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 bā |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
八百里駮 | bābǎilǐbó | 牛名。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愷)有牛,名八百里駮,常莹其蹄角。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牀,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臠便去。”駮,骏马之称。八百里,状其善于奔驰。《晋书·王济传》作“驳”,古字同。后用为气概豪迈的典实。宋 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里泛指酒食) |
八百媳妇国 | bābǎixífùguó | 据说是因国王有800个媳妇,每个媳妇各领一个寨子而得名。位于今天的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泰国清迈周边。《续资治通鉴 唐纪六》(元至元二十九年八月)诏征八百媳妇国。 |
八拜之交 | bābàizhījiāo |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八拜之交,指结拜为异姓兄弟姐妹关系。比喻关系极为密切。出自《闻见前录》。后八拜之交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和生死之交。《歧路灯卷二十》今日在圣贤炉前成了八拜之交,有福同享,有马同骑。元 王实甫《西厢记》:“有一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姚雪垠《李自成》我同李闯王原是八拜之交,后来虽然各行其是,却不曾有私人仇怨。 |
八表 | bābiǎo | 又称八荒。指极远地方。晋 陶潜《归鸟诗》:“远之八表,近憇云岑。”《资治通鉴 随纪一》陈主(叔宝)下诏曰:“犬羊陵纵,侵窃郊畿,蜂虿有毒,宜时扫定。朕当亲御六师,廓清八表,内外并可戒严。”宋 苏轼《昭陵六马诗》:“长鸣视八表,扰扰万駑駘。”严复《救亡决论》:“经营八表,牢笼天地。” |
八病九痛 | bābìngjiǔtòng | 形容人身体虚弱,经常生病。《红楼梦八九回》:“代儒本来上年纪的人,也不过伴着几个孩子解闷儿,时常也八病九痛的,乐得去一个少操一日心。” |
八窗玲珑 | bāchuānglínglóng | 指四壁窗户轩敞,室内通彻明亮。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唐 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朱子语类》卷一百:而今须是要打破那黑底虚静,换做个白底虚静,则八窗玲珑,无不融通。 |
八疵 | bācī | 谓人的八种缺点,即摠、佞、谄、谀、谗、贼、慝、险。《庄子·渔夫》:“且人有八疵……不可不察也。非其事而事之,谓之摠;莫之顾而进之,谓之佞;希意道言,谓之諂;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諛;好言人之恶,谓之谗;折交离亲,谓之贼;称誉诈伪以败恶人,谓之慝;不择善否,两容颊适,偷拔其所欲,谓之险。此八疵者,外以乱人,内以伤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 |
八代 | bādài | ①八世。文选·陆机《辩亡论上》:“於是讲八代之礼,蒐三王之乐。”李善注:“八代,三皇、五帝也。”章炳麟《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释故以三十餘言总持一义,谅以八代殊名,方国异语,靡不集合,非一时能具数词也。”②一说是秦、汉、魏、晋、元魏、齐、周、隋;又说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 韩愈《石鼓歌》:“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
八德 | bādé | ①八字,宋代有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其中再次恢复了管仲提出的四维,去掉了仁,增加了孝与悌,将家族道德置于首位。宋 吕蒙正《命运赋》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②道家总结的四对界线。《庄子·齐物论》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 |
八斗之才 | bādǒuzhīcái | 赞颂文人富有才学,比喻人极有才华。最早出自唐·李延寿《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综上文献所述,才有了“八斗之才”这个成语。唐·李商隐《可叹》:“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清·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二四》:“乃归来及一月,竟溘然长逝,年仅愈弱冠耳。怀八之斗才,饮万斛之恨。”错误!未指定文件名。又“才高八斗”。 |
八方 | bāfāng | 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向。三国魏 曹植《梁甫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草野 一作:草墅) |
八方风雨 | bāfāngfēngyǔ | 八方:四方四隅的总称。四面八方的疾风骤雨。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唐 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茅盾《丹江行(为碧野兄六十寿作)》:“八方风雨寇氛急,祖国召呼赴战场。” |
八方呼应 | bāfānghūyìng | 八方:四面八方。形容各方面互相呼应;彼此配合。中国申办奥运的计划一提出,立即八方呼应,群情激奋。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上下串连,八方呼应,以天下大乱、取而代之、逐步实行、终成大业为时局估计和最终目的者,到底只有较少人数。” |
八方支持 八方支援 | bāfāngzhīchí bāfāngzhīyuán |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持。 |
八风 | bāfēng | ①八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閶闔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 陆德明《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閶闔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②八种季候风。《易纬通卦验》:“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閶闔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 ③指八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古者八音谓之八风。《襄二十九年传》:‘五声和,八风平。’谓八音克谐也。” 参见“八音”。 |
八府巡按 | bāfǔxúnàn | 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名家名剧之《胭脂宝褶》你如今是八府巡按,为父的乃是个皂班头,诚恐砧辱于你,这也无妨紧要,待我回得衙去,写个辞条,将这个皂班头辞掉也就是了。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bāgōngshānshàng cǎomùjiēbīng |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八卦 | bāguà | 《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由代表阳的符号“⚊”和代表阴的符号“⚋”组成。八卦的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用来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天地为“父母”,其余为“六子”,说明世界的生成根源。以乾与坤、震与巽、坎与离、艮与兑之间的相互对立和刚柔互易,表示事物的相互转化和发展变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史记 太史公自序》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
八卦炉 | bāguàlú | 神话传说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西游记第七回》:“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 |
八行 | bāháng | 《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宋徽宗)诏以八行取士,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悌,善内亲为睦,善外亲为姻,信于朋友为任,仁于州里为恤,知君臣之义为忠,达义利之分为和。孝悌忠和为上,睦姻为中,任恤为下。 |
八纮 | bāhóng | 八方极远的地方。《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八纮共贯,六合同风。唐·李颀《赠张旭》: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
八纮同轨 | bāhóngtóngguǐ | 谓天下一统。《晋书·武帝纪》:“廓清梁、岷,包怀扬、越,八紘同轨,祥瑞屡臻。”参见“八紘”。 |
八花九裂 | bāhuājiǔliè | 裂:分裂。形容漏洞百出,缝隙很多。这事让他搅和得八花九裂。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慧颙禅师曰:‘如何是无缝塔?’师曰:‘八花九裂。’” |
八荒 | bāhuāng | 八方荒远的地方;又称八方。最远之处。《关尹子·四符》:“知夫此物如梦中物,随情所见者,可以凝精作物,而驾八荒。”《汉书·项籍传赞》:“并吞八荒之心。”颜师古注:“八荒,八方荒忽极远之地也。”西汉 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於季汉,参伊、周之巨勋。”《晋书 宣帝纪》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晋书 愍帝纪总论》掩唐虞之旧域,班正朔于八荒。唐 韩愈《调张籍》诗:“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唐 杜甫《寄韩谏议注诗》:“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宋 陆游《金错刀行》:“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李大钊《青春》:“秦政并吞八荒,统制四海,固一世之雄也。” |
八荒之外 | bāhuāngzhīwài |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在这八荒之外是不会有人来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
八极 | bājí | ①八方极远之地。《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高诱注:“八极,八方之极也,言其远。”《资治通鉴 汉纪十八》及至驾啮膝、骖乘旦,王良执靶,韩哀附舆,周流八极,万里一息,何其辽哉?《晋书 文帝纪》维翼朕躬,下匡万国,思靖殊方,宁济八极。唐 李白《大鹏赋》:“余昔於 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 ,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鲁迅《南腔北调集·大家降一级试试看》:“杜威教授有他的实验主义,白璧德教授有他的人文主义,从他们那里零零碎碎贩运一点回来的就变了中国的呵斥八极的学者,不也是一个不可动摇的证明吗?”②八个方面都极致。《庄子·列御寇》穷有八极,达有三必,形有六府。美、髯、长、大、壮、丽、勇、敢,八者俱过人也,因以是穷。 |
八街九陌 | bājiējiǔmò | 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这场战争过后,昔日的八街九陌已成一片废墟。《三辅旧事》:“长安城中,八街九陌。” |
八节 | bājié | 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八节。《水浒传第九回》聚贤堂上,四时有不谢奇花;百卉厅前,八节赛长春佳景。 |
八九不离十 | bājiǔbùlíshí | 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出自老舍《柳屯的》:“可是比较的,我还算是他的熟人,自幼儿的同学。我不敢说是明白他,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不用你说,我一猜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
八骏 | bājùn | ①相传为周穆王的八匹名马。八骏之名,说法不一。《穆天子传 卷一》:“天子之骏,赤驥、盗驪、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騮、緑耳。”郭璞注:“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耳。”晋 王嘉《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絶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踰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唐 李商隐《瑶池诗》:“瑶池阿母綺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明 胡应麟则认为王嘉所载,皆一时私意诡撰,不足为征,见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四。后亦用以泛指骏马。唐 杜甫《骢马行》:“岂有四蹄疾於鸟,不与八骏俱先鸣。” 明 徐渭《赠陈君诗》:“王良御八骏,技絶物有神。”②明成祖的八匹名马。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大明名马》:“龙驹、赤兔、乌兔、飞兔、飞黄、银褐、枣騮、黄马,成祖八骏名。”③指皇帝的车驾。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 卷一》:“其后虽八骏忘返,然鸞舆竟还矣。” |
八恺/八凯 | bākǎi | 相传古代高阳氏的八个才子。《镜花缘 第五回》武后听罢,不觉大悦道:此虽上天垂象,但朕何德何能,岂敢妄冀巾帼中有八元,八恺之盛。 |
八蜡 | bālà | 蜡,周代田事完毕后由官方所举行的祭祀典礼。八蜡为祭拜先啬、司啬、农、邮表畷、猫虎、坊、水庸、昆虫八种神明。《礼记.郊特牲》:八蜡以祀四方。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 |
八面见光 | bāmiànjiànguāng | 形容人非常世故,各方面都能应付得很周到。也形容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清·文康《儿女英雄第十回》:“张姑娘这几句话,说得软中带硬,八面见光,包罗万象。”参见“八面玲珑”。 |
八面玲珑 | bāmiànlínglóng | 本意是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唐·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外栏黄鹄下,中柱紫芝生。每带云霞色,时闻箫管声。望君兼有月,幢盖俨层城。”宋·葛长庚《满江红·钧天高处》词:八面玲珑光不夜,四面晃耀寒如月。清·曾朴《孽海花第七回》:原来宝廷的为人,是八面玲珑,却十分落拓。 |
八面驶风 | bāmiànshǐfēng | 驶:驾驭。形容善于见风使舵,各方面都兜得转,吃得开。他八面驶风,生意越做越大。老舍《神拳》第三幕:“八面驶风,左右逢源,真乃诸葛亮也。” |
八面受敌 | bāmiànshòudí | 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亦是砚名。五代 王保定《唐摭言海叙不遇》:“子华(吴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敌,以八韵着称。”宋 苏轼《又答王庠书》……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
八面威风 | bāmiànwēifēng | 指各个方面都很威风;形容声势逼人,气派十足的样子。明·施耐庵《水浒第二三回》:“近看千钧势未休,远观八面威风敛。”明·董谷《碧里杂存.卷上.满江红》:“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回》:“若揄扬果斋之一枝画戟,铺张荷生之八面威风,特其鳞爪耳。” |
八面莹澈 | bāmiànyíngchè | 比喻精明练达,洞察一切。他是一个八面莹澈的人物。清 昭槤《啸亭杂录 尹文端公》:“年三十馀即任封疆,遇事镜烛犀刻,八面莹澈。” |
八面圆通 | bāmiànyuántōng | 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我终于见到他八面圆通的一面。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真正要八面圆通,十二分周到,方能当得此任。” |
八能 | bānéng | 谓能调和阴阳律历五音等。《后汉书·仪礼志中》:“故使八能之士八人,或吹黄钟之律间竽;或撞黄钟之钟;或度晷景。”《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高明乐》:“士备八能,乐合八变。”《陈书·后主纪》:“但空劳宵梦,屡勤史卜,五就莫来,八能不至。”唐 王勃《乾元殿颂并序》:“八能亨运,抗鵷邸而杖朱髦。”宋 苏轼《贺年启》:“备八能而合乐,益验人和。”按,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律历·八能谓》:“调黄钟,调六律,调五音,调五声,调五行,调律历,调阴阳,调正德所行。” |
八窍 | bāqiào | 眼、耳、鼻、口为七窍,生殖孔、排泄孔合为一窍,共为八窍。《孔子家语·执辔》:“齕吞者八窍而卵生。”王肃注:“八窍,鸟属。”《庄子·知北游》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唐 韩愈《毛颖传》:“缺口而长鬚,八窍而趺居。”《埤雅·释兽》:“盖咀嚼者九窍而胎生,独兔雌雄八窍。” |
八神 | bāshén | ①八蜡所祭之神。②旧谓主宰宇庙之八神。③八方之神。《史记 孝武本纪》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④相传帝喾妃所生之八子。 |
八万四千 | bāwànsìqiān |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法华经 宝塔品》:“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宋·陆游《醉歌》八万四千颠倒想,与君同付醉眠中。 |
八大山人 | bātàishānrén | 清初大画家朱耷dā别号。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老残游记 自序》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
八维 | bāwéi | 四方和四隅合称八维。东方朔《七谏·自悲》:“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三间四表,八维九隅。”张载注:“四角四方为八维。”《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君龙驤虎视,旁眺八维。”南朝梁 沉约《光宅寺刹下铭》:“八维悠阔,九服荒茫。”元 耶律楚材《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惟晋成独统,平吴混八维。” |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 bāxiānguòhǎi gèxiǎnshéntōng |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八回》我如今与舍弟分开,这弟兄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叫舍弟看看我的过法。 |
八厢 | bāxiāng | ①宋时京城外划分的八个居民管理区。每区各置厢官,受理争斗讼诉之事;凡情节轻微者,可直接论断。《文献通考·职官十七》宋朝大中祥符元年置京新城外八厢。真宗以都门之外,居民颇多,旧例惟赤县尉主其事,至是特置厢吏,命京府统之……凡民有斗讼,事轻者得以决遣。②宋代指从全国各州调集保卫京师的厢兵。《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七年》先是军人王俊,自称八厢,诈取军中钱物,配广南。 |
八佾 | bāyì | 亦作“八溢”。亦作“八羽”。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佾,舞列,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朱熹集注:“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汉书·礼乐志二》:“千童罗舞成八溢。”颜师古注:“溢与佾同。佾,列也。”《晋书 文帝纪》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悬,位在燕王上。 |
八音 | bāyīn | ①古时对乐器的总称。按制造乐器的主要材料分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尚书·舜》:“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孔传:“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郑玄注:“金,鐘鎛也;石,磬也;土,塤也;革,鼓鼗也;丝,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簫也。”《汉书 王莽传》遏密之义,讫于季冬,正月郊祀,八音当奏。《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宋 苏轼《贺韩丞相启》:“付八音於 师旷 ,孰敢争能。”②泛指音乐。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故离朱剖秋毫於百步,而不能辩八音之雅俗。”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冶铸》:“虚其腹以振盪空灵,而八音起。”③八风之音。《吕氏春秋·孝行》:“杂八音,养耳之道也。”高诱注:“八音,八卦之音。”陈奇猷校释:“八音,八风之音……阴阳家以八风分属八卦,故 高 谓八卦之音。” |
八音遏密 | bāyīnèmì |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遏:阻止;遏密:指皇帝死后停止演奏音乐。各种乐器停止演奏。指国家元首去世。《尚书 舜曲》:“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柳亚子《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志哀》奉梓南归四载迟,八音遏密寄哀思。 |
八元 | bāyuán | 古代传说中的八个才子。《镜花缘 第五回》武后听罢,不觉大悦道:此虽上天垂象,但朕何德何能,岂敢妄冀巾帼中有八元,八恺之盛。 |
八珍 | bāzhēn | ①古代八种烹饪法。《周礼·天官·膳夫》:“珍用八物。”郑玄注:“珍,谓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渍、熬、肝膋也。”宋 吕希哲《侍讲日记》:“八珍者,淳熬也,淳母也,炮也,擣珍也,渍也,熬也,糝也,肝膋也。先儒不数糝而分炮豚羊为二,皆非也。”后以指八种珍贵食品。明 陶宗仪《辍耕录·续演雅发挥》:“所谓八珍,则醍醐、麆沆、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俗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明 陶宗仪《辍耕录·续演雅发挥》:“所谓八珍,则醍醐、麆沆、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俗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②泛指珍馐美味。《三国志·魏志·卫觊传》:“饮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晋 葛洪《抱朴子 自序》藜藿有八珍之甘,蓬荜有藻棁之乐也。唐 杜甫《丽人行》:“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宋 陆游《东堂睡起诗》:“若论胸中淡无事,八珍何得望藜羹。”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五章》:“是故甲愿八珍而乙不得藜藿焉。” |
八珍玉食 | bāzhēnyùshí | 泛指精美的肴馔。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三卷:“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
八阵图 | bāzhèntú | 古代用兵的一种阵法。《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晋书·桓温传》:“初,诸葛亮造八阵图於鱼腹平沙之下,纍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温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文武皆莫能识之。” 唐 杜甫《八阵图 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遗址传说不一:a.水经注·沔水谓在陕西沔县东南诸葛亮墓东。b.《水经注·江水、太平寰宇记》谓在四川奉节县南江边。c.《太平寰宇记》、《明一统志》谓在四川新都县北三十里牟弥镇。后以比喻巧妙难测的谋略。明 王錂《春芜记·诉怨》:“纵是那八阵图怎施灵异,六出计漫夸奇诡。俺呵,到如今一诺敢辞也。”克非《春潮急四》:“只要你的八阵图摆的高明,还怕他不闹个焦头烂额,而后一步一步地走进圈圈吗?” |
八秩 | bāzhì | 八十岁。本指古代帝王对老人的优待,后因称八十岁为八秩,九十岁为九秩。《拟仿香山九老会引》卅余年蔗味同尝,八秩首臻上寿,感驹阴之迅度。 |
八州 | bāzhōu | 指中国全土。我国自古有九州之称,自京畿而言,则为八州。《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殊俗慕义,八州怀德。”西汉·贾谊《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
八字 | bāzì | ①生辰八字,是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八字在中国民俗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年干和年支组成年柱,月干和月支组成月柱,日干和日支组成日柱,时干和时支组成时柱;一共四柱,四个干和四个支共八个字,故又称四柱八字。②等于八德。参见“八德”。 |
八字没一撇 | bāzì(er)méiyīpiě | (“字”通常读成儿化)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通俗常言疏证卷三》:“《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于此。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
八座 八坐 | bāzuò | ①封建时代中央政府的八种高级官员。历朝制度不一,所指不同。后世文学作品多以指称尚书之类高官。《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近擢黄潜厚为户部尚书,潜厚乃潜善亲兄,祖宗以来,未有弟为宰相,兄为八座,而同居一省者。②俗称大官坐八人所抬之轿者为"八座"。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坐,位列三台。"《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廷秀弟兄俱官至八座之位。" |
捌 | bā | “八”的大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