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 | pī | ①用手掌打:批颊(打嘴巴)。《续资治通鉴 元纪七》帝(忽必烈)怒,谓其(彻尔)毁诋大臣,命左右批其颊,血涌口鼻,委顿地上。②刮:批凿。③口头或用文字判定是非、优劣、可否:批准。批示。批复。批语。批阅。批判。眉批(写在书页天头上的批语)。④大量:批购。批销。⑤量词,用于大宗的货物或数量众多的事物:一批货物。⑥棉麻等未捻成线、绳时的细缕:线批儿。⑥引申为刺入;亦说通“劈”。《庄子·养生主 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郄,导大窾。 |
批禀 | pībǐng | 经上级官府批过的禀帖。《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况批禀文字,只付差来人,或令回申元承受处,到之与否,不可得知,此于事体尤为非便。《文明小史 第五四回》秦凤梧取出批禀给倍立看,倍立久居中国,晓得官场上的情形,看过批禀上印着制台的关防,知道不错。 |
批驳 | pībó | ①同“批判”都有“否定、指责、驳斥”。② 上级对下级书面呈请事项作否定的批示。《镜花缘 第五十四回》婉如道:“如果批驳,再去更换也不为迟。”清·袁枚《随园随笔·政条》:“今上司不允下议,号称批驳。” |
批驳诮谤 | pībóqiàobàng | 诮:嘲讽,谴责。谤:毁谤。《红楼梦.第十九回》袭人道:“第二件,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 |
批答 | pīdá | 批示答复;批复。明 王鏊《亲政篇》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 |
批亢捣虚 | pīgāngdǎoxū | 打击对方要害及防备不周的地方。《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博戟, |
批红判白 | pīhóngpànbái | 批:削;判:分开;红、白:指花卉。嫁接花木。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李氏仁丰园》:“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故岁岁益奇。” |
批砉导窾 | pīhuādǎokuǎn | 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清·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及到覆审,止将所记紧要处研讯,再加两证吐供,则批砉导窾,自然迎刃而解矣。” |
批回/批迴 | pīhuí | 粮物、人犯等送达时上级官府给的批示回文。《水浒传第十二回》押了批回与两个公人,自回东京,不在话下。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户部·江南白粮》:“各项料物,有索取银四百餘两,乃得批迴者矣。”《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却説沉昱在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只一日,来到东京。把段疋一一交纳过了,取了批回。”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侯元经》:“(侯元经)年五十,官江左县丞,解餉户部,为库吏需索,不即予批迴,侯大窘。” |
批颊 | pījiá | 指掌嘴,打耳光。《新唐书·苏良嗣传》:“遇薛怀义於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聊斋志异 陈锡九》纷纭间,锡九自外入,讯知大怒,撮毛批颊,挞逐出门而去,次日,周来逆女,女不肯归。 |
批亢捣虚 | pīkànɡdǎoxū | ①批:用手击。亢:比喻要害。扼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②谓有缝便钻,从中取利。明 无名氏《石榴园第一折》自家姓炒名皮,字蓼花,乃油嘴出身,平昔帮闲钻懒,批吭捣虚。 |
批亢抵巇 | pīkàngdǐxī | 犹批亢捣虚;比喻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亦指有缝便钻,从中取利。汉·扬雄《法言·重黎》:“巇可抵乎?”唐·韩愈《释言》:“弱於才而腐於力,不能奔走乘机抵巇,以要权利。” |
批鳞 | pīlín | ①谓敢于直言犯上。《陈书·后主纪》:“若逢廷折,无惮批鳞。”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审平反纪略》:“曹御史狂戇批鳞,不识忌讳,囚繫十载。”清 邵长蘅《题冀渭公所藏杨忠愍梅花诗卷诗》:“溅血九原仍化碧,批鳞一疏独留丹。”梁启超《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足下而诚欲行革命也,诚欲行革命以救中国也,则批鳞逆耳之言,毋亦有一顾之价值耶!”参见“批逆鳞”。②削除鱼鳞。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快与我抹下浅盆,磨下刀刃,你看我雪片也似批鳞。” |
批鳞请剑 | pīlínqǐngjiàn | 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书请赐尚方斩马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师)以厉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批鳞请剑”谓敢于直言犯上请斩巨奸。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吾平生志在批鳞请剑,以忠鲠南迁。 |
批逆鳞 | pīnìlín | 触犯了龙喉下的逆鳞。比喻臣下直言劝谏,触犯君主。也比喻弱国侵犯强国。《韩非子》卷四《说难》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
批逆龙鳞 | pīnìlónglín | 解释同“批逆鳞”。宋·陈亮《谢张侍御启》:“优念亮脱身虎口,久矣讳穷;批逆龙鳞,期于合理,庶几一割之有用,安能百炼而愈刚!” |
批毛求疵 | pīmáoqiúcī | 犹言吹毛求疵。《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必批毛求疵,陷于重辟。” |
批郤导窾 批郄导窾 批隙导窾 | pīxìdǎokuǎn | 谓在骨节空隙处运刀,牛体自然迎刃而分解。比喻处理事情善于从关键处入手,因而顺利解决。语本《庄子·养生主 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窾”。陆德明释文:“批,击也;郤,閒也;窾,空也。”金 王若虚《真定县令国公德政碑》:“而庖丁之游刃,批隙导窾,无非理间之自然,何独至於为政者而疑之哉?”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七》:“何谓‘大猷’?批郤导窾,迎刃而解,棋局一著胜人千百者是也。” |
批凿 | pīzáo | 检验确实。宋·苏轼《乞禁商旅过外国状》诸客旅於海道商贩……官司即为出给公凭,仍备録船货,先牒所往地头。候到日,点检批凿公凭讫,却报元发牒州,即乘船自海道入界河。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置士籍》或有随侍子弟合赴曹牒诸色漕试者,各令賫历先赴县批凿前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如逃亡事故付身,有家累者批凿,无家累者焚毁,数年之间,免冒滥者多矣。 |
批子 | pīzǐ | 支取银钱的字条。《水浒传第二一回》也好,你取紙筆來我寫個批子與你去取。《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没在此間,把批子去我宅中質。 |
砒 | pī | ①砷的旧称。②砒霜。 |
纰 | pī I. | 布帛丝缕等破坏散开:线纰了。把这一团毛线纰开。II.pí①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素丝纰之”。②所镶的边缘:“缟冠素纰”。III.bǐ古代中国西北少数民族所织的兽毛布。 |
纰缪 | pīmiù | 错误。荒谬。郑玄注:“纰缪,犹错也。”陆德明释文:“缪音谬,本或作谬。”《宋书 卷九 后废帝纪》如狱讼诬枉,职事纰缪,惰公存私,害民利己者,无或隐昧。《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四》京西转运使胡则言:“滑州进士杨世质等诉本州黜落,即取元试卷付许州通判鄢陵崔立看详,立以为世质等所试不至纰缪,已牒滑州依例解发。”《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六》至是对者多纰缪,帝(宋仁宗赵祯)特下诏宽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五》况文辞纰缪,政术乖疏,岂可冒居禁苑! |
鈚 | pī | ①一种较宽较薄的箭头:“长鈚逐狡兔。”②铁。③犁刃。 |
鈚箭 | pījiàn | 箭头较薄而阔,箭杆较长的一种箭。《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小李广花荣在阵中看见,恐怕输了两个,便纵马出来,左手拈起雕弓,右手急取鈚箭,搭上箭,拽满弓,望着曾涂射来。《清会·兵部十·武库清吏司》:“笴用柳木或樺木,首饰鹤羽,鏃以铁为之,曰鈚箭。” |
铍 | pī I. | ①中医用的长针。下端两面有刃,用来刺破痈疽,排出脓血。②长矛。II. pí金属元素,符号Be,原子序数4。钢灰色。铍合金弹性好,质坚硬而轻,可用来制飞机机件和精密仪器等的运动部件。原子能工业中用作中子反射体和反应堆底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