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 | qí I. | ①特殊的,稀罕,不常见的:奇闻。奇迹。奇志。奇观。奇妙。奇巧。奇耻大辱。新奇。唐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②出人意料的,令人不测的:奇兵。奇计。奇袭。出奇制胜。③惊异,引以为奇:奇怪。惊奇。不足为奇。意动及物用法,以为新奇。认为是奇人。《史记 淮阴侯列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梁以此奇(项)籍。④与“正”相反,邪。《老子·第五十八章》正复为奇,善复为妖。II.参见“奇jī” |
奇兵 | qíbīng | 出其不意突然袭击的军队。《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会明,贼谓公(曹操)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 |
奇才异能 | qícáiyìnéng | 奇:少见的;异:特别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竟是一个奇才异能之辈,路见不平做出来的。” |
奇耻大辱 | qíchǐdàrǔ | 奇:罕见的。极大的耻辱;罕见的耻辱。清 程道一《鸦片之战演义》:“回忆当年的议和,不止丧权失利,实为独立国的奇耻大辱。”欧阳山《三家巷》一七:我们和帝国主义结下了深仇大恨,我们忘不了那些奇耻大辱。 |
奇方 | qífāng | ①奇妙的丹方。《史记·封禅书》:“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明 叶宪祖《丹桂钿合第五折》:“莫道囊中无玅药,须知肘后有奇方。”②奇异的方术。明 沉德符《野获编·叛贼·妖人王子龙》:“因惠州异人王子龙,能点化奇方。索之不得。”③中药术语。药味是单数的方剂叫奇方。前人认为病位近的用奇方。近,指近于胃腑。 |
奇功 | qígōng | 异常的功劳、功勋。《汉书·陈汤传》:“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宋 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鶡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七十回》:“黄忠谓严颜曰:‘你可见诸人动静么?他笑我二人年老,今可建奇功,以服众心。’”朱德《寄南征诸将诗》:“南征诸将建奇功,胜算全操在掌中。” |
奇光异彩 | qíguāngyìcǎi | 奇妙的光亮和色彩。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一回:“向里一望,只见是个窈窕洞房,满室奇光异彩,也不辨是金是玉,是花是绣,但觉眼光缭乱而已。”华山《大戈壁之夜》:“只是一到荧光灯下,每一块石头都放出多么美妙的奇光异彩啊!” |
奇花名卉 | qíhuāmínghuì | 奇异名贵的花草。蔡东蕃《后汉演义第九十五回》殿外特造芳林园,搜罗奇花名卉,珍禽异兽,中凿陂池,编列画舫,每舫贮佳丽数人,教以楫棹越歌。明·冯惟敏《桂枝香·赠人》:“月中丹桂天花香细,熬尽了万紫千红,占断了奇花名卉。” |
奇花异草 | qíhuāyìcǎo | 罕见的奇异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东西。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命周贾于绛州城内,起一座花园,遍求奇花异草,种植其中。” |
奇画 | qíhuà | ①犹奇谋。《晋书·文帝纪》:“公奇画指授,制胜千里。”②珍奇的画。 宋 马永卿《嬾真子卷一》:“庐山东林寺有画须菩提像,如人许大,梵相奇古,笔法简易,真奇画也。” |
奇货可居 | qíhuòkějū | 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常比喻凭借某种独特的技能或事物谋利。奇货,稀少的货物;居,储存。《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清 蒲松龄《促织》: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聊斋志异 酒友》异日,谓(车)生曰:“市上荞价廉,此奇货可居。”《聊斋志异 黎氏》但有悍伯,每以我为奇货,恐不允谐,将复如何?《聊斋志异 嫦娥》问其小字,则名嫦娥。妪爱而留之,实将奇货居之也。参见“囤积居奇”。 |
奇技 | qíjì | 特殊的技能;新奇的技艺。《晋书·武帝纪》:“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礼所禁,焚之于殿前。” |
奇技淫巧 | qíjìyínqiǎo | 谓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尚书·泰誓下》:“(商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孔颖达疏:“奇技谓奇异技能,淫巧谓过度工巧。二者大同,但技据人身,巧指器物为异耳。”《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六》 以奇技淫巧荡上心,以倡优女色败君德,独操赏刑,自报恩怨,谓之奸可也。 清 管同《禁用洋货议》:“昔者,圣王之世,服饰有定制,而作奇技淫巧者有诛。”洪深《香稻米》第一幕:“从前乡下不都是用个铜罐在灶窝里燉水么,哪一个肯化三块半洋钱去买这样奇技淫巧的东西!” |
奇节 | qíjié | 奇特的节操。《晋书 宣帝纪》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许廷桢《仿香山事》苍松奇节推诸老,白首高情共一图。 |
奇景 | qíjǐng | 奇妙的景象。令人惊奇的事物。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
奇绝 | qíjué | 奇妙到极点。怪石嶙峋,山势奇绝。宋 晁补之《盐角儿 亳社观海》:“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宋 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
奇谲 | qíjué | ①谓深有机变。《汉书·匈奴传下》:“时奇譎之士、石画之臣甚众,卒其所以脱者,世莫得而言也。”《周书·宇文深传》:“深少丧父,事兄甚谨。性多奇譎,好读兵书。既在近侍,每进筹策。”②谓异常诡谲。鲁迅《坟·论“他妈的!”》:“要攻击高门大族的坚固的旧堡垒,却去瞄准他的血统,在战略上,真可谓奇谲的了。”③奇特怪诞;新奇怪异。《后汉书·西域传论》:“好大不经,奇譎无已。”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 卷下》:“韩退之两篇,力欲去此弊,虽冥搜奇譎,亦不免有縞带、银杯之句。”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卢仝》:“仝之所作特异,自成一家,语尚奇譎,读者难解,识者易知。”清 周亮工《书影 卷三》:“此不过以古字易今字,以奇譎语易今语。” |
奇崛/奇倔 | qíjué | 奇特挺拔。 独特不凡。谓笔墨新奇刚健。何逊《渡连圻》诗之一:“悬崖抱奇崛,绝壁驾崚嶒。”齐己《江上夏日》诗:“无处清阴似剡溪,火云奇崛倚空齐。”陆贽《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自揣凡庸之才,又无奇崛之效。”《旧五代史.周太祖纪》:“形神魁壮,趣向奇崛。”宋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
奇功 | qígōng | 异常的功劳、功勋。《汉书·陈汤传》:“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晋 陶渊明《咏荆轲》:“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三国演义第七十回》:“黄忠谓严颜曰:‘你可见诸人动静么?他笑我二人年老,今可建奇功,以服众心。’”朱德《寄南征诸将诗》:“南征诸将建奇功,胜算全操在掌中。” |
奇离古怪 | qílígǔguài | 犹言希奇古怪。 |
奇门遁甲 | qíméndùnjiǎ | 术数的一种。以十干中的“乙、丙、丁”为“三奇”,以八卦的变相“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故名“奇门”;十干中“甲”最尊贵而不显露,“六甲”常隐藏于“戊、己、庚、辛、壬、癸”所谓“六仪”之内,三奇、六仪分布九宫,而“甲”不独占一宫,故名“遁甲”。迷信者认为根据奇门遁甲,可推算吉凶祸福。《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三国演义第四九回》(诸葛)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 |
奇秘 | qímì | ①指奇书秘籍。晋 葛洪《抱朴子·遐览》:“先生既穷观坟,又兼综奇祕,不审道书凡有几卷,愿告篇目。”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吴会、金陵擅名文献,刻本至多……虽连楹丽栋,蒐其奇秘,百不二三。”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②谓作为珍品收藏。《新唐书·柳公权传》:“其迁少师,宣宗召至御座前,书帋三番,作真、行、草三体,奇祕,赐以器币。”③希奇秘密。潘飞声《题披秘石门诗》:“此来发奇祕,宇外高頡頏。” |
奇谋 | qímóu | 奇妙的计谋。《三国志 蜀书·诸葛亮传》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於将略。 |
奇葩异卉 | qípāyìhuì | 指珍奇难得的花草。这座大花园内的亭台楼阁和奇葩异卉,令人目不暇给。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丛林中,有许多奇葩异卉。 |
奇偏 | qípiān | 偏于一方面,片面。文选·邹阳《于狱中上书自明》:“此二国岂拘於俗,牵於世,繫奇偏之辞哉!”张铣注:“奇,独也。”金 王若虚《新唐书 辨上》:“或劝东坡重修三国志,而坡自谓非当行家,不敢当也。以祁辈奇偏之才而付之斯事,非其宜矣。” |
奇奇怪怪 | qíqíguàiguài | 指事物或行为稀奇特异。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却有个波俏的女子,也因灯夜游玩,撞着个狂荡的小秀才,惹出一场奇奇怪怪的事来。”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 |
奇巧 | qíqiǎo | ①奇异机巧;新奇而精巧。奇巧的工匠。奇巧的漆器。②奇谲巧作;狡猾,诡计多端。《庄子·人间世》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 |
奇士 | qíshì | 奇异的人。非常之士。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宋 陆游《金错刀行》:“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
奇谈怪论 | qítánguàilùn | 非常古怪又不合情理的谈论、文章。对社会上的一些奇谈怪论,我们要有识别能力。清 钱泳《履园丛话 春旧 仲子教授》:“乾隆戊申岁,余往汴梁,遇华秋帆中丞幕中,两眼若漆,奇谈怪论,咸视异物,无一人与言者。” |
奇伟 | qíwěi | 奇特怪异;奇特壮美;奇异不凡;异常伟大;夸大。《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唐 韩愈《与于襄阳书》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聊斋志异 乔女》彼女子何知,而奇伟如是?见“魁梧奇伟”。 |
奇文共赏 | qíwéngòngshǎng |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错误难免,奇文共赏,以警后来。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奇文瑰句 | qíwénguījù | 瑰:珍奇。优美的文章。《元史·胡长孺传》:“卓行危论,奇文瑰句。” |
奇想天开 | qíxiǎngtiānkāi | 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实际。清·周春《红楼梦约评》:“宝玉天地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一论,奇想天开。”鲁迅《热风·随感录49》:“从老到死,却更奇想天开,要占尽了少年的道路,吸尽了少年的空气。” |
奇形异状 奇形怪状 | qíxíngyìzhuàng qíxíngguàizhuàng | 指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状。奇异的形状。唐·房玄龄《晋书·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唐·吴融《太湖石歌》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能识? |
奇异 | qíyì | 奇特,特别,形容词可作及物动词使用,表示对…感到奇特。真是一个奇异的世界。《汉书 霍光金日磾传》其(金日磾)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 |
奇赢 | qíyíng | 指商人所获的赢利。《汉书·食货志上》:“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颜师古注:“奇赢,谓有餘财而畜聚奇异之物也。一説,奇谓残餘物也。” |
奇珍异宝 | qízhēnyìbǎo | 非常难得的珍奇宝物。《旧唐书 张柬之传》:“其国西通大秦,南通交趾,奇珍异宝,进贡岁时不阙。”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卿既不受职,朕所有黄金白璧,奇珍异宝,惟卿所好。 |
奇正 | qízhèng | 古时兵法术语。古代作战以对阵交锋为正,设伏掩袭等为奇。《孙子兵法 兵势》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 |
奇装异服 | qízhuāngyìfú | 式样奇怪而异于时尚的服饰。文革时期,人们思想禁锢,服饰单调,凡是漂亮鲜艳的服装都被看作是“奇装异服”而被打入冷宫。战国 屈原《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
鵸 | qí | 古代民间传说中异鸟名。如乌,三首、六尾。佩其毛羽可避凶魅。其说始见於先秦。 |
鵸鵌 | qítú | 古代鸟名。鵸:特异、稀罕的鸟。鵌:路边的鸟。通“涂”。“鵸鵌”在先秦时代不是鸟名,它表述的是“鸟的生态特征”,因之为名。《山海经》中《西次三经》翼望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服之使人不厌,又可以御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