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酷吏政治
先说酷吏周兴。李(徐)敬业的叛乱引起武则天感觉到李家不少人是她的强有力的反对派,便开始鼓励告密。当时,周兴担任尚书省的尚书都事,开始积极参与告密行动,被提拔为秋官侍郎。据说有数千人因周兴的告密而死。周兴等人为了逼供,发明了种种骇人听闻的酷刑法律,使囚犯一看到这些刑具就“战栗流汗,望风自诬。”左史江融为官有才干,周兴便指控他与扬州起兵反武则天的徐敬业曾有联系,立遭杀害。广州都督冯元常虽有战功,但遭武则天的厌恶,周兴见此,便乘机诬陷,冯元常被下狱处死。
688年,郝象贤的仆人诬告郝象贤谋反,起因是郝象贤的祖父郝处俊在高宗时期做过宰相,在高宗病重期间,反对武则天摄理政务。武则天非常怨恨郝处俊,于是就让周兴审理郝象贤。周兴指控郝象贤有罪,宣布将郝家全家灭门。在赴刑场的路上,郝象贤大声辱骂武则天。自从郝象贤死后,直到武则天死,所有犯人处死,一直用木头堵住犯人的嘴,禁止他骂出声来。越王李贞和他的儿子琅琊王李冲起事,武则天决定清洗李唐宗室,她派周兴执行这项计划,处死了众多李家皇族。
再说臭名昭著的酷吏来俊臣,他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当时法官竟用酷法讯囚,来俊臣与周兴、索元礼尤为残虐。来俊臣每讯囚,不论轻重,多以醋灌鼻,或以铁圈束首加楔,以至脑裂髓出。种种酷刑,备极苦毒。691年初,酷吏丘神绩被处死,有人告周兴与丘神绩通谋,武则天命来俊臣审问之。
来俊臣于是请周兴吃饭,向他讨教:“囚犯硬是不认罪,该怎么办?”周兴大笑说:“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然后站起来说:“来某奉陛下圣旨审查于你,请君入瓮吧!”周兴见大事不妙,磕头求饶,表示愿意招认。这就是家喻户晓的“请君入瓮”的故事。按法律,周兴当处死刑,武则天赦他一死,命改判为流放岭南,在路上被仇家所杀。
来俊臣请周兴入瓮
来俊臣的胆子越来越大,居然想罗织罪名诬告武氏诸王及武则天女儿太平公主,还想诬告皇嗣李旦及庐陵王李显,说他们与南北衙的禁卫军一同谋反,希望借此窃取国家权力。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恐惧,共同揭发他的罪恶,将他关进监狱,有关部门判处他死刑。太后想赦免他,在大臣们的一再催促之下太后批准处死。
来俊成干掉周兴后随即被处死
武则天除使用酷吏还重用武则天娘家堂侄武懿宗、波斯人索元礼、因诬告有功授为游击将军的侯思止等酷吏,不一而足。酷吏们为讨武后的喜欢和满足自己的私欲坏事做绝,罄竹难书。
重用武姓和男宠
武则天重用娘家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两人获取高爵厚禄,分别担任了纳言和宰相,恣肆无恐,坏事做净。
从685年到695年的十年间,武则天宠信薛怀义(冯小宝)。冯小宝是武则天的面首。武承嗣、武三思兄弟,对薛怀义“皆执僮仆之礼以事之,怀义欲乘马,承嗣、三思必为之执辔。”697年以后,张昌宗经太平公主推荐入宫侍奉武则天,并向武则天推荐了哥哥张易之,兄弟一起入寝宫侍奉。张易之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词。朝内高官、宗室并称易之、昌宗二人为五郎、六郎。武则天专权,张家兄弟二人建议诛杀皇室及大臣中不附者,立武氏宗庙。武承嗣、武三思兄弟对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也同样争为执辔。
武则天面首张昌宗和张易之
利用清官治理天下
武则天的酷吏、侄子和几个男宠遭到众人唾弃,除了李唐王室和元老旧臣外,还有正直、清廉的官僚集团的成员们。像狄仁杰、张柬之、魏元忠、姚崇等,都是这个集团的代表。这些正直清廉的官员联手对酷吏、武氏官员和男宠们进行了斗争。
狄仁杰应试明经科而步入仕途。明经是选举官员的科目。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越王李贞在豫州起兵反抗武则天失败,六七百人受到株连,五千余人没入官籍。司刑使逼迫狄仁杰行刑,狄仁杰认为判决有误,请求延缓行刑,秘奏武则天,给她戴高帽子,说陛下怜悯天下百姓。再说这些人做出谋逆之事并非他们自愿,希望她怜悯他们。武则天就下旨赦免了他们的死罪,改为发配到丰州。
692年,来俊臣诬陷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狄仁杰下狱后,来俊臣得到满意的口供,将狄仁杰等收监,只待来日行刑,不再严加防备。狄仁杰向狱吏借来笔墨,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书写冤屈情况,塞在棉衣里,让人送回家去。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得到帛书后,持信上告。武则天看了帛书,质问来俊臣。武则天命人前往查看,来俊臣伪造狄仁杰的谢死罪表,让使者上奏武则天。武则天召见狄仁杰对质,方知谢死表是伪造的,于是下令将狄仁杰释放。此后,武承嗣多次奏请诛杀狄仁杰,都被武则天拒绝。
武承嗣、武三思谋求充当太子,多次指使人劝太后说:“自古以来的天子没有以外姓人为继承人的。”太后拿不定主意,狄仁杰常从容不迫地对太后说:“高宗大帝将两个儿子托付陛下。陛下现在却想将国家移交给外姓,这是不符合上天的意思的,而且姑侄与母子相比谁更亲?未听说过侄儿当了天子而合祭姑姑于太庙的。”太后说:“这是朕家里的事,你不要参与。”狄仁杰说:“君王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谁不是臣妾,什么事不是陛下家里的事!我凑数任宰相,哪能不参与呢!”他又劝太后召回庐陵王李显。太后心里稍微醒悟,打消了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的意思。
狄仁杰劝武则天召回李显
张柬之大器晚成。689年,朝廷以贤良科目召试,张柬之七十多岁了,对答策问的一千余人,张柬之名列第一。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张柬之被提升为洛州司马。过了一段时间又得姚崇推荐,升任宰相。
张柬之对武则天以周代唐十分不满,当初,张柬之接替荆州都督府杨元琰的职务,二人一同泛舟于长江之中,谈到了此事,杨元琰慷慨激昂,有救助大唐的志向。张柬之入朝作了宰相后,便推荐杨元琰担任右羽林将军。张柬之还把禁军的指挥权交给了桓彦范和虎敬晖等人。
不久,姚崇从灵武回朝,张柬之把和桓彦范商量好的计谋告诉姚崇。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及驸马都尉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李显。李显有所怀疑,没有出来,王同皎说:“先帝把皇位传给殿下,殿下无故遭到幽禁废黜,士民百姓无不义愤填膺,已经有二十三年了。现在大家同心协力,立志诛灭凶恶的小人,恢复李氏的江山社稷,希望殿下暂时到玄武门去以满足大家的期望。”李显这才出来。
王同皎将岳父李显抱到马上,陪同李显来到玄武门,斩断门栓进入宫中。此时武则天在迎仙宫,张柬之等人在迎仙宫的走廊里将两个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斩首,然后进至武则天居住的长生殿,在她周围布置好侍卫。武则天吃惊地坐起来,问道:“是谁作乱?”张柬之回答说:“张易之、张昌宗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将他们杀掉了,因为担心可能会走漏消息,所以没有向您禀告。”第二天,武则天颁下制书,决定由李显代行处理国政,大赦天下,派遣十位使者分别携带天子的玺书前往各州进行安抚工作。二十四日,武则天将帝位传给李显。705年12月16日武氏病死,年八十二。留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还要求高宗的后妃王氏和萧氏二族以及褚遂良、韩瑗(曾支持长孙无忌反对武则天)等亲属都全部赦免,典型的“人之将死,其言亦善”,这使后人对她的评价确有加分的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宣告统治终结,史书作者称其武后而非武帝。
张正立评议:
酷吏政治是武则天权欲心的登峰造极,政治高压下人人自危。映射出武则天残酷的一面。
宋:正立读得仔细,评得到位,收集起来是一份有价值的材料。好在健全莫丟,我会全部拷贝到相关的篇幅后,等我把网站建成再次上传时一并跟随。
张:任人唯亲是李显最大的失误。有作为的统治者大都是招贤纳良任人唯贤。