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í I.

①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齐一,齐同,即无区别。《庄子·寓言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 ,言与齐不齐也。②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亦可作动词表示“约束”,“统一”,“使完善”;和…一样。把…看作一样(意动用法)。《论语·为政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庄子·德充符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史记·酷吏列传序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晋 王羲之《兰亭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唐 柳宗元《梓人传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③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汉书 王莽传》众将未及齐其锋芒,臣崇未及尽共愚虑,而事已决矣。④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⑤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⑥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⑦与脐通。《左传·庄六年》:後君噬齐。《庄子·人间世》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庄子·达生》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II.①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后作“剂”。②药剂:处齐不过数种。后作“剂”。③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齐。④成功;成熟:事能得齐。后作“济”。III.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IV.zhāi①同“斋”。斋戒:齐三日而后行。《论语·乡党篇》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论语·述而篇》子之所慎:齐,战,疾。《庄子·达生》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参见“齐戒zhāijiè ②庄敬:齐庄。齐严。

齐贝

qíbèi

整齐的贝壳。《庄子·盗跖》:“脣如激丹,齿如齐贝。”

齐镳并驱

qíbiāobìngqū

解释同“并驾齐驱”。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刘将军》:“吾尝览《后魏书》,见杨大眼者,武伎绝伦,战功居最,其妻潘氏,颇善骑射,至于攻战游猎之际,潘于戎装,齐镳并驱。”

齐衰cuī丧服名。为五服之一。服用粗麻布制成,以其缉边缝齐,故称“齐衰”。服期有三年的,为继母、慈母;有一年的,为“齐衰期”,如孙为祖父母,夫为妻;有五月的,如为曾祖父母;有三月的,如为高祖父母。《仪礼·丧服》:“同居,则服齐衰期,异居,则服齐衰三月。”《论语·子罕篇》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论语·乡党篇》见齐衰者,虽狎,必变。史记·赵世家》:“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絶。”《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七年》:“礼,父在为母服周年,则天皇后改服齐衰三年。”清 袁枚《新齐谐·鬼买儿》:“鬼来駡曰:‘此系齐衰,孙丧祖之服。我嫡母也,非斩衰不可。’”参见“五服”。

齐大非偶

qídàfēiǒu

指辞婚者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卑微,不敢高攀。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扫迷帚》第七回:陆徉为不知,以齐大非偶,再以年貌悬殊,故意峻拒。

齐东野语

qídōngyěyǔ

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鲁迅《两地书》二六:听说明的方孝孺,就被永乐皇帝灭十族,其一是“师”,但也许是齐东野语,我没有考查过这事的真伪。

齐轨连辔

qíguǐliánpèi

犹言并驾齐驱。清·王灼《游歙西徐氏园记》:“且吾数人暂合于此,一日别去,将欲从数百里外齐轨连辔,复为此穷日之游,其又可得邪?”

齐桓

qíhuán

齐桓一般指齐桓公,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史记·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齐家

qíjiā

治家。亦家齐。《礼记.大学》:"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清 李渔《风筝误·闺哄》:“不会齐家会做官,只因情法有严宽。”康有为《大同书 戊部第一章》:“夫强异类者以同居,以此而日言齐家,岂非怪谬!”

齐家治国

qíjiāzhìguó

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8回:“窦建德外有良臣,内有贤助,齐家治国,颇称善全。”

齐截qíjié

齐心一致。一本作“齐集”。《红楼梦第一一○回》大娘婶子们可怜我罢!我上头捱了好些说,为的是你们不齐截,叫人笑话,明儿你们豁出些辛苦来罢!②整齐。如:这高粱长得真齐截;字写得齐截。③齐全;齐备。如:今天到会的人很齐截;东西都齐截了。

齐戒

qíjiè/zhāijiè

修身自警。《易·系辞上》:“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韩康伯注:“洗心曰齐,防患曰戒。” 孔颖达疏:“圣人以易道自齐自戒,谓照了吉凶,齐戒其身。”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典礼之前,常沐浴更衣,戒绝嗜欲,使身心洁净,以示虔敬。 《礼记·曲礼上》:“齐戒以告鬼神。”《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庄子·在宥乃齐戒以言之,跪坐以进之,鼓歌以余儛之。《汉书·高帝纪》:“於是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汉书·五行志上》:“王者即位,必郊祀天地……慎其齐戒,致其严敬。”

齐栗

qílì

犹斋慄。敬慎恐惧。《尚书·大禹谟》:“(舜)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 孔颖达疏:“见父瞽瞍,夔夔然悚惧,斋庄战栗,不敢言己无罪。” 史记·周本纪》:“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齐栗,信哉!’”《汉书·谷永传》:“诚敕正左右齐栗之臣,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皆使学先王之道,知君臣之义。”

齐量等观

qíliàngděngguān

解释同“等量齐观”。 这两个问题不能齐量等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子安》清·何守奇评:“齐量等观,则词林诸公,安非出于造物之戏也?”

齐鲁

qílǔ

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唐 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齐眉qíméi犹言举案齐眉。谓夫妻相敬如宾。《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渐渐大房改换小房,赁得两三间房子,与同浑家王氏,年少齐眉。夫妻白首偕老。与眉毛相平。

齐眉举案

qíméijǔàn

解释同“举案齐眉”。元·于伯渊《点绛唇》套曲:“言行功容,四德三从,孟光合配梁鸿。怎教他齐眉举案劳尊重,俏书生别有家风。”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想到‘春兰秋菊因时盛,采撷谁先占一筹’这两句诗,觉得自己齐眉举案,已经是一年了。”

齐民

qímín

①犹平民。《庄子·渔父》:“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齐民。”《汉书·食货志下》:“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鷄走狗马,弋猎博戏,辞齐民。”颜师古注引 如淳曰:“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若今言平民矣。”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清 赵翼《华岗诗》:“同为一齐民,莫呼归长吏。”②谓治理人民。《韩非子·八经》:“设法度以齐民,信赏罚以尽民能。”《史记 吕太后本纪》群臣皆顿首言:“皇太后为天下齐民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群臣顿首奉诏。”宋 梅尧臣《访施八评事诗》:“嬾问齐民术,喜看庄叟书。”

齐名

qímíng

指名望相等。李白与杜甫齐名。《晋书 景帝纪》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

齐名并价

qímíngbìngjià

有同等的名望和身价。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前代传子美‘桃花细逐杨花落’,手稿有改定字,而二公齐名并价,莫可轩轾。”

齐明

qímíng I.

①敏捷明智。齐,通“齌”,平整、整齐。《国语·周语上》:“国之将兴,其君齐明衷正。”《荀子·修身》:“齐明而不竭,圣人也。”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一》:“齐者,智虑之敏也,故以齐明连文。”②整齐而严明。《礼记·中庸》:“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孔颖达疏:“齐谓整齐,明谓严明,盛服谓正其衣冠,是修身之体也。”③谓在祭祀前斋戒沐浴,静心洁身。《礼记·中庸》:“齐明盛服,以承祭祀。”郑玄注:“明犹洁也。”孔颖达疏:“言鬼神能生养万物,故天下之人齐戒明絜,盛饰衣服,以承祭祀。”④粢盛;齍盛。祭祀所盛黍稷。齐,通“粢”。《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毛传:“器实曰齐,在器曰盛。”⑤同放光明。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一五回》:忽密林里一声鼓响,火把齐明。《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遐观列辟,纂武嗣兴,其始也皆欲齐明日月,合德天地。II. zhāimíng。①整齐而严明。《礼记·中庸》:“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孔颖达疏:“齐谓整齐,明谓严明,盛服谓正其衣冠,是修身之体也。”②谓在祭祀前斋戒沐浴,静心洁身。《礼记·中庸》:“齐明盛服,以承祭祀。”郑玄注:“明犹洁也。”孔颖达疏:“言鬼神能生养万物,故天下之人齐戒明絜,盛饰衣服,以承祭祀。”III.zīmíng粢盛;齍盛。祭祀所盛黍稷。齐,通“粢”。《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毛传:“器实曰齐,在器曰盛。”陈奂传疏:“《释文》:‘齐本又作齍。’《丰年》传作齍盛,他经典多作粢盛,作齐者,古文假借字。器实曰齐,实谓黍稷也。黍稷为齐,齐在器曰盛,故经言齐而传乃兼言盛耳。”

齐难

qí’nán

庄敬。礼记·儒行》:“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郑玄注:“齐难,齐庄可畏难也。”王引之《经义述闻·礼记下》:“难,读为戁。《説文》:‘戁,敬也。’……齐难与恭敬义亦相近也。

齐年

qí’nián

①指同一年受朝廷征选。②指科举制度下同科登第。《旧唐书·武元衡传》:“始元衡与吉甫齐年,又同日为宰相。”③指年龄相同的人。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 卷九》:“(吕)惠卿既得位,遂叛荆公(王安石),出平日荆公移书,有曰:‘无使齐年知。’谓冯公京也。荆公与冯公皆辛酉人。”

齐契

qíqì

同心默契。《晋书·桓温传》:“允应灵休,天人齐契!”《宋书 本纪武帝上》益州刺史毛璩,万里齐契,扫定荆楚。《南齐书·氐传》:“宣播朝威,招诱戎种,万里齐契,响然归从。”志趣相同的人。晋 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齐契在今朝,守之与偕老。”晋 王羲之《兰亭诗之一》:“迺携齐契,散怀一丘。”③犹合契。谓相符合。三国魏 嵇康《答 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足下得不为託心无神鬼,齐契於董生耶?”

齐巧qíqiǎo

方言,恰巧,正巧。齐巧他来了,就不用去找了。《官场现形记第三回》齐巧那位藩司又是护院,他一时也不敢投信

齐驱并驾

齐趋并驾

齐驱并进

qíqūbìngjià

qíqūbìngjìn

解释同“并驾齐驱”。宋·张戒《岁寒堂诗话》下卷:“气象廓然,可与《两都》、《三京》齐驱并驾矣。”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五回:“至于各地各洞的地仙散仙,以及各处各山的妖魔鬼怪,最高的不过和他齐驱并驾罢了。”

齐驱并骤

qíqūbìngzhòu

解释见“齐驱并驾”。宋·王安石《上邵学士书》:“则韩、李、蒋邵之名,各齐驱并骤,与此金石之刻不朽矣。”

齐人攫金

qírénjuéjīn

攫:夺取。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你知道“齐人攫金”的故事?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说符》:“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金而去。”

齐人之福qírénzhīfú指人们把一妻一妾的组合叫作齐人之福。《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齐圣

qíshèng

聪明睿智;聪明圣哲。《晋书 愍帝纪》今左右丞相茂德齐圣,国之昵属,当恃二公,扫除鲸鲵,奉迎梓宫,克复中兴。

齐疏

qíshū

旧时丧服名。齐通纃。齐衰(音zīcuī,衰通縗),即纃縗,古代丧服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之第二等。《孟子·滕文公上》:“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於庶人,三代共之。” 赵岐注:“齐疏,齐衰也。” 朱熹集注:“齐,衣下缝也。不缉曰斩衰,缉之曰齐衰。疏,麤也,麤布也。”参见“齐衰”。

齐宿

qísù

亦作“斋宿”。《孟子·公孙丑下》:“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復敢见矣。’”朱熹集注:“齐宿,斋戒越宿也。”《史记·秦本纪》:“於是繆公虏晋君以归,令於国:‘齐宿,吾将以晋君祠上帝。’”

齐肃

qísù

①整齐严肃。庄重敬慎。《国语·楚语下》:“自公以下至於庶人,其谁敢不齐肃恭敬致力於神!”《汉书·郊祀志上》:“民之精爽不贰,齐肃聪明者,神或降之。” 颜师古注:“齐读曰斋。斋肃,庄敬也。西汉·贾谊《治安策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见于天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周书·文帝纪上》:“加以法令齐肃,赏罚严明,真足恃也。”元 揭傒斯《逸士陈君墓志铭》:“家范齐肃如素官。”” ②疾速。齐,通“齌”。《国语·楚语下》:“敬不可久,民力不堪,故齐肃以承之。”韦昭注:“肃,疾也。” 王引之经义述闻·国语下:“齐字当训为疾,与肃同意,故以齐肃连文。尔雅曰:‘肃、齐,疾也。’敬不可久,故欲其疾速也。”《左传·昭公十三年》:“齐桓 ……从善如流,下善齐肃。”杜预注:“齐,严也;肃,敬也。”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读左传·昭公》:“齐桓男女无别,而谓有严敬之德,非其实也。今谓齐肃者,疾也,速也。”

齐天大圣

qítiāndàshèng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0卷:“一个是通天大圣,一个是弥天大圣,一个是齐天大圣。”沈从文《摘橘子》:“当年齐天大圣也受不了,你受得了?”

齐天洪福

qítiānhóngfú

称颂人福气大,与天相齐。明·无名氏《献蟠桃》第四折:“众群仙都来祝寿,金銮殿乐奏箫韶,愿圣主齐天洪福,祝延龄万国来朝。”

齐头并进

qítóubìngjìn

几支队伍并行前进。也指几个事情同时展开。我们的教育、教学、科研,要齐头并进。此外,我市自来水、电力的扩建工程,公路建设工程,都在齐头并进。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齐纨

qíwán

①齐地出产的白细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列子·周穆王》:“衣阿锡,曳齐紈。”张湛注:“齐,名紈所出也。”南朝梁 元帝《谢东宫赍辟邪子锦白褊等启》:“鲜洁齐紈,声高赵縠。”唐 张籍《酬朱庆馀诗》:“齐紈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刘大白《秋扇诗》:“只为你娇躯弱体,不幸满身皎洁被齐纨。”明 刘基《司马季主论卜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②借指团扇。清 陈维崧《桃源忆故人·秋日晒扇见故人王湛斯画柳赋此志感词》:“别来往事消沉,只有齐紈在手。”《红楼梦 第二三回》:“水亭处处齐紈动,帘捲朱楼罢晚妆。”参见“齐紈素”。

齐纨鲁缟

qíwánlǔgǎo

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白色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这些衣服轻细如雾,非齐纨鲁缟能比。唐·杜甫《忆昔》:“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齐王舍牛

qíwángshěniú

《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齐王舍牛”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唐·高祖《禁行刑屠杀诏》联祇膺灵命,抚遂群生,言念亭育,无忘鉴眛。殷帝去网,庶踵前修;齐王舍牛,实符本志。

齐物

qíwù

庄子“道”的观点认为,世间一切矛盾对立的双方,诸如生与死、贵与贱、荣与辱、成与毁、大与小、寿与夭、然与不然、可与不可等等,都是没有差别的。因此,各家各派出于“成心”的彼此是非之争,只能是各自发挥偏见的争辩,不如物我两忘,不言不辨,超然于是非之外。

齐谐

qíxié

人名。一说古书名。《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陆德明释文:“司马(司马彪)及崔(崔譔)云人姓名,简文(梁简文帝)云书。”成玄英疏:“姓齐名谐,人姓名也;亦言书名也,齐国有此俳谐之书也。”后志怪之书以及敷演此类故事的戏剧,多以“齐谐”为名。

齐心并力

qíxīnbìnglì

众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齐心同力”、“朋心合力”、“齐心协力”、“齐心合力”。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上托兄长虎威,深感众头领之德,齐心并力,救拔贱体,肝胆涂地,难以报答。”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0回:“卿与淮安王、李靖齐心并力,同诛化及。”

齐心涤虑

qíxīndílǜ

解释同“斋心涤虑”。

齐心合力

qíxīnhélì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工人们齐心合力,只用一天时间就把道路修好了。《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齐心戮力

齐心同力

qíxīnlùlì

qíxīntónglì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齐心同力,锐气益壮。”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一》:“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

齐心协力

齐心一力

qíxīnxiélì

qíxīnyīlì

协力:合力。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洪传》:“凡我同盟,齐心一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周书 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往后咱们齐心协力,一块打反动派!

齐烟九点

qíyānjiǔdiǎn

俯视九州,小如烟点。唐 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杨朔《泰山极顶》:“那不是什么‘齐烟九点’,同伴告诉我说那也许是炼铁厂。”

齐言qíyán①盟誓之辞,统一的言辞。《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是夜也,赵孟及子 盟以齐言。” 杨伯峻注:“以齐言者,统一盟辞,至盟时不得覆讼争也。”②讲齐国的方言。《韩诗外传卷四》:“楚之狂者楚言,齐之狂者齐言,习使然也。”贾谊《新书·保傅》:“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於齐之不能不齐言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自春秋标齐言之传,离骚目楚词之经,此盖其较明之初也。
齐勇qíyǒng

齐心奋勇。《孙子·九地》:“齐勇若一,政之道也。”

齐臻臻qízhēnzhēn整齐貌。《水浒传第十二回》左右两边齐臻臻地排着两行官员
齐整qízhěng

整齐。队列齐整。井井有条。齐全;完备。《朱子语类卷一一二》《唐六典》,明皇时所撰,虽有是书,然其建官却依此。其书却是齐整。《金瓶梅词话》第六回:“另安排一席齐整酒肴预备。”《儒林外史》第十二回:“船家见他行李齐整,人物雅致,请在中舱里坐。”《三国志·魏志·郑浑传》:“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新五代史·梁书·谢彦章传》:“晋人望其行阵齐整,相谓曰:‘谢彦章必在此也。’”《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金鼓齐鸣,好不齐整,好不威武。”指妇女姿容端庄。元 白朴《东墙记》第二折:“据相貌容颜齐整,论文学海宇传名。”《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这胡美生得齐整,多有人戏调他。”清 李渔《比目鱼·村卺》:“好新人,好新人,果然标致,真个齐整,怪不得有人看相他。”整顿;整饬。《后汉书·独行传·缪肜》:“肜深怀愤叹,乃掩户自挝曰:‘繆肜,汝脩身谨行,学圣人之法,将以齐整风俗,柰何不能正其家乎!’”宋 苏轼 《与滕达道书》之二十:“承郡事颇烦齐整,想亦期月之劳尔。”

齐志

qízhì

①同心同德。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皓进曰:‘一心齐志,上与等之,下不违令……推身致君,终始一分,臣之事也。’”《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其中丞邓羌,性鲠直不挠,与猛协规齐志,数旬之间,贵戚强豪诛死者二十有余人。②谓志趣、抱负相同。张衡《西京赋》:“都邑游侠,张赵之伦,齐志无忌,拟跡田文。”

齐足并驱

qízúbìngqū

谓齐头并进,不分高下。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

qí I.

荸荠bíqi:多年生草本植物,多栽培在低洼地,地下茎也叫荸荠,扁圆形,皮赤褐色或黑褐色,肉白色,可作蔬菜或水果,可制淀粉。II.jì荠菜:其甘如荠。

①肚脐,在腹正中,人出生后脐带脱落结疤后的凹陷处。②螃蟹肚子底下的甲壳:尖 团

见“蛴螬”。

蛴螬

qícáo

金龟子的幼虫,长寸许,居于土中,以植物根茎等为食,为主要地下害虫。如:蛴领(比喻美女的头颈) 《庄子·至乐》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胡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