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 | píng I. | ①遮挡:屏风。屏障。屏蔽。屏藩(“屏风”和“藩篱”,喻卫国的重臣)。屏翰(喻卫国的重臣)。屏退。屏人(把人支走),屏人议事。《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后又遇之,(徐)统下车屏人,密谓之曰:‘苻郎骨相不恆,后当大贵,但仆不见,如何!’”“初,坚之将为赦也,与王猛、苻融密议于露堂,悉屏左右。”唐 皇甫松《梦江南词》:“兰烬落,屏上暗红蕉。”②字画的条幅,通常以四幅或八幅为一组:画屏。四扇屏。II.参见bǐng。III.参见bīng。 |
屏处 | píngchǔ | 隐蔽之处。隐藏;隐居。《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告武,箧中有死儿,埋屏处,勿令人知!”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气尚未平,独坐屏处。”三国魏 曹植《白鹤赋》:“薄幽林以屏处兮,荫重景之馀光。”《新唐书·张濬传》:“虽自屏处,然朝廷得失,时时言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九》曾巩、王安石、苏洵、洵之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欧阳)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明 何景明《赠清溪子序》:“今年予得告屏处郭西之别业。” |
屏黜 | píngchù | 排斥;抛弃。三国蜀 诸葛亮《临终遗表》:“提拔隐退,以进贤良,屏黜谗奸,以厚风俗。”宋 欧阳修《送张唐民归青州序》:“苟一不勉,则又有屏黜不齿戮辱之羞。”《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三》盖自太皇太后(高氏)垂帘以来,屏黜凶邪,裁抑侥幸,横恩滥赏,一切革去,小人之心,不无怨憾。清 钮琇《觚賸续编·艺林名句》:“(吕晚村)中年以后,屏黜风骚,精研理学。” |
屏藩 | píngfān | ①屏风和藩篱。《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郑玄笺:“王当用公卿诸侯及宗室之贵者为屏藩垣翰,为辅弼,无疏远之。”后用“屏藩”比喻卫国的重臣。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 卷一》:“朋奸害正,摧我屏藩。”②比喻四周的疆土或防御设施。清 顾炎武《京口诗 之一》:“囊括苏松储陆海,襟提闽浙壮屏藩。”清 薛福成《笠山宏远炮台铭》:“隔阂岛夷,为越屏藩。”③捍蔽,保护。《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三》臣请分土而王之,择立师傅,教其孝敬之道,以夹辅周室,屏藩皇家,斯为美矣。清 魏源《圣武记卷三》:“朕世世为天子,尔等亦世世为王,屏藩百世。” |
屏风 | píngfēng | ①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唐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中》:“太宗令虞监写烈女传以装屏风,未及求本,乃暗书之,一字无失。”清 李渔《玉搔头·抗节》:“只好算个画里鸳鸯,便做他屏风上的侍妾。”茅盾《手的故事》:“陆紫翁和周老九挑中了右面那架屏风背后的好地方,悄悄说着话。”②即荇菜。又名凫葵,茎呈紫色。《楚辞·招魂》:“紫茎屏风,文缘波些。”王逸注:“屏风,水葵也。”洪兴祖补注引本草:“鳧葵,即莕菜,生水中,俗名水葵。”③中草药防风的别名。 |
屏风九叠 | píngfēngjiǔdié | 庐山岭名。庐山五老峰的东北有九迭云屏,也叫屏风迭,下为九迭谷。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宋 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一》:“屏风九叠云锦帐,千峰如连环。”帐,一本作“张”。 |
屏伏 | píngfú | ①隐退,避匿。《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五》从游之士,特立不顾者,屏伏丘壑,依阿巽懦者,更名它师,过门不入,甚至变易衣冠,狎游市肆,以自别其非党。宋 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忠朴屏伏,憸狡得志。明 高启《送倪雅序》余旅食江上,别君者累年,屏伏摧沮,曩时之意尽矣。②伏地。清 侯方域《赠季弟序》见公卿皆屏伏惕息,不敢仰首视。 |
屏翰 | pínghàn | ①比喻国家重臣。唐 韩愈《楚国夫人墓志铭》:“公居河东,子在鄜畤,为王屏翰,有壤千里。”《新唐书·赵德諲传》:“吾为国屏翰,渠敢有他志!”《辽史·天祚皇帝纪三》:“平州带甲万馀,瑴有文武材,可用为屏翰。”②谓屏障辅翼;保卫。《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七》王旦曰:“天下重地,为朝延屏翰者不过一二十州。若皆得人,则镇抚有方,威惠兼著,小寇不能为患。”《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九》(宋徽宗)诏:“四辅屏翰京师,兵力不可偏重,可各以二万人为额。”《明史·张翀传》:“国家所恃为屏翰者,边镇也。”《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四年》:“四辅屏翰京师,兵力不可偏重。”《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五》(金皇帝)今遣光禄大夫、左宣徽使刘筈持节册命尔(赵构)为帝,国号宋,世服臣职,永为屏翰。《明史·靖江王守谦传》:“以洪都重镇,屏翰西南。” |
屏迹 | píngjì | ①避匿;敛迹。《晋书·卞壸传》转御史中丞,忠於事上,权贵屏跡。《北史·拓跋景山传》法令明肃,贼盗屏迹,部内大清。②犹隐居。《续资治通鉴 卷第三十一》既而监察御史姜遵奏:(杨)亿顷以母疾擅去阙廷,所宜屏迹衡茅,尽心甘旨,忽求镇郡,深属要君,请罢之。宋 岳珂《桯史·尊尧集表》安石之屏迹金陵,弃置不召者十载。清 赵翼《六十自述》诗:十年屏跡卧江村,往事真堪目笑存。《桃花扇》:香君自侯生别离之后,屏迹不下妆楼,这事只怕难成。 |
屏居 | píngjū | 退隐;屏客独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説之,莫能来。”《续资治通鉴 卷第三十一》(李)惟简,穆子也,性冲澹,不乐仕进,屏居二十馀年,帝(宋真宗赵恒)特召对而命之。宋 叶适《寄王正言书》:“及其屏居田野,一室萧然,不闻国家之论。”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德州田山薑侍郎方以工部郎中膺荐辟,屏居萧寺,不见一客。” |
屏面 | píngmiàn | ①古代的一种扇子,用以遮面。《汉书·王莽传中》:“常翳云母屏面,非亲近莫得见也。”颜师古注:“屏面即便面,盖扇之类也。”参见“便面”。 ②屏风上的画面。宋 陆游《村社祷晴有应诗》:“数峰縹緲如屏面,一浦涟漪作簟纹。” |
屏匿 | píngnì | 隐藏。《资治通鉴 随纪三 》上(隋文帝)与后尝幸其第,(杨)广悉屏匿美姬于别室,唯留老丑者,衣以缦彩,给事左右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 卷十六》:“明日军出,诸寨屏匿如无人。” |
屏气吞声 | píngqìtūnshēng | 犹言忍气吞声。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贫儿屏气吞声,蹲踞墙外,又被群狗嚎吠。” |
屏山 | píngshān | ①山名。其山如屏,故称。唐 柳宗元《柳州山水记》:“南有山,正方而崇,类屏者曰屏山。”②如屏之山。宋 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千里故乡,十年华屋,乱魂飞过屏山簇。”明 高明《琵琶记·官邸忧思》:“归梦杳,绕屏山烟树,那是家乡。”③指屏风。唐 温庭筠《南歌子词》:“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宋 寇准《踏莎行 春暮》:“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宋 欧阳修《蝶恋花词》:“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宋 姜夔《齐天乐词》:“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清 纳兰性德《玉连环影词》:“掩屏山,玉鑪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清 龚自珍《太常行词》:“月子下屏山,算窥见瑶池梦还。” |
屏声静气 | píngshēngjìngqì | 解释见“屏声敛息”。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门外两个白长衫黑缎子坎肩的仆人,屏声静气的在伺候传递着汤水。”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21回:“候见的人顿时都肃衣起立,屏声静气。” |
屏声敛息 | píngshēngliǎnxī | 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连连屏声敛息,不敢作声。” |
屏帏 | píngwéi | ①屏帐。②犹内室。宋 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
屏扆 | píngyǐ | 古代宫殿上,陈设在户牖之间,画有斧形纹饰的屏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四》帝(宋神宗)侍奉太皇太后,承迎娱悦,无所不尽,后亦慈爱倍至。或退朝稍晚,必自屏扆候瞩。 |
屏翳 | píngyì | 古代中国传说中的神名,在不同的书籍记载里有雨师、云神、雷师、风师等多种不同的身份。《三国演义 第四十六回》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 |
屏语 | píngyǔ | 避人密语。《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见贾谊於殿门外,乃相引屏语相谓自叹。”《汉书·傅介子传》:“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隋书·李浑传》:“常日数共李敏、 善衡等,日夜屏语,或终夕不寐。”《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四年》:“知诰每夜引齐丘於水亭屏语,常至夜分。” 宋 无名氏《异闻总录 卷一》:“且嘱立所养次子为刘氏后,复切切屏语,似不欲他人预闻。” 《聊斋志异 辛十四娘》一日,日晡,狐婢忽来。女顿起,相引屏语。 |
屏帐 | píngzhàng | 室中张设的帷帐。《红楼梦第七九回》见其 |
屏障 | píngzhàng | ①亦作“屏鄣”。屏风。《晋书·阮籍传》:“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唐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贵戚权门得笔跡,始觉屏障生光辉。”宋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小姐,佳人才子为甚都上屏障,非同容易也呵!”明 刘基《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诸峯咸外列如屏障,故寺高不露。”参见“屏风”。②泛指遮蔽、阻挡之物。唐 李山甫《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野寺连屏障,左右相裴回。”《明史·王复传》:“险隘俱在内地,而境外乃无屏障,止凭墩堡以守。”艾青《在浪尖上诗》:“他是一架大山--敌人难于逾越的屏障。”③作动词,保护,遮蔽。明 朱有燉《风月牡丹仙第三折》:“从今俺皆尊让牡丹仙,愿情在他四围屏障奉侍他也。”杨朔《洗兵马卷上一》:“山头上长满赤松、杉松、落叶松,莽莽苍苍的,是屏障南朝鲜的一道险要门户。” |
屏逐 | píngzhú | 驱逐,排除。《南齐书·东昏侯纪》:“陈显达事平。渐出游走,所经道路,屏逐居民。”《杨家将 第一回》北汉主屏逐忠臣,呼延赞激烈报仇。《明史·罗钦顺传》:“时张璁、桂萼以议礼骤贵,秉政树党,屏逐正人。”梁启超《新史学·论书法》:“今之谈国事者,輒曰恨某枢臣病国,恨某疆臣殃民。推其意,若以为但能屏逐此一二人,而吾国之治,即与欧美最文明国相等者。然此实为旧史家谬説所迷也。” |
洴 | píng | 洴澼:漂洗(丝绵)。 |
洴澼 | píngpì | 漂洗。洴澼丝棉? 《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
帡 | píng | 帡幪píngméng:本指古代帐幕之类的物品。后亦引申为覆盖。 |
洴 | píng | 洴澼píngpì:①指流淌。②漂洗(绵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