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蘋 | píng I. | ①苹果:a.落叶乔木,开白花;b.这种植物的果实,球形,红色或黄色,味甜或略酸。②藾萧,古书上的一种植物,属白蒿类。《尔雅·释草》:苹,藾萧。晋·郭璞注:今藾蒿也,初生亦可食。《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II.pēng苹萦:回旋的样子,如“争湍苹萦,汨活澎濞”。 |
苹蘩 | píngfán | ①苹和蘩。两种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左传·隐公三年》:“苹蘩蕰藻之菜……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晋 左思《蜀都赋》:“杂以藴藻,糅以苹蘩。” ②泛指祭品。 唐 杜牧《闻开江相国宋下世 诗之二》:“月落清湘棹不喧,玉杯瑶瑟奠苹蘩。” 清 方文《宋遗民咏·方韶卿凤》:“葬之乃祖侧,岁时荐苹蘩。” ③《诗·召南》有采苹及采蘩篇。《诗·召南·采蘩序》:“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后以“苹蘩”借指能遵祭祀之仪或妇职等。 南朝齐 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始协德於苹蘩兮,终配祇而表命。” 明 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赵氏五娘)德性幽閒,儘可寄苹蘩之托。”《平山冷燕 第二回》:“闺中弱女,职在苹蘩,安敢越礼延师以炫名。” |
萍 | píng | 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水面,叶子扁平,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下生须根,开白花,称“浮萍”,亦称“青萍”、“紫萍”,多用以喻不定的生活或行踪:萍泊。萍踪。萍水相逢。宋 晁冲之《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萍梗 | pínggěng | 比喻行踪如浮萍断梗一样,漂泊不定。明 陆采《明珠记·赘苹》:“萍梗泊侯门,暂且度朝昏。”《聊斋志异 菱角》“无论结发之盟不可背,且谁以娇女付萍梗人? ” |
萍飘蓬转 | píngpiāopéngzhuàn | 比喻远离家乡,在外漂泊。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续录五》:“甚或金尽裘敝,耻还乡里,萍飘蓬转,不通音问者,亦往往有之。” |
萍水 | píngshuǐ | 像浮萍般随水漂泊。因其聚散无定,故以喻人之偶然相遇。参见“萍水相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欧阳予倩《木兰从军 第四场》:“萍水相交,怎敢叨扰。” |
萍水偶逢 | píngshuǐǒuféng |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人的偶然相遇。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入,大都萍水偶逢,烟云倏散。” |
萍水相逢 萍水相遇 萍水相遭 | píngshuǐxiāngféng píngshuǐxiāngyù píngshuǐxiāngzāo | 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唐 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明·陆采《明珠记·煎茶》:“天呵,果然是萍水相遭。”清 冯梦龙《警世通言》俺与你萍水相逢,出身相救,实出恻隐之心。亦作萍水相遇。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9回:“我与足下未遇之先,已受先施之惠,及至萍水相遇,怎好为我破格!” |
萍踪 | píngzōng | 《水浒传第六回》萍踪浪迹入东京,行尽山林数十程。 |
萍踪梗迹 | píngzōnggěngjì | 萍:浮萍;梗:草木的直茎。像浮萍在水中,飘泊不定。比喻行踪无定。明·郑若庸《玉玦记·报信》:“空挥泪,萍踪梗迹将安寄,此生何济?” |
萍踪浪迹 | píngzōnglàngjì | 象浮萍、波浪一般的无定。比喻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明 徐霖《绣襦记》:“相公这样人家,萍踪浪迹,你那里去寻他?”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只是此人不是本国之人,萍踪浪迹。 |
萍踪浪影 | píngzōnglàngyǐng | 像浮萍、波浪一样无定所。比喻到处漂泊,踪迹无定。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二十七回:“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
萍踪靡定 | píngzōngmǐdìng | 像浮萍、波浪一般的无定。比喻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明·许仲琳 |
鲆 | píng | 鱼,种类很多,体侧扁,呈片状,长椭圆形,有细鳞,左侧灰褐色,有黑色斑点,右侧白色,两眼在左侧。生活在浅海中,右侧向下卧在沙底,吃小鱼、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等。 |
瓶 | píng | ①口小腹大的器皿,多为瓷或玻璃做成,通常用来盛液体:瓶子。酒瓶。花瓶。②量词,用于瓶装的东西:两瓶啤酒。③盛粮食的容器。东晋末南朝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
瓶沉簪折 瓶坠簪折 | píngchénzānzhé píngzhùizānzhé | 瓶沉水底难觅,簪子折断难接。比喻男女分离。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虽然是一时间花残月缺,休猜做瓶坠簪折。”《剪灯新话·翠翠传》 将谓瓶沉而簪折,岂期璧返而珠还。明 陈铎《新水令·春怨》套曲:望蓝桥远似三山,烟水迷茫,道路艰难,瓶坠簪折,风酸月苦,雨涩云悭。 |
瓶罄罍耻 | píngqìngléichǐ | 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彼此利害一致。②形容物伤其类。《诗 小雅 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北周·庾信《思归铭》:“麟止星落,月死珠伤,瓶罄罍耻,芝焚蕙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