,如“颜色悴,形容枯槁”。b.指艰难困苦,如“民之悴于虐政”。②虑:苦思。

憔悴

qiáocuì

①黄瘦;瘦损;枯萎;凋零。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国语·吴语》使吾甲兵钝弊,民日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史记·屈原列传》屈原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唐 王建《宫中调笑 团扇》:“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南唐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宋 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周邦彦《满庭芳 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宋 李清照《永遇乐 词》:“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宋 李清照《声声慢词》:“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宋 赵长卿《临江仙 暮春》:“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清史稿卷五·世祖纪二乃疆圉未靖,水旱频仍,吏治堕汙,民生憔悴,保邦制治,其要莫闻。《聊斋志异 橘树》庄任三年,繁实不懈;第四年,憔悴无少华。②困顿。烦恼。唐 杜甫《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漂沦憔悴。诗生民憔悴。宋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不然连山絶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覩其为快也哉!”《二刻拍案惊奇》何苦将钱去买憔悴,白折了五百两银子,又送了五条性命。

憔神悴力

qiáoshéncuìlì

谓竭尽心力。清·曾国藩《送刘椒云南归序》:“又将有他说者出,为群意气之所会,则又憔神悴力而趋之。”

qiáo

①柴,散木:樵苏(柴草,亦指打柴割草)。采樵。《资治通鉴 齐纪十》始,东昏与左右谋,以为陈显达一战即败,崔慧景围城寻走,谓(萧)衍兵亦然,敕太官办樵、米为百日调而已。②打柴:樵夫。樵客。宋 苏轼《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③古同“谯”,谯楼。古代城门上建的楼,可以瞭望。

樵采

qiáocǎi

亦作“樵採”。①打柴。樵采路绝。《战国策·齐策四》:“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二》(段)龛婴城自守,樵采路绝,城中人相食。晋 张协杂诗之九:“投耒循岸垂,时闻樵采音。”《资治通鉴 宋纪十》时魏百官无禄,(高)允常使诸子樵采以自给。清 袁枚《新齐谐·土窟异兽》:“山崖平坦可步,相率樵採。”②打柴的人。宋 林逋《西村晚泊诗》:“田园向野水,樵採语空林。”清 陈梦雷《李葆甫传》:“乃募樵採十餘人,夜半缘崖先登。”

樵村渔浦

qiáocūnyúpǔ

山村水乡。泛指乡村。金·完颜亮《昭君怨·雪》:“昨日樵村渔浦,今日琼川银渚。”

樵爨

qiáocuàn

①打柴做饭。《魏书·燕凤传》:"军无辎重樵爨之苦,轻行速捷,因敌取资。"唐 杜甫《落日》诗:"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资治通鉴 后梁纪五》王(晋王李存勖)宜按兵勿战,(周)德威请以骑兵扰之,使彼(后梁)不得休息,至暮营垒未立,樵爨未具,乘其疲乏,可一举灭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四》张俊谓刘锜曰:而吾军取宣化以归金陵,杨太尉渡瓜州以归临安,庶道路次舍、樵爨不相妨。清 王韬《香港略论》:"山坡之上,树木鲜少,以供民樵爨,常被斩伐故也。"②指烧火做饭的人。明 周履靖《锦笺记·协奏》:"臣闻古之贤君嘉隐士,遗樵爨,怜戍卒,赐宫媛。"

樵父/樵夫/樵子

qiáofù/qiáofū/qiáozǐ

砍伐木材的人。打柴的人。樵歌出林。唐 王维《终南山诗》:“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宋 徐积《和路朝奉新居之十一》:“幅巾自去呼樵父,蜡屐何时访竹书。” 宋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水浒传第八回》遥观樵子归来,近睹柴门半掩。清 魏源《武林纪游诗之七》:“更无樵父逢,时或幽禽遇。”

樵歌

qiáogē

樵夫唱的歌。唐 杜甫《刈稻了咏怀》:“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水浒传第九七回》:“乔道清听了这六句樵歌,心中颇觉恍然。”明 刘基《苦斋记》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樵客

qiáokè

出门采薪的人。南朝梁 王僧孺《答江琰书》:“或蹲林卧石,籍卉班荆,不过田畯野老、渔父樵客。”唐 王维《桃源行》:“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唐 刘威《游东湖黄处士园林诗》:“樵客出来山带雨,渔舟过去水生风。”明 张居正《拟咏四时山水花木翎毛画·春》:“山锁秦人里,烟迷樵客津。”

樵路qiáolù

打柴人走的小路。唐 李白《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鸣皋微茫在何处?五崖峡水横樵路。”《杨家将 第十三回》止有一条樵路,人马不堪行。应修人《山里去诗》:“这里有樵路,就迷了也只迷在此山中。”

樵牧

qiáomù

①打柴放牧。《晋书·宣帝纪》:“贼恃水,樵牧自若。”《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五》其二,乞禁诸寨军士及子弟无得一人辄出淘虏,仍表诸寨之旁七里内听樵牧,敢越表者斩。宋 叶适《改东门出 诗之二》:“自我护樵牧,林光稍敷纷。” 清 刘大櫆《阮君墓志铭》:“祖墓之木,以岁久樵牧之不禁,渐至凋敝。”②樵夫与牧童。也泛指乡野之人。唐 李白《古风之五八》:“荒淫竟沦没,樵牧徒悲哀。” 宋 陆游《村居诗》:“樵牧相语欲争席,比邻渐熟约论婚。”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交河城西有古墓,林木丛杂,云藏妖魅,犯之者多患寒热,樵牧弗敢近。”

樵人

qiáorén

樵夫。唐 刘长卿《经漂母墓诗》:“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唐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水浒传 第一回》:“樵人出没谓之径,能通车马谓之道。”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微雨忽集,有樵人来,切问何作,庄语不能解,乃紿之曰:‘求药。’”

樵叟

qiáosǒu

打柴的老翁。唐 沉佺期《入少密溪诗》:“游鱼瞥瞥双钓童,伐木丁丁一樵叟。”唐 王昌龄《题灞池诗之一》:“世事不復论,悲歌和樵叟。”宋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清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桃》:“所谓‘桃腮’、‘桃靨’者,皆指天然未接之桃……此种不得於名园,不得於胜地,惟乡村篱落之间,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

樵苏

qiáosū

①砍柴刈草。《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千里餽粮,士有飢色,樵苏后爨cuàn,师不宿饱。”裴駰集解引书音义:“樵,取薪也。苏,取草也。”《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又诏汉、魏、晋诸帝陵,各禁方百步不得樵苏践蹋。《梁书·武帝纪下》:“越界分断水陆採捕及以樵苏,遂致细民措手无所。”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劳山道士》:“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悮樵苏。’众诺而退。”②打柴砍草的人。晋 左思《魏都赋》:“樵苏往而无忌,即鹿纵而匪禁。”《隋书·高祖纪下》:“抄掠人畜,断截樵苏,市井不立,农事废寝。”唐 虚中《石城金谷 诗》:“狐兔閒生长,樵苏静往来。”清 吴伟业《芦洲行》:“樵苏犹到 钟山去,军中日日烧陵树。”③柴草。晋 潘岳《马汧督诔》:“城中凿穴而处,负户而汲,木石将尽,樵苏乏竭,芻蕘罄絶。”唐 杜甫《哭李尚书诗》:“樵苏封葬地,喉舌罢朝天。”《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后遭安禄山贼党史思明攻陷 东都,杀戮僧众,将鐘磬毁为兵器,花果伐为樵苏。”④指日常生计。《南齐书·东昏侯纪》:“郊郭四民皆废业,樵苏路断,吉凶失时。”唐 曹松《己亥岁诗之一》:“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明 谢榛《秋日怀弟诗》:“生涯怜汝自樵苏,时序惊心尚道途。”

樵苏不爨

樵苏失爨

qiáosūbùcuàn

qiáosūshīcuàn

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指非常贫困。三国魏 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袁生,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淡而已,有似周党之过闵子。”明·宋濂《桑仁卿传》:“仁卿固安贫,终日樵苏不爨,项无纤介见于容容。”清 吴伟业《偶成》诗之十二:“冠栉懒施高枕,樵苏失爨清淡。”

qiáo I.

"言"与"焦"联合起来表示"抓住对方的一个弱点进行言语攻击"或"众多言论集中攻击某人"。本义:言论围攻。转义:问责、责怪、责备。通"诮"。《韩非子·五蠹》乡人谯之弗为动。《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三》秘书郎清江彭龟年,以书谯赵汝愚。②城门上的望楼。谯门(设有望楼的城门)《水浒传》早听得谯楼禁鼓,却转初更。II.qiào谯、诮。责备;谴责。参见“谯让”。

谯鼓

qiáogǔ

谯楼更鼓。宋 陆游《客中夜寒戏作长谣》:“鼕鼕默数严谯鼓,耿耿独看幽窗灯。” 明叶宪祖《金翠寒衣记 第一折》:“断送人谯鼓三更侧。” 《聊斋志异 鸦头》听谯鼓已三下矣。女急易男装,草草偕出,叩主人扉。

谯诃

谯呵

qiáohē

喝骂,申斥。明 吕天成《齐东绝倒 第二出》:“虽则是随着俺风儿忙倒着舵,也须防小民臣子暗谯诃。” 清 周在浚《行述》:“时先大夫方对簿伏堂下,堂上谯诃声如虎。”《聊斋志异 白于玉》女笑失手,酒杯倾堕。白(于玉)谯诃之。《聊斋志异 细柳》谯诃不改,继以夏楚,而顽冥如故。《聊斋志异 贾奉雉》既毕,夜已向晨,闻叟谯呵声,渐近庭院。

谯郡

qiáojùn

东汉建安末,魏武析沛国置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改为谯国,旋复为郡,属豫州。西晋为谯国。南朝宋移治蒙县(今河南商丘市北二十二里老蒙墙寺)。北魏正光中属兖州。北齐废。

谯楼

qiáolóu

角楼。城门上的瞭望楼。《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诏诸郡县治城郭,起谯楼,穿堑发渠,以备盗贼。

谯门

qiáomén

建有瞭望楼的城门。《汉书·陈胜传》:“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譙门中。”颜师古注:“譙门,谓门上为高楼以望者耳。”唐 柳宗元《柳州东亭记》:“出州南譙门,左行二十六步,有弃地在道南。”唐 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三》:“而置酒肆于譙门,民持钱而出者,诱之使饮,十费其二三矣。”宋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谯让

qiàoràng

问责、责怪、责备。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是日微樊哙犇入营谯让项羽 ,沛公事几殆。”《新唐书·藩镇传·罗弘信》:“全忠以檄谯让,弘信不敢报。”《聊斋志异 僧术》日暮,僧至,谯让之曰:“胡不尽投?”

谯责

qiáozé

谴责;责问。《新唐书·张镒传》:“乾元初,华原令卢枞以公事谯责邑人 齐令诜 。”《明史·许进传》:“进不引咎,三降严旨谯责。”《聊斋志异 龙戏珠》署中有楼,用藏肴饵,往往被物窃食,狼藉于地。家人屡受谯责,因伏伺之。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如所作《不信者》暨《堂祥》二诗中,其怨愤谯责之切,与希冀之诚,无不历然可徵信也。”

qiáo I.

①通"樵"。干树枝,柴。《庄子·人间世》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②通"憔"。参见"蕉萃qiáocuì"。II.参见 jiāo

蕉萃

qiáocuì

同“憔悴”。形貌枯槁貌。清·史夔《陶靖节故里》诗:“门柳故萧踈,篱菊亦蕉萃。”柳亚子《题芷畦燕游续草 诗》:“长安棋局几时休?蕉萃行吟客子愁。”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众昌言自由,自由之蕉萃孤虚实莫甚焉!”指卑贱低下的人。《左传·成公九年》:“虽有姬姜,无弃蕉萃。” 杜预 注:“蕉萃,陋贱之人。”宋·陆游《明妃曲》:“掖庭终有一人行,敢道君王弃蕉萃!”

qiáo

①古冠、婚礼所行的一种简单仪式。尊者对卑者酌酒,卑者接受敬酒后饮尽,不需回敬。醮辞(古代举行冠礼时,父亲酌酒使其子饮用时所念的祝辞);醮醴(古代冠礼中的一种简单仪节);醮酒(奠酒;敬酒);醮影(倩影;美丽的影子) ②祈祷神灵的祭礼,后专指道士、和尚为禳除灾祸所设的道场。《广雅》醮,祭也。宋玉:醮诸神。《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八》(宋真宗赵恒)诏兗州长吏,以天书降泰山日诣天贶殿建道场设醮,以其日为天贶节,令诸州皆设醮,从知并州刘综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