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身体劳累的感觉:疲乏。疲倦。疲劳。疲惫。疲敝。精疲力尽。②懈怠,不起劲:疲塌。疲软。

疲惫不堪

píbèibùkān

疲惫:极度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深。形容非常疲乏。这一趟出差弄得疲惫不堪。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十回:“犯人一上梃棍,坐卧不得,只是局局促促地挤做一团,弄得疲惫不堪。”

疲敝

疲弊

píbì

疲劳不堪。民力匮乏。西汉·贾谊《过秦论(陈涉)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曹操之众远来疲敝。《后汉书 袁绍传》近讨公孙,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库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三国演义 第九十一回》今丞相平南方回,軍馬疲敝,只宜存恤,豈可復遠征?《资治通鉴 随纪四》自是西域胡往来相继,所经郡县,疲于送迎,糜费以万万计,卒令中国疲弊以至于亡,皆(裴)矩之唱导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四》国家世居上京,既徙中都,又自中都至汴京。今又兴兵涉江、淮伐宋,疲弊中国。

疲瘁

疲悴

pícuì

①犹疲悴。 《资治通鉴 晋纪五》而欲使疲悴之众,徙自猜之寇,恐势尽力屈,绪业不卒,前害未及弭而后变复横出矣。明 方孝孺祭许士修:“彼昏无知,畏死乐生,疲瘁其身,与忧患并。” 梁启超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噶苏士既出狱,暂退居於山水明媚之地,回復其疲瘁之体气。” ②弊病。三国志·魏志·和洽传:“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

疲乏不堪

pífábùkān

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我已经疲乏不堪了。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十回:“犯人一上梃棍,坐卧不得,只是局局促促地挤做一团,弄得疲惫不堪。”

疲费

pífèi

谓折腾浪费。《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戊子,詔曰:往年已勑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至乃烦扰道上,疲费过所。其令太官勿復受。”

疲耗

píhào

困顿耗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帝在兵閒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旧唐书·郭虔瓘传》:“虽广获珍奇,多斩首级,而中国疲耗,殆至危亡。”《明史·外国传一·朝鲜》:“数年疲耗,今始息肩,自宜内固根本,不当更为繁费。”

疲极

píjí

①穷乏。《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调赋相仍,日以疲极。”②疲劳;非常疲劳。《法苑珠林 卷十七》:“菩萨曰:‘城中男女皆疲极,孔雀众鸟又疲极,寐。’”唐 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太平广记卷十引晋葛洪神仙传赵瞿:“年七十餘……能负重更不疲极。”

疲竭

píjié

谓消耗净尽。《晋书·王羲之传》:“自寇乱以来,处内外之任者,未有深谋远虑,括囊至计,而疲竭根本,各从所志。”李大钊《“今”与“古”》:“人性是否已经疲竭,抑或他的势力是否永存而不尽?”

疲精竭力

píjīngjiélì

疲:疲倦;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非文公疲精竭力,更千百年终至漏晦。”

疲剧

píjù

非常疲劳。 宋 王安石次韵信公石枕蕲簟:“烛龙中天进无力,客主敲然各疲剧。”《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四年:“耶律伊都曰:‘我军未集,人马疲剧,未可战也。’”

疲劳

píláo

疲乏劳累。不要打疲劳战。宋 王安石《乌江亭诗》:“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迴。”

疲癃残疾

pílóngcánjí

疲癃:年老多病。老弱病残。宋·张载《西铭》:“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疲氓

píméng

亦作“疲甿”。疲困之民。唐 白居易《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农战非古,衣食罕储,念兹疲甿,远乖富庶。《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五以此疲氓,使佛见之,陛下知之,虽一日之工,亦所不忍。明 张居正《答河漕总督王敬所书》近得乡人书,皆以打造海舟为苦,望公留神一酌处之,则疲氓更生之幸也。

疲懦

pínuò

软弱无能。宋 苏轼《上吕仆射论浙西灾伤书》:“去岁已有成法,然今岁未敢举行者,实恐再忤漕司,怨咎俞深,此则某之疲懦畏人,不免小有回屈之罪也。”《续资治通鉴 卷第宋纪一百三十二》至襄阳之兵,不过千馀人,又皆疲懦,安能以备缓急!宋 陆游《杂兴》诗:“平生独何幸,命若与人谋,疲懦逃深责,空疎得早休。”元 刘祁《归潜志》卷七:“其后往往自纳赂请託以得之,故疲懦贪秽者亦多。”

疲俗

písú

衰败的风俗。《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二年》:“外破元凶,内康疲俗,名高五霸,道冠八元。”宋 司马光《送祖之守陕》诗:“仁风思布濩,疲俗待绥寧。”元 曹之谦《自赵城还府》诗:“独怜疲俗诛求困,愁嘆声多不可闻。”

疲心竭虑

píxīnjiélǜ

竭:尽。指费尽心思。宋·欧阳修《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选五百人,而日限又迫,使考试之官殆废寝食,疲心竭虑,因劳致昏。”

疲役

píyì

疲于所役。《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后汉书·吴传》:“等贪并力攻嚣,遂不能遣,粮食日少,吏士疲役,逃亡者多。”缪荃孙《艺风堂友朋书札·袁昶二十六》:“虱此三年,苶然疲役,所得不偿所失。”

疲于奔命

píyúbēnmìng

疲:疲乏;劳累;奔命:奉命奔走。原指因奉命到处奔走;精疲力竭。后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也形容事情繁多;忙得精疲力尽。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剋也。”宋 陈亮《酌古论 先主》彼方支吾未暇,而吾率步兵乘高而进,声东击西,形此而出彼,乘卒初锐而用之,彼亦疲于奔命矣。

疲于供命

píyúgōngmìng

疲:疲乏,劳累。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出处宋·赵彦卫《云麓漫钞》第三卷:“邑人疲于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

疲瘵

pízhài

①患病;疾病。《法苑珠林 卷三七》:“比丘曰:‘世常应自洗我足。’常曰:‘年老疲瘵,以奴自代。’”宋 欧阳修《论按察官吏状 之二》:“兵兴累年,天下困弊,飢荒疲瘵。”②凋敝。宋 范仲淹《上执政书》:“宜其别制考课,重议赏罚,激朝端之俊杰,救天下之疲瘵。”《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六年》:“严边备以杜强邻之窥覦,走軺传以察远方之疲瘵。”③困乏疲弱之人。唐 白居易《授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信及夷貊,恩加疲瘵。”唐 薛能《春日重游平湖》诗:“官职已辜疲瘵望,诗名空被后生传。”《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御侮待用之军,寒眠冷啖,臣知其必疲瘵。

pí I.

古同“疲”,累。《孙子兵法 作战篇》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参见II.bà

鳑鲏pángpí:杂食性鱼类,栖息在缓慢流动或静止的水域,依靠淡水河蚌繁殖,活动范围小,寿命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