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喬 | qiáo | ①高:乔木。乔松。乔岳。乔迁(自低处升高处。后喻人搬到好地方居住或升官)。②木名:乔梓。③做假,装:乔装。系骂人的话,意为刁滑、装模作样。参见“乔男女”。④无赖,狡诈:乔才。⑤姓。 |
乔诘 | qiáojié | 意气不平。《庄子·在宥》:“於是乎天下始乔詰卓鷙,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郭庆藩集释:“崔云:乔詰,意不平也。”一说,诈伪诘责。成玄英疏:“乔,诈伪也。詰,责问也。” |
乔龙画虎 | qiáolónghuàhǔ | 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0回:“他自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丽胡哨,乔龙画虎,两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 |
乔木 | qiáomù | ①高大的树木。植株高大,主干和分枝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如松、柏、杨、白桦等。《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影子》:“我手栽的那株大山朴,怕已经长成乔木了。”②形容故国或故里。《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赵岐注:“所谓是旧国也者,非但见其有高大树木也,当有累世修德之臣,常能辅其君以道,乃为旧国可法则也。”后因以“乔木”为形容故国或故里的典实。文选·颜延之《还至梁城作 诗》:“故国多乔木,空城凝寒云。” 李善注:“《论衡》曰:‘观乔木,知旧都。’”南朝梁 江淹《别赋》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金 元好问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之四:“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 |
乔男女 | qiáonánnǚ | 恶徒。元 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这等人)是一个啜狗尾的乔男女,是一个拖狗皮的贼丑生。”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他是个不覩事的乔男女,你便横枝儿待犯些口舌。”元 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则这素无行止乔男女,都整扮衣冠学士夫。”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 |
乔迁之喜 | qiáoqiānzhīxǐ | 乔:乔木;枝干高大的树木;乔迁:指鸟儿飞离幽谷;迁移到高大的树木上去。祝贺别人迁居或升官的话。原指鸟类从山谷里飞出落在乔木上。老张乔迁之喜,不可不贺。听说你分到楼房了,乔迁之喜,应该祝贺。《诗经 小雅 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
乔树 | qiáoshù | 高大的树。南朝梁 沉约《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北史·儒林传下·王孝籍》:“犹恐拯溺迟於援手,救经缓於扶足,待越人之舟檝,求鲁匠之云梯,则必悬於乔树之枝,没於深泉之底。”唐 骆宾王《在狱咏蝉》“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唐 杨炯《送丰城王少府诗 》:“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 |
乔松 | qiáosōng | ①高大的松树。《水浒传第九回》点视厅前,一簇乔松青泼黛。②古代传说中王子乔和赤松子的并称。两人均为传说中的仙人。 |
乔素 | qiáosù | 谓故意素装以显妖媚。《水浒传第四五回》:“只见那妇人乔素梳妆,来到法坛上,执着手炉,拈香礼佛。”《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沉琼枝看那两个妇人时,一个二十六、七的光景,一个十七、八岁,乔素打扮,做张做致的。” |
乔文假醋 | qiáowénjiǎcù | 假斯文;假道学。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兄弟,我见这会稽城市中的人,有穿着那宽衫大袖的乔文假醋,诗云子曰,可不知他读书也不曾。” |
乔岳 | qiáoyuè | 亦作“乔岳”。高山。本指泰山,后成泛称。《诗·周颂·时迈》:“怀柔百神,及河乔岳。”毛传:“乔,高也。高岳,岱宗也。”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第四十八》:阅乔岳以形培嵝,酌沧波以喻畎浍。 |
乔装打扮 | qiáozhuāngdǎbàn | 乔:假;乔妆:改变服装、容颜。指用手段改变原来的面貌。他作案后,妄图乔装打扮逃离出境,但终于被识破了。他西装革履乔装打扮成一个海外归侨,也没有瞒过门卫警惕的眼睛。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自己却乔装打扮的,雇了一只小船,带了两个家丁,沿路私访而来。” |
乔妆改扮 | qiáozhuānggǎibàn | 乔:做假。乔妆:改变服装、容颜。指化妆改变形象,掩饰本来的身份。亦作“乔装打扮”、“乔装改扮”。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2回:“我今要到十里堡,乔妆改扮访民情。” |
桥橋 | qiáo | ①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桥梁。桥墩。桥涵。桥头堡。吊桥。栈桥。引桥。立交桥。②形状如桥梁的:心脏搭桥手术。③古同“乔”,高。④古同“矫”,正,整。⑤姓。 |
桥起 | qiáoqǐ | 勃然兴起;隆起。《庄子·则阳》:“欲恶去就,於是桥起;雌雄片合,於是庸有。” 成玄英疏:“桥,起貌也。” 宋 程大昌《演繁露·尺蠖》:“每欲进步,先聚屈其体,前后几相连著,而脊背桥起。” 《聊斋志异 萧七》见二人入,桥起逆之。 |
桥运 | qiáoyùn | 谓事物的变化和运动。《庄子·则阳》:“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陈鼓应今注:“桥运,桥起而运行。”参见“桥起”、“桥代”。 |
桥代 | qiáodài | 谓事物的突变和盛衰转化。《庄子·则阳》“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 唐 陆德明释文:“桥运,谓相桥代顿至,次序以相通理,桥运以相制使也。 |
侨僑 | qiáo | ①寄居在外地,寄居在外国:侨居。侨胞。侨民。②寄居在外国的人:华侨。外侨。侨眷。 |
侨军 | qiáojūn | 侨居江南的军队。《晋书 宣帝纪》时朝廷以(诸葛)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以候其变。 |
侨寓 | qiáoyù | 侨居;寄居。也指侨居之人。清 毛祥麟《对山馀墨·石珻》:“妾同怀姊妹三人,昔年从父入蜀 ,侨寓甘家。”鲁迅 《南腔北调集·漫与》:“仅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昔之义军,已名‘匪徒’,而有些‘抗日英雄’,却早已侨寓姑苏了。”《西江月》桃花扇:公子秣陵侨寓,恰遇南国佳人。奸贼挟仇馋言进,打散鸳鸯情阵。天翻地复世界,又值无道昏君。烈女溅血扇面存,栖真观内随心。 |
峤 | qiáo I. | 山尖而高:峤岳。参见“山峤”。《西游记第四十九回》鼻准高隆如峤耸,天庭广阔若龙仪。II.jiào山道。 |
峤道 | qiáodào jiàodào | 山路。《后汉书·郑弘传》:“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於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李贤注:“峤,岭也。”《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遣临川内史张淹自鄱阳峤道入三吴,明帝遣帝讨之。 |
荞蕎 | qiáo |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赤质柔。叶互生,呈心脏形,有长柄。花色白或淡红。果瘦三角形,有棱。子实磨成粉可制面食。通常亦称其子实为荞麦。宋 王禹偁《村行诗》:“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
荍 | qiáo | 同“荞”。《聊斋志异 荞中怪》秋间荞熟,刈堆陇畔。 |
硚 | qiáo | ①地名用字:硚头(在四川)。硚口(在湖北武汉)。②姓。 |
鞒 | qiáo | 马鞍上拱起的部分。《水浒传第五十四回》高廉在马上见了,大怒,急去马鞍前鞒取下那面聚兽铜牌,把剑去击。 |
墧 | qiáo I. | ①古同“桥”。②中国汉代水名。II. què古同“确”,牢固不可动摇。 |
趫 | qiáo | ①行动轻捷,善于缘木升高。轻趫习山险。②善于奔跑。③引申为走掉,离去。④壮盛。《吕氏春秋.悔过》:"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高诱注:"趫,壮也。"一说通"歊",气盛。 |
趫捷 | qiáojié | 矫健敏捷。汉 张衡《西京赋》轻锐僄狡趫捷之徒,赴洞穴;探封狐,陵重巘,猎昆駼。唐 赵元一《奉天录 卷二》初朱泚僭位,使走卒趫捷者日驰数百里,送书於朱滔。《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七》(李)全,濰州人,锐头蜂目,权谲善下人,以弓马趫捷,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七》卿(完颜承麟)平日趫捷有将略,万一得免,祚嗣不绝,此朕(金主宛颜守绪)志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生色》见一人趫捷如猿,竟越垣去。 |
趫勇 | qiáoyǒng | 矫捷勇猛。南朝梁 范云《数名诗》:"一鼓有馀气,趫勇正纷纭。"《新唐书·高开道传》:"少趫勇,走及奔马。"《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年》:"东都西南接邓虢,皆高山深林,民不耕种,专以射猎为生,人皆趫勇,谓之山棚。"胡三省注:"趫,捷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二》(魏)捷趫勇过人,众目为“撼动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