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 | pí | ①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皮毛。②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皮。③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皮。书皮。④表面:地皮。⑤薄片状的东西:豆腐皮。⑥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皮了。⑦不老实,淘气:顽皮。⑧指橡胶:胶皮。皮球。⑨姓。 |
皮弁 | píbiàn | 古冠名。用白鹿皮制成。皮弁素积。《庄子·天地》且夫趣舍声色以柴其内,皮弁鹬冠搢笏绅修以约其外。《史记 孝武本纪》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荐绅,射牛行事。《资治通鉴 随纪四》衮冕画日、月、星辰,皮弁用漆纱为之。 |
皮帛 | píbó | 兽皮和丝帛。古代举行结盟、朝会等大事时所持的礼物。《周礼·春官·大宗伯》:“孤执皮帛。”郑玄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为之饰。皮,虎豹皮;帛,如今璧色繒也。”贾公彦疏:“言‘表以皮为之饰’者,凡以皮配物者皆手执帛以致命而皮设於地。”《庄子·让王》:“ 太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张衡《东京赋》:“璧羔皮帛之贄既奠,天子乃以三揖之礼礼之。” |
皮肤之见 | pífūzhījiàn | 见:见解,见识。指肤浅的见解。宋·阮逸《<文中子>序》:“或有执文昧理,以模范《论语》为病,此皮肤之见,非心解也。”金·王若虚《滹南诗话》中卷:“或言山谷所拟胜东坡,此皮肤之见也。” |
皮冠 | píguān | 古代打猎时戴的帽子。加于礼冠之上,用以御尘,亦以御雨雪。《左传 子革对灵王》雨雪,(楚)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左传·襄公十四年》:“不释皮冠而与之言。”杜预注:“皮冠,田猎之冠也。”《孟子·万章下》:“(万章)曰:‘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 |
皮开肉破 | píkāiròupò | 皮肉都裂开了。形容被打伤势严重。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1回:“四个喽啰听了,那敢怠慢,登时上来两个,把大盗紧紧按住;那两个举起大板,打的皮开肉破,喊叫连声。” |
皮开肉绽 | píkāiròuzhàn |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元 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开肉绽碎了骨头。”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一回:那两个举起大板,打的皮开肉绽,喊叫连声。 |
皮里抽肉 | pílǐchōuròu | 形容身体变瘦。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你觑我皮里抽肉,你休问我可怎生骨岩岩脸儿黄瘦。” |
皮里春秋 | pílǐchūnqiū |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晋书 褚裒传》:“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8回:“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
皮里膜外 | pílǐmówài | 膜:人或动物体内薄皮组织。比喻相交太浅。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如今同了你,虽见了太尊一面,到底是个皮里膜外的账,有什么意思?” |
皮里阳秋 | pílǐyángqiū | 皮里:内在;阳秋:即春秋;因晋简文帝之母名阿春;晋人避讳;改“春秋”为“阳秋”;春秋:即春秋笔法。对人物、事件的褒贬不在表面而在内里。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 事物譬类》胸中褒贬,曰皮里阳秋。 |
皮囊 | pínáng | 即皮袋。佛家喻指人畜肉体。常含贬义。臭皮囊。空有皮囊。《晋书·刘聪载记》:“约归,置皮囊於机上,俄而苏。” 《聊斋志异 董生》君如不忘夙好,勿坏我皮囊也。 |
皮破肉烂 | pípòròulàn | 形容伤势很重。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满脸浑身血道道,皮破肉烂不忍瞧。” |
皮破血流 | pípòxuèliú | 形容伤势很重。他的手被磨得皮破血流。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饿得慌了,到人家地里劈一穗苞米,被人抓住,打得皮破血流,昏倒在地上。” |
皮肉之苦 | píròuzhīkǔ | 泛指身体所遭受的痛苦。你还是老实交代吧,免受皮肉之苦。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0章:“河南人除过受了点皮肉之苦,屁也没损失——他带着预支的一个月高薪落荒而逃了。” |
皮伤肉绽 | píshāngròuzhàn |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了。形容被打伤势严重。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7回:“只一石子飞来,正中面门,皮伤肉绽,鲜血迸流,翻身落马。” |
皮松骨痒 | písōnggǔyǎng | 形容表面轻松自如而内心急切盼望。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用金花彩币为纳聘之仪,选了吉期,皮松骨痒,整备做转运使的女婿。” |
皮松肉紧 | písōngròujǐn | 形容漫不经心,宽泛而无关紧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怎的又合他皮松肉紧的谈了会子道学,又指东说西的打了会子闷葫芦呢?” |
皮相之见 | píxiàngzhījiàn | 皮相:从表面上看。没有说到点子上的肤浅看法。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这种皮相之见,不识何以竟能深入人心而牢不可拔。” |
皮相之士 | píxiàngzhīshì | 皮相:从表面看。指仅看外表不察内情、见识肤浅的人。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牧者曰:‘子乃皮相之士,何足语姓字哉!’” |
皮相之谈 | píxiāngzhītán | 指只看外表,不求深入理解的肤浅见解。这个讲题虽是冠冕堂皇,可是其论点和论据却只是皮相之谈。朱自清《经典常谈·诗》:“钟嵘说他“源出于《小雅》”,似乎是皮相之谈。” |
皮轩 | píxuān | 古代用虎皮装饰的车子。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拖蜺旌,靡云旗,前皮轩,后道游。”郭璞注引文颖曰:“皮轩,以虎皮饰车。天子出,道车五乘,游车九乘。”《汉书·霍光传》:“驾法驾皮轩鸞旗,驱驰北宫、 桂宫。”宋 高承《事物纪原·舆驾羽卫·皮轩》:“通曰:皮轩车,制,以虎皮为轩。宋朝会要曰:制,前驱车也,取曲礼‘前有士师则载虎皮’之义也。” |
陂 | pí I. | 用于地名,如黄陂(在湖北)。II.bēi①池塘:陂塘。陂池。②池塘的岸。③山坡。III.pō〔陂陀〕不平坦。 |
狓 | pí | 狓猖:嚣张;猖獗。 |
铍 | pí I. | 金属元素,符号Be,原子序数4。钢灰色。铍合金弹性好,质坚硬而轻,可用来制飞机机件和精密仪器等的运动部件。原子能工业中用作中子反射体和反应堆底座等。II.pī①中医用的长针。下端两面有刃,用来刺破痈疽,排出脓血。②长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